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連鎖超市

10月24日是個星期五。

在一週工作44個小時的狀態下,週五的衙門還算平靜。各部門各做自己的事兒,該簽字的簽字,該整理文件的整理文件,該喝茶的喝茶。

蘇刑擺出一副龍門陣的架勢,自到了辦公室以後,就展開辦公室的報紙,認真的看了一遍,眼眉都笑開了。

沒有一家報紙報導津石總廠的貸款問題。倒是有一些報紙說到了大華實業的新聞發佈會,也有說到三角債問題的,蘇刑全不關心,只是得意的想:借他們三斤膽子,也不敢不聽招呼。

預想中的風險消失了,蘇刑得意的哼着小曲,又去了單位的閱覽室,看那些辦公室不放的中小報紙。

部委閱覽室,等閒沒有人來,坐在裡面的是個快40歲的老闆凳,見了蘇刑,彈簧似的跳了起來,笑問:“蘇科怎麼來了。”

蘇刑就很自如的說:“看看最近有什麼熱點。”

“熱點啊,那就是舊金山大地震了。到現在有一個星期了吧,估計財產損失二三十個億,美國保險公司統計的是40億美元。你說說,40億美元要多少?建的東西太多了,也是麻煩。”

“聽說震了15秒鐘,那就是1秒2億美元了。”蘇刑配合的說着,自己卻在翻各個報紙的財經版。

“蘇科關心經濟啊。”人家還在他後面看着呢。

“正好有空,老王,今天的報紙,有什麼比較集中出現的?”

“國內經濟呀,那就是三角債了。”

“怎麼說?”

“中央不是一直說要清理三角債?昨天好像又被大華實業給鬧起來了,你看報紙上說的……”老王隨手扯了一個早報,指着二版頭條,道:“大華實業宣佈,堅決不允許應收款的延期支付,要杜絕三角債。還指出幾家三角債嚴重的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了,所以,這報紙都在熱議呢。不讓延期支付可是要得罪人的,不過他們是私企,錢比面子重要,和國企不一樣。”

“大華的消息多嗎?”

“挺不少的。也有些談三角債不說大華實業的,呶,《法制日報》就不談企業光談政策。《參考消息》談政策就更多了。咱們的金部長都有說話,你看……”

金副部長接受採訪,說明“三角債”確實升溫了。這讓蘇刑百思不得其解,自言自語道:“這麼說,三角債的事。比大華實業的新聞發佈會還要熱了?”

“那當然,三角債是中央關心的事,各大報紙都要着重報道的,同一家公司的事,一家報紙總不能發兩篇文章吧。大華的發佈會,最多就放在二版,好多報紙可是把三角債放在頭版的。我看這些報紙的意思,中央說不定真的要動手清理三角債。”老王說着笑了一下,道:“不過。要是沒有三角債,大華實業也蹭不上這麼多的報紙,像是《法制日報》這種中央大報,平時哪會理他,你說對不對。哦,晚上好像還有電視臺說這個,電視報呢……”

“中央臺嗎?”

“那倒不是。”

“這是爲了什麼?”

老王看蘇刑問的認真。於是笑着回答說:“也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明天了,估計大家只會談三角債,不會談大華實業了。”

蘇刑心想:這樣最好。

他稍微輕鬆了一些,又看報紙上的評論。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閱覽室的門被猛的推開。

“有沒有人見到蘇刑?”說話的人聲音挺大,房樑都在嗡嗡作響。

推門的是許秘書。左手夾着公文包。大背頭梳的油亮,露出好大一截額頭出來。

“我在呢,什麼事?”蘇刑整了一下衣服,他每天都穿的很嚴肅,以掩飾自己的年齡。相比其他人,他的着裝也是最正式最花錢的,其他同事,如果沒有家裡的幫襯或者其他資金來源,根本做不到四五套西裝混着穿。

見蘇刑還在慢條斯理的整衣服,許秘書急的跳腳道:“蘇書記等你,快走吧。”

“什麼事不能電話裡說?”

“電話也找不到你啊,唉,快走吧。”許秘書也是大秘一隻,他親自過來,自然代表了蘇東元的態度。

蘇刑最怕的就是老爹,不禁疑懼再問:“發生了什麼事?”

“一時半會說不清楚。唉,昨天的事。”許秘書看了眼老王,口中道:“我們去車上,邊趕路邊談。”

蘇刑一凜,快步跟上。留下老王若有所思。

同一時間。

祁蒙和丁志鵬聯袂來到濟*南動力機廠。經過2年左右的建設,濟南動力機廠的廠區又有了極大的不同,亭臺水榭且不說,在80年代並不稀罕。

但是,徘徊於廠區的人流量之巨大,卻讓兩個人吃了一驚。三分鐘一趟的班車和10分鐘一趟的公交車絡繹不絕,數以百計的人空手進入廠區大門,或者提着滿滿的塑料袋離開廠區。

“這是做什麼?”祁蒙問濟*南市的陪同人員。

“叫超市,也叫自選商場。是濟南動力機廠用舊廠房改造的。賣各種雜貨,日用品,全濟*南市的人都來,還有外地人也來看的。”

“就在廠區裡?”祁蒙印象裡的國企工廠,都是封閉而獨立的,眼見這個超市每天的人流量過千,驚歎溢於言表。

濟府官員也不知該如何表達,只道:“私企嘛,沒國企那麼多講究。你看這麼多人,賺的錢肯定不少。不過,有的東西是真便宜。”

看的出來,他也沒少到這個超市裡來買東西。

祁蒙不置可否,面對丁志鵬卻道:“零售業是直接付款的,現金流好的很。”

“嗯,他可能是真的看出危機了。”

“按說大華實業是不缺錢的,三角債首先影響到的是國企,估計是蘇城對經濟比較敏感。”祁蒙如是評論,最後看了一眼超市。他其實還有話沒有說出來,超市估計是可以拖欠供應商貨款的,這樣的話,他還始終能夠在手上掌握一批現金。

體改委的官員都是人精子。各想各的,各有各的思維模式,念頭與濟府是截然不同的。

見到蘇城的時候,一個大光頭也在辦公室裡,兩人面前放着一張全國地圖,上面插滿了紅旗。還有代表行進路線的箭頭。

丁志鵬一看就笑,道:“蘇董,難道也要領兵打仗?”

“哎呀。丁主任來了。還有祁司長,還有各位領導。”蘇城一團和氣的抱拳打招呼,笑說:“我和田老闆準備把華寶超市建成全國連鎖的超市。這不是正商量着呢。”

“好個八面玲瓏的蘇董,獨立董事的這個獨立,我看你是想去掉了吧。你說的超市。就是廠門口的那個自選商場?”丁志鵬極少在人前打趣,這也顯的他與蘇城關係不同,頓時引的身後諸人笑容滿面。

“我們把自選商場叫超市。超級市場嘛,這是個好東西,而且利國利民。”蘇城自如的笑着,示意小楊主任泡茶。

田嘉寶卻有些坐立不安,他可知道,眼前的主任是副部級的官兒,司長是廳級的官兒。級別和濟*南府的頭頭腦腦差不多,實權還要更多,作爲沒有名分的商人,田嘉寶很難做到蘇城這樣的揮灑自如。

80年代的商人揮金如土的背後,其實也藏着深深的憂慮。他們的成功是在承受了系統風險之後所獲得的。

在大華實業的諸多供應商當中,田嘉寶的腦筋是最活泛的,當年送到勝利機械廠的大肥豬就是他起頭的。不過。像他這麼靈活的人做商業極好,做實業就有些勉強了,尤其是各地欠賬增多的情況下,嘉寶實業的日子很不好過。

因此,田嘉寶握着手上的資金。就一直在找項目,直到看到濟南動力機廠的超市。他一下子豁然開朗。也是出於對蘇城的尊敬乃至敬畏,田嘉寶沒有直接學去了複製,而是找蘇城談到想做超市的企圖。

蘇城一門心思的要做工業,對商業的興趣其實一般,他做超市,更多的是爲了給工廠的工人提供方便,順便發揮了先知先覺的記憶。因此,當他聽到田嘉寶的要求,就知道超市在全國全面鋪開的日子要提前了。

不過,蘇城也沒有完全放棄超市,而是繼續提出了全國連鎖超市的概念,以1989年的世道,超市連鎖業可以說是建一個錢池子撈錢。田嘉寶拿出全部家當準備和蘇城合夥在全國建超市,兩人現在就在談先期啓動的城市。

丁志鵬對蘇城說的“利國利民”很感興趣,坐到了椅子上就問:“你們這個超市,怎麼利國利民了?”

“降低了流通環節的成本,對普通民衆來說,就是降低了生活成本。假如全國都有超市,可以這麼說,通貨膨脹都能降低。”蘇城言之鑿鑿的說道。

丁志鵬還沒說話,一位衣冠整潔的中年人不相信的說道:“只是一個商店而已。”

“你們看到的這個商店,一個月的銷售額是1000萬元。產品平均價格,比城市雜貨店低10%以上。”蘇城毫不諱言收入,說道:“超市也不是我發明的,美國人30年代就有超市了,它從誕生第一天開始的經營理念就是薄利多銷。怎麼薄利多銷呢?我們的超市毛利率是9%,普通商店的超市毛利率是20%左右,而且,我們的規模化採購,還會進一步降低價格,最終倒逼城市商品價格下降。這個是不是利國利民?”

“這樣一來,普通商店不說,國營商店是沒活路了。”丁志鵬笑眯眯的,倒不是質問的語氣。大家也都望着蘇城,本來目的反倒忘記了。

……

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403章 再培訓第339章 登記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286章 暴利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543章 國家石油公司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446章 主業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103章 外戚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560章 公關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557章 預備第478章 被卡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53章 全額撥付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457章 阿拉木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601章 射孔第378章 泉涌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302章 院士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654章 回京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66章 三種選擇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634章 不可逆轉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57章 華僑優惠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113章 又是招聘季第362章 拜訪第625章 交易池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章 去油田第512章 金母雞第364章 物探隊第43章 去機械廠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214章 維修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481章 新徵程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165章 約談第482章 支持第623章 貢獻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195章 千金馬買骨第57章 華僑優惠第364章 物探隊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654章 回京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545章 奇貨可居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208章 質問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610章 金融城第630章 前菜第184章 出國第102章 暗標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493章 碳纖維第259章 外銷第430章 還有什麼條件第36章 地頭蛇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356章 亞洲人第499章 宴會場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370章 勘探地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411章 130年的船廠第16章 化緣第66章 肥油星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67章 逼到牆角第284章 戰爭打響
第351章 中國的援助第403章 再培訓第339章 登記第187章 您是蘇城吧第286章 暴利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543章 國家石油公司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446章 主業第659章 辭職的研究員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103章 外戚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560章 公關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557章 預備第478章 被卡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53章 全額撥付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457章 阿拉木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601章 射孔第378章 泉涌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302章 院士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654章 回京第544章 我們兜售未來第566章 三種選擇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634章 不可逆轉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57章 華僑優惠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294章 環保標準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113章 又是招聘季第362章 拜訪第625章 交易池第254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6章 去油田第512章 金母雞第364章 物探隊第43章 去機械廠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214章 維修第429章 舾裝中的大船第481章 新徵程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165章 約談第482章 支持第623章 貢獻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195章 千金馬買骨第57章 華僑優惠第364章 物探隊第516章 雄厚資本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654章 回京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545章 奇貨可居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526章 外交升級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208章 質問第627章 正式交鋒第610章 金融城第630章 前菜第184章 出國第102章 暗標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118章 技術推廣第493章 碳纖維第259章 外銷第430章 還有什麼條件第36章 地頭蛇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356章 亞洲人第499章 宴會場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370章 勘探地第337章 臺企來了第411章 130年的船廠第16章 化緣第66章 肥油星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467章 逼到牆角第284章 戰爭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