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

“足夠久了?”韓岡重複了一句,然後點點頭,“呂吉甫若是要在河北邊境上做點事,時間的確足夠了。”

王安石靜靜地看着韓岡。韓岡的話中諷刺意味太重,與以往總是胸有成竹時的態度差了太多。

“挑起邊釁,只爲了讓呂惠卿重回兩府。岳父,這手筆未免太大了一點。”

“不會打起來的。”事到如今,王安石也不用瞞着誰,“官軍打不了,遼人也打不了,呂吉甫也沒考慮過要大打一場。”

“對,呂吉甫只是想要做個樣子而已。”韓岡依然是尖酸刻薄的口吻。

“玉昆,你失態了。”王安石嘆道。太少見韓岡這般冷嘲熱諷,他的作風一貫是單刀直入的。

“當然會失態。”韓岡笑了起來,“這件事上,是岳父你錯了。岳父你這一回私心之重,小婿始料未及。在過去,即使是新法中不合人意之處,韓岡也都是認爲平章的初衷是好的,但這一次,完完全全看不到有任何公心。”

王安石不爲所動:“此事無害於國。”

無害於國?

韓岡冷笑。

如果一切如王安石、呂惠卿所願,烽煙不起,當然對國家無害。可邊境上的衝突依然少不了,軍民傷亡如何能避免?

但在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的眼中,那些犧牲,只是單純的數字而已,不過是要付出的成本——在王安石看來,正是於國無害。

韓岡也不會爲此而指責王安石什麼。

“可在小婿看來,恣意妄爲的邊臣,卻是對皇宋的未來不利。”韓岡冷冰冰地說着,“幸好,還有挽回的餘地。”

“想靠那劉舜卿嗎?”王安石反問。

……

劉紹能站在寨門上方,望着黑暗的北方,身後一名小校低頭恭聲,“都監,知州請都監去州中,有要事商議。”

劉紹能緩緩回過頭來,打量着這名從州城匆匆趕來的小校。

“諾。”他應聲。

用微笑迎上小校驚訝的目光。

知州劉舜卿要將自己召去州城,究竟所爲何事,劉紹能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得到。

一旦進了城,沒幾天工夫別想脫身。

但有些事,劉紹能已經安排下去了,劉舜卿的動作實在是太遲了。

……

“劉舜卿會怎麼做,小婿並不清楚。”韓岡搖頭,“以他的性格,只會去做他該做的,包括禁止屬僚挑起邊釁。或許遲了,或許早了。”

王安石漠然以對,扭頭看着夜色籠罩下的皇城。

“當然了,岳父和呂吉甫也不一定需要挑起邊釁,只要遼人那邊有些異動就夠了。”

“何爲異動?”王安石頭也不回地問着。

“十萬大軍叩關可以算,千餘騎兵行於界上,同樣也可以算。八千皮室在彼處,爲邊事出來一兩千撐腰,此事年年都有。”

……

“劉紹能還沒到嗎?!”

劉舜卿在院中來回踱着步子,步伐快而重,偌大的院子,七八步走到牆邊,轉過身,再七八步走到另一堵牆下。來來回回,走了不知多少圈。

他接到消息的時候太晚了,他實在沒想到劉紹能和他背後的那位大人物會這麼心急。

“應該快了。”一名部將低聲回道。

“快了是多久?!”劉舜卿停住腳,揚眉瞪眼地暴喝道。

部將連忙說着,“末將已經派人去探,馬上就會有回報!”

重重地哼了一聲,劉舜卿再度踱起步子。

早在兩個月前,便有一部遼軍進駐涿州各縣,與雄州隔着一條白溝對峙。

經過細作確認,來到白溝對面的涿州的皮室軍有八千之多。而細作的回報中還說,他們打聽到其中有一支是從高麗撤回來的精銳,皆是人馬貫甲的具裝甲騎。

本來大部分雄州的軍民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等到耶律乙辛稱帝的消息傳來,邊境上加強守衛,一切便真相大白。

流言隨即甚囂塵上,如今有謠傳說整個南京道上,總共增加了十萬大軍,耶律乙辛打算篡位稱帝之後,從大宋這邊搶上一把作爲慶賀。

只是也有消息說,其實南京道沒有更多的兵力。耶律乙辛爲了順利稱帝,已經將南京道上的駐軍調去了上京臨潢府去了。這八千皮室軍,只是虛張聲勢。

南京道是遼國的財賦匯聚之地,也不像其他四京道上,被各大部族佔去了大片的土地,幾乎是完完全全屬於大遼朝廷、大遼天子。

一直以來,遼國皇帝都通過朝廷派出的文武官員,牢牢地控制了此地。然後通過此地得來的財賦,來控制廣及萬里的疆域。失去了南京道,遼國三五年間就會分崩離析。

當年耶律乙辛主控朝政,也是設法先掌握了南京道,由此奠定了弒君篡位的基礎。等到弒君之後,清剿東京道的反對者,耶律乙辛也沒少從南京道調兵。

相反的謠言,卻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聽出巡的馬軍回來說,遇上的對面巡卒,跟之前的都不一樣了。

過去的幾十年間,雄州邊郡巡邏國界,與遼人的邏卒遇上時,還能打個招呼,說兩句笑話,甚至相互交換點特產。據說還有交情好的,能坐在一起喝點小酒,一起罵罵各自的上司的。

雄州此處塘泊衆多,原本是黃河及其支流破堤之後留下的河塘,在真宗時便加以修築,使之成爲阻攔遼軍南下的一道天險。從真宗開始,直到如今,這樣堤防整修工程始終沒有停止過。可是在一切都凍結的冬天,越過這一條塘泊防線,就太容易了。

一旦劉紹能挑起邊釁,遼人的大軍隨時可能會殺過來。

正常的交鋒,劉舜卿絕無二話,拿了朝廷的俸祿,就該好好做事。但爲了某個大人物的野心,去與遼軍對壘,未免太冤枉了一點。

劉舜卿狠狠地跺着地磚,彷彿那長條形的磚石是劉紹能和他靠山的臉。

他可從來沒從呂惠卿手上拿過一文俸祿!

……

“這邊廂呂惠卿大喊着要攻打遼國,討伐逆賊,那邊廂就邊境告急,遼軍準備入寇。”韓岡指着遠處燈火輝映的地方,那裡是不夜的東京城,“人人都會清楚,這必然是呂吉甫私下裡做的手腳。”

“無害於國。”王安石道。

“更是查無實據!”韓岡補充道,“即便有實據,也查不出來。”

“行事豈能畏避人言!”

“人言士論,呂吉甫豈會在乎?而且結果只會是呂吉甫想要的結果。”韓岡搖頭笑,“岳父當心知肚明,士論清議之後必定會站在呂吉甫的一邊。否則岳父和呂吉甫這般辛苦又是爲了什麼?”

……

臨近年節,呂惠卿的妻妾們正在給家裡年幼的子侄和孫輩們準備過年的壓歲錢。

紅綢袋裝起小小,裡面是幾枚錢幣。數量雖少,卻都是鑄幣局新造的金銀錢。

呂惠卿輕輕拈起一枚金錢。

錢有半兩之重。中無方孔,形似小餅。

這是韓岡說了很久的模鍛壓制成型的錢幣。

錢上紋路精細,背面的如意圖樣,正面的元祐元寶字樣,還有外廓上的小齒,都是一絲不亂。

小小的金錢,完美得猶如一件工藝品。而銀錢同樣如此精美。

要不是聽說鑄幣的模子損壞嚴重,鑄幣局早就將金錢、銀錢推廣出去了。

現在這樣的金銀錢,尚不能公行於世,只能作爲壓勝之用。

朝廷賜予重臣,而呂惠卿又給了家裡的孩子。

歲歲年年,都少不了這一回。

是的。歲歲年年!

呂惠卿將金錢丟進裝錢的小簍子中,叮噹一聲脆響。

歲幣是皇宋立國以來最大的屈辱。

兄弟之邦只是一個名分,而歲幣才代表着宋遼兩國之間真正的關係。

如果有哪位宰臣能夠廢除歲幣,立刻就是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

之前就算是擊退了入寇的遼軍,奪佔了靈武之地,還在西京道上啃了一口下來,朝廷也沒有廢除歲幣。

但這一回耶律乙辛篡位,給了朝廷最好的藉口。

無論哪位宰輔,都有心藉此良機,廢除舊日盟約,不再向遼人提供歲幣。

而處在河北的呂惠卿,正好有着絕佳的地利。

只要爲此打上一仗,甚至不要打仗,僅僅是調動了遼軍兵馬叩關,這份功勞就得算在他的頭上。

那時候,即使是京城中宰輔們都說要廢去歲幣,功勞最後也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難道在安全的地方動動嘴皮子,比得上實際臨戰的功勞?只要朝廷不再奉上歲幣,任誰都會說這是呂惠卿擊退遼人的功勞。

就算打不下一座城池,甚至大軍未向北越過界河一步,這功勞都是他呂惠卿的。

而斷絕了歲幣,遼人會不來嗎?

本來就不懼遼人入寇,又有了火炮裝備軍中,還擔心擋不住契丹鐵騎嗎?

他所要做的,只是改變一下先後次序。

將朝廷斷絕歲幣激得遼人大動干戈的事實,說成是因爲自己的進攻才結束了恥辱的歲幣。

只消倒因爲果。

只要先行動手。

……

“成爲宰相不過等閒,回到京城更不是難事。”韓岡望着天上,沒有了月光的干擾,銀河比平日分外清晰,“呂吉甫需要的,岳父想看到的,是能夠和小婿抗衡的聲名。”

“非是小婿自大,但如果只從名聲上,呂吉甫的確差得小婿太遠。正常情況下,他永遠也比不上小婿。除非日後有什麼變化,讓小婿身敗名裂。”

王安石靜靜地聽着,任憑韓岡彷彿自言自語地述說。

“可這一回,耶律乙辛給了他一個機會。耶律乙辛篡位,斷絕歲幣供給是既定事實。可如今呂吉甫一力主戰,一旦遼人大軍壓過來,即便僅僅是威嚇也好,呂吉甫只要將之拒之門外,廢除歲幣的功勞卻能全在他一人身上。啊……還有岳父。但想必岳父是不會與呂吉甫爭功的,新學需要呂惠卿。”

王安石眼皮動了一下,可沉默依然,並不去評價韓岡說的是對是錯。

“但有一點,岳父和呂吉甫大概弄錯了。”

韓岡語氣沉了下來,轉身看着王安石,雙瞳映着不遠處的燈火,閃爍如星。

“遼國皇帝的確需要歲幣。富彥國當年出使遼國,曾經對遼主道,若遼宋通好,皇宋以歲幣贈之,則‘人主專其利,而臣下無獲’;如若兩國交兵,再無歲幣,則‘利歸臣下,而人主任其禍’,遼主當然會選擇歲幣。”

“試問沒錢怎麼使喚人?軍中的神臂弓手,齊射一次都要記一份功,有一份功,就得有一份賞。遼人也好,武夫也好,忠義之心比不過對財貨的貪慾。有了大宋每年送上的五十萬銀絹,遼主就能收買諸軍、諸部人心,牢牢地控制住國政。”

“耶律乙辛當年也需要歲幣,作爲權臣,最不能丟的就是財權、軍權。沒了歲幣來收買人心,他連三五千兵馬都控制不住。他更不能丟了歲幣,否則連名聲一併都會丟掉。”

“可是有一點,小婿想問一下岳父。”韓岡盯着王安石的雙眼,緩緩道:“耶律乙辛,他現在還需要歲幣嗎?”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
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七)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上)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長風(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微雨(十八)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