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搭建班子

分別抱起三個女兒的時候,鄭勳睿百感交集,三個女兒一直都沒有正式的名字,就在等着他回來,已經兩歲的鄭瀚宇站在他的身邊,似乎對比自己小很多的三個妹妹很是好奇。

“女兒的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大女兒鄭靈蕊,二女兒鄭靈柔,三女兒鄭靈嵐。”

鄭靈蕊崇禎九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母親是冬梅。

鄭靈柔崇禎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母親是荷葉。

鄭靈嵐崇禎九年五月初二出生,母親是楊愛珍。

鄭勳睿絲毫沒有體現出來重男輕女的思想,這一點文曼珊等人是有着深切體會的,而且鄭勳睿對小孩子表現出來的態度,與她們的感覺有着很大的不同,按說夫君已經是朝廷二品的高官,威嚴是不用說的,應該和朝中那些大人一樣,在家人面前也表現出來非凡氣度,這方面文曼珊有着不一般的感受,已經去世的爺爺文震孟,在父親文謙康的面前,絕對的說一不二,文謙康唯唯諾諾,不敢有任何的反對意見。

可鄭勳睿不一樣,回到家裡之後,異常的平和,就是將自己看作家裡的一員。

文曼珊曾經也說過這件事情,但鄭勳睿只是笑笑,說在家人面前,不需要繃着面子,更不需要表現的那麼嚴肅,鄭勳睿還用了一句話形容,說是家裡就好比是寧靜的港灣,回家之後可以放鬆,可以隨便的說話,這纔是家的真正體現。

鄭勳睿的這句話,讓文曼珊真正受到震撼,到了這個時候,她才真正感覺到。夫君和爺爺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在如何對待家人的態度上面,截然不同。

鄭勳睿暫住在巡撫衙門,不過家人已經將所有東西都收拾好了,等着出發前往淮安去,衆人的情緒是高漲的。淮安府城的條件,遠遠強於西安府城,這是不容置疑的,再說鄭勳睿的家人,絕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此次重新回到南方去,有回家的感覺,大家當然高興。

文震亨前來拜訪,鄭勳睿在書房等候。

文震亨沒有在鄭勳睿剛剛回來的時候打擾。畢竟鄭勳睿離開家很長時間了,家人團聚的時候,他不會來打擾的,但他必須和鄭勳睿交談,他知道鄭勳睿有事情安排。

“清揚,恭喜你回到南直隸,我真的沒有想到,皇上會任命你爲漕運總督。”

“我也沒有想到。三太爺,三日之後家人和我就全部搬走了。”

“真的有些捨不得啊。每每看見曼珊和瀚宇,我就是見到了親人,如今你們都搬走了,就留下我一人在陝西了。”

“三太爺可以將家人接到西安府城來的,這樣也能夠解除後顧之憂,生活方面也好照顧。”

“算了。我和你不一樣,你年輕,家人跟隨在身邊,不是很大的困難,可我不行。家人那麼多,要是都到西安來,難度太大,再說我這把年紀了,怕折騰,家人在蘇州生活習慣了,到西安來也不能夠適應。”

鄭勳睿點點頭,文震亨說的是實情,他們之間的情況不一樣。

“三太爺,鄭家軍留下五千將士,依舊駐紮在西安府城之外的軍營,其餘將士跟隨我到淮安府城去,洪欣濤留在這裡指揮鄭家軍將士,三太爺若是遇見什麼緊急的事情,可以要求洪欣濤出面辦理。”

文震亨點點頭。

“這沒有問題,巡撫衙門還要提供一部分的錢糧。”

鄭勳睿微微搖頭,他留下五千鄭家軍將士,重點是爲了與蒙古部落的互市,這是鄭家軍糧餉的重要來源之一,儘管說到淮安府之後,可能想到其他的辦法籌集糧草,但已經有了籌集糧草的路子,決不能夠放棄了。

“三太爺,留下的五千將士,重點是負責與蒙古部落的互市,這是最爲重要的事宜,三太爺也知道,與蒙古部落的互市,是鄭家軍主要來源之一,我出任漕運總督,在籌集糧草方面,能夠想到一些辦法,這也便於和蒙古部落互市,當然互市的規模還要擴大,茶葉、絲綢、瓷器等等,都在互市的範圍之內,望三太爺予以支持。”

“清揚,這方面你就是不說,我也知道如何處理,你就放心吧,倒是你出任漕運總督,責任重大,身邊需要有人手幫助,漕運總督府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很是複雜,特別是這些年,北方遭遇災荒,南方的糧食難以運過來,導致了北方糧價的飛漲,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身邊若是沒有人幫助,難以很好的做事情啊。”

“我知道,我正想着和三太爺商議,巡撫衙門的知事顧夢麟和曹馳,還有清澗縣知縣李攀龍,我都是準備帶走的,跟着我到淮安去做事情。”

“人員你隨便挑選,只要是看得上的,都可以帶到淮安去。”

文震亨的支持,讓鄭勳睿很是欣慰,這就是自家人的好處。

不過有關人員方面的考慮,他還有更大的,這方面在離開京師之前,他已經和張鳳翼私下裡商議過,得到了張鳳翼乃至於楊一鵬等人的支持。

“三太爺,延綏巡撫馬士英,以及西安府知府史可法等人,我也考慮調到漕運總督府,畢竟漕運總督府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太少是忙不過來的。”

文震亨略微有些吃驚,馬士英和史可法兩人做的都很是不錯,馬士英身爲延綏巡撫,一直都是嚴格執行當年鄭勳睿定下的政策,幾乎沒有什麼變動,這也讓延綏各地一直都很是平穩,沒有出現過任何的波折,從這方面看,馬士英的能力是很不錯的。

至於說史可法,在西安府知府的位置上面,也是盡心竭力,同樣是按照鄭勳睿的要求做事情,而且做的很是不錯,讓西安府成爲了陝西最爲富庶和穩定的地方。

將馬士英和史可法兩人調整走,從內心來說,文震亨是有些捨不得的,不過他很清楚,鄭勳睿的位置更加的重要,這方面他必須要無條件的支持。

“清揚,剛剛我說過了,你中意的人選,儘管提出來,我都是支持的。”

“謝謝三太爺的支持了。”

“不用這樣說,不過有關延綏巡撫和西安府知府的人員,我考慮了,延安府知府黃輝旭和慶陽府知府羅昌洛都是不錯的人選,不過舉薦方面,我的力度不夠,還請清揚幫忙。”

“這沒有問題。”

鄭勳睿點頭答應了,文震亨曾經在延安府擔任知府,時間不短,黃輝旭和羅昌洛,可謂是文震亨信任的官員,而且兩人得到提拔,也是文震亨從中做出的努力,文震亨已經是陝西巡撫,需要安插自己信任的心腹,這是很正常的。

看見鄭勳睿點頭答應了,文震亨轉移了話題。

“清揚,此次朝廷之中的風波,是我沒有想到的,劉宗周、甘學闊和王鐸等人,也站出來彈劾你了,特別是劉宗周和王鐸,他們與大哥的關係都是很不錯的,可謂是惺惺惜惺惺,而且他們都曾經是你的恩師,他們突然做出來這一手,我很憤怒,更多的是擔憂。”

“三太爺,這方面我早就做好準備了,不管他們如何的彈劾,我的初衷是不會改變的,更不會妥協,我對東林黨人、復社和應社的印象不好,並非是完全出於個人恩怨,不過他們也不要以爲我會每次都妥協,到了一定的時候,我會讓他們知道厲害的。”

文震亨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開口了。

“我想到了姚希孟,雖然已經去世了,可他曾經的一些做法,讓我都無法忍受了,大哥和東林黨人的關係曾經是很好的,後來也逐漸惡化,甚至都遭遇到東林黨人的攻擊了,其實大哥什麼都沒有做,從這方面來看,我對東林黨人是很不屑的。”

鄭勳睿不再開口說到東林黨人的事情,其實在他內心,已經有了主意,只是目前不能夠說出來,畢竟自己要是動手,就會從根基上面動搖東林黨人,若是想着從朝廷裡面去打擊東林黨人,那是打不過來的,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只能夠從根子上動搖東林黨人的基礎,而東林黨人的根子就是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賈,一旦動搖了這些人,讓這些人屈服了,東林黨人失去了支持,也就難以蹦達了。

搭建班子是鄭勳睿最爲注重的事情,漕運總督職責重大,必須要有純潔和有力的班子,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做事情,若是被各方插手,在漕運總督府安排這樣那樣的人員,那很多事情都不好辦了,所以鄭勳睿必須要首先考慮班子的事情,重要的崗位上面,必須安排有能力和忠心的人。

這方面,東林黨人肯定會反對,但反對也沒有作用了,此次劉宗周被調整到南京出任禮部尚書,其實就代表了皇上的態度,對於東林黨人的做法是不滿意的,再說鄭勳睿得到了張鳳翼和楊一鵬等人的支持,保羅秉筆太監高起潛,有了這些人的支持,他就能夠大刀闊斧的開展工作,整治漕運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83章 利弊第221章 平衡第473章 導火索第864章 爆發第428章 預兆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323章 突破口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227章 惡少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774章 閃電戰(4)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80章 人之本性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7章 生意經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512章 慘敗(1)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654章 鼓動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271章 慘敗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853章 絕唱(1)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95章 警覺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403章 桃花運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864章 爆發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685章 裂縫第309章 寒心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800章 醉翁之意第562章 天助(1)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575章 警告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68章 同心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89章 焦灼(1)第140章 宿命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237章 反間計第90章 一錘定音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46章 有容乃大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123章 面聖第322章 黑幕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873章 歸宿(3)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410章 毛瑟槍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123章 面聖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191章 證據鏈第308章 談判
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380章 一盤大棋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83章 利弊第221章 平衡第473章 導火索第864章 爆發第428章 預兆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323章 突破口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533章 高陽之戰(6)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第874章 攘外與安內第227章 惡少第919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5)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268章 攻其不備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774章 閃電戰(4)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80章 人之本性第738章 輕易化解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7章 生意經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512章 慘敗(1)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654章 鼓動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271章 慘敗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853章 絕唱(1)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95章 警覺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403章 桃花運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864章 爆發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685章 裂縫第309章 寒心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800章 醉翁之意第562章 天助(1)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439章 局勢惡化第501章 袖手旁觀?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575章 警告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468章 同心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689章 焦灼(1)第140章 宿命第724章 得隴望蜀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237章 反間計第90章 一錘定音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46章 有容乃大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123章 面聖第322章 黑幕第821章 無條件的服從第873章 歸宿(3)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749章 趁火打劫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410章 毛瑟槍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22章 襄陽失陷(5)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123章 面聖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191章 證據鏈第308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