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直接開建

王勝以最快的速度,轉道香港抵滬。 壹?書?庫

臺塑在本地設了接待中心,派了臺車到機場接機。王勝上車就看到座椅前面插着幾份報紙。

他隨意展開一份《新聞晨報》,就見頭版印着浦東的照片,橫排用粗體字寫着:浦東地產市場啓動。

王勝一下子坐了起來,一個字一個字的往下看。

臺塑對大華實業的關注,早在油田競標時就開始了,王勝和蘇城見面的次數也很多,並有甲醇設備的建造約定。對臺塑來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口頭約定,因爲大華實業掌握着世界級的油田,雙方若能合作,這就是最好的風險管控。

此外,臺塑的70億美元投資,主要是爲了解決臺塑自己的生產原料問題,王勝邀請蘇城出資,也能降低本身的成本,屬於一舉兩得。只不過,70億美元的項目實在龐大,大陸的熱情抵不過臺灣政府的冷眼,投資纔始終未能進入實質解決。

王勝仔細閱讀報紙,希望從中得到一些隱藏的信息。直到車停穩,他都沒有察覺。

“王先生,二十四層到了。”司機輕巧的打開了車門。

王勝擡了一下頭,看到“上海國際飯店”的銘牌,便將報紙揣進懷中,遞給司機小費,說了聲“謝謝”。

上海國際飯店是上海年代最悠久的飯店,1934年代建成的24層樓,有遠東第一高樓的美譽,見證了二戰前的最後繁華與衰落。直到80年代,86米高的國際飯店都是上海最高樓,被老上海人稱作二十四層。在超過百米的大廈就要被叫做摩天大廈的年代裡,灰黃厚重的國際飯店總是讓人懷疑資本主義的腐朽。怎麼能腐朽出這樣的大樓呢?

王勝不太喜歡國際飯店。覺得它的裝修太老舊了,陳設太複雜,而且容易讓人聯想到臺灣的老飯店。但是。國際飯店就在南京西路,正對着人民公園,交通非常便利。又有不錯的飯廳,作爲商務出行是再方便不過了。所以,每次來上海,他還是會住在這裡。

這次來國際飯店,卻是蘇城的選擇。

進到豐澤樓,就見蘇城像是鄉巴佬進城似的,不安分的觀察着很有歷史的意大利銀器,德國瓷磚,舊式的菜單……

王勝笑了一下。腦中也浮現出他們在凱賓斯基共同參詳競標時的場景。

“蘇董。”王勝帶着笑容,快步走向蘇城。

“王總來了。”蘇城推開椅子,迎了上來。

見他沒有拿捏“蘇董”的身份。王勝心情大暢。笑道:“聽說蘇董要做地產大亨,讓我食不下咽啊。買了嗎?”

蘇城頷首。道:“總共5平方公里吧。”

5平方公里大約7500畝,是一所較好的重點大學的校區面積。就浦東此時的區位來說,等於劃出了一個大學新校區。

王勝卻想到了浦東的土地價格,心裡一陣陣發緊,問:“付款了嗎?”

“付了定金。”

王勝心下一涼,好心情消失的無影無蹤,道:“看來,蘇董是要放棄臺塑的石化基地了?”

蘇城奇道:“爲什麼?”

王勝看着他的表情,哭笑不得道:“5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一兩億美元吧。臺塑的石化基地即將啓動,首期投資超過10億美元,蘇董莫非能找到其它的投資者?”

臺塑的70億美元計劃的核心,是建設45萬噸或60萬噸的大乙烯項目,周邊項目或自建,或交給臺灣的配套工廠。因爲天然氣的緣故,蘇城選擇了同等重要的甲醇項目。但是,如果他拿不出錢來,臺塑也不可能爲他籌集數以億計的資金。…,

王勝顯的很遺憾,道:“最近一年,僅僅是購買技術,我們就已經支付了2700萬美元。有煉油、輕油裂解、人造紙廠、bp廠以及年產24萬噸的低密度聚乙烯廠等項目涉及的核心技術。大華實業如果加入到海滄計劃中來,這些技術都可以共享的。但我估計,到計劃正式啓動,最多隻有半年時間。唉……蘇董怎麼突然要買地產呢?”

“你誤會了。”蘇城笑了兩聲,道:“浦東的地產只需支付定金,剩下的5年後再說。我是準備用來做總部和大華實驗室駐地的。”

王勝捂着胸口,轉憂爲喜,忍不住笑道:“蘇董,你可嚇死我了,這麼說,你手上的現金充沛了?”

“等你們正式啓動,資金不是問題。”蘇城突然有些好笑,心想:也許只有我纔會知道,臺塑石化基地的啓動有多難吧。

王勝不知蘇城在想什麼,自己已經興奮起來,一拍大腿道:“那就太好了。蘇董,我已被臺塑董事會正式委託爲甲醇項目的聯絡人。現在,廈門海滄劃撥的土地已經開始了平整工作,我私下裡聽說,還有軍方的機械化工程兵部隊參與,場面宏大,可見大陸上層的意志是非常堅決的。”

蘇城點頭,笑道:“人比人氣死人,你們王董事長一句話,政府就無償撥付了1萬公頃土地吧,這麼算來,可是免費的100平方公里。”

“鄧先生有言,如果1萬公頃用完了,還可以再從毗鄰的漳州再撥5000公頃土地,所以,一共是150平方公里。”王勝爲了穩定蘇城,高調的說道:“我們有市場,有技術,又有高層支持,何患‘海滄計劃’不能施展。”

可惜沒有臺灣的政界支持。蘇城心頭轉悠了一句,沒有說出來。

他有自己想法,無論歷史上的“海滄計劃”是否成功,推行下去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它不僅意味着豐厚的利潤和行業地位,對於一個國家的石化產業也有極強的推動作用,說是加速五年或者加速十年,都可以算做謙虛的說法。若非如此。中國的國家領導人也不會三番五次的接見臺塑代表團。並給出優惠至極的方案,臺灣政界也不會撕破臉皮,一定要阻止“海滄計劃”。

對於這麼大的項目來說。成功或失敗,既有其必然性,也免不了偶然性的成分。

即使它在歷史上失敗了。蘇城也想“搶救一下”。

有了這樣的想法,蘇城配合的道:“甲醇項目的資金、原料自然由我來準備,技術方面,臺塑能否幫襯一下?”

“應該的。讓我想一下,蘇董還是準備採用天然氣做原料生產甲醇嗎?產量呢?”

“10萬噸以上吧。”這個規模,放在1990年是絕對先進了。不過,大工業生產必須有發展的考量,1990年開始建設,順利的話要一兩年時間。不順利的話,五年十年都有可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臺塑最終放棄了海滄計劃。改在臺灣自建“六輕”項目。也等了將近10年。而且,投資數億乃至數十億的項目。少說也得用上二三十年,規模太小,產率太低,很容易就會被淘汰。

大工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非投機性。所以,石化企業明明看着乙烯等石化上游原料在漲價,也很少有人去建設。

規模小了沒有意義,除非有某方面的絕對優勢,純以經濟論是純粹虧本的。規模大了投資就大,風險也就增大了。…,

臺塑集團如果不是有幾百億的資本額,根本不敢撬動70億美元的重型投資計劃。事實上,1990年的中石油和中石化規模也不算小了,他們都不敢在本國進行如此大型的投資,就能想見其中的風險。

王勝向來佩服蘇城的手筆,讚歎的鼓勵道:“不愧是蘇董事長,這樣的規模,和海滄計劃簡直是絕配。嗯,甲醇設備其實相對簡單,10萬噸的甲醇,主要技術集中在合成塔,外購如何?”

“也只能外購了,不過,我傾向於同時購買技術,也就是一套10萬噸級的甲醇設備,同時轉讓相關技術,讓我們能夠自產以降低成本。”這是中國的一貫做法,也是市場換技術中最有用的方案之一。

王勝並不奇怪,道:“我整理一份甲醇設備廠商的資料給您吧。臺塑這些年,對業界也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我們有一些資料,還是比較有用的。”

他說的是自家情報體系了,石油石化企業和其他大型財團一樣,都注重情報。長時間的積累以後,能有很多的好處,例如哪家企業會願意轉讓技術,轉讓的技術又有多大價值,是必須自己分析才能得到結論的,廠商自己的宣傳肯定是不可靠的。

當然,這種情報並非間諜似的情報。而是由公司的外派部門蒐集公開資料爲主,配合一些私下裡的信息交流,以及己方的分析整理,最終形成資料。

確定了合作意向,雙方都輕鬆下來。

蘇城拍手叫來了服務員,讓王勝點菜,又笑道:“我帶了女朋友來,她還在房間裡休息呢,我叫她下來。”

“哎呀,那等她來了再點菜吧。”

“不用,分量點的足一點就好了。”蘇城示意服務員去打電話。

王勝點了滿滿一桌的菜式,並要了飲料和紅酒。

一會兒,舒蘭就蹦蹦跳跳的出了電梯。她穿了及膝短裙,白色的碎花襯衫,不覺的洋氣,卻有難掩的青春和純真,周身環繞着輕鬆的氛圍。

“王總好。”舒蘭甜甜的叫了一聲,又伏在蘇城耳邊輕輕說:“蘇哥哥好。”

蘇城半邊身子都酥軟了。

舒蘭這時候坐直了身子,開始研究菜色,同時給大家倒酒倒飲料,乖巧的令人憐惜。

王勝心裡驚訝舒蘭的年輕,轉念一想,蘇城不也纔是20多歲的人。這種念頭讓他大搖其頭,擡頭仔細觀察蘇城,頗有些看不出他的真實年齡。

太沉穩了,氣質也就不同了。

中餐結束的很快,舒蘭用驚人的食量和苗條的身材,征服了餐廳和客人們。

蘇城吃飽之後,一面閒情逸致的給舒蘭倒茶,一面慢的道:“既然甲醇項目定下來了,我準備儘快投入建設。”

語氣是悠然的,語義是突然的。

王勝被清淡的綠茶嗆了一口,連連咳嗽,道:“海滄計劃主體談判還沒結束,怎麼就建設了?”

“談判歸談判,準備歸準備,你們不是也花錢買好了技術?政府不是也派軍隊平整了土地?我可以購買設備的同時,做好廠房建設,等簽字協議後,簡單吊裝後,就能投入生產了。”蘇城是在給“搶救”搭手術檯呢。後世的海滄計劃並未進行到執行階段就夭折了,不僅臺塑徹底退出,國內上層也悄然退縮。大華實業既然參與,並致力於搶救它,那除了要想辦法留下臺塑,還要想辦法留住901工程的優惠。他可不想等海滄計劃結束,再來兩年的馬拉松談判了。…,

沒死的項目,這樣折騰一圈,它也得死透了。

王勝懵了:“海滄計劃談了兩三年,進入實質階段要多久,我也不敢打保票。你要是建了甲醇項目,配套的港口、火電站、水廠還有環保、住宿沒來得及跟上,那怎麼辦?損失會很大的。”

“如果只是等一半年,也沒關係。如果最終沒有談成,我就當獨立建了一個10萬噸的甲醇項目,而且,我可以擴產。10萬噸建好了,再上馬20萬噸的也沒問題了吧。”10萬噸的甲醇項目,放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算是大項目了,只有配套海滄計劃,纔會顯的有點不起眼。

王勝有點明白,又有點不明白的道:“蘇董,您的性子……太急了。”

“時不我待。有時候,物質準備太充分,原本充分的政治準備就會變弱。”蘇城眨眨眼,說過就算:“還要請王總聯絡一下,先確立甲醇項目的位置吧。”

王勝的嘴脣動了兩下,最後化作重重一嘆:“好吧,我晚上回去,就聯絡總公司。”

來之前,他還在擔心蘇城會放棄參與“海滄計劃”,現在,他又因爲蘇城過於積極而擔心。心情之大起大落,令王勝愁容滿面。

蘇城拍拍王勝的肩以示安慰。

要搶救“海滄計劃”,就要改變它的運行慣性。就蘇城來看,臺塑集團的猶豫不決是影響最終結果的重要因素。

因爲海滄計劃牽動了海峽兩岸最高層的心,在缺乏話語權的情況下,直接開建是蘇城所能想到的最穩妥也是最刺激的方案。

任何一方,都不會對價值2億美元的項目視而不見的。

這也是蘇城投下的莊重一票。

也許不是決定性的,但卻是有影響力的。

……

第16章 化緣第211章 山寨化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607章 備份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585章 尖銳問題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329章 計委報告會第458章 總統府第454章 裂痕第260章 緊缺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78章 結束第511章 不行!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279章 戰前第448章 二選一第120章 無損換股第551章 讓我幫忙第520章 人民記得你第165章 約談第456章 軟肋第546章 建房第133章 炫耀第171章 甲醇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625章 交易池第533章 迷霧第126章 壓力第478章 被卡第601章 射孔第458章 總統府第123章 勘探隊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555章 真相第454章 裂痕第95章 顧問第372章 鑽井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251章 考覈第326章 完工獎第296章 大富貴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18章 升官第58章 廢油田第115章 戶口第104章 船廠第84章 直供產品第445章 拒絕第24章 自由人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86章 副產品第601章 射孔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178章 學習氣氛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72章 這貨是誰?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3章 去機械廠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521章 提高賭注第293章 大華思路第459章 中哈線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42章 大領導第521章 提高賭注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403章 再培訓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632章 價差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124章 滴油不下海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73章 截止日第523章 推箱子第211章 山寨化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154章 覲見
第16章 化緣第211章 山寨化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607章 備份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585章 尖銳問題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329章 計委報告會第458章 總統府第454章 裂痕第260章 緊缺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578章 結束第511章 不行!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43章 高層幕僚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279章 戰前第448章 二選一第120章 無損換股第551章 讓我幫忙第520章 人民記得你第165章 約談第456章 軟肋第546章 建房第133章 炫耀第171章 甲醇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552章 開始注水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625章 交易池第533章 迷霧第126章 壓力第478章 被卡第601章 射孔第458章 總統府第123章 勘探隊第501章 情何以堪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67章 測井技術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660章 船業擴張第354章 挖金礦和賣牛仔褲的第555章 真相第454章 裂痕第95章 顧問第372章 鑽井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251章 考覈第326章 完工獎第296章 大富貴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18章 升官第58章 廢油田第115章 戶口第104章 船廠第84章 直供產品第445章 拒絕第24章 自由人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86章 副產品第601章 射孔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178章 學習氣氛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72章 這貨是誰?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3章 去機械廠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500章 血壓升高第521章 提高賭注第293章 大華思路第459章 中哈線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42章 大領導第521章 提高賭注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403章 再培訓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632章 價差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124章 滴油不下海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73章 截止日第523章 推箱子第211章 山寨化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154章 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