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

由夏入秋,幾乎就是轉眼間的事,由秋入冬也是猶如飛一般的迅快。

天氣一天天的轉涼,院中的落葉也一日多過一日。落葉多了,總免不了有人會想到廢物利用一下。

宣徽院的隔壁是羣牧司。韓岡所在主院的隔壁,便是羣牧使的公廳。除了韓岡擔任同羣牧使的那段時間,羣牧使的公廳一天下來,有主人在的時候並不多——羣牧使一向是樞密院都承旨兼任,羣牧制置使更是樞密使或是樞密副使的兼差。

這時候,羣牧使也照常不在。不知那邊的官吏趁機在烤些什麼,香味都飄到了宣徽院這邊來了。

“羣牧司在鬧什麼?”

時近傍晚了,乍聞到香味,沈括立刻就感到自己肚子餓了。由於要自重身份,口氣就變得很不快。

“三班吃香,羣牧呢?能吃什麼?!”

韓岡放下手中筆,對沈括笑說着。

“玉昆。你也是做過羣牧使的。這樣說可不好。”

蘇頌也從文稿中擡頭,順便摘下了眼鏡,揉了揉酸脹的雙眼。

“現在又不是了。”

韓岡望了望對面,可能是故意選了樹下生火,煙氣被樹葉分散後就變得淡得看不清。

沈括轉向蘇頌:“子容兄,你也不管管?!”

蘇頌搖搖頭:“那是薛師正的差事,不好插手。”

“韓岡倒想起幼時了。掃起樹葉,瞞着父母烤東西吃。”

韓岡說道。想當年他也是這樣烤過紅薯和玉米的。

“哦,不知那時候玉昆你烤的什麼?”蘇頌饒有興味地問着。

韓岡心一跳。紅薯、玉米這個時代可沒有。想要引進,卻隔着萬里鯨波。他搖搖頭,“還能是什麼,野兔,山雞,還有黃精、山藥。都是些野地裡找到的。”

並不是韓岡信口開河,也是在他的記憶中,他的兩位兄長都曾經帶着還年幼的他出去抓過野味,也掘過一些山珍。

不想在這事上跟人多說,韓岡又道:“不如讓人端些菓子過來吧。對面在吃,這邊肚子也餓了。”

“也好。”蘇頌點頭,老實不客氣地又道,“再來些茶。”

“存中你呢?”韓岡又問沈括。

“一樣吧。”沈括道。

很快,三名大臣便就着茶,吃起了糕點。下午茶的時間,公器私用的“《自然》編輯部”也輕鬆了下來。

第五期《自然》正在編纂中,沈括和蘇頌都是爲此而來。有了兩人的幫忙,這一期的質量又上升了一個臺階。不過審覈和校對的工作,依然繁重不堪。

韓岡、沈括和蘇頌都提過,是不是該培養一批編輯來代替自己,處理一下基本的文字工作。可即便是最基本的文字修改,也需要足夠的科學常識,有這方面能力的士子,比三條腿的蛤蟆還少些。不論是韓岡還是蘇頌,都不放心將這方面的工作交給外行人。

到現在爲止,也只是培養出幾個拆信的文書,讓他們檢查以稿件的名義送來的信件裡面,到底真的是稿件還是別的無關之事。

沈括又吃了塊綠豆糕,用濃茶清了清口。指着桌上的堆成山的稿件:“也不知要幾天才能看完。就像沙子裡掏金子,一天下來也不一定能淘到幾粒金砂。”

“這事要有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真要等到開花結果,就像玉昆之前說過的,”蘇頌衝韓岡笑了笑,“要窮十年之功。”

“要真的有十年功。存下來的稿件怕是要堆滿幾間屋子了。”

沈括看了眼地上存着廢稿的木箱,被他們三人集體否定的稿件,全都會丟進這個木箱中。箱中積存的稿件有上百封之多了,但沒審覈的還有更多。

《自然》已經到了第五期,前幾期所引發的迴應也越來越多了。如同潮水,涌向了京城。投稿絡繹不絕,在剔除了近三分之一,求官、討好、申冤、求助,以及滿篇詩詞歌賦的信件之後,剩下的投稿依然有五百餘封。而其中有價值的,其實不及十分之一。

前幾期被淘汰和錄用的投稿,都按照時間和錄用與否,分別打包存放了起來。並不會銷燬掉。但時間長了,就免不了像沈括說的一樣,堆滿幾間屋子。

“幾間屋子的事還好說。”韓岡說道,“除了那些亂七八糟的信,現在能給《自然》投稿的,率爲有心於格物之輩。不論本心爲何、見識高低,都是值得鼓勵的。像這樣只是收下就沒了迴音,說起來有些傷人心啊。”

“那怎麼辦?又不可能一個個都回信。每一期最後都說了抱歉了吧?”

按照韓岡的提議,現在都在每一期最後一頁刊登致歉聲明,對無法回信表示歉意。不能回信也許是現實,但人心必須要考慮到。

蘇頌也搖頭。一一回信的確不可能。他也想勉勵那些有心格物卻不知從何入手的投稿者,但現實的情況不允許。

如今私信,絕大多數都是託人轉交。有的是拜託親友,還有的則是藉助穩定的來往於商業路線上的商人來傳遞。朝廷的驛傳,雖說大臣們偶爾可以借用,但如此大數量的回信,就絕不可能。

而且投稿人來自天南海北,現在最遠的已經有隴西和福建的投稿,可以想見,在未來,嶺南、甚至甘涼的投稿也會有。不說數理化,就是將各地獨特的地理風貌記錄下來,便能登入《自然》之中的地理一科了。那樣的情況下怎麼給人回信?

韓岡自是知道《自然》的發行和收錄,需要一個遍佈全國的郵驛系統。但他沒想到會這麼快就需要了。原本他都做好了連着兩三年都沒有合格投稿的心理準備。但現在,情況比他預計的要樂觀很多,寄來的信件中,有價值的比例比預計的要高不少。估計兩三年之後,就得改爲月刊,才能安排下版面了。

“如果要能借用朝廷的驛傳,辦理民間的郵政那就是好了。”韓岡決定先敲敲鼓,沒必要多拖了,“現成的驛站車馬,走慣了的路線,更有大量的人手。”

“不可能吧,朝廷怎麼可能會答應。不說干擾軍情遞送,就是花銷……”沈括說着說着就停了口,驚問韓岡:“要收錢的?!”

“當然要收錢。從東京送到交州是一個價,從東京送到南京則是另一個價。路程越遠,郵遞價格就越高。但不管路程遠近,朝廷的驛傳肯定要比民間託人帶信要快。”見沈括想要說話,韓岡又補充道,“我是說平均速度。”

民間都是順帶送信,不可能像驛傳一樣,目的就是送信,能一程程地送下去。有一些人會比朝廷的步遞要快,但更多的卻會更慢,而且是慢得多。

沈括皺着眉頭:“就算收錢,可驛站傳信也只能送到驛館。還是說送到官府,然後通知人去領?”

“當然不是。”韓岡解釋道,“路、州、縣、鄉都設專門的郵局,一層層地將信轉發下去,也一層層地將信收上來。就像是衙門一樣,鄉鎮、縣監、州郡,然後到路中,最後彙集到京裡。驛傳不正是這樣用嗎?”

“玉昆,說明白點。”蘇頌道,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擺出了洗耳恭聽的姿勢。

“如果韓岡在鞏州隴西縣的鄉里,有信要寄到同一州的寧遠縣。可將信送到鄉中的郵局,如數付了錢。然後當天鄉中的郵局就將信送到縣中郵局,縣中的郵局再送到州治的上級郵局,在那裡進行分揀。確定是本州的寧遠縣,然後就是讓負責這條線的人送下去,傳到寧遠縣中。”

“下面呢?怎麼送?”蘇頌追問道。

“具體到城中,就要先做好準備。必須每一家每一戶都要有個門牌號。廂、坊、街巷,然後是街巷中的第幾戶人家。比如存中府上,正門開在宣化坊北亭巷中,所以便開封府舊城右軍第一廂宣化坊北亭巷一號……從東頭數第一家嘛。”韓岡衝沈括笑了笑,繼續對蘇頌道,“只要知道了門牌號,這樣本城的郵局,就能順利地將信投遞到府上。”

“如果是本路寄信就在路中多一重轉送。如果是隔着好幾路,那就是從京城轉送了。是不是這樣的?”蘇頌說着,問韓岡。

韓岡點頭,“其實東南、河北,中原,西南、這樣的大區域,都要設一個轉運的中心。免得兩浙送江東的信,要到京城走一遭。”

“鄉間呢?”蘇頌又問道。

“郵送不可能到村中。但每個村子都可以在鄉里或鎮上的郵局設個專屬的郵箱,存放本村的郵件。等村裡有人到鄉中、鎮上的時候,順便就能帶回去了。郵箱可以安鎖,郵局和那個村子各拿一把,免得給外人偷拿走。”

“能到鄉鎮就不錯了。的確用不着到村裡。”

蘇頌閉起眼睛,在頭腦中過了一遍。很快就點起了頭。有已經成型的驛傳系統在,將民間的郵政納入進來,還是很容易的。一個達到鄉、鎮一級的郵遞系統,這對國家的意義可想而知。

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
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九)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上)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