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楊翠喜事件

一九零七年春,清廷決定將東三省改設行省。消息傳出後,買官者紛紛到奕劻家奔走。

奕劻遂按照袁世凱的意見,提出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唐紹儀、朱家寶、段芝貴分別任三省巡撫。

唐紹儀就是在朝鮮時,袁世凱的那個翻譯和得力助手,回國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袁世凱手下效力。

袁世凱本想自己當東三省總督,慈禧未準。

朱家寶,字經田。華寧縣寧州鎮人。

以堅忍伉直,潔清自勵著稱。善黃庭堅書法,雄偉有力。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進士。選翰林院編修,再授禮部祭司,後歷任直隸平鄉、新城、南和知縣。

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後對其特別賞識,被袁世凱推爲“近畿循吏第一”,升保定知府,成爲袁世凱的得力干將。後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務,回國後升江蘇按察使。

軍機大臣翟鴻禨見所提全是袁世凱的黨羽,尤其是沒什麼政績的段芝貴,從小小道員一下子成了巡撫,實屬罕見,極力表示反對。

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的林紹年,也志在必得這個位置。

四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宣佈,改革東三省官制,盛京將軍改稱東三省總督,三省各設巡撫一人。

任命徐世昌爲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唐紹儀爲奉天巡撫,朱家寶爲吉林巡撫,段芝貴升爲布政使,署理黒龍江巡撫。

此旨頒佈後,舉朝譁然,朝臣大爲不滿。特別是一貫勇於同權貴抗爭的,被稱爲“三霖公司”的都察院江春霖、趙啓霖、趙炳麟尤其憤怒。

江春霖,字仲默,號杏村,晚號梅陽山人,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梅陽(今屬莆田市涵江區)人。

眼見朝廷昏庸,官貪吏橫,賄賂公行,社會黑暗,民不聊生。江春霖立下匡時救弊之宏志,他在《言志對》一文中,以主客問答的形式闡明志向。

客人問:“其志何在?”答以“內則諫官,外則縣令”。客人又問,爲什麼不想當宰相、翰林、六部、九卿一類的官,而想當個“諫官”?答曰:“獨諫官於庶政之得失,萬民之休慼,社稷之安危,職官之能否?”

果不其然,入仕後的他始終踐行諾言,堅持忠國惠民的原則,嫉惡如仇,爲民請命,捨生取義,成爲受人敬仰的百姓代言人。

光緒三十年(一九零四年),江春霖考取御史第一,補江南道監察御史,旋掌新疆道,歷署遼瀋、河南、四川諸道監察御史。作爲言官,他肩負監督朝政和吏治的重責。

上任約六年,彈章數十本,劾及範圍從軍機大臣、尚書、侍郎、總督、巡撫,直至都御史(監察御史的頂頭上司),被指名道姓的達15人之多。彈劾內容涉及結黨營私、賣國求榮,執法不公、貪贓腐敗,魚肉百姓、奢侈荒淫等罪行。義正詞嚴,聲震朝野。

趙啓霖,湖南湘潭縣明道鄉人。清光緒壬辰(一八九二年)進士。曾任河南道、江蘇道、山西道、監察御史。民望較高。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年)正月,趙啓霖四十七歲時補河南道監察御史,九月,掌江蘇道監察御史,十一月,兼署山西道監察御史。他任該職僅一年多,就11次上奏,籲請澄清吏治、禁絕鴉片、改革教育、賑濟災民、注重實效。他褒善貶惡,旗幟鮮明,敢於仗義執言

趙炳麟,名竺垣,號清空居士。一八七六年十一月而十六日生於廣西全州紹水樂家園。

趙炳麟一生深受儒學大同與經世思想的影響,在時局動盪的大變革時期,他能接受一部分西方先進文化,治史與爲官不拘於古法。且趙炳麟懷有憂國憂民之心,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積極入世,力圖造福天下。

一九零六年趙炳麟任都察院侍御史,遇事敢言,不畏權貴,敢於直諫,勇於彈劾,有“鐵面御史”之稱。

形勢對奕劻和袁世凱很不利。

而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對奕劻和袁世凱威脅更大的事。四月二十九日,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經批准,自行入朝。

這人就是三月三日,剛調補爲四川總督的苓春煊。

苓春煊字雲階,廣西西林人。戊戌變法時支持過光緒,八國聯軍之役積極勤王,護駕西逃有功,極得慈禧寵信,由佈政史一直做到二廣總督。

調補四川總督時因身體有病,正在上海就醫。

此人爲政嚴猛,六親不認,經常參劾違法亂紀和玩忽職守的僚屬,被人稱之爲“官屠”。與“土屠”張之洞,“民屠”袁世凱,並稱爲天下三屠。

苓春煊因忠於朝廷,敢作敢當,不畏權貴,被稱爲“肝膽總督”。

與“頭腦總督”袁世凱、“思想總督”端方、“文章總督”張之洞三人,也同時被世人稱爲“四大總督”。

他在下邊,耳朵裡被塞滿了奕劻和袁世凱等人的所作所爲。這一次就是衝着奕劻和袁世凱這些人來的,要在慈禧和光緒面前“造膝詳陳種種危迫情形”。

他覺得一入四川,以後就很難面君了,就打算以赴任爲名繞路進京。

因爲此意已決,抵達武漢,即電請入朝覲見,不等覆電就乘車北上。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一連三日召見苓春煊。

苓春煊一見面就痛哭流涕面奏:“近年親貴弄權,賄賂公行,以致中外效尤,紀綱掃地,皆由慶親王奕劻貪庸誤國,引用非人。若不力圖刷新政治,重整紀綱,臣恐人心離散之日,雖欲勉強維持,亦將挽回無術。”

將矛頭直指奕劻和袁世凱集團。

他早做好了準備,一下子參劾大僚二十多人。見慈禧太后沒有明確態度,進一步提出:“臣不勝犬馬戀主之情,意欲留在都中,爲皇太后、皇上作一看家惡犬,未知上意如何?”強烈要求留在北京任職,監視防備奕劻,袁世凱等人,保護朝廷。

慈禧太后聽了大受感動,對苓春煊說:“汝言過重,我母子西巡時(指八國聯軍進北京西逃),若不得汝照料,恐將餓死,焉有今日?我久將汝當親人看待,近年汝在外間所辦之事,他人辦不了,故未能叫汝來京,汝當知爲此意。”

苓春煊對曰:“譬如種樹,臣在外系修剪枝葉,樹之根本卻在政.府。倘根本之土被人挖鬆,枝葉縱然修好,大風一起,根本推翻,樹倒枝存,有何益處?故臣謂根本重要,不可不留意也。”

慈禧太后點頭說:“汝所言極是。”

五月三日,苓春煊被任命爲郵傳部尚書。他上任的當日,就在慈禧面前奏本該部的侍郎,奕劻的嫡系朱寶奎。他手裡有朱寶奎貪腐的證據,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讓他當自己的副手?

慈禧准奏,立即將朱寶奎革職,在朝中引起震動。

我們說過了,花錢買的官能不貪嗎?總得把買官的錢貪回來。

從奕劻處買官諸人個個惴惴不安,人人自衛。

早在一九零六年的九月底,御史陳田就曾參奏奕劻和袁世凱“貪橫專擅”,揭發奕劻接受山東巡撫楊士驤賄賂銀十萬兩,經袁世凱之手,因此奕劻甘爲袁世凱的傀儡。

因爲拿不出確鑿證據,沒了下文。

五月七日,御史“三霖公司”之一的趙啓霖單銜上奏,狠狠的參了段芝貴和奕劻父子一本,同時也波及袁世凱。

奏摺中詳細敘述了段芝貴獻楊翠喜,送壽銀的不法行爲,指出袁世凱不識人,將段芝貴這等不良之人從雜役提拔成道員。

“在段芝貴無功可紀,無纔可錄,並未曾引見之道員,專持夤緣,驟躋巡撫,誠可謂無廉恥;

“在奕劻、載振父子,以親貴之位,蒙倚畀之專,唯之廣收略遺,置時艱於不問,置大計於不顧,尤可謂無心肝!

“不思東三省爲何等重要之地,爲何等危迫之時,改設巡撫爲何等關係之事,此而交通賄賂,欺罔朝廷,明目張膽,無復顧忌,真孔子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者矣!”

趙啓霖的上奏,引發了震動晚清政壇的楊翠喜事件。

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64章 芥蒂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57章 禁賭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章 去買官第410章 會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章 小人精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511章 完婚第614章 轉折點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480章 改名字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84章 海軍起義第196章 陸榮廷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29章 辭職第336章 張瑞璣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1章 東南互保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94章 僵局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
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64章 芥蒂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157章 禁賭第41章 東南互保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章 去買官第410章 會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2章 小人精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511章 完婚第614章 轉折點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480章 改名字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84章 海軍起義第196章 陸榮廷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429章 辭職第336章 張瑞璣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1章 東南互保第95章 打破僵局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94章 僵局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