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八章 坑蒙拐騙
1938年的冬天,中國只有一個地方的農村是熱火朝天的,那就是蘇北,裡下河地區的河流疏浚成了當務之急,把這裡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提起來,更成了急中之急。裡下河地區已經下了第一場雪,但是工地上的民工並沒有停下,從中南國借來的數十輛推土機,從62軍開來的近千輛運輸車,成了河道疏浚的主力,
黃河奪淮,之後再奪運河入江,造成淮河水系紊亂,排水不暢或水無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災、大雨大災,無雨旱災”的局面。中游的水下不來,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成了一條難河。如何治淮,別人不知道,陳維政是知道的,後世的裡下河灌溉總渠,就是沿淮河故道對淮河的一次大整頓。現在黃河入淮,短時間內封住花園口不太現實,在下游打開一條通道,讓黃河水獨立入海,是解決來年雨季到來之時黃泛區大面積漫延的唯一出路。
陳獨秀則不是這樣想,他對於黃河奪淮河還是奪運河入海興趣不大,他的興趣在於通過治理淮河,樹立起共產主義思想的正面形象,同時也樹立起羅明初的神化形象,只要把這兩個形象樹立起來,淮海行營這近億的民衆,不論放在哪裡都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只要農業保收,工業發展,民衆口裡有糧,手裡有槍,在一天之內象日本人那樣組建起四十個師團百萬大軍,一點難度也沒有。現在是投入期,不僅是經濟的投入期,也是形象的投入期,大家必須艱苦樸素,含辛茹苦。羅明初每天與民工們戰鬥在一起,跟大家說說笑笑,一個親民勤勞的形象很快就出現在人們面前。宣傳機構的負責人是陳獨秀的老四兒子陳鶴年,這位從北京大學政法系畢業後投奔共產黨,卻遭到了嚴重排擠,無奈只好去到香港,從排字工做起,之後做到記者,再做到編輯,算得上是從事新聞工作的專業人士。陳獨秀到香港後,他帶着老婆孩子去看望父親。陳獨秀到還罷了,卻被陳炯明大罵了一通,認爲在香港不來找本伯父,是爲不孝,勒令他辭去原職去到淮海,出任宣傳部長。專業人士有專業的作法,利用這些機會,在整個淮海行營作輿論,造影響,到了過年的時候,連巫道公都不由得感嘆,陳鶴年的忽悠能力不是一般的強,連自己也有點認爲,羅明初就是這塊土地上的神。
從鞍鋼拆了一條生產線來到萊蕪,成了萊鋼的開始,鍊鋼成了淮海第二個亮點。人們都在宣傳機構的忽悠下死力的幹活,不要工錢,不要勞保,只要管吃管住就行。國有農場民工家裡的孩子有集體看管,地主家也成了自己這一里鄉親的幼兒園,管吃管住還管讀書。《中華啓蒙》不僅啓了孩子們的蒙,也啓了大人的蒙。
鋼廠還沒有出鋼,從滿洲過來的農具廠、織布廠,從中南國過來的人造絲廠已經投入了生產,淮海行營的工業沿着隴海線和津浦線、膠濟線佈局,徐州濟南,成了淮海的工業中心。
從蘇祿國過來的農業專家,不僅帶來了技術,還帶來了大量的訂單,豬肉罐頭廠設在連雲港,牛肉罐頭廠則放在了濟寧,這是中南國軍委後勤部的訂購產品,現在已經遠銷
歐洲,按照陳維政的說法,過兩年,需求量會更大。
淮海地區,一條先是被命名爲明初大道後來被羅明初強行改爲民族大道的650公里長的大道,從濟南下徐州準備跨過淮河大橋,直達揚州。這條道路被陳鶴年宣傳爲淮海的血脈,淮海的通路,只有在羅明初的領導下,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中南國的陳維政很認真的注視着淮海的發展,這種發展方式,讓他想起了列寧在1918,想起了希特勒大道,想起了大躍進,想起了人民公社,想起了核產、想起了放衛星,他不寒而慄。
讓中國人民意外的是,這個淮海行營與滿洲國打交道,與南京的周佛海打交道,就是不跟日本人打交道。而行營的我行我素,更是屢出人意表,他們毫無顧忌的行爲,沒有下限的舉動,唯利是圖的嘴臉,都讓人汗顏。最讓人發狂的是行營的新聞發言人陳鶴年在1939年的春節,向全世界宣佈,通過科學研究部門對交換而來的日本一萬顆特種彈進行解剖分析,一種全新的窒息性毒氣彈在淮海某基地研製成功,攻擊效果之強,遠在日本的產品之上,毒氣彈過完年即開始量產,將向全世界公開銷售。消息傳出,舉世大譁。
陳維政哈哈大笑,正想給中南國的毒氣彈弄個合法的戶口,羅明初就這樣做了,這個傢伙,在陳獨秀的忽悠下,已經成爲了一個霸王,一個魔王,一個全世界都恐懼的惡棍。陳維政告訴郭遠勤,送一萬顆毒氣彈過去,讓羅明初賣錢,這可是好東西,居家旅行必備。
楊遇春第一個跳了起來,他是親身體驗過毒氣彈的功夫的,在嘉興,一個小時搞掉了一個旅團,這個東西,一點人性都沒有。但是,卻給他帶來了一個想法,用大量的毒氣彈對付河南的日軍,只要組織敢死隊,把東西弄進去就行。至於購買毒氣彈的費用,可以採用一種方法獲得,就讓淮海行營跟福建廣東貴州一樣半獨立,每年不需要交管理費,就交足夠的毒氣彈好了。
楊遇春的方案得到了政府所有人的一致贊成,淮海一地,中央鞭長莫及,與其給日本人殖民,不如給羅明初霸佔經營,起碼還是中國領土。
國民政府是沒有秘密的,最嚴密的會議,也會在24小時內通過莫名其妙的途徑把會議內容傳到世界各地,日本人第一個獲知了這個消息,大驚失色。爲了阻止淮海行營把毒氣彈銷給中國政府軍對河南的日軍不利,日本大本營告訴滿洲國的張景惠,不惜一切代價把淮海生產的毒氣彈買完,有多少要多少,生產多少買多少。張景惠也不是個好東西,在吃火鍋時把消息有意無意的告訴了工部尚書賀連城,賀連城第一時間告訴龍五,龍五笑了。
趙克之收到龍五的密報,告訴羅明初,這可是送上門的生意,而且是無本生意,別人沒有見過中南國的毒氣彈,趙克之是見過的,雖然不會生產,但是弄出個八九不離十的模型並不難,讓宿遷的兵工廠加班加點生產五萬個假毒氣彈,高價賣給滿洲國,反正是日本人買單,不要白不要。也不要一現金,代價是一箇中型煤礦的全套煤礦開採設備,一個鋁合金製造廠
,一個製藥廠。
陳維政得到消息,差點沒有笑趴,中南國的毒氣彈還沒有送過去,那邊就開始銷售,還賣出了高價,原來,生意還可以這樣做。想想也對,這種生意,也只有日本人做,他們品嚐過這種毒氣彈的味道,在長江馬當要塞,長江艦隊變成了洪澤湖艦隊,就是託這種毒氣彈所賜。
鄭進階搖着頭,對李明瑞說:“無中生有,什麼是無中生有,這就是無中生有,淮海有高人啊!”
日本人花大價錢購買的毒氣彈,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使用,才知道,全是沒用的假貨,爲此,日本人損失不小。這是後話。
羅明初愉快的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提議,淮海行營改成了淮海特別行政區,成立淮海特別行政區管理委員會,羅明初就任委員會主任,也稱爲特別行政區首領,簡稱特首,這裡,變成了中國境內最大的一塊半獨立區。
對於這個特別區的建立,日本大本營如同吃了一隻死蒼蠅一樣,渾身不得勁,如何處理與這個特別區的關係,讓日本人足足開了三天會議,最後讓外相廣田宏毅去走一趟。讓廣田宏毅沒有想到的是,淮海特別區居然對他的訪問要求不加理睬,而是通過張景惠遞過話來,雙方不熟,遠未達到互訪的程度,有什麼想法,可以通過滿洲國中轉。同時再問張景惠,又有一萬顆毒氣彈生產完畢,中國政府軍已經派出代表等在那裡,滿洲國是老客戶,如果滿洲國要,就優先照顧,如果不要,就考慮給中國政府,頂充今年的管理費。一年一千五百萬大洋的管理費,不是小數。還裝模作樣的給滿洲國出個餿主意,讓他們買下,再轉手賣給中國,可得高價。
爲了這一萬顆毒氣彈,日本送來了一個汽車生產廠。樂得嘴都笑不攏的陳毅對阮文靈說:“真沒有見過,上趕着送企業設備給敵手的!”
阮文靈說:“自從陳獨秀先生來到了淮海,淮海完全不同,國際地位提高不說,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極快,今年過年,總算有了過年的氣氛。過完年後,更是一日一變樣,一天一換新。以這種發展速度,最多兩年,淮海特別區就能趕上蘇祿國。”
主管工業,卻沒有從頭開始開辦一個企業,陳毅經常說自己是有福之人,自有企業從天降,他的工作就是尋找合適的管理人員,爲此,他把自己和周子昆的老同學老朋友找了個遍,最後還是廣西的黃緒初和廣東的黃翼中仗義,送了一大羣之前在企業裡擔任中層的管理人員過來,按照陳維政的說法,這叫勞務出租。地寶對淮海的支援,那是責無旁貸,浙江的手工業在蘇北開枝散葉,浙商徽商把商路打通。
這一切在黃恆棧工商航母進入時,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清明過後,莫圓大老闆與陳炯明來到了淮安,緊跟着他們來的,是滿洲國的工部尚書賀連城和高參農士極,他們的目的,是請黃恆棧把生意做到東北。莫圓裝模作樣跟農士極討價還價了一番,把賀連城忽悠了過去,趙克之出面,把賀連城一杯酒放翻,在酒店裡睡了三天,然後纔跟農士極歡天喜地的聚會,問起這些年來在東北的經歷,那還真是一言難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