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

吳兆麟要留在指揮部坐鎮,其餘諸人蔡濟民、張振武、馬榮、程瀛等,帶着一排人立刻前往黃土坡。馬榮已經問明瞭具體地址,在前面帶路。

趕到謝國超家,黎元洪正在吃早飯。見來了這麼多全副武裝的兵士,並不慌亂,看樣子已經猜想到這些人的來意。

他起身平靜地問:“局勢被搞成這個樣子,你們來找我何事。我平日裡帶兵並不刻薄,想大家不會難爲我們吧?”

“黎協統,哪兒的話,我們是請您出來主持大局的。”張振武連忙說出來意。

黎元洪搖頭,“你們革命黨人人材濟濟,還用得着我這個外人嗎?”

“黎協統,新軍都信服您,方方面面也都看好您,您不出來,難以服衆。”蔡濟民很恭敬地說。

“就請協統幫這個忙吧!”馬榮在旁附和。

“不是革命黨人,我說話有人聽嗎?”黎元洪顯然在要條件。

“黎協統,我們擁戴您出來,自然聽您的,我們不是兵變,也不是亂軍,是一些有信仰有追求的熱血男兒。平素裡我們能感覺到,黎協統和瑞澂、張彪之流不一樣,是個憂國憂民、希望救民於水火之人。您從不與我們革命黨人爲敵,我想我們的目標是相同的,推翻舊制度,開闢新天地。”

黎元洪顯然是被蔡濟民的這一番豪氣所感染,言到:“看來我不去,你們也要動強。這樣,我就和你們走一趟,看看情況。”

很明顯,黎元洪是有思想準備的。

來人相互看看,鬆了口氣,他們本來是做了動強的思想準備的,沒想到黎元洪這麼容易就答應了。總要做一點準備,馬上派人回楚望臺報告好消息,作好迎接的準備。

一個常聽到的說法是,黎元洪聽到有人來,嚇得藏了起來。後被起義人員找到,從牀下拉了出來,於是便有了“牀下都督”的說法。後來經過查證,不過是有人惡意中傷和無聊之人的胡思亂想。

民國初年,曾有個叫蔡寄鷗的記者,根據這個謠傳,寫了篇《新空城計傳奇》,在《震旦民報》上連載,因此而將此無稽之談以訛傳訛並廣泛傳播。

有人當時曾主張黎元洪將這個小報查封,將這個造謠之人抓起來。黎元洪聽了後不屑一顧地說:“這些人的毀謗,何損我一根毫毛,稍有知識的人看到這東西,都能看出這是向壁虛造的故事,是在詆譭武昌起義。假如我把這家報紙封了,外間反而會認爲是真的。讓他們炒作去吧,不去管他。”

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故事中。接下來,這些人護衛着黎元洪來到楚望臺時,吳兆麟已經帶人排成兩行迎接,鳴槍吹號,場面熱烈。

黎元洪在前,張振武、蔣濟民,鄧玉麟、熊秉坤跟隨其後。

士兵見到黎元洪走進楚望臺,好像有了主心骨。此消息在新軍中傳開,大家一個晚上的驚恐,緊張、疲憊一掃而光。

四十一標三營的起義者尤其自豪,和起義軍站在一起是他們的長官。

黎元洪的到來,成了武昌首義的定海神針。

要做的事情很多,黎元洪馬上召集革命黨人和新軍代表開會。

簡單聽了吳兆麟彙報情況後,黎元洪問大家:“你們革命黨人的後援在那裡,錢糧在什麼地方?”

當時誰也沒想這方面的事。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如何回答。

場中的鄧玉麟反應恨快,他怕黎元洪喪失信心,打退堂鼓,就無中生有地說:“京山的劉英正已經集結了十萬大軍,三日內就可開到武昌。製造銀幣、銅幣的官局,已被我們控制。現庫存三千萬白銀,足夠我們近期用了。”

黎元洪看了看鄧玉麟,接着問大家:“瑞澂和張彪都已經逃脫,如果他們請來援兵,怎麼辦。我在海軍待過,海軍的大炮可厲害,武昌城經受不住幾炮彈的,武昌守不住怎麼辦?”

鄧玉麟馬上回答:“焦達峰將很快起事,湖南是我們可靠的後方。”

這倒是真實的。

鄧玉麟(1881—1951),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石橋村人,土家族;一八九四年投入清軍中當兵,後入新軍第三十一標,繼升爲炮八標正目。一九零八年由孫武介紹秘密加入共進會之後離開軍隊,但仍在武昌、南京等地做運動新軍的工作。武昌起義後入鄂軍都督府謀略處任職,不久先後被湖北軍政.府任命爲鄂軍第七協統領、第四鎮統制。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北京總統府軍事諮議官,授銜陸軍中將。一九一六年赴滬參加討袁,一九一七年參加護法戰爭,被孫中山任命爲大元帥府參軍、臨時政.府參議。一九二一年任國民黨本部軍事委員,一九二六年北伐戰爭爆發後,曾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參加荊沙、宜昌等戰役。

鄧玉麟一九二七年後脫離軍界,遷居上海。抗日戰爭爆發後,拒絕侵華日軍及漢奸收買,後去重慶,任國民黨前敵軍事委員會委員。

抗戰勝利後回到巴東,一九四六年選爲國大代表,任首義同志會理事。一九四九年藉口有病滯留巴東,拒絕赴臺灣。

新中國成立後,鄧玉麟作爲開明人士代表,曾任巴東縣人民政.府秘書長。但令人痛心的是一九五零年底在“鎮反”運動中被捕,次年春以“組織反革命暴動”的罪名被殺害。一九八二年七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佈無罪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黎元洪顯然不相信鄧玉麟的話,對大家說:“我看大家很難成事,不如我們各回兵營 ,我可以去找張彪,保證既往不咎。”

聽了黎元洪的話,何竹山站起來激動地說:“自從起事那一刻,我們從沒有給自己留後路 ,我們都已經爲了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國家做好了獻出生命和一切的準備。黎協統如不想參加我們,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可以馬上離開這裡,多說無疑,不必傷大家的感情。”

聽了何竹山這一番慷慨陳詞,黎元洪也深深被打動,大手一揮說:“捨命陪君子,我黎某人就陪着大家一起玩命。”

聽了黎元洪的話,大家高興的鼓起了掌。從此,黎元洪已經沒有了退路,把自己捆在了起義的戰車上。

黎元洪來到楚望臺參加起義的消息傳出後,起義軍士氣大振。特別是四十一標三營的戰士。他們是黎元洪所轄二十一混成協唯一參加首義的隊伍,和黎元洪關係特殊。別人也想從他們這裡多知道一些黎元洪的事,圍着他們問東問西。

他們便自豪講起了黎元洪的爲人,講黎元洪愛兵的故事,黎元洪在軍中的威望更高了。

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了“三洪的傳說。”說這三洪是上天派到人間負有特殊的使命。第一洪爲朱洪武,打下漢室大明江山。第二洪爲洪秀全,是想恢復漢室江山沒有成功。最後這一洪就是黎元洪。

這三個洪是有區別的,洪秀全的洪排在最前,萬事開頭難,所以只活躍了十六年。朱洪武的洪排在中間,比排在頭裡好很多,有三百二十四年的基業。而黎元洪的洪是排在最後,是洪到底了,可創萬年基業。

還有說法,說黎元洪是元始天尊下界,解除民間苦難來了。更有知情者說,黎元洪出生時曾有個大火球沖天而起,就是徵兆。

請出了黎元洪這尊“大佛”,蔡濟民高興的趕到諮議局。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和若干議員已接到黨人通知,在那裡等他們。

經歷了保路運動,這些人都和黎元洪很熟,印象也極佳。聽說黎元洪在楚望臺主事,這些人一片歡騰。和革命黨人相比,他們當然更信任黎元洪。經商定,決定把軍政.府機關放到諮議局,黎元洪作爲大都督的人選。

諮議局駐地也叫紅樓,日式風格,修建於一九一零年,距離楚望臺三裡地,這裡一下子成爲武昌的中心。

十月十一日上午,黎元洪騎着革命黨人爲他準備的一匹駿馬,由吳兆麟、熊秉坤等人陪同,在一百多人的衛隊護衛下,來到了諮議局。

第一件事是安民,黎元洪簽署了多份安民告示,組織人到處張貼。

中午,黎元洪正和蔡濟民、吳兆麟等人在一起吃午飯,外邊槍聲大作。

蔡濟民,吳兆麟等趕緊護衛着黎元洪,到蛇山樹林中躲避。原來是旗兵郜翔宸部偷襲。他們的消息挺靈通,顯然是對黎元洪和軍政.府來的。

守衛諮議局的部隊,奮起還擊。對方是摸清了這裡的守衛情況,勢在必得。守衛部隊雖然處於人數上的劣勢,但打得英勇頑強。

危機時刻,陸軍中學的學生,七百多人聞訊趕到,力量的對比馬上扭轉,襲擊者恨快被打退。

黎元洪等從蛇山上下來,對大家說,“兵無糧草必亂,民無主宰必謊,事無專任必岐”,指出了目前必須迫切解決的問題是錢糧、領導和人事分工。

這是剛纔在蛇山避險,黎元洪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剛纔的襲擊,沒有影響他的情緒。

很多書對這個時候黎元洪的敘述,說他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並因此而把他稱做泥菩薩,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49章 君主立憲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49章 就職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79章 新人物第480章 改名字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439章 進德會第123章 孫袁會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25章 找事做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289章 內鬥第33章 告密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480章 改名字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4章 當官真好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614章 轉折點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41章 美育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88章 大通起義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05章 八股文第429章 辭職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
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49章 君主立憲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49章 就職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79章 新人物第480章 改名字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439章 進德會第123章 孫袁會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25章 找事做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289章 內鬥第33章 告密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480章 改名字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4章 當官真好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614章 轉折點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441章 美育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88章 大通起義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05章 八股文第429章 辭職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