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

四月十二日,浙江繼廣東之後宣佈獨立,算是護國倒袁宣佈獨立的第五個省份。浙江獨立和滇、黔、粵、桂不同的是,它在地區中屬於東南,和先前各省地理上並不毗連。

直接促成浙江獨立的,是袁世凱打算把駐防上海的北洋軍第十師開駐浙江,因此而激起浙江方面的民變。

實現浙江護國獨立,最重要的人物當屬在杭州的第二旅旅長童葆暄。

此外,警察廳長夏超、寧波獨立旅旅長周鳳岐、嘉湖鎮守使呂公望、台州鎮守使張載陽等也都主張護國獨立。

廣東獨立的消息,傳到浙江。浙江將軍朱瑞,巡按使屈映光,不知廣東獨立是假獨立,頓時感受到威脅,立刻向中央請兵,鞏固浙防。

與此同時,爲防有變,將駐城內的兩旅部隊,調到城外。

朱瑞和屈映光所以這樣做,是因爲駐杭州的第二旅旅長童葆暄,本是辛亥革命的發起人,朱瑞恐他有變。另一爲葉煥華旅,是防童保暄和葉煥華有串通,便一起調出。

駐滬的北洋軍第十師,本擬調粵,因浙事吃緊,袁政.府改令其先赴浙。這時又傳出,駐南苑第十二師,也要從海上南來赴浙的消息。

浙江是革命先驅秋瑾和徐錫麟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同樣有着厚重的民主革命傳統。袁世凱反覆無常,無恥地破壞共和恢復帝制,在浙江早就不得人心,浙江大地的護國倒袁正在醞釀之中。

北洋軍來浙的消息一傳出,浙人隨即大譁,紛紛電阻。

一心捍衛共和的童葆暄旅長,入城見朱瑞,要求其出面宣佈浙江獨立。

WWW ⊙тtkan ⊙co

朱瑞隨即召集主要人員開會商議。會上,參謀長金華林,師長葉頌清,均反對。就是旅長葉煥華,也很猶豫。

童葆暄道:“今日不獨立,恐他日無暇獨立了。”

朱瑞看了看在場的大家,言道:“本將軍的意見,不必獨立,也不必不獨立,就是中立了罷。”

會場上多數人都贊成朱瑞的說法,明哲保身,保持中立,兩邊都不得罪。

隔了一天,童葆暄探到朱瑞的將軍署正密謀,擬誘他入署,將他抓捕。他便來個先下手爲強,帶屬下二十三團、二十四團,於四月十一日夜間,潛行入城,直攻軍署。

軍署守衛,猝不及防,竟一鬨兒散去。童葆暄搶步當先,衝入署中,左右四顧,不見一人。一直跑進內室,將樓上樓下,盡行找尋,毫無人影。

原來這朱瑞狡兔三窟,自從聽到桂、粵獨立消息,早就做了防備。已將家眷運往上海,只自己留住署中。聽到動靜,知道不好,即忙換了便服,逃之夭夭。

署中其他人役,進來入報將軍,見朱瑞正在逾牆逃走,於是便相互招呼、四散逃去。

童葆暄轉身出來,移兵至師長署,葉頌清也早走了。再往尋參謀長金華林,旅長葉煥華,統統不知去向。

來到巡按使署,巡按使屈映光,倒還從容不迫,出來相迎。這位善見風使舵之人一見童保暄帶兵闖入,馬上表態贊成獨立,並極力褒獎童保暄,願推他爲都督。

童保喧推讓道:“都督一席,當然推舉屈公,如保暄資輕望淺,怎能勝任?今日此舉,無非是輿情趨向,不得不然呢。”

屈映光道:“且集衆公舉便了。”

第二天童葆暄召集省城代表集會商量推舉浙江都督。當時浙江軍界找不出一個力能控制全省的人物,大家遂推舉當時富有人望的浙江省巡按使屈映光擔任都督。

屈映光是袁世凱所賞識的人,他對大家說:“我只能以巡按使名義暫兼總司令,維持地方秩序。”

他的目的是保全浙江,不使動亂損害了浙江,所以他又和淞滬護軍使、北洋軍第四師長楊善德訂立了“淞滬互不侵犯條約”。

浙江宣告獨立後,嘉湖鎮守使呂公望等軍方人士聯名發表通電,全文雲:

“北京政事堂,統率辦事處,各部院長,各省軍民長官,軍警商學各界公鑑:滇黔首義,舉國景從,公理真誠,皎如天日。公望等徇吾浙軍民各界之切望,全體一致於真日宣佈獨立,公推屈映光爲都督。士氣奮發,秩序晏然,堪以奉告。

“溯自辛亥發難,共和告成,海內喁喁,翹首待治。項城以國民付託之重,忘天下爲公之心,背棄誓言,破壞《約法》箝塞輿論,劫制正人,外債崇於祁山,苛政猛如虓虎,致閭閻無樂生之氣,道路多吁嗟之人。猶復託名籌安,希圖帝號。詭密之電騰笑於友邦,警告之聲皇皇於五國。不知惟信可以立國,惟德可以服人,狙公之術既窮,土崩之局乃見。

“公望等於國事豈敢輕試,於項城非有私仇,此次仗義興師,枕戈待命,理無反顧,義無還心,實欲將順衆情,鞏固民國。蓋以飄搖風雨,國勢已屬可危。如其朝四暮三,魯難伊於何底?欲減除時局之危難,清弭國內之戰禍,則不得不鑑天下之大勢,示亡秦之決心。權利本無可言,危險更非所計。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中國豈袁家之中國?

“項城果尚有愛民惜己之心,宜速爲潔身避賢之計,庶足示光明之度,猶不失退讓之情。清室尚能以組織全權授諸項城,項城豈不能效法舊君授諸馮、段。馮公在南、段公在北,佈置既周於前,禍患自無憂於後。況乎《約法》具存,條文可據,代理既久經規定,爭議自無從發生。方今四海分崩,衆心離渙,川湘北旅,挫敗相尋,各省風雲,日益緊迫。項城亦當知大勢之既去,覆水之難收,佳兵不祥,羣情可見,當不爲旦夕之延,以重其殃民之咎。矧威信既失,將何以臨民?果擁兵負嵎,則敗亡可待。

“公望等謹整飭軍旅,嚴陣以待。庶幾 海內君子,鑑此微忱。掬血陳詞,佇侯明教!呂公望、張載陽、周鳳歧、童葆暄、王桂林、夏超、俞偉、顧乃斌、徐則恂、童紹基、王萼、施承志、李煒章、吳鍾鎔、傅其永、來偉良、李全義、五文淵、韓紹基、汪鎬基、王文慶、莫永貞、張翅、裘紹、葛敬忠等。皓。印。”

爲了給自己留後路,屈映光另有密電給袁世凱,敘述自己被推戴的經過,並非出於己意:

“……四月十一日夜四時,突有軍民擁至軍署,將軍失蹤,當經密派警隊,防護本署。次早軍官紳士,以地方秩序關係,強迫映光爲都督,誓死不從,往復數四,午後旋有各機關官長,暨紳商領袖全詞籲懇,最後即請以巡按使名義兼浙江總司令,藉以維持地方秩序,固辭不獲,於今日上午始行承諾,以維軍民而保治安。現在人心已定,秩序如恆。……”

此時正值袁世凱日薄西山、衆叛親離,門生故吏等近人也紛紛離去之時,屈映光的來電使袁感到極大的安慰。得意之下,顧不得屈的電報是一封給他的密電,竟於四月十四日發表申令把屈的電報內容公佈了出來,言道:

“……該使識略冠時,才堪應變,軍民翕服,全浙安然,功在國家,極堪嘉尚,着加將軍銜兼署督理浙江軍務。當此時勢艱危,該使毅力熱心,顧全大局,既已聲望昭彰,務當始終維持,共策匡定,並着剴切曉諭軍民,俾如今日世界大勢,當以國家爲重,各盡服從之天職,爲保秩序之安寧,造福桑梓,即所以造福國家。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人說所謂自作聰明,就是愚蠢至極,愚蠢到以爲別人也和其一樣的愚蠢。袁世凱嘉獎屈映光的申令本是想鼓勵其他各省的人對他效忠,卻不料竟置屈映光於危殆之地。

偷雞不成反失米,屈映光叫苦連天。除了在心裡罵袁世凱比蠢豬還蠢外,只能認倒黴。他在浙江並沒有實力基礎,擁戴他的人爲的是是倒袁。看到了袁的申令,原來屈映光竟有密電給袁,搞兩面派,浙江各界紛紛通電指責屈。

不久寧臺鎮守使獨立旅長周鳳岐和嘉湖鎮守使呂公望都到了杭州,屈映光被迫辭職,五月六日改推呂公望繼任浙江都督。

呂公望(1879—1954),男,浙江永康人,字戴之,清廩生。

一九零伍年,呂公望在杭州結識秋瑾。初次見面秋瑾就向呂公望介紹革命情況、談自己對時局的看法。這讓呂公望非常敬佩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也要參加革命活動。幾天後,呂公望應秋瑾之約從杭州涌金碼頭坐小船來到雷峰塔西面的白雲庵。

原來白雲庵是光復會的秘密聯絡站,在二樓的一間秘室裡,秋瑾的介紹他加入了光復會組織,從此成爲秋瑾的得力助手。在秋瑾和呂公望主持下,浙江全省各地的會黨和光復會會員整編爲八個軍,對外稱之爲“光復軍”。

一九零六年通過秋瑾,呂公望有幸在杭州見到了前往安徽就任候補道員的光復會會員、革命黨人徐錫麟。

徐錫麟對他冒着坐牢與殺頭的危險參加光復會和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表示讚賞,希望他繼續配合秋瑾開展工作,並建議他進入軍界發展,以利日後開展武裝起義和鬥爭。他聽了徐錫麟的話後深受啓發,將自己的原名“呂佔鰲”易爲“呂公望”,表示決不辜負徐錫麟公之希望。

經與秋瑾商量後,呂公望便打算進入浙江巡撫衙門撫署衛隊當兵,這樣可以打入清兵內部發展革命力量。

爲此,他寫了一封自薦信給當時的浙江張巡撫,張巡撫被他信中“馬革裹屍還”之類懇切言辭所打動,很快將他招進撫署衛隊當兵了。

在軍營裡,他很快與一些金華等地的老鄉搞好了關係。根據秋瑾的要求,爲配合光復革命行動,必須做好撫署衛隊和候潮門洋槍隊軍人的策反工作。通過他的努力,結交了撫署衛隊的李寅、王永泉和洋槍隊長陳紹槎等軍中朋友,在後來光復杭州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九零七年四月,段祺瑞督辦的“陸軍部河北保定速成學堂”向全國招生,呂公望等四十名浙江學生被選派去學習。在保定學習期間,他不僅學到了許多軍事知識,又結交了一批革命志士。

一九零七年七月,徐錫麟等革命黨人在安徽發起皖浙起義失敗被殺害,浙江起義指揮中心大通師範學堂暴露被查抄。七月十五日,秋瑾也因與徐錫麟組織並參與皖浙起義而英勇就義。呂公望聞訊後痛哭一場,並下決心要推翻清政.府,爲徐錫麟、秋瑾等報仇。

一九零九年,呂公望從保定速成學堂畢業後回到浙江,分配在新軍八十二標第二營當督隊官軍官。當時正處於“皖浙起義”失敗不久,浙江大地仍處在白色恐怖之中。浙江的革命組織慘遭破壞,革命形勢處於低潮和嚴峻困難狀態之中。爲了繼續參加革命活動,一九一零年一月,呂公望經廣西軍備部總辦莊蘊寬等之邀,與一批革命同志前往桂林協助籌辦新軍,繼續投身革命。

辛亥革命時,呂公望參與光復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歷任浙軍第十一協協統、浙軍第六師師長、嘉湖鎮守使。

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2章 大事不妙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40章 系矯旨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7章 如願以償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78章 漢口之戰第50章 過街老鼠第511章 完婚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79章 新人物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8章 約定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3章 科舉之路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36章 大蘿蔔章
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22章 大事不妙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40章 系矯旨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7章 如願以償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78章 漢口之戰第50章 過街老鼠第511章 完婚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79章 新人物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8章 約定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3章 科舉之路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236章 大蘿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