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

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的變化,對中國的革新人士有着很強的示範作用,中國的立憲運動和戊戌變法在很多的方面都是效法日本的明治維新。日本在很長時間裡,也是國人新思想、新觀念的重要策源地。

這次遊學,蔡元培原本打算,用一個月的時間到日本各地考查與學習,但因故而提前回國。

“那時候,我國留日學生,競唱各省分途革新的方案,各省留學生分出雜誌,如《浙江潮》《新湖南》等等。《浙江潮》的主筆,是海寧蔣君百里與諸暨蔣君伯器(蔣觀雲之子),同學陸軍,成績優異,有‘浙江二蔣’之稱。”

從蔡元培的這段回憶中可以看出,他所看重的還是當時的“新媒體”(即雜誌)、“新人物”(蔣百里、蔣伯器)、“新思潮”(革新思想)。蔡元培本來就是抱着救國的思想到海外遊學,這些愛國、救國、變革、鬥爭的熱潮自然深深地感染着他。

蔡元培遊學日本期間,吳稚暉帶領一批中國學生到達日本,請求中國駐日使館爲他們聯繫日本軍事學校,屢遭公使蔡鈞託詞拒絕,雙方矛盾加劇。

最後,吳稚暉帶領學生們留在使館,聲稱公使不答應他們的請求就不離開。雙方僵持的時候,使館乾脆叫來日本警察,拘留了吳稚暉,遣散了其他學生。

緊接着,營救吳稚暉便成爲中國留日學生的重要活動。當探知日本警方將遞解吳稚暉出境後,大家想到的最好的應對之策,就是能有熟悉中國北方情形的人自願與吳同行,以便隨時援救。

蔡元培雖然希望在日本好好遊歷一番,但在大家需要幫忙的時候,他馬上放棄了接下來的行程,主動提出願與吳稚暉同行。

結果,日本警察將吳稚暉押解到前往中國的輪船上以後,便不再過問。蔡元培與吳稚暉順利回到了上海。

這便是蔡元培的第一次海外遊學。

從日本歸來不久, 就發生了南洋公學退學的風潮。

這所學校在課程的設置在當時雖特別先進,但校政管理仍籠罩在封建專制的固執和傲慢之下。尤其是有些教員思想很守舊,還是用過去私塾裡那一套對待學生。而學生方面日益受新思潮的薰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萌發了自由自主的意識。這種觀念的反差,終於在一次偶然事件中發展成爲公開的抗爭。

11月中旬,第五班學生誤將一瓶墨水放置在講桌上。國文教習郭某發現後嚴厲追查,並處罰了無辜學生,激起全班學生的憤怒,一致要求校方辭退郭氏。校方反以“聚衆滋事”的罪名,無理開除了全班的學生。此行激起了包括特班在內的全校二百多名學生的強烈不滿,大家相約全體退學。

蔡元培同情學生,曾向學校當局交涉,希望能改變無理的決定。但有人說學生此舉就是因爲他平素提倡民權思想所致,在此情況下,蔡元培只能憤然辭職。

隨後他將一部分退學的學生組織起來,徵得中國教育會同人的贊同和支持後, 募集款項,聘用義務教員,創辦起了愛國學社。

他被推舉爲學社的總理,也就是校長,該學於1903年初正式開學。

愛國學校的成立,是蔡元培爲新教育奔波多年之後,相對獨立創辦起來的一個教學實體。在這裡,他總算可以自主的貫徹自己的教育救國主張了。

而隨着一批反清志士的加入和客觀形勢的推動,蔡元培這位儒者也就開始了革命的生涯。

20世紀初的上海。作爲中國近代發展最快的通都大邑,常能獨得風氣之先。十里洋場本就魚龍混雜,信息靈便。 戊戌變法失敗後,國內很多仁人志士聚集於此各展宏圖。海外反清力量於庚子事變之後氣勢也越來越強盛,憑藉滬上的租界,聯絡同志,開展活動。

這一時期,憂國的中國精英分子們紛紛走上了暴力推翻滿清政權的道路,革命成爲風尚。

這些志士們都以爲,非顛覆滿清政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其時,在世界範圍內,民族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暗殺活動正風靡全球,這同樣也被當時中國的熱血青年奉爲最時髦、最便捷、最有希望推翻一個破落王朝的不二之法。

當時中國的革命黨人,在日本的留學生如徐錫麟、秋瑾、汪精衛、任鴻雋、魯迅等都曾紛紛投身到這股激流飛濺的大潮之中。

這時的蔡元培,英雄豪情絲毫不輸於這些革命家們。但是,他比這些年輕人多了一份成熟和周詳。

蔡元培主持的愛國學社,其活動主要集中於1903年的上半年。

愛國學社有意仿效日本西鄉隆盛等人當年的辦學宗旨:“重在精神教育”。以灌輸民主主義思想爲自己的主要任務。

蔡元培主講倫理學,在講課中大力提倡民權、女權,"公言革命無所忌"。

他把返鄉閉門著書的章太炎請來教國文。

章太炎在作文課上命學生們各作本人的《本紀》一篇。"本紀"是中國正史中專門記載帝王生平和國家大事的一種體裁,章太炎讓學生們自書《本紀》,以示對封建君主專制的蔑視。有的學生在《本紀》中述及自己由保皇到革命的思想轉變過程,章太炎便用自己擺脫束縛的體驗來鼓勵他們。

吳稚暉授課時則用嚴復譯的《天演論》作爲課本。

學社最富特色之處是學生自治制度。學生在校內享有很大的權利和自由。住宿生實行自治制,設有評議會,監督學校行政和學生操行。

有的高年級學生還充當尋常班的教師,更促成了一種平等地氛圍。學生們經常同教師一起外出參加政治活動,學社在教育上的創舉和活躍的政治風氣,吸引了許多青年前來就學。

愛國學社的師生還經常在社會上公開進行政治宣傳。

地處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石門一路)之西,舊址在今泰興路南端,有一個曾叫做張園的所在。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這塊地方還不是弄堂,而是繁華上海的縮影。是那個時候公認的上海私家園林之最。是遊樂場,也是體育場,能辦私家茶話會,也能辦公開演說。這裡,人們甚至可以乘坐過山車。

張園安塏第大洋房是張園的地標性建築,愛國學社的師生每月都要到張園安塏第演說一次。與會演說者都極力主張革命,以吳稚暉的演說最具風采。章太炎有時並不演說,只是大叫"革命,革命,只有革命",同樣博得聽衆們熱烈歡迎。

愛國學社還附設蒙學堂,創立童子會,出刊《童子世界》。東京留日學生組成拒俄義勇隊後,愛國學社社員也準備組織。恰好南京陸師學堂發生學.潮,退學學生章行嚴(士釗)、林礪來滬聯繫加入。

不久,陸師學生四十餘人都編入愛國學社學籍,在校成立軍國民教育會,開始進行軍事操練。36歲的蔡元培脫去長衫,與學生共同操練,躬身實踐其“尚武求強”的主張。

學社與其是學校,不如說是鼓動革命的機關,事實上也確爲爲辛亥革命培養了衆多的革命戰士。

蔡元培曾經回憶說:“自組織愛國學社,我已離開公學爲學社教員。那時候同任教員吳稚暉、章太炎諸君,都喜言革命,並在張園開演說會,凡是來會演說的人,都是講排滿革命的。我在南洋公學時,所評改之日記及月課,本已傾向於民權女權的提倡,及到學社,受熱烈環境的影響,遂以公言革命無所忌。”

又回憶說:“自36歲(1902年)以後,我已決意參加革命工作。覺得革命自有兩途:一是暴動,一是暗殺。在愛國學社中竭力助成軍事訓練,算是下暴動的種子。又以暗殺於女子更爲相宜,於愛國女學,預備下暗殺的種子。”

1904年底,蔡元培聯絡江浙一帶的同志,一起成立了近代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反清革命組織光復會,蔡元培被推舉爲會長。

光復會又名復古會。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冬,由王嘉偉、蔣尊簋、陶成章、魏蘭、龔寶銓等人在東京醞釀。次年初又經陶成章、魏蘭回上海與蔡元培商議,至同年11月,以龔寶銓組織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爲基礎,在上海正式成立。

該會的主張除文字宣傳外,更以暗殺和暴動爲主要革命手段。光復會積極聯絡會黨、策動新軍,主要活動範圍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光復會是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的三大革命組織之一(其他兩個是同盟會、華興會)。總部設在上海新閘路仁和裡,後遷三馬路保安裡。

光復會的入會誓詞是:“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蔡元培的學生俞子夷回憶說:“將近寒假前,蔡師與我談起組織問題,他提示幾點綱要,囑我起草一種章程,會名定‘光復’,以示光復我們漢族祖國之意……章程以外,有一套通信用的暗語,多以商業中詞彙語句作代,例如:‘銷路暢’代‘工作順利’,‘生意不好’代‘情勢不利’之類。成員亦各有一類似店號的代用姓名,例如我的代號是‘怡康’。

“更有一套相見時探詢用的暗語,例如:你認識黃先生嗎(是否成員)?何時認識(參加年月)?何地認識(入會地點)?問答時,必須做些手勢,例如問答那一題時,右手伸中指,無名指,小指並置右膝上,問答另一題則須頭向左看看。據說此種方式均是模仿會黨的做法。從此等情況看,那時發起組織的光復會,是個秘密的暗殺團體。”

可見光復會在蔡元培等人的領導之下,不但有明確的綱領,而且出於革命鬥爭的需要建立了頗爲嚴密的組織紀律。

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49章 君主立憲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614章 轉折點第344章 北歸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09章 考據癖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5章 反擊第82章 一明一暗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28章 下重藥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36章 署理山東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7章 如願以償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70章 呼聲第17章 駐節朝鮮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4章 幸運第196章 陸榮廷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章 去買官第45章 積重難返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398章 張瘋子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
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49章 君主立憲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614章 轉折點第344章 北歸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444章 “退款興學”運動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609章 考據癖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5章 反擊第82章 一明一暗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28章 下重藥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248章 九個回合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36章 署理山東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71章 您不走嗎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7章 如願以償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70章 呼聲第17章 駐節朝鮮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24章 幸運第196章 陸榮廷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章 去買官第45章 積重難返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398章 張瘋子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