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如此黑暗

表面上的和氣,解決不了深層的矛盾和恩怨,黎元洪和袁世凱應該是在私下策劃了什麼。因爲很快,袁世凱再次發來電報邀請張振武赴京。

袁世凱很認真地對張振武說,正準備商談研究蒙古屯墾事宜,怎麼就走了?請張振武到京,共商大計。

張振武再一次信以爲真,帶着方維和三十多名兄弟赴京。走時,黎元洪臨行還給帶了四千元,做爲路資。

張振武很滿意,可他哪裡知道,他們一行四十餘人前腳剛到北京,黎元洪給袁世凱的電報後腳就到了。

“張振武以小學教員贊同革命,起義以後充當軍務司副司長,雖爲有功,乃怙權結黨,桀驁自恣。赴滬購槍,吞蝕鉅款……元洪愛既不能,忍又不敢,伏乞將張振武立予正法,其隨行方維繫屬同惡共濟,並乞一律處決……”。

無論如何,正值與南方革命黨的蜜月期。袁世凱對革命黨肯定沒好感,但殺武昌首義的大功臣,袁世凱還是要慎重考慮的。

便回電說:“原電蠱惑軍士,勾結土匪,破壞共和,昌謀不軌等,近於空言,似不得爲罪狀”,要求黎元洪補充說明,確認黎元洪所說情況是否屬實。

黎元洪實在是迫不及待,當即再度回電,說明“張不獨爲全鄂之害,實爲天下之害”,同時還派了饒漢祥等人,快車進京,面見袁世凱,“告袁以鄂軍隊俱已佈置妥協,萬無他虞,請即日行刑”。

袁世凱見黎元洪已做好準備,於是在一九一二年八月十五日發佈軍令處決張振武。

一九一二年八月十四日,張振武在德昌飯店宴請同盟會和共和黨要人,希望“消除黨見,共維大局”。

八月十五日晚上,爲增進南北感情,他在六國飯店宴請北洋將領薑桂題、段芝貴。酒席散後,張振武與馮嗣鴻、時功玖分乘三輛馬車回旅杜。

途經正陽門時,潛伏的軍警突起攔截。按照袁世凱的軍令,將張振武捆綁起來,押解西單牌樓玉皇閣京畿軍政執法處。

臨刑前,張振武還抱一線希望,要求公開審判,根據罪名定刑,“豈可憑空殺人”。

負責監刑的執法處長陸建章晃着袁世凱的命令,“大總統軍令上只有‘立予正法’,並未命令審訊。”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張振武怒道:“不料共和國如此黑暗!”

一九一二年八月月十六日凌晨一時,張振武在執法處被綁於木樁上,其腿、肩、腦、腹、胸等處共中六槍,“死時腹裂腸出”。當晚,張振武的親信、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也在旅館被捕,隨即槍決。

這就是震撼民國的“張振武案”。

張振武案發後的第三天,參議院中以張伯烈爲首的20名共和黨議員提出了《質問政.府槍殺武昌起義首領張振武案》,指責副總統以非罪要求殺人、大總統以命令擅改法律、違背約法。

報界紛紛發表評論,指責此案與民主法制相悖。于右任主辦的《民立報》認爲,“共和國家全賴法治,惟法律乃能生殺人,命令不能生殺人;惟司法官乃能執法律以生殺人,大總統不能出命令以生殺人。今以民國首功之人,大總統、副總統乃口銜刑憲,意爲生殺!”

《亞細亞日報》評論道:“即使在專制獨裁的清朝,汪兆銘謀刺攝政王之後,鐵證如山,審判之結果也只是予以監禁,而在倡導法治的民國,沒有審訊和證據,下一個命令就能殺人,連清朝都不如!”嘲諷袁世凱這位民國總統與專制皇帝完全一樣,他們的命令就是法律,就是聖旨;

“民國雖建,但人治猶在”。《亞細亞日報》的評論者還就張振武案,將民國法律與清朝法制相比,藉以抨擊袁世凱與黎元洪。

面對參議院的質問和輿論的壓力,袁世凱隨即拋出了黎元洪,公佈了他們之間的電文,說明是奉副總統命令將張振武處決。

黎元洪做夢都沒想到,他和袁世凱密議的電報會被大白於天下。其實他是應該想到的,諸如袁世凱這樣的奸猾之人,幫你殺人就夠意思了,還能替你背黑鍋嗎?

面對詰難,黎元洪只好再三地刊發電報,拋出張振武“侵吞公款、擁兵自衛、串謀煽亂、廣納姬妾”等十五大罪狀。

然而,在共和體制下,儘管正式議會尚未選出,正式法律亦未頒佈,但總統下令越權殺人,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張振武案成了中華民國開國後的第一個強權凌法案,也是第一個大冤案。

革命黨人所以把黎元洪推出來當最高首長,一方面是因爲他們自己這些人沒有名望,怕不能服衆。另一方面,也是看好了黎元洪這個人。

在軍隊的高級長官中,黎元洪是口碑最好的。人平和厚道,對下屬和士兵也很好,在士兵和中下層軍官中極有威信。

也就是說,不是隨便過去抓一個過來,不是的,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所以才費很大的努力找到他。

說起對共和的貢獻,黎元洪不說是第一大功臣,至少比“三武”貢獻要大。

擔起都督這個擔子就無需說了,以一己之力,策動海軍倒戈,這是多大的功呀!

武昌就暴露在海軍的炮火下,能承受住海軍多少炮彈呀!

大家叫他泥菩薩,其實主要是說他心腸好。

開始他管事不多,這是很正常的,是逼他乾的,他能有多少積極性?再說了,那個時候“三武”也未必讓他多管事。

後來就不一樣了,在都督的位置上顯示了他的領導才能。

此前,無論是革命黨,還是立憲派,甚至北洋系,黎元洪都有着極高的威望。而且,這威望是越來越高,簡直可稱得上是如日中天。

但是,出了張振武被殺事件後,黎元洪的聲望可以說一落千丈。

常聽到的說法是:人不可貌相,看黎元洪一臉忠厚像,這人毒着呢,一肚子壞水,比毒蛇還毒。

把黎元洪搞得要多狼狽有多狼狽。他一方面痛哭流涕的表示悔恨,“從優處理張振武的身後事”,“甚至於“引咎自責”,電請裁去副總統一職,希望能挽回些影響。

黎元洪不是袁世凱那樣的政客,他的悔恨未必不是出自於真心,而且,他畢竟還知道自己有錯,知道認錯。不像有些政客那樣,永遠有理,永遠正確。

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大錯已鑄成,已經無法挽回。

袁世凱自以爲得計,關鍵時刻把黎元洪推了出來,以爲這一次自己是一石三鳥,既打擊了革命黨,也把黎元洪搞得很臭;還離間了革命黨和黎元洪的關係。

其實,他自己也好不到哪兒去。

人畢竟是死在你袁世凱手裡,黎元洪讓你殺你就殺呀?你傻呀?缺心眼呀?他是副總統你是總統,誰聽誰的呀?

臨時約法對保障生命權有明確的要求,就算黎元洪不懂法,你袁世凱也不懂法嗎。

張振武是有很多錯,一個爲革命獻出祖產的人就不可能貪污了嗎?就算你張振武沒貪污,你不應該向行政當局報告鉅款的使用情況嗎?

還有,哪兒個政.府能容得你擁兵自重?

一個當過老師的人,怎麼就不知道遵重人呢?別說是副總統和地方最高首長,就是一個普通人,也不能動不動就揭傷疤,揭老底呀!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場大亂中,常見有“揭老底戰鬥隊”,難道這張振武是“揭老底戰鬥隊”的始祖嗎?

有多大功呀!功勞大就可以居功自傲嗎?

可話又說回來,張振武就算有再多再大的毛病,他犯死罪了嗎?就算他犯了死罪,罪不可赦,也要通過必要的司法程序呀!

你袁世凱在天津搞司法改革,搞法院獨立審判,怎麼到你自己這裡就可以隨便殺人呢?更何況殺得還是首義的功臣,你要幹什麼?大家還能相信你嗎?

有人說,張振武生前寫好了三封遺書,其中給黎元洪的是這樣寫的:“元洪足下:我能手造中華民國,自起義以至今日,實屬儻來之歲月,死生久置之度外矣。但恨不死於戰場而死於讎仇之手耳。

“好一個愛既不能,忍又不可。足下如再愛我,請將我全家殺戮,使一家骨肉聚首九泉,振武感激不淺。足下之待英雄真是神聖不可侵犯。

“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言念及此,肝腸寸裂,暗無天日之世界,我亦不願活矣。總統不交法庭而下軍令,不以刀殺而以槍斃,不赴法場而赴暗室,死後有知,當爲雄鬼以索其命。”

看這份遺言,特別是從“好一個愛既不能,忍又不可,總統不交法庭而下軍令,不以刀殺而以槍斃”的幾句看,倒更像是做了鬼回來討命。應該是後人編造的。

“我能手造中華民國”,口氣是不是大了些?多少人前仆後繼、流血犧牲,中華民國怎麼可以說成哪個個人手造呢?張振武再狂妄,也不至於這樣無知,這樣的貪天功歸爲己有吧!再者說了,“不交法庭而下軍令,不以刀殺而以槍斃”,如果能把事情看這麼清楚,就不至於發出民國黒暗的感嘆了,也就不會讓袁世凱玩弄於股掌之中了。

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409章 怪八股第164章 芥蒂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41章 東南互保第18章 好景難長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82章 一明一暗第70章 呼聲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112章 兵變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37章 涉外事件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章 小人精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0章 系矯旨第27章 如願以償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294章 曹錕第25章 找事做第480章 改名字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609章 考據癖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47章 外逃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7章 奇遇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57章 管見十條
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409章 怪八股第164章 芥蒂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90章 汪袁配合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41章 東南互保第18章 好景難長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82章 一明一暗第70章 呼聲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112章 兵變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05章 馮國璋的如意盤算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37章 涉外事件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章 小人精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0章 系矯旨第27章 如願以償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294章 曹錕第25章 找事做第480章 改名字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609章 考據癖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247章 外逃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7章 奇遇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57章 管見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