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

朱由檢對楊嗣昌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儘管說北方已經亂的無法收拾了。

鄭勳睿在南京大幅度動作,裁撤南京京營,裁撤南京錦衣衛,軟禁南京的太監,同時大規模調整南京的各級官員,這些動作,不管從哪個方面出發,都可以認定其造反了,朱由檢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恨不得親自到南京去殺了鄭勳睿,可惜他做不到。

朝廷之中的態度也很是奇怪,以張溥爲首的東林黨人,遞上來了很多的彈劾奏摺,悉數都是彈劾鄭勳睿的,儘管說這樣的彈劾奏摺,已經沒有絲毫的作用,朱由檢的聖旨和朝廷的敕書,很難送出京城去,後金韃子正在北直隸肆掠,前去傳旨的人肯定是冒着巨大風險的,更加關鍵的是,聖旨就算是送到南京去了,又能夠有什麼作用。

朝廷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官員,保持了沉默,這讓朱由檢更加的憤怒,這些官員明顯是分析了形勢,認爲鄭勳睿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還是不要得罪,免得日後不好見面。

這讓朱由檢非常的心寒,卻無可奈何。

世上沒有後悔藥,鄭勳睿是崇禎四年的狀元,當初放棄了翰林修撰的職位,主動申請離開京城,到延安府出任知府,朱由檢還認爲鄭勳睿開了一個很好的先河,誰知道十多年的時間過去,最終的結局會是這個樣子。

想要穩住大明的江山,唯一的希望就是寄託在楊嗣昌的身上了,只要楊嗣昌能夠剿滅流寇李自成,徹底穩住北方的局勢,朱由檢還可以慢慢想辦法和鄭勳睿周旋,可要是楊嗣昌也失敗了。那朱由檢和朝廷就沒有任何的希望和依靠了。

自始至終,朱由檢沒有從自身找原因,他將所有的怒氣都發泄到文武大臣的身上。認爲這一切都是諸多文武大臣造成的,想想這麼多年來的內閣首輔。周延儒、溫體仁、張至發、錢士升等人,說起來都是學識非同一般,能力也是很不錯的,可就是無法與鄭勳睿抗衡,其中的周延儒還成爲了南京吏部尚書,與鄭勳睿走到一起去了。

再說薊遼總督、五省總督已經漕運總督等,在朝中最有影響的前薊遼總督洪承疇居然投降後金韃子,原五省總督盧象升和孫傳庭等人皆戰死。現任五省總督熊文燦投奔了鄭勳睿,原漕運總督甘學闊,同樣投奔了鄭勳睿。

周延儒、熊文燦和甘學闊等人都曾經是忠於朝廷的,爲什麼會投靠鄭勳睿,難道說鄭勳睿真的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朱由檢想不明白這些事情,登基以來,他夙興夜寐,食不甘味,兢兢業業,一心爲了振興大明。可這麼多年的努力,換來的是如今的結局,他這個皇帝。可以與太祖皇帝比較了,從來沒有享受,從來沒有過多考慮自身的事宜,一切都是從朝政出發,爲什麼一切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爲什麼大明朝廷江河日下。

或許一切都是天意,老天的意志是無法違背的。

陪在朱由檢身邊的,依舊是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

絕對忠心的王承恩。當然知道皇上憂慮的是什麼事情,他也知道皇上最爲信任的就是他這個司禮監的大太監了。

與魏忠賢不一樣。王承恩也會爲了自身的利益做一些事情,但他是絕對忠心的。爲了皇上的利益,他什麼都願意做,而且在權力的掌控方面,王承恩不是特別的貪心,凡是皇上信任的文武大臣,他也一定會要求自身去信任。

皇上登基已經有十七個年頭,這麼多年過去,王承恩一直都陪在皇上的身邊,默默做着諸多的事情,不管是被完全信任、還是被限制權力,他都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麼,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態度,他得到了皇上最終的信任。

當然,皇上還是王爺的時候,王承恩就是陪護在左右的,跟隨王爺遭受了諸多的驚濤駭浪,若是沒有那些時候的陪伴,王承恩也很難得到皇上完全的信任。

“王承恩,朕問你,鄭勳睿造反能夠成功嗎。”

皇上的問題,讓王承恩的身體哆嗦了一下,御案上面放着李自成送來的奏摺,李自成依舊錶示臣服皇上和朝廷,只不過他要求被冊封爲大順王,直接管控河南與山西兩地,言下之意就是不受朝廷的節制,這是皇上不可能接受的要求。

可皇上與朝廷面臨的威脅太多了,後金韃子還在北直隸各地肆掠,因爲後金韃子的燒殺劫掠,北直隸可以說變成了人間地獄,百姓拼命出逃,士大夫和商賈要麼進入到京城躲避,要麼就是進入到山東或者南直隸等地,雖說錢士升和楊嗣昌率領的大軍還是在抵禦後金韃子,可那都是防禦型的抵禦,根本沒有和後金韃子面對面廝殺。

如此情況之下,皇上對李自成送來的文書,只能夠採取不理睬的態度了。

鄭勳睿在南直隸以及山東、陝西、浙江、湖廣和四川等地的所作所爲,說起來比李自成更加的過分,皇上也是無可奈何。

這樣的情形之下,皇上突然拋出這個問題,的確讓王承恩危難。

沒有猶豫,王承恩開口了。

“皇上,奴婢以爲鄭勳睿不能夠成功,他得不到天下人的支持。”

朱由檢微微搖頭。

“沒那麼簡單,朕原來以爲士大夫、讀書人不會支持鄭勳睿,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有些幼稚了,鄭勳睿已經得到了南京很多人的支持,就說這京城裡面,不少人態度也是複雜的,朝中除開東林黨人彈劾鄭勳睿,其餘人可有誰站出來。。。”

王承恩低下頭,不好開口說話了,皇上這些話讓他明白了,其實皇上不想讓誰來回到這個問題,只不過是想着說出來發泄一下的。

“王承恩,有朝一日朕要是真的失去這大明江山了,你說朕該怎麼辦。”

王承恩的身體哆嗦了一下,迅速的跪下了。

“皇上萬萬不要有這等的想法,大明江山異常穩固,還要世世代代的傳揚下去的。。。”

朱由檢再次的搖頭。

“這些話就不要說了,朕很清楚,歷朝歷代的更迭,都是如此,由不得朕,漢唐時候,漢武帝和唐太宗曾經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元朝時候,忽必烈率領的蒙古的鐵蹄征服了不知道多少的地方,可他們都滅亡了,一切都化作了塵土,朕也是一樣,不要想着萬萬年,可朕心有不甘啊,不願意這大明江山毀在了朕的手中。。。”

皇上的聲音慢慢低下去,王承恩不敢開口說話,也不敢站起來,跪在地上低着頭,這個時候不管他開口說什麼,都不是很合適。

看見依舊跪在地上的王承恩,朱由檢站起身,走到了王承恩的面前,擡手扶起王承恩。

“王承恩,你跟隨在朕身邊幾十年了,一直都是忠心耿耿,朕是信任你的,今後沒有其他人的時候,這些禮儀就免去了,朕剛纔說的那些話,不過是有感而發,朕還沒有絕望,朕還要等着楊愛卿的好消息。。。”

皇上的這些話,讓王承恩感激的熱淚盈眶,只要皇上有信心,他就是拼命也要做好的,儘管說他不能夠做出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

“皇上,奴婢以爲,楊大人一定能夠徹底剿滅流寇的,當初楊大人提出來的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圍剿流寇的辦法,現在看來是最好的辦法,奴婢以爲楊大人胸有成竹,一定能夠獲得勝利的。”

“你說的不錯,朕也是相信楊愛卿的,只不過這後金韃子,着實令朕頭疼,每每想到這些,朕就想到了洪承疇,身爲我大明太子太師,不思報效朝廷,卻投降了後金韃子,這不僅是朝廷的恥辱,也是朕的恥辱啊。”

王承恩看了看皇上,稍稍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足勇氣開口了。

“皇上,阿巴泰一直沒有進攻京城的意思,他進入關內劫掠快半年的時間了,奴婢以爲,等到後金韃子撤兵之後,朝廷可以考慮與後金韃子議和的事情,奴婢想不到那麼遠,可奴婢覺得,若是楊大人率領大軍剿滅流寇的時候,後金韃子再次進入關內劫掠,甚至對山海關發動了進攻,那朝廷真的不好應對。。。”

朱由檢看着王承恩,臉上露出苦笑的神情。

“王承恩,你是不是說朕錯殺陳新甲了,其實朕也知道,陳新甲沒有多大的罪孽,現如今後金韃子在北直隸肆掠,當初那些彈劾陳新甲的人不開口說話了,當初陳新甲若是真的與後金韃子議和了,北直隸怎麼可能遭遇如此的局面,朕想到松山之戰前,陳新甲就建議與後金韃子議和,朕後悔沒有聽從其建議啊。”

王承恩內心咯噔了一下,當初拼命要求嚴懲陳新甲的,就是現任的內閣首輔錢士升,皇上說出來這樣的話語,明顯是對錢士升有着很大意見了,朝廷之中東林黨人的力量不小了,可惜他們沒有能夠與鄭勳睿抗衡,反而在朝中爭權奪利。

“好了,王承恩,朕知道你想些什麼,等等看,看看楊愛卿拿出什麼辦法來扭轉目前局勢,等等吧,朕已經等了無數次,多等一些時間也無妨。”。

第555章 覈查第85章 相互考證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89章 焦灼(1)第30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05章 恩榮宴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89章 焦灼(1)第633章 掣肘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873章 歸宿(3)第277章 秦良玉第852章 山傾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39章 小私心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166章 慘烈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62章 道不同(2)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422章 前奏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41章 盤敲側擊第99章 神秘來信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365章 伏筆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0章 護院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775章 閃電戰(5)第785章 閃電戰(15)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58章 府學第563章 天助(2)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872章 歸宿(2)第153章 榆林邊鎮第9章 教諭先生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25章 柳隱第343章 旅順口第513章 慘敗(2)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264章 不高興第335章 洪門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656章 彷徨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19章 震驚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391章 過分第434章 千古恨第253章 暫緩反擊
第555章 覈查第85章 相互考證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20章 整體歸降第689章 焦灼(1)第30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629章 上當的感覺第105章 恩榮宴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782章 閃電戰(12)第689章 焦灼(1)第633章 掣肘第602章 費盡心機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486章 願意接納第873章 歸宿(3)第277章 秦良玉第852章 山傾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39章 小私心第866章 一片石之戰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166章 慘烈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62章 道不同(2)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422章 前奏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519章 響鼓也需重錘第161章 皇上聖旨第831章 各懷鬼胎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41章 盤敲側擊第99章 神秘來信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365章 伏筆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70章 護院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78章 皇太極稱帝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775章 閃電戰(5)第785章 閃電戰(15)第197章 望洋興嘆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58章 府學第563章 天助(2)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872章 歸宿(2)第153章 榆林邊鎮第9章 教諭先生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25章 柳隱第343章 旅順口第513章 慘敗(2)第15章 新鮮的玉蜀黍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609章 何爲重點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732章 開封陷落(2)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940章 海外奠基之戰(2)第801章 不是毫無意義的劇情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264章 不高興第335章 洪門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656章 彷徨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19章 震驚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391章 過分第434章 千古恨第253章 暫緩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