第347章 外出

蘇城在使館內呆的氣悶,決定出去看看,也許能找到什麼機會。

負責使團的參贊極力反對,在蘇城寫了保證書以後,才勉強同意。不過,他還是從武館處派遣了一名工作人員給蘇城,並介紹道:“戚曉昆是國內派來的軍人,專職保護使館和使館內人員的安全,你們人生地不熟的,路上最好聽戚曉昆的,如果他認爲有危險的地方,你們不能去,到哪裡,他有最終的決定權。”

參贊在大使館裡的權責很大,一番話說下來,也是官威十足。

蘇城也不能耍性子,笑笑道:“我們就在使館區附近溜達一圈。”

“外面不安寧,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能發表不當的言論,更不要干涉俄羅斯人的工作生活,以及集會,尤其注意外國記者。”參贊如是叮囑再三,才允許蘇城出門。

其實,如果不是蘇城有獨立的任務和直接來自上層的命令,參贊肯定是不會讓他出去的。國內來的代表團隨員,全都乖乖的留在了使館內,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他們說話的功夫,來自光通銀行的司空冠,興致勃勃的要求參與。司空冠是光通銀行的副總經理,享受正廳級的待遇,也是此行銀行專家中的老資格。

他有一名助理,加上蘇城的保衛古洪軍,隊伍立刻膨脹成了5個人。

戚曉昆急忙拉着他們出去,實在擔心人數再多。控制不來。

從大使館要到了車,戚曉昆自覺地做了司機,順着掉光了葉子的林蔭道,一路向前。蘇城雙手插在口袋裡,像是遊客似的,左右張望着。

附近的人很少,大約是使館區的緣故。不時的還能見到掛着外交牌照的汽車經過。偶爾也有人騎着自行車,匆匆前行。

司空冠也不是第一次來蘇聯了,貼着窗戶道:“這裡的蘇聯人少了點。好像沒什麼變化似的。”

蘇城也道:“我們就是來找不安定因素的,小戚,換一條路。”

戚曉昆不言語的一擺車頭。就滑進了另一條支路。

這樣走了幾分鐘,耳邊果然傳來陣陣的口號聲,到了跟前,卻是幾百人的小規模集會,領導者拿着大喇叭,不知在發表什麼演講,聽衆堵住十字路口,不是的發出歡呼聲,有情緒激動的,還會跳起來高呼什麼口號。

如果只看他們的話。會讓人覺得蘇聯解體彷彿是一件極得民心的事。然而,路邊的地攤和超過百人的長隊,卻證明了蘇聯果然陷入了經濟崩潰的節奏。

擺地攤的多是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他們出售小的飾品,小家電。以及賣的最多的,舊衣褲。排隊的則是購買麪包等食品的民衆,俄羅斯又開始執行供給制了,據說一些加盟共和國的限量低於戰後的痛苦時期,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車被攔在了十字路口的地方,蘇城拍拍戚曉昆的肩膀。溫言問:“能下去看看嗎?”

戚曉昆面露難色,道:“人有點多,而且,這是政治集會。”

“我只想看地攤,拿喇叭的人說什麼,我又聽不懂。”

“5分鐘,而且不能發表政治言論。”戚曉昆經常做保衛工作,知道以服務的心態來做保衛很重要,也就沒有強力阻止。

灰色的伏爾加滑行了幾百米才停下,沿街的蘇聯人好奇的看向這邊,但並沒有離開的意圖。

到80年代末,伏爾加在中國仍然算是不錯的轎車,許多領導仍然乘坐。在蘇聯,伏爾加轎車一度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不過,隨着解體的步伐加快,蘇聯人見到的伏爾加就越來越少了,不是車少了,而是供應汽車使用的汽油配給少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讓開車變成了極度奢侈的事情。

蘇城隨意的走到一個地攤前,瀏覽了一圈。

賣的全是舊衣服。

旁邊幾個地攤也是一樣的情況,不用說,是這些人把家裡的衣服拿出來賣了。

再前面一點,也有如收音機、錄音機一類的小電器,以及縫紉機之類的舊貨,有的說不定超過10年曆史了,上面磨損的痕跡很嚴重。除此之外,小孩的玩具,首飾配件,皮質的公文包,乃至於藥品,都在地攤上出售。

“這個多少錢。”蘇城指着一件皮大衣問。

擺地攤的是個白鬍子老漢,似乎覺得他是外國人,很自然的伸出一根手指,道:“100美元。”

蘇城微微點頭,用中文道:“這個價錢買一件厚皮衣,也算得上便宜了。”

戚曉昆笑了一下,用俄語大聲喝問幾句,然後回道:“10美元賣給你。”

蘇城愣了一下,順勢掏出了10美元。

老漢樂滋滋的舉起綠鈔,仔細看了好幾遍,確定無誤以後,就毫不在意的將皮衣丟給了蘇城。

戚曉昆在旁道:“要是用盧布的話,大概要好幾十美元,用外匯就簡單多了。很多地方還允許以物易物,你看前面,一瓶普通的白酒,就能換一件衣服了。”

“這樣一來,衣服豈不是沒有銷路了?”

“怎麼會,賣衣服的人多,是因爲衣服最好賣。而且,這裡算是莫斯科比較富裕的地區了,再開20分鐘的車,那裡人爲了生活,估計早就把衣服賣完了。”戚曉昆緩了一口氣,又道:“蘇聯經濟停滯已經不是一兩年的事了,他們以前都是偷偷賣,蘇聯解體以後,就明目張膽的賣了。”

“這些是二手販子?”蘇城忽然意識到什麼。

“當然。他們用麪包、罐頭換居民的舊貨,再把舊貨賣給有需要的人,裡裡外外,總能混個溫飽。現在不一樣了,我剛到蘇聯的時候,拿國內的工資和使館的補助,都不敢到外面去吃飯,那時候一盧布要換2.7美元,現在2美元能換好幾百盧布。”

“以後能換幾千盧布了。”蘇城隨口說了一句。

司空冠不安的道:“這麼說,蘇聯的經濟已經崩潰了。咱們如果貸款給他們,能還得上嗎?”

“蘇聯的經濟早就崩潰了。”蘇城淡然的道:“如果不是經濟崩潰,蘇聯哪能這麼快的倒臺,蘇共與其說是被解散的,不如說是被人用腳選下臺的。蘇聯人已經不好過幾年了。”

“至少,解體以前,盧布還能用,現在就不行了。”戚曉昆儘可能的提供信息道:“我聽說,有人趁着消息還沒傳開的時候,用盧布在偏僻鄉下換了一些東西。不過,大多數人的儲蓄,算是泡湯了。”

一些富裕的蘇聯人,儲蓄往往有數萬盧布,也就是十多萬美元,並不比普通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財產少。但在這場解體的風潮中,他們也是最先受到傷害的。

這是一個很冷酷又很有趣的循環。爲了民主和自由而期望蘇聯解體的民衆,主要就是高層官僚和自詡爲精英的國家中產階級。但是,當“自由”和“民主”來臨的時候,首先變的一貧如洗,並淪爲社會下層的,又是這些國家中產階級。這就像是農民起義,爲了活下去而起義的農民軍,正是讓更多的農民活不下去的劊子手。

歷史的循環,總是用人的生命做諷刺的素材。

司空冠發愁的看向四周,然後道:“我在飛機上的時候,看了蘇聯的用電量和發電量,最近幾年,蘇聯每年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會減少10%以上。1991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看前三季度,減少15%是肯定的。這比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危機嚴重多了,是國家失去控制的表象。咱們貸款給蘇聯人,他們如果十年二十年都不能恢復,我們怎麼辦?”

“10年以內,俄羅斯的工業生產確實很難恢復,二十年也許都不行。但是,富裕的途徑不是隻有工業生產一條路。”

“對一個國家來說,還能是什麼?”

“開採資源,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相當豐富,只要他們出口資源,很容易就能賺到足夠的外匯,然後用來歸還我們。實在不行,就讓他們用石油和天然氣抵債好了。”

“就算他們的石油產量能達到蘇聯時期的最高數量,要積累重建的外匯,估計還是不夠。賣石油,蘇聯早就在做了。”司空冠的想法是以現實情況來分析,最正常的想法。

在90年代初以前,石油價格的最高值就是海灣戰爭時的幾個小時,其他時間,原油經常性的保持在每桶20美元的區間。而且,蘇聯原油的價格,還經常比中東原油的價格低。可以說,石油雖然帶給了蘇聯不少的外匯,但並不像是後世那樣,彷彿源源不斷的金河流淌。

蘇聯政府自70年代以來,就長期依靠出售石油,來平衡預算開支。他們最大的一項開支,就是向國外購買糧食,石油外匯中的大部分,都消耗在了這上面。

司空冠想當然的認爲,石油價格還會長期保持在30美元以下,足以給予俄羅斯等國家一些資金上的補助,但依靠石油活過來,甚至重建國家,他是不會同意的。

蘇城也不爭辯,只道:“有石油的國家,總歸不會窮死,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咱們現在的任務,是先想辦法,把錢貸給俄羅斯。”

……

第290章 10%的希望第612章 夜宴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3章 敲定去向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443章 結論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203章 併購案第626章 有消息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569章 競標開始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71章 領導路過第517章 停止支持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313章 要來了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149章 楔子第346章 抵蘇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7章 採油隊第48章 外匯吶第302章 院士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529章 回饋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596章 只看看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194章 彌補紕漏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502章 找人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499章 宴會場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8章 廢油田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147章 獨自競標第428章 父子第115章 戶口第642章 血流成河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573章 疑探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73章 巨單第611章 做吃肉者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225章 調研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58章 廢油田第398章 ……縫焊機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601章 射孔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67章 測井技術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476章 不下毒的寢室關係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17章 《青年參考》報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152章 大臺北第387章 定性第60章 自噴井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161章 聯絡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308章 狼來了第402章 跳槽第250章 敢要就敢走第94章 技術手段第654章 回京第541章 賄選第128章 針鋒相對第165章 約談第100章 結束喧囂第398章 ……縫焊機第174章 流動的國土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
第290章 10%的希望第612章 夜宴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3章 敲定去向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443章 結論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203章 併購案第626章 有消息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569章 競標開始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71章 領導路過第517章 停止支持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313章 要來了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190章 外國工程師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149章 楔子第346章 抵蘇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7章 採油隊第48章 外匯吶第302章 院士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529章 回饋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596章 只看看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09章 馬上就有了第194章 彌補紕漏第389章 那些權貴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502章 找人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499章 宴會場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8章 廢油田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147章 獨自競標第428章 父子第115章 戶口第642章 血流成河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573章 疑探第640章 怕他們跑了第73章 巨單第611章 做吃肉者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225章 調研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58章 廢油田第398章 ……縫焊機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601章 射孔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67章 測井技術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476章 不下毒的寢室關係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17章 《青年參考》報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152章 大臺北第387章 定性第60章 自噴井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161章 聯絡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308章 狼來了第402章 跳槽第250章 敢要就敢走第94章 技術手段第654章 回京第541章 賄選第128章 針鋒相對第165章 約談第100章 結束喧囂第398章 ……縫焊機第174章 流動的國土第618章 平臺一日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