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清晨,空氣清寒。
胯下的坐騎呼哧呼哧地喘着白氣,趕着上朝的蔡確在官袍下面套了件絲綿夾襖,又在外面披了件有些陳舊但質地精良的斗篷,但照樣凍得手腳冰冷。
“持正,今天到得可早。”
聽到聲音,看到來人,蔡確在馬上腰身彎了下去,與當今的東府第二號人物相互致禮,“身任臺諫,不得不早。”
王珪提了一下繮繩,放慢了速度,身邊的元隨立刻會意地散開來一條縫,蔡確便會意地馭馬靠了上去。
待蔡確上來,王珪身子稍稍向後仰了一點:“昨天總算是看不到彈劾韓岡的奏章了。”
王珪說得沒頭沒腦,蔡確卻瞭然一笑:“畢竟正事要緊,總不能爲他事耽擱。”
王珪點點頭,表示同意:“的確是正事要緊。”又問道:“韓岡當能成事吧?”
“當然,對韓岡豈是難事。襄漢漕運也不要多少,只需要一年百萬石而已,正好就是荊湖的糧綱數目,江西江東的上溯走荊襄反而繞路。”蔡確的觀點與前日截然不同,“荊湖的糧綱上京,不要再繞道揚州,免了幾千里路,省下多少時間,就是中間靠軌道轉運,也能省下不少運費。”
王珪感慨道:“所以天子要保着他。”
蔡確失笑:“要是再盯着韓岡,烏臺上下都能壞在他手上。”
儘管天子對彈劾韓岡的衆官處罰甚重,但願意飛蛾撲火的監察御史也不會減少多少——本來天子選御史,都是選着愣頭青——其實直言敢諫也是個光榮,只要自己彈劾過重臣,日後就是資本,這證明他們忠於職守,不畏強權。
但這樣的情況下去,事情就麻煩了——不是韓岡麻煩,而是蔡確這邊有麻煩。
萬一安排好的人選因爲彈劾韓岡出了事,預定計劃就全都會被打亂。但硬攔着也不行,蔡確自己也會被當作奸佞牽連進去,爲了合情合理讓下面的言官們放低調門,蔡確可沒少費口舌。
王珪和蔡確同行,路上的官員看到王珪的旗牌,就立刻避讓道旁,黑黢黢的凌晨,也看不清執政元隨護持下的究竟是一人還是兩人。恐怕也沒什麼人想到,王珪和蔡確之間,還有着私下裡的聯繫。
並轡而行的兩人當然不能算舊黨,但也不是新黨——儘管蔡確本人看着有些像——而是天子偏向哪裡,他們就跟着倒向哪裡,也許稱爲帝黨更爲合適。
相對而言,王珪表現得更爲貼近皇帝,對天子惟命是從。蔡確則是會玩些小花樣,比如舊時彈劾王安石,比如如今堅持新法,表現出自己獨立人格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希合上意,讓天子感到滿意——相對於聰明全都放在了學問上、政治頭腦完全是個悲劇的沈括,他的手腕強出不知多少倍。
而韓岡在他們眼中是同類人。與新黨若即若離,與舊黨千絲萬縷,兩邊都不依附,只討好天子一人。只要能讓如今的至尊滿意,地位便是穩如泰山——當然,韓岡討好天子採取的是累積功勞的方法,這一點,與任何人都不一樣。蔡確不覺得自己需要學韓岡,也不認爲自己學得來,但只要帶來的結果相同,手段是無所謂的。
走了幾步,王珪又出聲問道:“鄧溫伯和上官均還是要保大理寺?”
蔡確答非所問:“黃履爲人中正敢言。”
王珪點過頭,也是跳着說話,“相州一案,失入死罪,陳安民不知自省待罪,反而膽大包天,賄賂法司。文及甫、吳安持,事涉幹請,敗壞國法,皆當從重。”
“參政之言,正是公論。”
相州一案,是以劫盜殺人的罪名,判了三名案犯死罪。不過依照審刑院之後的複覈,這是個錯判的案子,兩名從犯不當論死。可這時候,從犯皆已被處決,已經來不及挽回了。出了人命,這個錯判性質就變得十分嚴重,參與審訊的官員絕不是罷官能解決的。
當初審理此案的陳安民,他年紀差得有些遠的親姐姐是文彥博的兒子文及甫的生母,同時文及甫又是吳充的女婿。陳安民爲了消災弭禍,一邊讓當時參與此案的相州發司潘開帶錢上京活動,一邊則是發動自己的關係,求一個平安。
而這件事,就給蔡確抓到了把柄。相州一案事小,而法司受賄則事大。蔡確想往上走,唯恐事情鬧不大,捉了多個有品級的官員進了御史臺,文及甫和吳安持都被牽連進來。
御史中丞鄧潤甫見狀則是想大事化小,不想鬧得太大,給了天子黨同伐異的感覺反而不利於新黨,而且蔡確對鄧潤甫來說也是個威脅,他早想借機打壓蔡確一下——臺諫官一向並稱,以御史中丞爲首。蔡確作爲諫院之長,頭上就只有個表字溫伯的鄧潤甫了。
但鄧潤甫並不知道,王珪和蔡確之間有了份協議在。
蔡確和王珪兩人很簡潔地交談了幾句,重申了各自的態度,便立刻分了開來。兩人分別擔任執政和言官,交情不能好,見面聊個兩句就算盡了人情,話說多了,天子那裡就難交代了。
且默契早已經形成。王珪想要吳充的位置,而蔡確則盯着鄧潤甫的位子,合則兩利,自然不需要多餘的試探。
蔡確離開執政官多達數十人的隊伍,很是羨慕的又望了幾眼,想想,又敲着馬鞍向黑沉沉的西方望過去,臉上帶着點笑:“韓岡該到洛陽了,文彥博最近心情不會好,有的是讓他頭疼。”
……
韓岡已經抵達了洛陽城。
作爲京西都轉運使,有監察京西一路官員的職責——所以路一級的衙門,經略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和提舉常平,都被稱爲監司——官名之後的“使”更是表明了他代表了天子對京西監察,地位當然要比正常知州要高上一級。
判河南府的文彥博沒理會韓岡,這很正常,如果是文彥博迎出城來,韓岡甚至得繞道進城躲着他走。三朝元老、前任宰相、太子太傅、資政殿大學士加上潞國公,這份禮數也只有天子或是兩宮有資格接受,連皇后和嬪妃都不夠資格,何論韓岡。
但河南府通判不出來,軍事判官、節度判官、錄事參軍不出來,河南知縣不出來,甚至連理應有的當地父老出城相迎的場面都沒有,事情就做得未免太過分了一點。
韓岡的隨行人員一個個怒形於色,他的幕僚方興,還有十幾個投奔到他帳下的同門臉都氣得發青,這個下馬威給的太黑了。
但韓岡也不能爲此向天子抱怨,只要文彥博隨便拿個公務繁忙的藉口,就能輕易地搪塞過去,天子即便明知是謊言,也照樣會幫他這位元老大臣給敷衍一番,一個都治不了罪。就像先前犧牲御史,只爲給韓岡一個交代;到這時,就會犧牲韓岡的臉面,給文彥博這個元老一個面子。
幸好也不是完全沒有人出城迎接,轉運副使李南公,帶着轉運司中一應屬僚,就在離城十里的遞鋪處等候韓岡的到來。
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剛剛合併,但兩路的漕司衙門還沒有合併起來,都轉運使只有韓岡一個,但轉運副使一南一北,各有一人。
轉運副使李南公出城來迎接韓岡,看到洛陽府縣上下都沒人出來,心中當即是叫苦不迭。下面的漕司屬僚也都變了臉色。
韓岡年紀輕輕就做了都轉運使、龍圖學士,這份際遇,文彥博都遠遠比不上,年少氣盛,哪裡可能會嚥下這口閒氣。文彥博一點面子都不給韓岡,那韓岡也肯定少不了找文彥博的麻煩,他們夾在中間可是少不了要吃苦頭了。
當年知河南府的李中師,與富弼有私仇,就變着法兒的跟富弼過不去,甚至還派了吏員上門去催免行錢。到後來李中師被調走,但被他驅使的屬僚和吏員卻調不走,不知吃了富家多少苦。
走得近了,李南公他們便發現韓岡的隨從們一個個都是怒髮衝冠的樣兒,心中便都是咯噔一下,大叫不妙。可是當他們看着人羣中間身着紫袍、腰圍金帶的年輕官員,卻一點也不見生氣的樣子,微笑着不知在說什麼,看模樣像是在安撫衆人。
李南公帶領轉運司一衆官吏到了韓岡近前,齊齊地向韓岡躬身行禮。轉運司中官員人數不少,有二十多人,除了留守的兩三個,剩下的全都出來迎接。
韓岡早已經下馬,向李南公回了禮,讓屬官們全都起身,便很是親近地拉着李南公上馬同行。
李南公偷眼看這韓岡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避開危險的話題,先讚了一番韓岡過去的功業,又道:“京西兩路新近合併,衙中諸務正待龍圖提點。下官已經將籍簿賬冊都整理出來了,等龍圖到了之後,就可着手查驗。”
“此事不急。想必楚老也清楚,”韓岡親切地叫着李南公的表字,“天子不以韓岡年輕識淺,特調來執掌京西漕司,只是看韓岡在土木之事上稍有所得,至於漕司中的事務,還須楚老能者多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