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

皇太極看着滿臉興奮的范文程,顯得有些過於的冷靜了。

崇禎九年、崇德元年以及崇禎十一年、崇德三年的兩次入關劫掠,均遭遇到慘敗,大明的鄭家軍已經成爲八旗的夢寐,況且鄭家軍還駐紮在金州和復州一帶,隨時都能夠覬覦蓋州、耀州、海州等地,甚至能夠威脅到鞍山和遼陽等地,一旦遼陽等地出現危險,那麼大清國的都城瀋陽也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了。

大明的崇禎皇帝與鄭勳睿兩人成爲了死對頭,這個消息的確非常重要,可不管怎麼說,鄭勳睿都是漢人,一旦錦州或者寧遠等地出現危險,誰知道鄭家軍是不是會出動,要是大清國的主力悉數都集中到遼西去了,鄭家軍從遼南的金州和復州一帶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那麼大清國的都城瀋陽將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這豈不是動搖了大清國的根本。

作爲大清國的皇帝,皇太極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當然,目前的形勢,相對於大清國來說是最爲有利的,大明朝廷內部問題不斷,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正在中原造反,聲勢愈發的浩大,這必定牽扯大明朝廷的絕大部分兵力,且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鄭家軍輕易是不會出動的。

開封府城失陷,大明的五省總督孫傳庭陣亡,鄭家軍並未出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大清國若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徹底剿滅了流寇,國力漸漸的恢復起來,想要展開進攻就更加困難了。

理論上說,最好的進攻時機,就是大明的崇禎皇帝與鄭勳睿徹底的翻臉,導致大明王朝出現巨大的內亂,那個時候大清國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進攻中原了。

可皇太極不這麼看,他內心之中最爲恐懼的就是鄭勳睿真正的掌控了大明王朝,到了那個時候。大清國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了,這方面有例證,大清國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年父皇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開始創建如今的大清國,也就是萬曆十一年的事情,距離如今不過是五十多年的時間,要知道當時的大清國非常的弱小,與今日的大清國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當時的大清國所處的地方都是白山黑水,條件惡劣,依靠了努爾哈赤的英明和睿智,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讓大清國屹立在遼東。

一直以來,皇太極認爲父皇努爾哈赤是千年一遇的英雄,幾百年以來都沒有出現過,今後很長時間恐怕也不會出現了,不過現在他的想法改變了,大明的鄭勳睿。可能會創造出來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輝煌。

到底是抓住機會,還是繼續等候,皇太極陷入到兩難的境地。

趁着這個機會進攻遼西,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不僅僅是破壞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而且獲取了大量的土地,讓大清國的地盤更加的龐大,也能夠讓大清國的根基更加的穩固,若是放棄了這個機會,等到大明朝廷派遣重兵守衛錦州和寧遠等地。那麼大清國將被長時間限制在瀋陽以北的地方,難以有根本性的發展。

大明的鄭勳睿就不一樣了,佔據了大明的南直隸,那裡是最爲富庶的地方。鄭勳睿完全可以依靠南直隸發展和壯大力量,等到鄭家軍真正壯大到無法阻擋的地步,肯定會從金州和復州等地發動進攻,到時候大清國依靠什麼來阻攔。

讓皇太極憂心的還有草原部落,鄂爾多斯、土默特、吐魯番、葉爾羌等草原的部落,完全依附了大明王朝。與大明的互市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些部落因爲互市的原因,得到了充足的糧草,就算是草原遭受災荒期間,也沒有損失多少的人口,互市的興旺讓這些部落迅速壯大起來,特別是其中的鄂爾多斯部落,人口增加了,力量強大了,根本不在乎草原部落的老大科爾沁部落了。

兩年前科爾沁部落聯合察哈爾部落等,發動了一次對付鄂爾多斯部落的戰鬥,可惜那次的戰鬥以科爾沁部落慘敗告終,自那之後,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部落,一躍成爲草原數一數二的部落,好在鄂爾多斯部落沒有想着朝着草原其他的地方擴張,要不然皇太極必定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到草原去。

大清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周圍是非常安穩的,草原穩定、遼南穩定,可惜五年時間過去,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遼南的金州和復州等地被鄭家軍佔據,鄭家軍的力量甚至滲透到鳳凰城等地方,嚴重威脅到大清國右翼的安全,草原部落部落也出現問題,依附大明朝廷的鄂爾多斯部落逐漸強大,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讓大清國的左翼也出現了釘子。

這一切讓皇太極寢食難安。

大清國必須要發展,必須要壯大,必須要更加的穩固根基,否則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鄭家軍的壯大,大清國很有可能失去一切,以至於被鄭家軍滅掉。

“文程,你認爲此時在遼西發動進攻,時機最好,朕也有這個看法,大明的流寇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一點都不安分,李自成朝着山西等地擴展,讓山西的邊軍不敢輕舉妄動,張獻忠朝着湖廣的方向擴展,讓大明的南方也不得安生,而大明崇禎皇帝與鄭勳睿之間的矛盾,更是促使鄭家軍不會輕易的出兵,這個形勢的確不錯,可朕還是擔心啊。”

皇太極一聲長嘆。

范文程當然知曉皇太極的擔心。

“皇上的擔憂,奴才明白,鄭家軍駐紮在遼南,若是我大清國在遼西的錦州一帶發動進攻,鄭家軍趁着這個時候從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發動進攻,必將直接威脅到鞍山和遼陽等地,更將讓我大清國的都城瀋陽處於危險之中,出現這等的情況,大軍就要被迫撤離遼西,回到瀋陽和遼陽等地抵禦鄭家軍了。”

皇太極點點頭,沒有開口說話。

“皇上,奴才愚鈍,奴才是漢人,對於漢人之間的恩怨自以爲了解,現如今崇禎皇帝對鄭勳睿百般的不信任,甚至擡出東林黨人來專門對付鄭勳睿,恨不得置鄭勳睿於死地,這樣的情況之下,換做奴才是鄭勳睿,肯定是不會出兵的,看着大明朝廷的力量被削弱,自身逐漸的坐大,豈不是最好的事情,大明河南的開封府城失陷,鄭家軍沒有出兵,奴才就想到這一點了。”

皇太極點點頭。

“文程,你繼續說。”

“皇上,奴才以爲,此番進攻遼西的錦州和寧遠等地,皇上可以汗八旗爲主,以蒙八旗協助,至於說滿八旗,主要就是守衛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就算是鄭家軍從遼南發動進攻,滿八旗也是完全能夠應對的。”

二十四旗並舉的局面,讓大清國的兵力明顯增加,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人,其中以汗八旗的隊伍最爲龐大,總人數超過了十六萬,其次就是滿八旗,總人數接近八萬人,當然從戰鬥力方面來說,依舊是滿八旗最爲強悍。

范文程的建議的確不錯,如此的部署可進可退,一旦遼南出現危險,滿八旗奮力與鄭家軍廝殺,進攻遼西的汗八旗和蒙八旗則可以迅速撤離,馳援遼南。

但皇太極絕不會如此的安排,所謂五心不定,輸的乾乾淨淨,既然決定在遼西作戰,決定要拿下錦州和寧遠等地,徹底破壞大明的關寧錦防線,那就需要破釜沉舟,不能夠有絲毫的猶豫,否則戰鬥廝殺尚未開始,大清國就已經註定會失敗了。

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多鐸等親王,阿濟格等郡王以及阿巴泰、杜度等貝勒悉數來到了崇政殿。

皇太極的神情異常的嚴肅,對着諸多的滿人權貴開口了。

“朕決定在遼西展開對大明朝廷的戰鬥,此番戰鬥的目的是佔領錦州、寧遠等城池,基本控制整個的遼西地區,爲我大清國入主中原做好最佳的準備,幾年時間過去,朕殫精竭慮,無時無刻不想着能夠打敗大明王朝,儘管說我大清國在前些年遭遇過挫折,不過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朕希望諸位忘記以前的事情,盡心竭力的大好此番的戰鬥。。。”

“朕決定率領大軍親征遼西,朕出征期間,以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瀋陽的諸多事物,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跟隨朕出征,禮親王代善、肅親王豪格分別駐守蓋州、海州、耀州以及鞍山和遼陽等地,嚴密監視遼南鄭家軍,一旦鄭家軍有異動,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稟報。。。”

“朕希望諸位同心協力,這場戰鬥關乎我大清國之未來,只要我們拿下了錦州和寧遠等地,就等於是一隻腳踏進了中原。。。”

“從即日起,諸位回去做好一切的準備,相關的戰鬥部署,朕會同諸位親王確定下來之際,就是我滿八旗、蒙八旗和汗八旗出征之時。。。”

崇政殿裡面異常的安靜,所有人都看着皇太極,他們當然明白此番戰鬥的重要性,要不然皇太極也不可能親自出徵了。

站在後面的范文程,內心有着更多的感慨,皇太極果然是雄才大略,下了不一般的決心,沒有絲毫的猶豫,這纔是真正能夠做大事的帝王。。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646章 微服第871章 歸宿(1)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111章 陰影第73章 戒急用忍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27章 想不到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63章 天助(2)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79章 議和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58章 府學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848章 自作孽第739章 自找的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864章 爆發第30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658章 找理由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852章 山傾第395章 警覺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2章 決定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69章 鹿鳴宴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02章 恐金症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60章 宿命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355章 驕狂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272章 老回回第859章 堅定目標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422章 前奏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225章 突破口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358章 血戰(2)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
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754章 應對的辦法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646章 微服第871章 歸宿(1)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133章 有些意外第111章 陰影第73章 戒急用忍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72章 開始籌備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427章 想不到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677章 必須推進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576章 最好的辦法第563章 天助(2)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482章 吳偉業的心思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79章 議和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927章 關鍵的建議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58章 府學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571章 京城故事(5)第848章 自作孽第739章 自找的第997章 瀋陽之戰(1)第864章 爆發第303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396章 大膽的決定(1)第658章 找理由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25章 代善的選擇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852章 山傾第395章 警覺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2章 決定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69章 鹿鳴宴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718章 朱仙鎮之戰(8)第502章 恐金症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250章 用事實說話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560章 宿命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295章 憂心的交接第506章 要做好準備第836章 潼關之戰(2)第765章 明智的選擇第842章 落井下石第355章 驕狂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272章 老回回第859章 堅定目標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422章 前奏第554章 交換的決定第225章 突破口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358章 血戰(2)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