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神會大師

神會(686—760),唐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 。其人悟性極高,童年從師學五經,繼而研究老、莊,都很有造詣。後來讀《後漢書》知道有佛教,由此傾心於佛法,遂至本府國昌寺從顥元出家。是禪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菏澤宗的創始者,建立南宗的一個得力人物。也是六祖著名的法脈傳人之一。

有記載,神會十四歲爲沙彌,往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參謁慧能,通過問答試難,“師徒道合,兩心相契”。神會在那裡住了幾年,很受惠能器重。爲了增廣見聞,他不久又北遊參學。先到江西青原山參行思,繼至西京受戒。景龍年中(707—709)神會又回到曹溪,惠能知道他的禪學已經純熟,將示寂時即授與印記。開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陽龍興寺。這時他的聲望已很高,南陽太守王弼和詩人王維等都曾來向他問法。

神會北歸以後,看見北宗禪在北方已很盛行,於是提出南宗頓教優於北宗漸教的說法,並且指出達摩禪的真髓存於南宗的頓教。他認爲北宗的“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惠能纔是達摩以來的禪宗正統。

開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臺(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和當時著名學者崇遠大開辯論,建立南宗宗旨;同時批評了當日最有聲望的神秀門下普寂。

普寂以神秀爲達摩的正統,他自己則是繼承神秀的人。當時神秀門下的聲勢很大,他們所立的法統無人敢加以懷疑。但神會卻認爲這個法統是僞造的,說弘忍不曾傳法給神秀。他提出一個修正的傳法系統:“(達摩)傳一領袈裟以爲法信授與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惠能,六代相承,連綿不絕。”

神會又說:“秀禪師在日,指第六代傳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稱爲第六代。今普寂禪師自稱第七代,妄豎和尚(神秀)爲第六代,所以不許。”

當時大雲寺崇遠質問他說:普寂禪師是全國知名的人物,你這樣非難他,不怕生命的危險嗎?神會從容地說:我是爲了辨別是非、決定宗旨,爲了弘揚大乘建立正法,那裡能顧惜身命?他的堅強態度和言論驚動了當時參預大會的人。從此南北兩宗的界線更加分明,爭論也更加激烈了。

天寶四年(745)神會以六十一歲的高齡應請入住東都荷澤寺,這時普寂和義福都先後去世,由於他的弘傳,“使曹溪的頓悟法門大播於洛陽而流行於天下”。

天寶八年(749)神會在洛陽荷澤寺又楷定南宗的宗旨而非斥北宗,且每月作壇場爲人說法:“抑清淨禪,弘達摩禪”。這時北宗門下信仰普寂的御史盧奕於天寶十二年(753),誣奏神會聚徒企圖不利朝廷。唐玄宗即召神會赴京,因他據理直言,把他貶往江西戈陽郡,不久移湖北武當郡。天寶十三年(754)春又移襄州,七月間又敕移住荊州開元寺。這些都是北宗的人對神會的報復。

神會雖過着貶逐的生活,兩年之間轉徙四處,但他的聲望並未下降。

神會被貶的第三年,即天寶十四年(755),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舉兵,攻陷洛陽,將逼長安,玄宗倉皇出奔西蜀。副元帥郭子儀帶兵征討,因爲軍餉缺乏,採用右僕射裴冕的臨時建議,通令全國郡府各置戒壇度僧,收取一定的稅錢以助軍需。這時神會尚謫居荊州,誣奏他的盧奕已被賊所殺,羣議請他出來主持設壇度僧,於是他纔回到洛陽。至德元年(756)神會已經七十二歲,當時洛陽寺宇已被戰火摧毀,他即臨時創立寺院,中間建築方壇,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支援軍費,對於郭子儀收復兩京貢獻很大。

安祿山之亂平定以後,肅宗便詔他入內供養,並敕建在他曾住過的荷澤寺中建造禪宇給他居住,所以時人稱他所弘的禪學爲荷澤宗。

758年五月十三日,神會寂於洛陽荷澤寺,年七十五歲。建塔於洛陽寶應寺,諡真宗大師。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爲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衆生本有之佛性爲目的,所以亦稱佛心宗。禪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嶽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廣東南華寺等。依傳說菩提達摩爲創始人,被尊爲初祖,其後幾代的傳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俗姓盧 ,唐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中國禪宗傑出大師。24歲聞《金剛經》開悟而辭母北上湖北黃梅謁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法偈得五祖認可,夜授《金剛經》,密傳禪宗衣鉢信物,爲第六代祖。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他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爲中國禪宗的主流 。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體現於《六祖法寶壇經》。

神會大師在歷史上被沉寂多年後,他的事蹟能夠被世人所知,主要是胡適不辭艱辛的挖掘、整理、考證。

8月26日,胡適走進了巴黎國家圖書館,開始翻閱敦煌卷子。那時,伯希和因獲得我國敦煌的大批珍貴文物,寫了《敦煌千佛洞》等書,名聲大噪,已經當了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教授,並主編東方學雜誌《通報》。胡適去拜訪了他,並得到他的幫助。

經伯希和給引薦,胡適能夠進‘寫本書室’,看敦煌各卷子。果然大有收穫。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到巴黎,不上幾天,便發現了一卷無名的語錄,依據內容,定爲神會的語錄的殘卷。後來我從別種敦煌卷子裡得着旁證(例如《歷代法寶記》),可以確定此爲神會的語錄。(卷子號目Pelliot 3488)

“過了幾天,又發現了一長卷語錄,其中一處稱“荷澤和尚”,三次自稱“會”,六次自稱“神會”,其爲神會的語錄無疑。此卷甚長,的確是唐人寫本,最可寶貴。(號目P.3047)

“從此世間恢復了兩卷《神會語錄》的古本,這是我此行最得意的事!不僅讀書有得,而且在海外也有崇拜者。”

胡適這裡說的海外崇拜者,是當年在巴黎專攻法國文學的袁昌英女士,她寫信給胡適:“我近來心目中只有兩個英雄(你曉得婦女的心目中總不能不有英雄的),一文,一武。文英雄不待言是胡適,武的也不待言是蔣介石。這兩個好漢是維持我們民族運命的棟樑!我的靜坐的時候頗不多,然而一得之則默祝這兩人的福壽與成功。”

讀着這樣的信,胡適自然也高興。但是,得意之時,也遇着很不得意的事。

有一天晚上,胡適與當時也在法國的傅斯年約定,去萬.花.樓吃晚飯。

胡適因事去遲了一點,在門口碰着萬.花.樓的老闆,他低聲說,“樓上有人發傳單罵你,我特爲站在門口等你,你不要進去了吧?”

胡適當即大笑,說:“不要緊,我要吃飯,也要看看傳單。”

他上了樓,傅斯年、樑宗岱等人都在等他,卻沒有外人,也不見傳單。大家不說傳單的事。吃完飯以後,他們走到對街一個路角的咖啡攤,坐下閒談,胡適才問傳單的事。原來他們都收起來了,怕胡適生氣。

胡適說“我決不生氣”,纔給了他幾張。一看,原來是中國國民黨旅歐巴黎支部發的《警告旅歐華僑同胞,請注意孫傳芳走狗胡適博士來歐的行動》,大約是因他的好友丁文江當了孫傳芳手下的“淞滬總辦”,又同爲中英庚款委員,才作這樣推斷的。

胡適當時忙着看敦煌卷子,每日寫幾千字的讀書筆記,無暇顧及這種無聊事,只保存了一張傳單在他的日記裡,便又埋頭讀書去了。

這年9月,胡適又去倫敦,翻閱不列顛博物院珍藏的敦煌經卷,又發現了神會的《顯宗記》。12月17日,是胡適滿35歲的生日,這一天也是在博物院讀書度過的。

他這天校讀了《忍和上道凡趣聖頓悟解脫宗修心要論》,抄了《大乘北宗論》一卷,讀了七種卷子。博物院“電燈不明”,校書抄書很費力。

這天晚上,胡適纔想起自己的生日,大有感慨:“自從去年9月底出京後,和我的“書城”分手太久了,真有點想念他。這一年多,東奔西走,竟不曾做一篇規規矩矩的作品。……英國庚款事總算有點成績。此外只是出來跑一趟,換了一點新空氣,得了一點新刺激,於我有點好處,然而忙的要死,倦的不得了,身體上始終沒有休息。巴黎倫敦兩地的讀書,可算是今年的大成績。今天過生日,終日在B.M.裡校讀敦煌卷子,總算是一種最滿意的慶祝儀式了。”

胡適在巴黎和倫敦,所得神會的語錄三種,《顯宗記》一卷,約計達兩萬多字,爲國內所得的30倍!此外,還看到《楞伽師資記》的兩種寫本,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禪宗史料。收穫是很豐厚的。在海外讀中國的敦煌卷子,能有這麼多收穫,胡適真是心滿意足了。

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7章 如願以償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429章 辭職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7章 管見十條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157章 禁賭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2章 平叛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139章 慶典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35章 多事之秋第8章 約定第95章 打破僵局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614章 轉折點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68章 武昌起義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530章 白話詩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82章 離開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548章 再出國門
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7章 如願以償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429章 辭職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7章 管見十條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157章 禁賭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73章 在家上任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12章 平叛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139章 慶典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35章 多事之秋第8章 約定第95章 打破僵局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614章 轉折點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68章 武昌起義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530章 白話詩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82章 離開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548章 再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