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諫鼓高懸爲諍臣

霄碧一夜未曾安睡,輾轉返側直到天明。晨起對鏡攬容,只見雙目微腫,隱有青黑之色,當下草草梳妝,照例先去了慈寧宮。

到了門口得知已可入內請安,心中卻是複雜難分不辨悲喜,進了大殿才發現只得自己一人,再看上座的太后面上有幾分疲憊,想是病過的緣故,幾日不見竟添了幾分老邁。那一霎那,霄碧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定定着看着太后出神。

“如雪的事情,哀家已經聽說了,唉,皇帝啊!”太后嘆道,霄碧並不說話,只聽太后繼續說道,“常說世人容易被表象所惑,其實若非表象差得太遠,世人不敢取信,便是那始作俑者不肯明示,原也怪不得他人誤會。”

這話說得隱諱不明,倒叫霄碧生了疑惑,看着太后微微蹙眉。

“這幾日宮中是一波接一波的事情,實在讓人煩心。”太后盯着霄碧緩緩道,“昨兒敬太妃薨了。”

啊,霄碧脫口驚呼。大殿內籠着一盆盆火炭,雖是溫暖,到底是擋不住數九冰凍的寒氣,霄碧只覺後背空落,宮人打簾子掀起的風蕩過竟讓她打了個哆嗦。腦中電光火石閃過無數的念頭,自盡?還是……她看看太后,看看下頭低首侍立的兩個奴婢,一股絕望油然而生。

“哀家已差人告知他們兄弟了。她一直存着這個念頭,如今倒是如願了,隨了先帝。碧兒,你怎麼了?”太后見她一言不發,突然相詢。

嗯?霄碧猛然一驚,支吾不知所答。

太后看了看她的神情,話題便轉開來,“碧兒,正月是我的壽誕,江浙巡撫給進了座圍屏,喏,剛擱在那兒,我也懶怠去理會,說得什麼?你瞧着如何?”

霄碧不解,轉首看去是邊門前面立了一座六角金絲楠鑲百寶嵌螺圍屏,上下部透雕壽字螭紋、下垂雲頭亮腳,中間是一幅《瑤池上壽圖》,說得蟠桃盛宴,衆仙上壽的故事,旁邊還有賀壽詩。霄碧便一一解說,末了讚了聲好。

“到底是你們年輕人,眼力好,一看便知,哀家老了,遠遠地只瞧着熱鬧。”太后微微讚歎,可話鋒隨即一轉,“哀家雖然是眼力不濟,可是不礙事,哀家知道只要碧兒你能看清楚,便是哀家能看清楚。你知道爲何?”

霄碧搖搖頭,只看見太后欣然一笑,“世間的事情哪能樣樣親爲,樁樁明瞭,咱們不能做,不知道的,自然有人知道,有人能看清,咱們只要信着那人便如同自己明瞭一般,強勝於自尋煩惱。”

霄碧緘默片刻,語帶機禪道,“老祖宗說得是,可是人心難測,往往撲朔迷離中不知信哪個好。”

呵呵,太后笑道,“話倒扯遠了。時候不早了,楚王從山西返京,今兒該要進宮了,改日再說吧,哦,對了,代王太妃不日也要抵京賀壽,你們素來親厚,哀家顧不上的,你就儘儘晚輩之禮。”

霄碧心中一動,“是,臣妾都記下了。”說罷起身告退。

這慈寧宮的路本是極熟的,然而此刻霄碧卻不知向哪邊行進,“敬太妃薨了,是這樣薄命嘛?六哥所託,不料卻是這樣。”只覺腳下一軟,將欲倒時被後面的如霜伸手扶住,“娘娘?”,霄碧掙脫開來獨自向前走,兩腿好有千斤重,舉步艱難,身子飄飄忽忽。一顆心竟似被一把髮絲縛住一般,密密匝匝一圈圈地箍着,勒得人透不過氣來的疼,“此生可是誤了?”

霄碧恍恍惚惚走着,直到聽見如霜等齊呼:“叩見楚王殿下”方纔略略回過神。原來已走到了宮門口,正好碰見了回京覆命的楚王高炬。自高炬成親就藩後,兩人再未見過,如今位分所隔,若非此刻迎頭碰上,更是相見無期。

霄碧擡眼看向高炬,依然儒雅溫文,只是注視着自己的目光有些詫異、痛惜,她知道此刻自己的形狀,不想多說,遂低下頭福了一福,“楚王殿下”,頓了頓又說:“老祖宗掛念的緊,楚王殿下快些進去吧。”說完就低頭向前走去。

走過高炬,直聽得他低沉地喚了一聲,“妹妹——”,霄碧一怔,當下駐足,只覺面上有些冰涼溼潤。當年宮中的兒時嬉戲均浮在眼前,五哥、六哥、歆樂、如雨……如今早已人事全非,諾大的深宮只有流言蜚語、虛情假意,皇上冷苛,人人遠離,哪裡還能尋得如此真摯的赤子情懷?

“多保重。”高炬滿腹感觸竟不知如何道來,在舌底繞之再三,也只得吐出這三個字,想想又覺不盡意,“自個兒身子要緊,那些無謂的……皆不要放在心上。”

霄碧泫然一笑,“多謝,五哥也當保重。聽聞五哥上書請撤三衛兵馬,如此甚好。您是讀盡史書的,定能平安度此一生。”

嗨嗨,高炬笑着,卻比哭還難聽,斷斷續續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如今人人皆道他不值,卻不知我還羨慕他呢……當年我若有膽量,早些……”

“五哥!”霄碧聽得驚心,連忙打住。見左右宮人在側,不知又有多少皇上的耳目,此刻這話只怕沒有多久就傳過去了,眼見得又是一場風波。遂回身直視高炬,一字一句道:“宮中的花木不合時宜,皆被伐去;宮人中有那犯忌胡言的,也被責離;楚王是天皇貴胄,豈可輕賤自己,去幹犯那等風險?母后還在等五哥呢,”霄碧勉強笑了笑,“妹妹就此別過,五哥多保重。”說罷又是一福。

“碧兒……”高炬痛心地輕喚了一聲,欲顰還笑,最斷人腸,皇上,這就是你說的好好待她嘛?

霄碧擡頭,只見高炬凝望自己,眼神傷楚,些許淚光迷離。“他很好!”高炬啞聲道,“他只盼着你能好好的。”霄碧心下一酸,忙別過頭閃身離去。埋頭更行幾步,那淚竟也有些不自主地落下。

“娘娘,皇上來了”,如霜附耳提醒了一聲。

霄碧一驚,擡頭看去,高煜的鑾駕轉過宮牆正向這邊走來。便急行幾步,避立一旁,斂容跪下。

高煜是特意到太后這裡來的,他已後悔這兩日太過意氣,一連串的事情卻是將他和霄碧的關係越發弄僵了。他知道霄碧此刻在這裡,原本打算早些過來能當面說和一下,沒有外人在,即便立時賠個禮也是無妨的。偏偏今日朝堂之上衆臣爲遜煒的事情分成兩派,爭論不休,好不容易平息兩邊,緩議此事,才得趕來。

此刻他看到霄碧跪在路邊,知道已是晚了。正準備止住鑾駕,突然發現霄碧臉上似有淚痕,再掃一眼周圍,宮門口負手站立一人,正是楚王高炬,見此情形,心下又有些酸意,當下哼了一聲,吩咐道“去南書房”,鑾駕便折返回頭。

敬太妃的喪事草草了結,宮中只得霄碧去送了一程。靈堂上碰見靈惠,幾年不見只覺得她內斂了許多,接二連三的打擊,便是這位昔日的矜貴公主也不得不低頭認命吧。霄碧這樣想着,與她卻沒有說話,互相行了個禮便各自所顧。三日後,靈柩送出宮外,停靈在白雲寺,高燧兄弟從那裡扶柩送入獻陵妃寢。

霄碧看着敬太妃的靈柩出宮時,心中很是唏噓了一番,“宮中女子唯有如此才得踏出這宮門吧?”可是感嘆歸感嘆,當如霜、如風走近與她說話時,她卻好似從不認得此人一般,面上一點痕跡都沒帶出來。自那日後,霄碧時常暗暗思量,明辨是非光用耳目不夠,如今看來便是用心體察也未知可否,她要等待代王太妃的進京。

幾位大臣正在爲山西的事情各執一端的時候,不想山西就來了一位信差,名叫薛瑄,帶來了遜煒的折盒。以太傅爲首主張懷柔之策的大臣頓時覺得這是個轉機,只要是遜煒肯給皇上一個臺階下,此事還有轉圜的餘地。當下便欲看折轉呈。偏生這個薛瑄性極剛直,言命受人所託,執意要面呈君上。太傅無法便領他一同前往。

南書房內高煜正和周言談歷朝聖君爲政之道。聽說了這事,微微有些詫異,以高炬的身份性情都未能勸服遜煒,怎地幾日後便改了主意。將來人一看,不過就是個白衣儒生,也不在意,便打開了折盒後。

先是一愣,隨即勃然大怒。啪,揚手擊落折盒,落在了薛瑄面前。“他好大的膽子,敢如此傲視於朕。”

太傅和周言俱嚇了一跳,展眼看去,盒內放着一部典籍,背面朝上,瞧不出是什麼。卻見薛瑄昂首抗辯,“我家侯爺不惜直諫犯顏,乃磊落諍臣,皇上讀帝王書,當知採言納諫乃聖君道。”

“放肆。”高煜怒道,“一個小小的儒生也敢和朕說聖君之道?”

太傅和周言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但觀其情形估計遜煒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偏來人也是硬錚錚的不肯低頭,連忙攔在當間勸和。

高煜冷冷笑道,“這麼說你來之前便知道匣中所放何物了?你的膽子也不小。”

“正是,侯爺以上士之禮待德溫,德溫死當報耳。”

“就憑着這一股意氣?還是迂腐舊禮?”高煜大笑。

“德溫幼學聖人教訓,夫子之道,知修己教人以復性,何爲禮?何爲氣?德溫只知理只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

薛瑄的這番話倒叫在場衆人刮目相看,自先朝理學教誨,強調的一直是“理在氣先”之說。不曾想一個儒生竟敢在當朝大儒、九五之尊面前放出這樣的言論,這份氣節、才學倒叫高煜心爲之一折,然而他面上實在下不來,喝道,“將這個狂生叉出去。”

薛瑄也不懼,隨着侍衛下去。太傅和周言見皇上慍怒,不敢出聲,悄悄揀起地上的典籍一看——《伯牙琴》,心中頓時一緊。

這事輾轉就傳到了郭後的耳中。晚間高煜過來時,她似無意閒聊一般就問到了此事,高煜心中正自不快,便將前後情形一五一十的告訴她。

郭後笑道,“自古有明君纔有諍臣,皇上有開創盛世之心,眼下就有了襄助之人。”

高煜冷哼一聲,並不答話。郭後又接着說,“臣妾倒不是爲靜安侯辯駁,他存心鍼砭君上,還感慨世無知音,論起國家興亡,確實是有悖人臣之道。夫子曰,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他這樣做,皇上對他的小懲大誡也是應該的。”

這番話頓時讓高煜對郭後刮目相看,“梓童,朕竟不知道你也有這般見識,你的才學德操真是讓朕歎服。那麼以你之見該如何處置呢?”

“皇上取笑臣妾了。”郭後莞爾,“臣妾懂得什麼,不過是多翻了一遍《后妃懿德》罷了。”

嗯?高煜不解。

“昔日唐太宗與魏徵君臣,一個直顏犯上,一個虛心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傳爲美談,那魏徵原也不是秦王的舊部。如今天下都是皇上的,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再說皇上也說了薛瑄確實有才,不是嘛?”

高煜頜首,“梓童撥雲見日,更兼有這等胸襟,確有長孫皇后之風。”

郭後笑謙,心中暗自欣喜,“父親所言果然不差。”

就在二人說話的時候,門後候着的海公公進來報,山西佈政指揮同知趙順民送來加急奏報。高煜接過來一看,略略吃了一驚,半響無語。郭後見他面色不定,不知是喜是怒,朝堂之事倒也不敢過於問詢。

“眼下倒不是朕不顧王臣了。”高煜冷笑道,“是王臣棄朕了。”

郭後不明所以,不敢開口,只聽見高煜略帶諷刺念道,“靜安侯掛冠離去,不知所蹤,闔府上下,四城關防均未察覺,聽聽,竟是憑空不見了,倒是有趣。哼,原來他呈書還有這層意思,朕不愚鈍,不會替他轉告的。”說罷轉身離去,留下郭後暗自琢磨,“難道父親也未明白深意,究竟還有何意呢?莫非……”

第二天,衆臣都知道了遜煒抗命出逃之事,這一來連太傅等人也不好相幫了,高煜一方面頒旨重責,命各府郡縣畫影索人,另一方面卻獎賞了薛瑄,賞了功名放在禮部歷練,同時訓喻衆臣要廣開言路,扶植清議。此詔一出,天下儒生寒士均感於聖君仁德。後知曉爲皇后進諫之果,世皆稱其賢。

降罪遜煒的聖旨傳到了大同,遜熳看見後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內來回轉圈,“這可如何是好?三弟一時意氣而已,如今叫我去抓他?這這,唉……”

魏太妃也是心急如焚,然而事已至此卻是無可奈何,便對遜熳說,“熳兒,我知道你們兄弟一向親厚,但聖意如此,讓你去抓他也怪不得你。只是你答應母親一條,速速派人出去,務必搶在別的州府人馬前面找着他。”

“是,母親請放心。”遜熳恭恭敬敬地回答。

魏太妃嘆了口氣,看向身邊的蕭太妃,“明日我們便去京城吧,早些到凡事也從容些。”

“是。”蕭太妃答應了一聲,起身恭送魏太妃,眼見她走遠了,遞了個眼色給一旁的管事太監崔延。崔延上前候命,“娘娘”

“那名女子的下落你探聽清楚了?”

“是。”

“好,待我們一走,你立刻動手,拿了人交給趙順民。”

“娘娘放心。一切包在奴才身上。”

幾日後,如雪受封的詔書便出來了,照例謝過了兩宮便到霄碧這裡來見禮。如風恨她所爲,尤其高煜這幾日有事沒事都會到承乾宮來轉悠一趟,雖不再象那晚那麼大張旗鼓,但到底令人不快,恰如時時提醒着她們有如雪這個人和這件事。此刻見她請安,如風便沒有好聲氣,“娘娘有話,承受不起。”

如雪尷尬地跪在那裡,左右不是。

“如風,讓她進來吧。”簾子內傳來霄碧溫和的聲音,如雪頓生感動,磕了個頭起身向前,如風恨恨地給她打起簾子。

如雪進去後便又跪下了,霄碧看着她垂首長跪,盛鬟鴉鬢,一身簇新服色,內心不禁五味雜陳,遲疑半響,終於問了一句,“過得好嘛?”

頓時就聽見如雪一聲抽泣,“主子的恩德,奴婢沒齒難忘。”

“還說這些做什麼,你求仁得仁,是件好事。”霄碧頓了頓,深吸了口氣,“只是不該拿着我們去求!你現在也不是奴婢了,更不必說什麼恩典情份,我們的緣分就到這兒了。從今往後你也不必過來請安,即使見着了也當沒見着一樣。來人,送宋選侍。”

“主子——”如雪撲過來拉住霄碧的衣襟,語聲悽惶。霄碧忍悲別過頭去,如霜如風上前拉開她,便要送出去。

“等等。”如雪掙脫開來,又跪下道,“主子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對您的心始終如一,您的吩咐,我不敢不從,但盼主子多保重。”說着磕了個頭,起身欲走想想又回頭,“再多說一句,主子以後別在皇上面前提‘伯牙琴’三個字。”

“且慢,”霄碧微微皺眉。“這是爲何?”

“主子可能還不知道吧,如今代王府是定遠侯當家,世子已被皇上奪爵,降爲靜安侯,日前又不顧皇命所制,不辭而別了。”

啊?屋內衆人都大吃一驚。

“這還不算,據說靜安侯上呈一部名叫《伯牙琴》的書,皇上震怒,噤聲宮闈。”

如霜如風都不甚明白,端看霄碧卻已是癡了,如雪走後半天,她還是怔怔地坐在原處不動。如風忍不住上前,“主子,別理會她,伯牙琴有什麼了不得,您要想說便說。”

霄碧搖搖頭,傻傻地看着如風,悽然如自語般,“《伯牙琴》第一篇《君道》,痛斥君王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奪人之所好,取人之所爭……他好膽氣!可是你知道嘛,他想說的是什麼?”

如風被她的樣子嚇住了,呆呆地搖搖頭。

“他這一走是怕從前那樣讓我誤會,好叫我放心。”霄碧的臉上靜靜地滑過兩行眼淚,一字一句地說,“寫《伯牙琴》的人叫鄧牧,他隱居餘杭,終身不仕、不娶!”

45.寒日蕭蕭上鎖窗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1.欲尋陳跡悵人非13.回望還迷堤柳綠51.遠夢似曾經此地35.小立恨因誰,心字已成灰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6.此情可待成追憶53.爲誰風露立中宵61.醒時空對燭花紅16.二月黃鸝飛上林48.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41.朝來寒雨晚來風46.是非多自愛憎生35.小立恨因誰,心字已成灰49.因果不止一端5.漏清宮樹子規啼49.因果不止一端69.醉拍春衫惜舊香(上)65.獨自莫憑闌23.春風又綠江南岸6.此情可待成追憶24.正是江南好風景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6.此情可待成追憶3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24.正是江南好風景1.此恨對語猶難15.是誰譜掠水鴻驚40.漁陽鼙鼓動地來51.遠夢似曾經此地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18.杏花開後便無晴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6.此情可待成追憶33.千載琵琶作胡語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47.諫鼓高懸爲諍臣10.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11.虛心終待鳳凰棲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58.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66.落花流水春去也66.落花流水春去也5.漏清宮樹子規啼48.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19.一片芳心千萬緒53.爲誰風露立中宵19.一片芳心千萬緒11.虛心終待鳳凰棲50.題外討論9.常棣之華,鄂不韡韡12.憑仗東風吹夢67.風住塵香花已盡62.東君不與花爲主55.磣可可海誓山盟44.終日誰來,空照秦淮1.此恨對語猶難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26.憑君莫問,清涇濁渭64.解釋春風無限恨64.解釋春風無限恨13.回望還迷堤柳綠68.人人盡說江南好10.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56.爲君沉醉又何妨64.解釋春風無限恨3.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45.寒日蕭蕭上鎖窗68.人人盡說江南好47.諫鼓高懸爲諍臣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67.風住塵香花已盡34.天教心願與身違50.題外討論11.虛心終待鳳凰棲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34.天教心願與身違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3.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56.爲君沉醉又何妨44.終日誰來,空照秦淮4.暗迷窗曉,舊盟誤了69.醉拍春衫惜舊香(上)52.當體即空,了不可得34.天教心願與身違70.醉拍春衫惜舊香(中)51.遠夢似曾經此地5.漏清宮樹子規啼29.黃竹歌聲動地哀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9.黃竹歌聲動地哀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59.藍田日暖玉生煙43.新愁往恨何窮6.此情可待成追憶
45.寒日蕭蕭上鎖窗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1.欲尋陳跡悵人非13.回望還迷堤柳綠51.遠夢似曾經此地35.小立恨因誰,心字已成灰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6.此情可待成追憶53.爲誰風露立中宵61.醒時空對燭花紅16.二月黃鸝飛上林48.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41.朝來寒雨晚來風46.是非多自愛憎生35.小立恨因誰,心字已成灰49.因果不止一端5.漏清宮樹子規啼49.因果不止一端69.醉拍春衫惜舊香(上)65.獨自莫憑闌23.春風又綠江南岸6.此情可待成追憶24.正是江南好風景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6.此情可待成追憶3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24.正是江南好風景1.此恨對語猶難15.是誰譜掠水鴻驚40.漁陽鼙鼓動地來51.遠夢似曾經此地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18.杏花開後便無晴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6.此情可待成追憶33.千載琵琶作胡語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47.諫鼓高懸爲諍臣10.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11.虛心終待鳳凰棲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58.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66.落花流水春去也66.落花流水春去也5.漏清宮樹子規啼48.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19.一片芳心千萬緒53.爲誰風露立中宵19.一片芳心千萬緒11.虛心終待鳳凰棲50.題外討論9.常棣之華,鄂不韡韡12.憑仗東風吹夢67.風住塵香花已盡62.東君不與花爲主55.磣可可海誓山盟44.終日誰來,空照秦淮1.此恨對語猶難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26.憑君莫問,清涇濁渭64.解釋春風無限恨64.解釋春風無限恨13.回望還迷堤柳綠68.人人盡說江南好10.誰在鞦韆,笑裡輕輕語56.爲君沉醉又何妨64.解釋春風無限恨3.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45.寒日蕭蕭上鎖窗68.人人盡說江南好47.諫鼓高懸爲諍臣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67.風住塵香花已盡34.天教心願與身違50.題外討論11.虛心終待鳳凰棲30.得意秋,分破帝王憂34.天教心願與身違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3.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17.風送宮嬪笑語和(修改)56.爲君沉醉又何妨44.終日誰來,空照秦淮4.暗迷窗曉,舊盟誤了69.醉拍春衫惜舊香(上)52.當體即空,了不可得34.天教心願與身違70.醉拍春衫惜舊香(中)51.遠夢似曾經此地5.漏清宮樹子規啼29.黃竹歌聲動地哀22.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29.黃竹歌聲動地哀8.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59.藍田日暖玉生煙43.新愁往恨何窮6.此情可待成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