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計劃(三)

第二天正好趕上大朝會,百官於寅時末就聚集在了午門廣場處,文武官員分成兩隊,從東西兩個門魚貫進入皇城。太和殿外,百官們按照品級依次列隊站好。今天的情況和往常有些不一樣,禮部尚書黃庸行周圍的一塊地方顯得特別空曠。

那些消息不靈通的官員們憑着靈敏的嗅覺,覺察到了異常,在遠處小聲的交談着。

卯正,響亮的鞭子聲於太和殿中線方向的臺階外響起。正式上朝的時辰到了。

兩隊人走進大殿,按部就班的站好。

譚啓中氣十足的宣佈大朝會開始。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先是一系列常規公事回稟。之後,重頭戲開始,刑部尚書周定鈞出列,將濟南府上報的秋狩謀逆案餘黨一事,上奏彙報。

承慶帝神色不變的聽完,詢問衆朝臣:“衆卿有何見解?”

右都御史蔣蘊第一個出列:“事關謀逆,理當嚴審。此案當事人原本就和大理寺審理過的一個案子有關聯。陛下應交由大理寺審理。”

於光愷暗暗叫苦,爲什麼又是我。心下不平,也出列道:“陛下,此案事關重大,爲有恐只聽片面之詞,臣以爲還是應由都察院和大理寺同審纔是。”哼想陷害我,我就拖你一同下水。

蔣蘊不好說我不幹。只得又道:“臣以爲,爲着慎重起見,還是由陛下再指派一人主審爲好。”乾脆再拖點兒人下來,法不責衆,到時候也好推脫。

承慶帝點點頭:“言之有理。只是這主審之人衆卿可有建議?”

蔣蘊道:“臣以爲,此事非方敬方大人莫屬。”

此言一出,於光愷也立刻附和:“臣也以爲由方大人主審極好。”反正他是內閣首輔,文官的頭頭,此時不出力,何時出力?

方敬原本老神在在的站在隊伍的頭一位。此時氣的七竅生煙。連忙出列道:“啓奏陛下,老臣以爲,既是牽扯承慶二十一年的秋狩一案,還是應選個當時參與的人來主審的好。臣推舉晉國公薛大人主審。”還是踢皮球吧,全是咱文官內部的人牽頭,皇上會放心嗎?

結果薛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沒有立即表態。站在隊伍裡不動。

承慶帝看了看下面說話的三個人,轉頭問薛惟:“薛卿,你以爲呢?”

晉國公薛惟這纔出列,道:“陛下,老臣不善斷案,老臣推舉武成伯主審。”

得皮球又被踢掉了。承慶帝便又看向顧緝:“顧卿,你可願擔此要職?”

顧緝輕蔑了瞥了一眼站在中間的那幾人,出列正色答道:“陛下,臣當日並不在上林苑中,並不知當日的情形。臣同樣也不會審案。臣以爲,此事有一位極好的人選,只是諸位大人都忘記了。”

承慶帝挑挑眉,問道:“顧卿且道來,是何人?”

顧緝扔下一顆炸彈:“臣推舉太女殿下主審此案。”

霎時,朝堂上每個人的耳邊都好似響過一陣悶雷。炸的他們內外皆焦,驚恐陣陣。蔣蘊第一個反駁:“武成伯太女還未成年,豈有讓孩子擔任要職的?”說完還狠狠的瞪了顧緝一眼。

顧緝輕輕鬆鬆的推回去:“蔣大人,這審案子原本就是大理寺和你們都察院的事,皇上委派一個主審,本就是個監察的意思,這下面的事不是還得你們做麼?蔣大人若是擔心殿下年幼,不妨就將主審去掉,改由監審。這總行了吧。難道都察院和大理寺都沒人會審案子了嗎?一定得等着陛下派人?”他侃侃而談,“臣以爲由太女監審,極爲合適。第一,太女殿下當日就在上林苑獵場,事後還參與過搜捕餘黨。對此案件比較瞭解。第二,太女殿下是儲君,代由陛下監審謀逆案,正爲合適。第三,太女殿下雖然年幼,卻是國之儲君,俗話說的好,學以致用。殿下讀了這麼多年書,理應逐漸參與學習朝政,將所見與所學結合。依臣之見,此案是極好的入口,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時看護,殿下定然不會出錯。”

一席話說得衆人目瞪口呆。蔣蘊和於光愷幾乎雙雙氣暈。什麼叫“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同時看護,殿下定然不會出錯”。難道說要是有了錯,和年幼的太女無關,全都是他們看護不力的責任?兩人的臉色頓時變得極爲難看。

承慶帝思索片刻,高高在上的開口:“顧卿說的也有道理。太女是該學着聽聽朝政了。”

晉國公薛惟察言觀色,猜出了皇帝的心思,立刻附和:“陛下,臣以爲武成伯說的極是。太女殿下正是最佳人選。”反正大家都知道這次案子主要針對的人是誰,他薛惟和黃庸行又沒交情,不如順水推舟。

接着,慶國公孫顯也附和顧緝的提議。

朝堂上勳貴們自成一黨,和文官相對對立。見兩位國公巨頭附和了,下面又有幾個勳貴出來附議。

承慶帝再次詢問方敬:“方卿以爲如何?”

方敬看了看身後的文官們。如果他不同意,就得再交出一個人選來。交誰?誰能擔當?而且十有八九這火還會再燒到他身上。於是他道:“臣等聽候皇上決斷。”

很圓滑的回答,實際上就已經是同意了、承慶帝知道他的立場,也不逼他,很滿意的拍板:“既是如此,此案就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太女三方會審。退朝”

散朝後,勳貴們樂呵呵的離開,腳步輕快。

文官們則有不少人圍住了蔣蘊和於光愷,旁敲側擊的想打聽什麼。

方敬追上獨自快步離開的黃庸行:“則道,等等我。”看看周圍,低聲快速的道,“則道,事情還沒到那一步。令弟的事,與你無關的。”

黃庸行苦笑着搖頭:“敬公,你不用勸我。家弟一介白身。他能和永昌侯府密謀什麼?若不是有我,他又怎麼會認識永昌侯世子?說此事與我無關,誰信?”

方敬遲疑片刻,低聲道:“則道,你和我說實話。令弟說那失蹤的半紙書信上寫的是與息矜公子、永昌侯府做西域行商的貿易,可是真的?”

黃庸行眼睛看看四周,發現暫時沒人注意到這邊,飛快的道:“真的,假的,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這信和葉息矜扯上了。你以爲葉息矜是怎麼死的?爲什麼偏偏就死了他一個?”

方敬臉色大變。再看周圍,也不好過多和黃庸行說什麼,只得拱拱手離去:“則道,保重我會去太女那裡探探口風。你千萬別輕舉妄動。記着,保住一家老小的命要緊。”

黃庸行領了他的好意。拱手道謝。也不連累衆人,獨自出宮門去了禮部。

沒過多久,就接到了聖旨,命他暫且回家待命。黃庸行早有準備,和下屬略微交代了幾句公事,離開了禮部衙門。

回到家後,早已翹首等待的家人全都圍了上來,黃夫人嘴脣微動,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黃庸行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沒事,先回來待命。咱們家門口不是還沒有駐軍麼?不會有事的。”

“老爺”黃夫人悲從心頭起,悽聲呼喚。

黃庸行收住笑容,嘆了口氣:“你們也別東奔西跑了,讓人知道了反而不好。盡人事,聽天命吧。”回身進了書房。

黃夫人等丈夫走後,讓大兒媳帶着孫子孫女先回房,自己則和兩個兒子叫了跟隨的家丁過來正房問話:“朝會上怎麼說?”

那家丁彙報:“小的打聽過了。皇上派了都察院、大理寺和太女殿下共同審理。”

黃夫人立刻回想,有哪些人可以在這三方面說的上話。黃家大公子黃陌臉色突變,大驚失色:“太女同審?糟了”他揮退下人,對黃夫人道:“母親,你可還記得父親於三年前上的摺子,奏請皇上過繼宗族嗣子?”

黃夫人的臉色也頓時變了,終於知道了丈夫的臉色爲何如此難看。大驚:“這,這可怎麼辦?”慌亂之極,“太女,誰家和太女有交情?咱們去找他說合。”

黃陌扶住她的肩,沉聲喝道:“娘,你冷靜點。現在不是慌的時候。”

自從兒子成年,黃夫人就沒再和他有過身體上的接觸,此時被兒子有力的手臂扶持,心下稍稍鎮定,道:“好,我不慌,你說。”

黃陌收回手,這才娓娓道來:“和太女殿下交好的,人盡皆知。上書房四伴讀,東宮少詹事林珂。”他猶豫了一會兒,又加了一個,“還有靖海侯世子。前幾年,他一直在教太女音律。靖海侯的小女兒,早就和慶國公府的孫伴讀定了親。想來他也算一個。”

“那就想想辦法。”黃夫人焦急的道,“要快”

黃陌想了想:“齊靖和福壽公主都不在京中。二叔家前段時日被牽扯上的案子就和他有關。他那邊是不行了。薛凝之是晉國公嫡子,也不用想。江涵出身思康伯府,那一家子,把警言慎行吃了個透。我們就是去了,也得不到什麼實質的幫助。靖海侯府那邊更是不熟。能說上話的,就只有林珂和慶國公府。林珂那邊得查一下他是哪一年的進士,座師是誰?慶國公府那邊,內閣董大人的兒子,就是在禮部。他的夫人是慶國公府的嫡女。也許能幫着牽個線。”

黃夫人連連點頭:“那就快去辦。還有大理寺和都察院那邊也得去打理。”

黃陌道:“這些到不難。父親爲官多年,總有幾個好友能說上話的。關鍵就是太女那裡。”

這時,黃庸行十六歲的小兒子黃阡插話道:“太女殿下不是還在讀書麼,她應該會聽太傅的話吧。大哥,我們何不去找廖太傅?我聽說廖太傅爲人最是方正,言行端方,是至誠君子。雖然我們家和他沒有交情。但父親是冤枉的,如果他爲人真的像說的那樣,就不會眼睜睜的看着父親被冤屈。”

黃陌眼睛忽的一亮,看着比自己小八歲的弟弟,欣喜的道:“小弟說的對母親,我們可以去找廖太傅試試。”

粉紅票翻倍最後一天,賣女求票,綵衣娛親。

閨女在幼兒園學會了攀比。常常回家提要求。

如:“媽媽,XXX買了一個芭比的新書包,我也要。”

於是咱給買。

又有:“媽媽,ZZZ今天穿了一雙有緞帶的皮鞋,可漂亮了。我也要。”

孩子的奶奶特意去問ZZZ的媽媽。你家那鞋子是在哪裡買的?然後去商店買了一雙一模一樣的。

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要求,不斷翻新。公主跳棋、喜羊羊的油畫棒等等。

今天,閨女回家告訴我:“媽媽。OOO的媽媽給她生了個***。可好玩了。你也給我生個***吧。”

全家人:“……”

第246章 空城計第152章 風起(二)第77章 結局(一)第101章 計劃(七)第238章 突襲(四)第138章 一月訓練(四)第130章 練兵(一)第167章 議婚第294章 三年第213章 病重第180章 戴元同第240章 談判(上)第201章 所謂堅持第186章 上林苑第264章 相信第64章 馬球(二)第71章 較量(四)第242章 教孩子第110章 交談第219章 邊關(一)第316章 過繼第225章 深秋(中)第117章 動向(一)第316章 過繼第259章 回程(上)第275章 孩子們的遊戲(上)第262章 坦白第206章 開戲(下)第205章 分房第277章 孩子們的遊戲(中)第126章 賞春宴(一)第180章 戴元同第261章 懷孕第287章 地第288章 杜憫的問題第207章 分道第46章 改嫁第257章 遇險(下)第15章 談心第217章 局(四)第152章 風起(二)第318章 憫逝第202章 合昏第322章 蛻變(三)第243章 特使(上)第218章 局(五)第73章 秋狩(二)第一百二十二 婚禮及笄第260章 回程(下)第23章 謀劃第63章 馬球(一)第38章 赴宴(一)第274章 姚蒙的打算第16章 觀點第194章 天子之怒第202章 合昏第316章 過繼第124章 各方涌動(二)第198章 身份第222章 女人第193章 初夜(下)第55章 後果第267章 生產第319章 陵寢第53章 會試風雲(四)第78章 結局(二)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318章 憫逝第73章 秋狩(二)第59章 小桃(四)第128章 登場第143章 冬來(中)第266章 教育第223章 流逝第314章 病逝第279章 請客第220章 邊關(二)第148章 漩渦(上)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203章 身孕第259章 回程(上)第195章 條件第198章 身份第192章 初夜(上)第198章 身份第115章 人各有命第266章 教育第219章 邊關(一)第4章 一個爹兩個娘第202章 合昏第292章 科舉新計劃第232章 刺殺(下)第102章 計劃(八)第279章 請客第182章 回京第325章 行動(二)第128章 登場第130章 練兵(一)第215章 局(二)第2章 異世新生
第246章 空城計第152章 風起(二)第77章 結局(一)第101章 計劃(七)第238章 突襲(四)第138章 一月訓練(四)第130章 練兵(一)第167章 議婚第294章 三年第213章 病重第180章 戴元同第240章 談判(上)第201章 所謂堅持第186章 上林苑第264章 相信第64章 馬球(二)第71章 較量(四)第242章 教孩子第110章 交談第219章 邊關(一)第316章 過繼第225章 深秋(中)第117章 動向(一)第316章 過繼第259章 回程(上)第275章 孩子們的遊戲(上)第262章 坦白第206章 開戲(下)第205章 分房第277章 孩子們的遊戲(中)第126章 賞春宴(一)第180章 戴元同第261章 懷孕第287章 地第288章 杜憫的問題第207章 分道第46章 改嫁第257章 遇險(下)第15章 談心第217章 局(四)第152章 風起(二)第318章 憫逝第202章 合昏第322章 蛻變(三)第243章 特使(上)第218章 局(五)第73章 秋狩(二)第一百二十二 婚禮及笄第260章 回程(下)第23章 謀劃第63章 馬球(一)第38章 赴宴(一)第274章 姚蒙的打算第16章 觀點第194章 天子之怒第202章 合昏第316章 過繼第124章 各方涌動(二)第198章 身份第222章 女人第193章 初夜(下)第55章 後果第267章 生產第319章 陵寢第53章 會試風雲(四)第78章 結局(二)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318章 憫逝第73章 秋狩(二)第59章 小桃(四)第128章 登場第143章 冬來(中)第266章 教育第223章 流逝第314章 病逝第279章 請客第220章 邊關(二)第148章 漩渦(上)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203章 身孕第259章 回程(上)第195章 條件第198章 身份第192章 初夜(上)第198章 身份第115章 人各有命第266章 教育第219章 邊關(一)第4章 一個爹兩個娘第202章 合昏第292章 科舉新計劃第232章 刺殺(下)第102章 計劃(八)第279章 請客第182章 回京第325章 行動(二)第128章 登場第130章 練兵(一)第215章 局(二)第2章 異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