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一挫再挫

bookmark

甘學闊所謂的要整頓淮安碼頭,可不是鬧着玩的,他是要動真格的。

漕運總督最爲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漕運的暢通,其次纔是巡撫淮北的四府三州,離開了這個前提,漕運總督就不需要設立了,漕運是保證大明南北疏通的血脈,可以說北方的運轉,很大程度上面就是依靠漕運,前幾年的時間,儘管北方諸多地方也遭遇到了災荒,而且還有流寇的侵襲與後金韃子的入侵,但因爲漕運的穩定,大量的糧食通過漕運運送到北方,故而北方能夠保持穩定。

如今這種穩定的局勢,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就是因爲漕運不暢。

甘學闊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證漕運暢通,將大量的漕糧迅速運抵北方去,接下來纔有可能說到其他方面的事情,至於說廢除鄭勳睿在淮北確定的所有規矩,也要等到漕運暢通之後才能夠動手。

甘學闊可不笨,從京城出發,乘坐船隻,沿途他都注意了運河上面運輸的情況,沒有發現有很大的問題,而且淮安碼頭給他的印象特別深刻,那麼多忙碌的商賈,這就說明大運河的運輸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要不然這些商船和商賈守候在碼頭,難道沒有事情做了,可爲什麼今年運送到京城以及北方的漕糧大幅度的減少,以至於京城都難以維持了,可通過大運河運送到北方的糧食還是不少,都是商賈專門運送去做生意的。

這隻能夠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鄭勳睿故意的拖延,不想將漕糧運送到京城和北方。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着手,其一是收集漕糧,其二就是保證漕船充足。

甘學闊認爲這兩個問題都是好解決的,不應該存在什麼難題。

徵收漕糧,只要各級的官府努力就可以了,至於說保證漕船的充足。那就需要整頓淮安碼頭了,凡是商船一律暫時禁止出入,保證漕船能夠停靠在碼頭等候。

淮安府知府吳偉業和淮安府同知山陰縣知縣李巖來到了總督府。

總督府在淮安府境內,更是在山陰縣境內。故而知府和知縣要協調漕運總督府做好漕糧的徵收和儲存事宜,完成移交之後,甘學闊才發現漕運總督府的倉庫裡面,竟然沒有漕糧,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秋收季節尚未完全結束,正是大量徵收漕糧的時節,倉庫沒有漕糧的儲備,難不成鄭勳睿吃了熊心豹子膽嗎。

徵收漕糧是各級官府的職責,漕糧徵收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爲大運河沿線的官府,徵收漕糧之後,堆積在碼頭,或者是裝船直接運往京城和北方,第二個層次是河南等地的漕糧。官府徵收之後,運抵淮安,統一集中,運往京城和北方,第三個層次就是南方的諸多官府了,徵收漕糧之後,或者利用水路運往淮安,或者通過陸路運往淮安,統一裝船之後運往京城和北方。

秋收季節尚未完全結束,這個時候徵收漕糧。問題應該不大。

漕運總督甘學闊督催參政馬士英正在總督府等候,吳偉業和李巖剛剛坐下,甘學闊就開口了。

“吳大人,李大人。你們是協助總督府徵收漕糧的,本官就不明白了,爲什麼沒有能夠將漕糧徵收上來。”

甘學闊儘管臉色平靜,說話卻是毫不客氣的。

吳偉業看了看馬士英和李巖,低下頭沒有開口。

李巖微微皺了皺眉頭,開口回答了。

“大人。今歲的情況特殊,漕運總督府曾經專門催促過山陰縣,不過糧食早就提前徵收 了,去年年底後金韃子在北直隸肆掠,因爲各路馳援的大軍需要大量的糧草,內閣曾經要求漕運總督緊急調運糧草,爲此漕運總督府專門給朝廷寫去了奏摺,言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無法徵收漕糧,唯有采取借糧的辦法,當時內閣同意了,故而漕運總督府要求淮安府和山陰縣負責出面籌集和借道漕糧,借糧耗費了很大的氣力,可今年必須要歸還漕糧,秋收季節的時候,徵收到的漕糧全部都歸還了,目前尚有二十萬石的缺口,沒有能夠歸還。”

甘學闊感覺到一口氣堵在了胸口,想發卻發不出來,去年北直隸遭遇到後金韃子的侵襲,的確消耗了大量的糧食,特別是後來救助北直隸各地的受災百姓,用去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的確是從淮安運送過去的,這個情況甘學闊知道。

李巖的回答,讓甘學闊無話可說,要麼採取寅吃卯糧的方式,徵收明年的漕糧,可這樣一來,徵收的進度就不好說了,畢竟是借漕糧。

“這個情況本官知道,不過漕糧運輸關乎到京城和北方的穩定,漕糧還是要徵收的,今年年內必須運送一百萬石的漕糧到京城和北方。”

甘學闊說完之後,吳偉業跟着開口了。

“大人,去歲年底借的漕糧的確還有二十萬石沒有歸還,賬目尚在府衙,大人可隨時查閱,若是有問題,下官甘願接受任何的懲處,大人要求徵收漕糧,下官的確危難,若是能夠將二十萬石借來的糧食即使歸還,下官和李大人還能夠想辦法再次借到糧食。。。”

吳偉業還沒有說完,甘學闊的臉色就變化了。

“今年尚需運送一百萬石漕糧到京城,怎麼可能繼續歸還二十萬石糧食,總督府已經拿不出來一石糧食,如此豈不是耽誤了大事。”

這個時候,馬士英也開口了。

“甘大人,吳大人和李大人說的是實情,去歲內閣督促漕運總督府,因爲大運河冰凍,採用了陸路運輸的方式,運送了一百八十萬石漕糧,全部都是借來的,今年必須要歸還的。”

押運參政粟建成進入到了書房。

“粟大人,這漕船的準備和押運的事宜,

可否準備好了。”

粟建成臉上露出了苦澀的神情。

“大人,情況是這樣的,鄭大人到淮安來之前,淮安駐紮了一萬五千漕運兵丁,他們負責押運漕糧,不過漕運兵丁的消耗太大,鄭大人感覺到難以應對,爲了節約開支,能夠將更多的漕糧運送到京城和北方,故而將漕運兵丁悉數遣散,一部分去了南京的京營,還有一部分轉入到漕船的上面,從事漕運事宜,如今鄭大人離開了淮安,這護衛漕運的兵丁,一時間無法找到,還要請大人出面協調。”

甘學闊的臉一下子漲的通紅。

他是以戶部尚書的職銜兼任漕運總督的,調集兵丁的事宜,乃是兵部負責,他是不能夠也不敢插手這裡面的事宜的。

護衛漕運,至少需要近一萬的兵丁,一時間到哪裡去找這麼多的軍士,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養活這些兵丁,是需要不少銀子的,短時間之內到哪裡去找那麼多的銀子。

勉強壓制了怒火,甘學闊再次開口了。

“漕船是否準備妥當了。”

“稟大人,下官想方設法找到了一部分的漕船,一共有三十艘。”

甘學闊終於忍不住了,三十艘的漕船,按照每艘漕船運送五百石糧食計算,一次就是能夠運送一萬五千石糧食,從淮安到京城,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每月運送一萬五千石漕糧,就算是不停歇,按照十個月的時間計算,也就是能夠運送十五萬石漕糧。

“難道說漕船也出現什麼問題了嗎。”

粟建成倒是不着急,慢慢開口解釋了。

“大人,以前漕船都是總督府直接管轄,每年總督府需要消耗大量的錢財,鄭大人後來立下了規矩,總督府需要節約開銷,不再固定漕船的數目,需要運送漕糧的時候,讓大量的商船承擔運送任務,可每次運送之後結算,故而總督府管轄的漕船,數量很少。”

“聽你這麼說,如今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啊。”

“的確可以,可需要大人下令,同時確定下來每艘商船的報酬,下官纔敢去招募商船運送漕糧。”

“那你說說,招募一艘商船,需要多少的銀子。”

“下官記得分爲三種,大型商船是五十兩銀子,中型商船是四十兩銀子,小型商船是三十兩銀子。”

甘學闊的臉色再次發白,僱傭這麼多的商船,需要大筆的銀子,可這些銀子從什麼地方拿出來,僅僅依靠漕運總督府,根本沒有辦法。

半個月的時間過去,甘學闊好像是無頭蒼蠅,漕糧漕船以及押運的兵丁,全部都沒有能夠落實,爲此他還專門到淮安府衙山陰縣衙,看到的情況的確是沒有糧食,而且商賈還時不時的到縣衙和府衙,催要當初借出去的糧食。

陷入一團亂麻的甘學闊,終於感受到自身的幼稚了,想想鄭勳睿的能力,想想人家能夠在幾年的時間之內,將整個的淮北治理的井井有條,哪裡是他短時間之內能夠改變的,要是想着在這裡用強,恐怕後面的結局會更加的糟糕。

一個可怕的景象出現在甘學闊的腦海裡面,一方面淮北完全按照鄭勳睿確定的模式發展下去,一方面漕運無法進行,他要承當這個巨大的責任。

一再的遭受挫敗,甘學闊陷入到苦思之中,他該如何擺脫這樣的局面。。

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84章 納采第430章 很順利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55章 明確目標第427章 想不到第422章 前奏第775章 閃電戰(5)第272章 老回回第144章 拜服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356章 穩妥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787章 勸服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468章 同心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410章 毛瑟槍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23章 秦淮河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979章 戰遼河(1)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130章 上任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673章 剿餉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39章 大勝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6章 鄭錦宏第44章 初次交鋒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章 父子長談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872章 歸宿(2)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
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64章 本能的厭惡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84章 納采第430章 很順利第337章 新的考驗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4章 盛澤歸家院第845章 都面臨抉擇第55章 明確目標第427章 想不到第422章 前奏第775章 閃電戰(5)第272章 老回回第144章 拜服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245章 安心發展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208章 擒賊擒王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34章 太子的遊歷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356章 穩妥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787章 勸服第127章 血腥屠殺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468章 同心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803章 算是安心了第410章 毛瑟槍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23章 秦淮河第310章 調整之前第443章 巨大的突破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979章 戰遼河(1)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130章 上任第938章 巴達維亞的消息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43章 緊急奏摺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405章 以身相許第673章 剿餉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139章 大勝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181章 送別恩師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6章 鄭錦宏第44章 初次交鋒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章 父子長談第541章 狂妄的代價(5)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872章 歸宿(2)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850章 大變序幕拉開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