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勢頹何來回天力(上)

“是嗎?”

這是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嗎?

不過來送信的不是金牌急腳,只是宦官而已。而他韓岡也不是武將,而是文官。

“大小王莊一戰,遼軍傷亡過萬,這是河北、陝西所無法相比的大捷。”

“遼賊新逢大敗,已無心堅守代州,只要稍待時日,官軍必能重奪代州。此時罷兵,親者痛而仇者快。”

夜中的追擊,斬獲的首級幾近三千,逃竄不得,繳械投降的也有千餘。

在以步兵爲主的宋軍追殺下損失了五分之一的軍力,丟棄的戰馬、軍械數量則更多,遼軍的損失可謂是傷筋動骨,幾年內都很難再恢復元氣。要不是其中不見多少遼軍作爲核心的宮分軍和皮室軍,韓岡直接就敢大張旗鼓去攻打代州城了。

章楶、黃裳、折可大,諸多幕僚,無論文武人人氣急敗壞。原本擔心朝廷拖後腿,可一直不見有詔旨來,才放心下來。現在即將大獲全勝,不意這時候卻來扯後腿。

奪還忻代二州失土,這是多大功勞?!周世宗也才三州十七縣啊。

被一屋子虎狼盯上,渾身顫抖的姜榮幾乎要哭出來,身子抖着:“小人只是奉旨前來,軍中事豈敢,若樞密,可具表奏聞。”

“朝廷詔令何在?”韓岡放過了他。

這位姜榮並不夠資格宣詔,攜帶詔書過來的另有其人。

那名韓岡十分熟悉,卻暌違已久的中使託着黃綾裹起的詔書,“樞密,此乃密旨,請排開無關人等。”

姜榮聞言一下怔住,瞪大了眼睛看着同伴,而韓岡立刻低頭領命。

帳中的幾名幕僚交換了眼色,紛紛退出帳外。親兵擺下香案,也都退了出去,只剩下韓岡一人。

韓岡走到兩位內侍面前,背朝帳門,面對閹宦,“請天使傳召。”

“不敢。”那名宣詔中使向韓岡躬躬身,“小人出來前,聖人也只知樞密在修造軌道,並不知曉有此大捷。”

韓岡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在慢悠悠地修造軌道,跟遼賊的對峙似乎看不到盡頭。朝廷那邊的耐性消磨得差不多了。

“若是樞密當真領下旨意,使得河東兵事功敗垂成,絕非聖人所願見。這份詔書,傳與不傳,其實是一樣的。”

“是嗎?”韓岡很驚訝,有此膽色的內侍可不多見。難怪名氣能有那麼大,地位能有那麼高,人品不論,膽量就是超乎常人。不過拒不拒詔,那是他的責任,用不着他人來越俎代庖:“童閣門,既然是奉命傳詔,還是不要耽擱了。”

童貫遲疑了一下,見韓岡心意堅定,也只能無奈地暗歎一聲。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又好不容易拿到這個差事,卻無法如願以償。

點了點頭,他展開詔旨,宣讀起來。

韓岡躬聆聖訓,最後再拜起身,雙手接過詔旨。

這份詔旨上缺乏細節,沒有將事情說得很明白,不過和議將成、權且休兵的命令還是確定無疑的。

所以韓岡更爲驚訝。

西府怎麼會同意雙方罷兵的動議呢?至少在眼下,大宋在河東的優勢一天比一天明顯,功勞近在眼前,無論是章惇還是薛向都不會甘願放棄。

另外,他們就不怕呂惠卿的反對?復奪興靈的功勞,呂惠卿這位樞密使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着被送還給遼人。

“猝然罷兵,必有緣由,朝廷究竟是爲何事罷兵?”

韓岡還沒有收到來自京中的信報,之前和談的條件兩府都不願接受,但現在突然同意,肯定是遼人一方開出了什麼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

“稟樞密。”童貫回道:“是遼人那邊改了和議的條款。”

“什麼條款?”

“大半就是樞密提的條款。”姜榮在旁插話,韓岡的要求還是他上次帶回去的,“歲幣不增,而興靈則是以銀絹一百萬匹兩贖買下來,從此歸於大宋。”

“銀絹各五十萬?”

“正是。”

“我之前說的是三五萬貫吧。如今卻是百倍於此。”韓岡話聲轉寒:“爾等怎以此事誣我!是我少說一句,勿過三十萬,過必斬汝?!”

這話是寇準在曹利用去簽訂澶淵之盟前特意說的警告。“雖有敇旨,汝往,所許不得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勿來見準,准將斬汝。”

韓岡一變臉,姜榮幾乎嚇得魂飛膽破,宰輔之怒豈是他這個小黃門能擔當得起的。

“還請樞密息怒。此百萬銀絹並非歲幣,乃是斷買。就如世間買賣田宅,斷賣本就要比典賣價高。相比日後歲歲鏖兵,百萬非多。”

絹五十萬匹,銀五十萬兩,相當於兩倍的歲幣。不過這不是歲幣,而是一次性的買斷。

韓岡之前說的三五萬貫的確是太少了,但這一百萬匹兩的買斷費也未免太多了。如今的銀價一兩一千八百錢,相當於兩貫半,而作爲歲幣供給遼人的絹綢,均價也在兩貫上下。兩百多萬貫的現錢。以興靈之地的稅收不知要到哪一年才能收回來。不過也正如童貫所說,得到了興靈,光是省掉的軍費就不知多少了。

除了買斷興靈的代價過於高昂之外,本質上跟韓岡的要求一樣。這兩百多萬貫的財貨,也是照顧耶律乙辛的面子所給予的實利。

韓岡其實也不甚惱,比起歲幣,這個一次性的買斷的確不算吃虧。也難怪朝中不怕呂惠卿反對和議。他所爭的,不正是興靈嗎?

“此外還有滄州北界增開榷場。解州刺史將爲使常駐。”

這的確也是韓岡的要求。之前準備用來賣好耶律乙辛,同時收買京中豪門的手段。至於解州刺史,就是皇后的那位堂兄。

“武州呢?”

“遼人願以代州諸關塞換回。甚至可以交還熙寧八年,河東北界割讓的七百里失土。”

還真有創意,韓岡倒真想爲耶律乙辛的想象力拍案,“……皇后怎麼看?”

“聖人和王平章不同意。”

的確是不可能同意的,要是讓天子趙頊知道,誰也說不準他是高興還是羞惱。

“不知樞密你意下如何?”

“你覺得我們現在該同意嗎?”

韓岡帶人出帳,遼軍的屍骸正收攏起來在野外焚燒,一道道濃煙在澄藍的天幕下分外顯眼。

“飛捷的奏報早已上京,請兩位回去後奏於皇后殿下,和議可以,但武州絕不交還。”

韓岡望着南方的滹沱河水,“天時地利人和俱全,難道還要怕他遼賊不成?”

滹沱河發源自繁峙縣瓶形寨附近的泰戲山,出山之後一路流向西南。途經代州雁門縣、崞縣抵達忻口寨。然後在忻口寨折往東南,穿過太行山進入河北。

滹沱河穿過太行山時落差極大,不能利用其來溝通河東、河北,但滹沱河在河東的徑流,大半是在忻州、代州的帶狀盆地之中,水流平緩,河面寬闊,自古時起就有水運通航。《墨子》之中提起大禹治水,便有“呼池之竇,灑爲底柱……以利燕、代、胡、貉與西河之民”之語。這個呼池,便是滹沱河。

只是之前正逢春末,山頭融雪和春日雨水匯合的桃花汛時節已過,滹沱河水位大降。三尺多勉強可以行船的水深已變得深不盈尺,河底淺灘一段段地暴露在外,整條水道完全無法利用。也許再過一個月夏汛到來時,這條河道將能重新派上用場,但那時候幾乎連飲馬都顯得困難。

其實以堤壩擡升水位的工程技術手段,在靈渠中就有使用,用於滹沱河上,也一樣可行。可是要彌補從代州到忻口寨的落差,在河面寬度能達到七八十丈的這一段河段上,就需要修築高度至少在一丈的漫水壩,這個工程量比一條簡易軌道大得太多,人工、物資和時間都不是韓岡能消耗得起的。

通過當地的土著瞭解到水文地理後,韓岡便決定放棄水運、修築軌道。本就不擅長水路交通的遼軍也同樣只能望河興嘆。

現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從大小王莊至代州城,四五十里簡易軌道的修築需要大量的工時和物資。但隨着時間進入四月,五臺山中的雨水也漸多起來,滹沱河中水位的上漲讓韓岡原本放棄的選擇,又重新進入了他的視野中。

當兩艘載着百餘石糧食的河船,在數匹挽馬的拉動下,順利地抵達了代州城下預備好的碼頭上,官軍的補給線也變成了水路交通加上軌道運輸的綜合體。

這可謂是天時相助。

山中的雨水多了,但代州盆地中卻沒怎麼下雨。這讓逐步進抵代州城下的宋軍能夠很順利地做起攻城的準備來。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老天幫了大忙。

除了天時之外,人和的方面也同樣越來越佔優勢。

在神武縣的方向,麟府軍之前就已經控制了古長城一線,徹底掌握了武州,直面朔州之敵。隨着遼軍兵敗大小王莊,朔州守軍士氣大落,折克行乘勢翻越古長城。

這也意味着宋軍全面攻勢的開始。

一天後,宋軍的騎兵出現在朔州州城外,並與退守此處的遼軍幾番交手。

出自河外的騎兵實力不弱,不過數目不比朔州的遼軍,僅有千騎。一番纏戰後見遼軍越來越多,便選擇了撤退。

兩千多遼騎緊追不放,一口氣追出了二十餘里,直至山中,被引進了折克行擺下的伏擊圈。

只可惜遼軍熟悉地理,且領頭的軍官爲人精明,麟府軍的伏擊最後只咬住了兩百多人下來。

但這一戰,也打掉了朔州遼軍最後一點信心。面對宋軍緊逼,已經沒有人再願意冒險遠離朔州城的防護。

所以第二天,當第一支步軍抵達城外,便順利地安營紮寨下來。

從神武縣翻過古長城進抵朔州的麟府軍超過五千,並壓制了城內的守軍。

仍在大宋境內堅持不退的遼軍,此時已經面臨着後路斷絕的危險。且朔州往北,便是西京道的首府大同府了。

此處戰略要地,是不容有失。

要代州?還是要朔州?

韓岡正等着蕭十三的選擇。

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十)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
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權相(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十)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六)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