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

“……精窮墳典,倡行禮義,見在鳳翔府橫渠鎮教授,聚徒百餘人……”

趙頊摸着上脣處的髭鬚,低頭看着御桌上的一封推薦張載入國子監擔任判監的奏章。

“……其學尊禮貴德、體天明道,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黜怪妄,辨鬼神……”

這個評價可是高得很啊。趙頊心中想着。

如果這是韓岡的奏疏,那一點也不會讓人驚奇。可在這份奏疏的落款之處,赫然是王珪的名字。當然,在趙頊的案頭上,也有韓岡推薦張載的奏疏,還有呂大防推薦張載的奏疏。

韓岡一心要舉薦張載入經義局,呂大防的三個兄弟都在張載門下,他們舉薦張載是在情理之中,怎麼連王珪也一同來湊起了熱鬧?

趙頊一時間有些想不通,韓岡到底是什麼時候走通了王珪的門路。但從趙頊對朝局的瞭解中,推薦張載一事,韓岡在政事堂中,恐怕也只能找到王珪這一個助力——王安石是絕不可能讓其他學派的宗師,來干擾到新學在京中的統治地位。

一杆硃筆拿起,放下;放下,再拿起。猶豫再三,趙頊也沒有決定到底要不要讓張載入京任職。

這並不是要顧及王安石的問題,還關係到朝廷推廣教化的根本大計。

以張載如今的聲望,也的確當得起國子監中的任何一個職位。韓岡這位弟子的表現,更是讓人期待起張載會如何教導那些個心高氣傲、桀驁不馴的太學生們。而且早在韓岡之前,張載就已經名滿關中,陝西士子聞風影從,這點趙頊也是知道的。

要不是因爲他打算以王安石的新學爲朝廷論學之本,這兩年早就要招張載入京了,根本不需要他人來薦。

可就是因爲新學已經成爲朝廷,《三經新義》對經傳典籍的新註釋,也已經是國子監中考試時唯一的正確答案。趙頊不能不考慮到張載入京後,進國子監任職,會對此事造成多少反作用。

只是張載的學說,趙頊卻是很有幾分欣賞。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如今流傳出來的四句,趙頊當日一聽之後,便爲之激賞終日。雖然聽說這幾句出自張載的學生們——其中最後一句還是韓岡說的——但趙頊更清楚,這四句其實是對張載所傳學術的總結。來自於張載,發自於橫渠,並不是憑空而出。乃是張載幾十年的悉心傳授、諄諄誘導後,在關學門下弟子的心中得出的結論。真正說出這四句話的是張載,而不是他的弟子。

此四句氣魄宏大,眼界深遠,不宥於章句,而是直追本心大道。趙頊很喜歡這四句話,若是他的臣子們能以這四句爲圭臬而行之不移,那他這位天子,也就當真能“垂衣裳而天下治”了。

又考慮了片刻,硃筆再一次被拿了起來。判國子監不能給張載,但還有其他的職位。張載曾爲崇文院校書,在三館之中,不是沒有位置安排他。

“官家!”一名小黃門讓人在外面通報後,匆匆進了崇政殿中。

“什麼事?”趙頊在奏章上振筆疾書,也不擡頭,方纔一陣猶豫耽擱了太多時間,他的御桌上還有厚厚的一摞奏章等待他批覆。

“三皇子……”

“三哥怎麼了?!”趙頊沒等他說完,就厲聲急問。手在奏摺上一抖,頓時就是一攤硃紅如血的印記。

小黃門偷眼看了一看趙頊的臉色,心裡發着毛,換了個聽起來稍微緩和一點的措辭:“三皇子身體有恙,聖人和宋娘子【注1】已經急傳太醫來問診。”

趙頊眼睛都急紅了,什麼張載、什麼舉薦全都丟到了一邊去,他的兒子生病了!而且事情既然會報到他的面前,就絕不是小病!心慌意亂地丟開攤了一桌的奏摺,忙着站起身,匆匆地就往後宮去了。

……

將難題交了出去,韓岡和呂大防現在就等着天子的迴音。

參知政事王珪、新任龍圖閣侍制呂大防,加上判軍器監韓岡,三人同薦張載判國子監。以他們三人的身份,這份舉薦在正常的情況下,多半就能得到一個肯定的答覆。只是以眼下的局面,在韓岡看來,趙頊應該不會讓張載去國子監。

太學生們都是未來的官員,他們的教科書只會是科舉中的標準答案,而如今科舉,都是改以三經新義爲藍本。這就是王安石要“一道德”的結果——想入朝爲官,當然可以。但必須守規矩,從學術觀點到治政策略,必須與朝廷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可是以子厚先生的性格,絕不會按照三經新義來教授學生。一旦子厚先生以氣學大道來授徒,就會與天子和朝廷的本意相違背,必然會出亂子,太學生們肯定也會反對——不入科舉的學問,國子監中又有幾人會願意花費時間去學?!一心向道的在國子監中不會有幾人。”

呂大防默默點頭,韓岡的分析其實也是他的判斷。“但天子不會直接給否決。”他又開口道。

“微仲兄說得正是。”韓岡也同意呂大防的判斷,“天子不肯批覆薦章,在意料之中。只是以天子的性子,多半會改以其他官職作爲補償。”

不僅僅是因爲張載的聲望,還有以王珪爲首的三名臣子的面子要顧及,趙頊肯定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補償,而韓岡所想要的就是這個補償。

“舊年子厚先生是崇文院校書,如今重回崇文館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能去國子監傳道,去三館任職也是好的。三館是清要之地,庶務極少。空暇下來的時間,也可以用來授業傳道。比起國子監中,一門心思……”

呂大防入朝爲官的時間是韓岡的數倍,對官制的熟悉程度也不是韓岡能比,他的判斷,韓岡也能信個七八分。

其實判監的這個職位也不好。司天監、將作監、少府監、秘書監、國子監、都水監,以及設立未久的軍器監。這七個監司中,國子監名義上的主官爲祭酒,都水監的主官是都水使者,其餘的都是監——如秘書監監、將作監監——通常被尊稱一聲大監。

只是古來大、太相通,如果不是自己本官的品階壓在判軍器監的差遣之上,少不了就會被人稱作韓大監,悲劇一點就是韓太監了。韓岡也不希望自己的老師沾到這個讓他不舒服的稱呼。

一般來說,以當今天子的勤政,遞上去的奏章只要兩三天就能得到回覆。可是接下里的兩天,宮中卻是毫無動靜,而不久便傳出來的消息,也解釋了韓岡心頭的疑問。

“永國公重病?”呂大防沒想到韓岡會給他帶了這個消息,“可有大礙?”

韓岡搖了搖頭,臉色也是沉重,“永國公一向體弱,這一次病得不輕,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就算撐過去,日後一切也是難說。”

皇三子趙俊被封爲永國公兼彰信軍節度使,如今剛滿兩週歲,不過他是趙頊眼下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是整個皇室的中心,如果他能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未來的大宋天子。

只不過,這不出意外的機率未免小了一點。

這個時代新生兒死亡率其實高得可怕,尋常人家基本上是一半一半,到了官宦人家比例會低上一點,比如王旖,她就有姐姐在王安石去鄞縣任職時夭折,後來又夭折了一個兒子,相對於長大成人的兩子兩女,夭折率正好是三分之一。只是到了宮中,這個死亡率卻是陡然增長。

英宗在登基前就有三個兒子了,誰都沒有爲傳承帝業的儲君擔心過。但在英宗之前,因爲仁宗皇帝無子一事,可是在朝堂上鬧了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再前面的真宗皇帝,也只有仁宗這一個年過四旬纔有的獨子。

也許是哪裡犯衝,坐上皇位之後,大宋的皇帝無不是子嗣艱難。太祖、太宗的兒子,絕大部分都是在登基之前所生。而真宗只有一個,仁宗沒有,英宗的三個兒子也是在登基之前生的。到了如今的天子這裡,已經生有四個兒子,現在卻只有皇三子一獨存。這就不免讓人懷疑,是不是這個皇宮哪裡有問題。爲什麼不論是坐在御榻上的是哪一位,生了兒子都很難養活?

韓岡現在的心情有點壓抑,如果趙俊當真出了什麼意外,這就代表帝位的第一繼承人又轉移到了雍王趙顥的身上。

儘管歷史上趙顥沒有機會登上大寶——韓岡至少知道宋徽宗是誰的兒子、誰的弟弟——但韓岡所瞭解的歷史如今已經改變了。

至少王安石這一次復相是在夏天,而不是春天。“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名句,很有可能不會再出現。說不準趙頊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養活一個兒子也說不定。

趙頊現在還年輕,還有機會努力,但韓岡覺得,他已經是要往這方面多多考慮的時候了。

注1:北宋宮中多稱呼皇后爲聖人,而嬪妃則是娘子。

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
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二)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四)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五十五章 南北(十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七)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下)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二百二十二章 變故(十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二十章 伎倆(上)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