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

已是三月末,天氣一日暖過一日,離一年一度的金明池爭標的日子也越來越近,屈指計算,也只剩兩根手指的時間。

天子即將駕臨池上龍舟,觀看軍中健兒爭標。爲了準備天子出巡之事,來來往往的車馬也是一隊接着一隊,這東京城西邊的兩座靠近金明池的城門——新鄭門、萬勝門處,也便是越發的擁擠繁忙起來。

坐在萬勝門邊的班樓酒店的二樓上,權戶部判官呂嘉問獨據一桌。桌上的酒菜上來後,他只稍稍動了動筷子,就一直把玩着手中的銀盃。樓下的喧鬧被一層竹簾給遮擋,倒也讓他耳根清淨了不少。

權戶部判官中的戶部,並不是六部中的戶部,而是大宋財計的三司衙門下面的鹽鐵、度支、戶部這三司中的戶部。

身爲戶部司判官,呂嘉問算是十分稱職了。他所主管的天下人丁稅賦,至少可算是賬目清明。兼管的諸司庫務,也同樣讓人挑不出錯來。而京中官造酒水,也是他所分管——前日他在官釀的酒場中推行連竈法,能爲國庫每年省下十六萬貫柴草錢。

所以前日天子問起三司事務,王安石纔會說,三司判官中唯有他呂嘉問最爲稱職。

只是光靠稱職還是不夠的。呂嘉問他的心很大,仁宗朝的權相呂夷簡的曾孫,怎麼可能因爲一句“稱職”就心滿意足?

所以他提出了一項新的法案——市易法。

來自於京城中一名小商人魏繼宗的提議,讓官府插手進商品的販賣與出售之中。儘管不是他呂嘉問所首倡,不過若是沒有他的一力主張,根本就得不到王相公的首肯。

這並不是與民爭利,依然是之前新黨所秉持的與兼併之家爭奪利益。

東京城是大宋的中心,人口百萬,天下貨品輸入京城的數目多得難以計算。但這些貨物運抵京城後,並不是直接在販售,而都是必須轉賣給各個行會的行首,再由行會的行首分給行會中的商人們零售。

行首們只是在中間過上一道手,就將利潤的大頭賺到了手中,而且一點風險都不用冒。這等坐地分贓的手段黑得讓人髮指,也讓官府留着饞涎,但不遵守這等規矩的商人們,根本在京中待不住,行首們的勢力可是能一直通到後宮之中!

不過自從王安石秉政之後,均輸法推行於世,已經從行首們的手中搶到不少的份額。現在市易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行首們的轉售之權徹底奪過來。

當然,市易法在具體施行的時候,所用的措施和手段不會這麼簡單,甚至可以由官府出面收購滯納商品,以收買行商。但從行首們手上搶錢的實質,卻不會有任何改變。

呂嘉問對此心安理得,在地方上,但凡多餘下來的便民貸款,都會強制本不需要借錢的上戶們借貸——也就是所謂的抑配,以賺取利息。既然能明着從鄉紳手中搶錢,那他的市易法推行起來自然也是名正言順。

現在呂嘉問正在等着崇政殿中的那坐着、站着的十幾位,對這項法案作出最後的決定。

用力握着祥雲連枝的銀盃,呂嘉問的臉上表情讓一名準備坐在他對桌的客人,立刻起身,遠遠地躲到遠處的角落裡——他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

自從前兩年他把叔祖呂公弼抨擊新法的奏章草稿偷了出來,給王安石過目之後,他在家中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因爲這份投名狀,王安石對呂公弼的攻擊提前有了對策,讓呂嘉問的叔祖在崇政殿中栽了一個大跟頭。回來後,呂公弼就在家中上下徹查,查明瞭來龍去脈,便大罵呂嘉問是“家賊”。

“家賊!?”

呂嘉問冷笑一聲,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

“望之,你好自在!”

突如其來的一聲喚,將呂嘉問從個人的小天地中驚醒過來。

呂嘉問擡頭一見來人,便立刻起身,“原來是聖美啊,這可真是巧了……怎麼沒看到王衙內?”

來人聞言,臉色微微一變,卻又展顏笑道,“王衙內現在宮中講筵之上,望之難道不知?”

呂嘉問暗地冷哼一聲,浮起了同樣應酬似的笑容,邀請這位王子韶王聖美坐下來說話。

王子韶前日進京詣闕,就緊緊地跟在王家大衙內的身後。才一個月的工夫,就在京城人嘴裡落下了個衙內鑽的名號,自然並非什麼正人——熙寧二年、三年的時候,王子韶還做一任過監察御史裡行。能進御史臺,自然是飛黃騰達的基礎。可惜他在王安石炙手可熱的時候跟着攻擊舊黨,而後在舊黨反撲,王安石稱病的時候,又動搖起來,倒向呂公著。最後便是被趕出京城,落了個知上元縣。過了兩年,又轉到了荊南轉運判官的任上。

荊南不是什麼好地方,王子韶吃過了虧,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奉承巴結的事,做起來還真是不辱一第進士的頭銜。不過這王子韶其實還是有些本事的,能重新攀上王安石和王雱,也是靠着他年未弱冠就考上進士的才學。

一句“即雲不見諸侯,因何又見梁惠王”,就算孟軻復生也只能勉強自辯的指責,讓他在王安石和王雱面前重新得到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迎之致之以有禮,則就之”,呂嘉問自問沒有王子韶的這番急智,能用孟子的話,讓宰相依禮相待。

一張嘴能說會道,引經據典也絕不輸人,也難怪王衙內會喜歡他。也就是人品方面,有待商榷了。

讓人上來撤掉桌上的酒菜,換一桌新的上來,呂嘉問又是暗暗自嘲,自己好像也沒臉說他人不正。

不過只要能讓市易法推行於世,在新黨之中穩住自己的位子,日後總有一天能在政事堂中得到個座位。到那時,看現在跟自己劃清界限的那些族人,還能繼續跟自家割席斷交下去?!

自家的曾祖文靖公【呂夷簡】身前身後,還不是被人罵成奸佞、奸相。數次爲相,把持朝中大權,范仲淹、韓琦、歐陽修、富弼沒少在他手上吃過虧。被天下清議給罵慘了,但最後怎麼樣——陪祀真宗!這是臣子少有的榮譽。

這笑貧不笑娼的世道,官位纔是第一。別看現在呂家沒人敢跟自己親近,逢年過節都沒人通知自己去祭祖,但過兩年再看看!等那兩個老鬼死了之後再看看!

“怎麼聖美今日有暇,會往這座酒樓上來?”給王子韶滿上一杯酒,呂嘉問貌不經意地問着。班樓酒店在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中,也是排在很後面的,來的人並不多見。

王子韶在炙鹿肉的上夾了一筷子,輕描淡寫地說道:“學士院鎖院了。”

“什麼!”呂嘉問差點驚叫起來。天子駕臨內東門小殿,學士院鎖院,書詔的翰林學士不得出,這是宰執拜除或是宰相出外的先兆,“是政事堂還是樞密院!?”他緊張地問道。

“說笑而已。”王子韶露出了一個惡作劇的笑容,然後看着皺起眉頭的呂嘉問,“不過等渭州的那一位回來,當是要鎖院了。”

“可是‘誰念玉關人老’?”

“正是!”王子韶哈哈笑了兩聲,“如今京城中遍傳此曲,早傳到了天子的耳中。這不,蔡子政【蔡挺】就要回來了。”

“蔡子政爲渭帥多年,把涇原一路打造得如鐵桶一般。樞密副使一職,他也當得起!”

王子韶之前沒有說蔡挺回京將會擔任何職,但呂嘉問也能猜測得出天子會給他什麼職位。

王子韶放下筷子,微眯起雙眼,神情變得深沉起來,“其實誰念玉關人老。其實也有另外一種解法!”

呂嘉問立刻搖頭,“這絕不是蔡子政本意!”這是構陷啊,他縱然膽大,也不敢插上一句嘴。

“蔡子政這首小詞做得雖好,但能忽然間傳遍京城,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王子韶臉上的笑容,讓呂嘉問感覺他是彷彿被周興、來俊臣附身一般,“誰念玉關人老啊,自今上登基以來,陝西用兵可有一年停過?”

“其實也無所謂了,河州城已經攻下,王韶也就要進京。憑着開疆之功,也許在樞密院中同樣能得張交椅坐坐。陝西自然也會清淨下來。”呂嘉問可不想這個節骨眼上出什麼事,不論王子韶想做什麼,他都無意摻和。

王子韶笑得更爲意味深長:“照理說河州城都攻下來了,怎麼說也該慶祝一番,爲何至今還悄無聲息。”

雖說來自河湟的消息都是軍情機密,但這東京城中從來就沒有秘密兩個字,就算王子韶這名上京詣闕,等候天子召見的外臣,也同樣很容易就能打聽到消息。

呂嘉問知道,肯定是今天有什麼新的消息傳來了,“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王子韶將臉一板,湊近了,壓低聲音,“王韶領軍翻越雪山,據說已經斷了消息。”

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
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七)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章 牆成垣隳猿得意(下)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二百零八章 變故(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