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離開

澄衷學堂一年半的求學生活,給了胡適如此豐厚的人生獎賞,讓胡適縈念於心,不盡感激。成名之後,他曾兩次撰文,親切回顧在澄衷的學習生活,感恩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先後三次回母校視察、演講,其溫厚謙和的形象、睿智深邃的思想,深深烙印在澄衷師生的心中。

1936年4月,胡適在《敬賀母校卅五週年紀念》中感慨:“我離開澄衷整整30年了。但我現在回憶那一年半的光陰,我還覺得那是我幼年最得益的時期。”

但是,胡適在澄衷學堂同樣沒拿到畢業證書,因爲沒等到畢業,他便憤然離開了。

不是學得好好的嗎?怎麼回事?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胡適轉入澄衷學堂與白振民有關,離開澄衷學堂也與白振民有關。

白振民,名作霖,江蘇南通人,上海南洋公學首批師範生。先後在澄衷學堂任副教長、總教長、校長。前邊提到過,白振民與胡適的二哥胡紹之是同學,可以說胡適就因爲這一層關係,才很容易就進入了澄衷學堂。

如前文所說,胡適熱衷於社團活動,喜歡學生活動。他在澄衷學堂發起組織或參與的學生自治團體有集益會、學藝會、理化研究會、算術研究會等近10個。當然,投入時間和精力較多的是閱書社、自治會等。作爲總教長或校長,白振民對社團活動、學生自治等,是相對認同和重視的。

“閱書社章成立後,已蒙白振民先生贊成,允以故算學三齋地假爲社所,並允以本校藏書相助。本社得此助力,大約不十日當可成立矣。”

“向白振民處取得江蘇學會簡章一紙,見其完備善美處,直非安徽學會會章所可比擬。”

“澄衷的好處在於管理的嚴肅,考試的認真。還有一樁好處,就是學校辦事人真能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功課和品行。白振民先生自己雖不教書,卻認得個個學生,時時叫學生去問話。”

從胡適當時的日記和日後的回憶可知,胡適對白振民的印象大體是良好。而從胡適在學校的境況可知,白振民作爲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對胡適也是很看重,很支持的。

但是,白振民管理學生十分嚴格,也由此把自尊心調得極強,容不得學生有所過失,更不能容忍學生對他有所不敬,以至於時而將小問題演成大矛盾。而胡適呢,在“澄衷”的一年半期間,思想受到了當時社會思潮的強烈震與衝擊。在追隨新潮的波浪裡,胡適的獨立意識與人格尊嚴也得到了張揚。具體表現是,他當班長,堅持己見,行使獨立權利,時時要與校方衝突抗爭。

毫無疑問,這便爲二人的關係留下了隱患。

胡適離開澄衷學堂的“導.火.索”是“罷操風波”。關於“罷操風波”的前因後果,胡適的澄衷學堂日記有詳細記錄。

5月16日那天天氣很熱,學校的夏操服也未備好,同學們要求不做夏操,胡適便代大家向學監林仲希反映,林說可穿舊的夏操服。胡適去看,發現舊操服少十來件,認爲夏操做不起來了,就與同學到教室裡溫習功課。

忽然林仲希與白振民駕臨,詰責衆人不做操,胡適即以天熱爲由回答。不料白振民“怒甚”,說胡適是“集衆要挾”。當日東一齋也未出操,大概白振民認爲是受西一齋影響,胡適那時的學名叫胡洪騂,白振民因此道:“東一不操,西一擔其責;西一不操,胡洪騂擔其責。”說完就走了。

學生們見勢不妙,於是於下午補操。

白振民本欲重罰爲首的人,後被其他老師勸止,但他卻又掛出告示牌,上面寫着:兩齋不出操,事先不清示白振民先生,西一齋班長鬍洪騂與東一齋班長趙啓承“不勝班長之任,應即撤去”。

胡適自認不先請示是有過錯,但不領受其他“罪名”,當晚又聽一位叫餘成仁的同學說:“總教習說你強辯,說上午託言不能操,下午卻能補操,操後怎麼也不生病呢?”胡適聽了這話,自然也生氣,於是當即寫了一封信給白振民,陳述事情緣由,又引餘同學的話,加以辯白。

白振民讀了胡適的信更加生氣,認爲胡適竟引旁人的話來詰責,“氣焰甚盛”,次日對胡適道:“此語我未嘗說,你從何處得來?若是教習說的,我辭退教習;學生說的,我開除學生!”胡適便據實說是餘成仁說的。

白振民道:“我不曾對餘成仁說胡洪騂一個字,可證也。”

胡適又去詢問餘成仁,餘成仁道:“這是我解釋白總教之意之語,他說不曾對我說你一個字,此則大謬,他確實說過你找藉口的話。”

於是餘成仁與白振民對質,白振民不再堅持他未曾提胡洪騂一個字了,而改口爲“我實說你但無病不病之語耳”。胡適天真地以爲事實既已清楚,事情可以就此了結了。他不知這一回合以他小勝,白總教怎能嚥下這口氣!

次日,告示牌又掛出來了,其中有“播弄是非,誣衊師長之咎,應由胡生一人任之”之語。胡適在日記裡將白總教的言行說爲“無理取鬧”,又寫道,假使我真想播弄誣衊,就不會耗費筆墨來辯解,而會當衆陳述事實使他難堪。

大概胡適將這意思又寫信給白振民,而下午白振民又掛出告示牌,中有“胡生能保他日無此等無秩序之事否?若有之,應由何人擔其責任?”

胡適見了,在日記裡將此斥爲“尤爲無理”,並以“事之有無,當視學生之程度若何及管理法若何而後可定。若何人擔其責任,則當視此事之性質如何而後定”回敬白振民。

下午,胡適收到二哥的來信。原來,前一天白振民與胡適不約而同地就此給嗣秬寫信,白振民狠狠地告了胡適一狀,信中有“將此不悛,將不能顧私情而妨公益”等語,總之嗣秬即使沒將白振民的信轉寄胡適,至少引了些白信中的話,被胡適視爲白振民“痛詆吾”。

嗣秬在信中未仔細分析誰是誰非,對弟弟也未深責,而只“深戒”道:“弟所以致此者,皆好名之心爲之。天下事,實至名歸,無待於求。名之一字,本以勵庸人。弟當以聖賢自期,勿自域於庸人也。”

這樣一說,頓時使胡適站高一線,心胸開闊,也就願意聽從二哥的話,委屈自己,寫信向白振民“略陳悔意”。

次日白振民又懸出告示牌,略謂“胡洪騂自陳悔改,姑許其自新,前情姑不追究”云云,此波瀾也就歸於平息。可是胡適既非真的“悔過”,他在日記中寫道:“1906年5月19日,嗚呼,幾許筆墨,幾許口舌,直爲爭一副光耀之面具之價值耳!”

白振民爭到了面子,胡適自然也就失了些面子,剛好嗣秬又有信來,“諄諄以輕妄相戒”,胡適即把信拿給同學們傳閱,實際上帶有告訴大家他妥協的真正原因的意思,也是爲了挽回一點面子。

但經此一事,胡適在二哥的一再教導下,對自己也進行了一番反省,他在5月22日的日記中,痛斥自己一生有好名、鹵莽、責人厚三大病根而欲痛改。

事過兩月後,那位餘成仁同學又有事得罪白振民,胡適在日記裡寫道:“ 1906年7月16日, 今日暑假謁聖後,學生皆出校矣,忽見一牌示謂‘餘成仁既自命太高,應聽其別擇相當者入之,下學期毋庸來校’ 云云。蓋昨日事之結果也。成仁往詢其‘自命太高’之語何所見而云然?白振民曰‘即使汝不如此,則作爲我恭維汝之語可也’云云。”

胡適日記對這件事語焉不詳,十來天后,他的一部“澄衷日記”也結束了。25年後,胡適作自傳《四十自述》,中間有段寫道:“我在西一齋做了班長,不免有時和學校辦事人衝突。有一次,爲了班上一位同學被開除的事,我向白先生抗議無效,又寫了一封長信去抗議。白先生是懸牌責備我,記我大過一次。”

那個被開除的餘成仁,是胡適當時“最相契”的六位同學之一。胡適在《四十自述》寫到白振民,並無指責之言,倒不乏讚揚之語,比如他寫道:“澄衷……還有一樁好處,就是學校辦事人真能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功課和品行。白振民先生自己雖不教書,卻認得個個學生,時時叫學生去問話。”對於白振民記他大過,他也不說公與不公,而這樣寫:“我……知道白先生很愛護我”,只是“我當時心裡頗感覺不平”。胡適筆下這樣寬容,固然可以理解爲事過境遷、心平氣和了。

但當時“我當時心裡頗感覺不平”的結果是,胡適一怒離開了澄衷學堂。

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0章 心機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48章 開灤礦權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8章 約定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12章 平叛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06章 小德張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33章 告密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04章 勸退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12章 平叛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81章 戰漢陽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66章 實情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289章 內鬥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
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0章 心機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22章 大事不妙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48章 開灤礦權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8章 約定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12章 平叛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06章 小德張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33章 告密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04章 勸退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12章 平叛第354章 李純突然暴死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136章 民心所向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81章 戰漢陽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166章 實情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289章 內鬥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