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緊急奏摺

陝西巡撫吳甡有些支持不住了,他是正月初就任陝西巡撫的,當時延綏一帶大規模的饑荒,再次出現人吃人的情況,吳甡帶着十萬金前來賑災,讓西安推官史可法負責賑災的事宜,隨後他沒有能夠回到京城,被朝廷任命爲陝西巡撫,留在了西安。

上半年的情況稍微好一些,肆掠陝西的流寇紛紛投降,歸順了朝廷,但是從六月份開始,所有歸降的流寇,全部開始造反,導致原三邊總督楊鶴被免去職務,原延綏巡撫洪承疇出任三邊總督,大規模的圍剿戰事再次開啓,這對於陝西各地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

本來就缺乏糧食,可還要供給大軍,這讓巡撫衙門收到的奏摺如雪片一般,各地的知府紛紛向巡撫衙門告急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吳甡只能是乾着急,他也變不出來糧食和銀子。

鄭勳睿出任延安府知府,出乎了吳甡的預料,堂堂的狀元、翰林修撰,而且是三元及第,怎麼會到陝西這個鬼地方來,按說本前途可不是這樣的選擇,接到朝廷邸報之後,吳甡不是很高興,他從邸報裡面讀出來了意思,鄭勳睿就任延安府知府,好像不受巡撫衙門的節制,不過這也無所謂了,延安府是重災區,可謂是陝西最窮的地方,窮山惡水出盜賊,流寇的首領,絕大部分都是延安府出來的。

隨着流寇朝着山西轉移,吳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開始給朝廷寫奏摺,無非是叫窮的,懇請朝廷救濟,可惜這些奏摺都是石沉大海,根本就沒有什麼救濟,一切都要靠自己。

閏十一月的大雪,讓吳甡有了滅頂之災的感覺。

連續四年的災荒,人口銳減,百姓已經無法承受,朝廷的救濟遲遲不能夠到位,偏偏這個時候,一場罕見的大雪來臨了,這對於百姓來說,等於是死亡深淵。

不出吳甡所料,各地知府的奏摺,再次如同雪片一樣飛來,都是告急的,很多地方凍死的人都堵住道路了,官府實在是清理不過來了,懇請巡撫衙門救濟。

諸多的奏摺之中,唯獨沒有延安府的奏摺,難道說延安府沒有什麼事情。

吳甡知道鄭勳睿是有本事的,可一點都不看好,儘管說鄭勳睿是殿試狀元,不過當初到延安府就任知府的時候,吳甡是不感冒的,特別是得知鄭勳睿是內閣次輔徐光啓的學生之後,認爲鄭勳睿到延安府來,不過是獲得資歷,恐怕幾個月的時間,就要離開的。

後來鄭勳睿用雷霆手段,斬殺流寇神一魁和不沾泥張存孟,更是斬殺了紫金樑王自用,這讓吳甡刮目相看了,特別是斬殺紫金樑王自用,鄭勳睿很是低調,沒有向朝廷表功,兵部追問的時候,鄭勳睿的答覆是這是知府應該做的事情,本地出現了流寇,知府斬殺流寇維持穩定,理所當然,這讓吳甡刮目相看了。

不過這場大雪,延安府也應該是遭受災害的地方,爲什麼沒有任何的奏摺,難道說鄭勳睿想到了應對的辦法。

要說這個鄭勳睿,也是非常倔強的,剛剛就任知府,就給州縣衙門下發告示了,不再提供剿匪大軍的糧草,這樣的告示,吳甡都不敢下發,這豈不是意味着朝廷大軍不會在延安府剿滅流寇了,好在流寇轉移到山西去了,陝西各地太窮了,流寇都難以維持了。

延安府沒有求救的奏摺,吳甡雖然覺得奇怪,可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他命令巡撫衙門的官吏,整理給地的奏摺,會同布政使司,聯合寫出來懇求朝廷救濟的奏摺,這一次的奏摺,巡撫衙門和布政使司同時在上面蓋上大印,而且還附註了一些知府的奏摺,表明陝西的災情是非常嚴重的,絲毫不亞於年初的情形。

吳甡不知道這次是不是有希望。

奏摺送出去之後,吳甡召見西安府推官史可法。

吳甡很賞識年僅三十歲的史可法,儘管說史可法只是從六品的推官,他從史可法的身上,感受到了朝氣,這是很難得的。

聽聞巡撫大人召見,史可法迅速趕來了。

“下官拜見巡撫大人。”

“史大人,不必拘禮,坐下說話。”

史可法坐下之後,吳甡嘆了一口氣,開口了。

“陝西可謂是災禍連連啊,特別是延綏、慶陽和西安府一帶,本來稍微平息了一下,誰知道此次的大雪,各處都受災,就連陝西行營,求救的奏摺都到巡撫衙門了,本官是真的沒有想到啊,真不知道這災荒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天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大人殫精竭慮,下官看在眼裡,大人是盡力了。”

吳甡苦笑着搖頭。

“盡力無用啊,要看有沒有效果,對了,本官有一件事情很是奇怪,延綏一直都是陝西受災最爲嚴重的地方,特別是延安府,此次的大雪,延安府一定是遭受災害的,而且其承受能力,遠不如其他地方,爲何此次沒有看到奏摺,難道是出現什麼意外了。”

史可法看着吳甡,沒有說話,這個時候,他不好說什麼。

“延安府的鄭知府,年少有爲,上任之後,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特別是在剿滅流寇方面,威名遠揚,讓流寇不敢隨意進入延安了,本官很是看好,聽聞這個鄭知府,今年不過十七歲的年紀,真乃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此次是天災,難道鄭知府想到了什麼辦法應對嗎。”

史可法不得不開口了。

“大人,下官以爲,還是應該派人到延安府去看看。”

吳甡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

“史大人,難道你沒有看過邸報嗎,鄭知府到延安府,很多的事情,本官都是不好過問的,此次延安府沒有奏摺,本官若是過問了,引發議論了,可不好應對。”

“大人,下官以爲,朝廷的邸報,只是表明鄭知府有着臨機專斷的權力,並非說不受巡撫衙門和布政使司的節制,陝西此次出現雪災,延安府沒有奏摺,大人關心延綏一帶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其實鄭知府應該是上奏情況的,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應該瞞報的。”

史可法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帶有一絲不滿的,儘管說鄭勳睿是四品知府,更是殿試狀元、翰林修撰,比他的品階高很多,可畢竟年輕,只有十七歲的年紀,沒有多少從政的經驗,難道能夠抗擊天災,這似乎不大可能。

吳甡聽出來了史可法的怨氣,史可法已經三十歲了,崇禎元年的進士,不過是西安府從六品的推官,鄭勳睿十七歲的年紀,已經是四品的知府,兩相比較,差距也太大了,可以預料,兩人今後的仕途,也不再一條線上面。

“史大人言之有理,本官也有這樣的想法,西安府城距離延安府城六百二十里地,路途不算是很遠,不過剛剛遭遇大雪災情,道路難行,你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本官想着委託你前往延安府一趟,看看究竟是什麼情況。”

史可法連忙站起身來了。

“下官遵命,不知道大人還有什麼要求。”

“沿途肯定是很辛苦的,史大人此去,一定要見到鄭知府,路上不要作過多的停留,若是遇見災民了,予以撫慰,你此去要經過宜君、中部、洛川、鄜州、甘泉等地,若是有可能,從延安府回來的時候,看看這些地方的情況。”

稍稍停頓了一下,吳甡再次開口了。

“鄭知府年輕,你見到之後,不要有什麼言語上面的刺激,掌握情況就可以了,至於說事情如何處理,本官來做決定。”

史可法一一答應下來,離開巡撫衙門後,迅速去準備了。

吳甡給西安知府寫去了一封信函,史可法是西安府的推官,不是他直接的屬下,他還是有必要給西安府的知府說說,這是禮貌的問題。

史可法準備很是迅速,巡撫大人安排的事情,他是高度重視的,正月的時候,巡撫大人到陝西來,負責賑災,當時賑災的事宜,就是他直接負責的,因爲賑災得力,他得到了巡撫大人的賞識,後來又做了一些事情,這樣和巡撫大人熟悉了,幾次交談之後,巡撫大人透露出來舉薦他到京城戶部做主事的意思,史可法當然是高度重視的。

他只是西安府從六品的推官,不算什麼,想要進入京城,無人推薦可能性是不大的,巡撫大人吳甡原來是京城的御史,身份尊貴,因爲賑災的事宜,被任命爲陝西巡撫,在朝廷是能夠說上話的,有吳甡的推薦,他到京城的可能性是很確定的。

戶部主事是正六品的官階,他等於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拔,再說京官和地方官有着很大的不同,京官的身份尊貴,發展的空間大,六品的京官,和六品的地方官,是沒有可比性的,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

這樣的機會,史可法一定要抓住,此次巡撫大人派遣他到延安府去,肯定是想着弄清楚真實的情況,所以他特別仔細,不能夠有絲毫的馬虎,一定帶回來最真實的情況,若是因爲這樣,得罪了那個強勢的鄭知府,那也無所謂了。

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128章 沒商量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427章 想不到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26章 淡定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76章 割袍斷義第872章 歸宿(2)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277章 秦良玉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41章 噩耗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7章 震撼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326章 後手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357章 血戰(1)第503章 監軍第672章 感慨第20章 心思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34章 嚴師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23章 秦淮河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467章 乾脆第86章 必須改變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235章 直言不諱第362章 撤兵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328章 抓重點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221章 平衡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55章 覈查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7章 生意經第304章 結盟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39章 小私心第66章 發榜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50章 壯士(1)第96章 揣摩
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908章 都要拼命了第128章 沒商量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653章 糧食最重要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427章 想不到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285章 這是天意第26章 淡定第763章 該來的遲早是來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76章 割袍斷義第872章 歸宿(2)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152章 逼上華山第261章 內部分歧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28章 騎虎難下第751章 決定性的錯誤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277章 秦良玉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707章 被迫做出的調整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583章 徐吉匡的智慧第241章 噩耗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523章 依靠自身第47章 震撼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878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3)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326章 後手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357章 血戰(1)第503章 監軍第672章 感慨第20章 心思第163章 力排衆議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34章 嚴師第202章 洪承疇的命令第23章 秦淮河第862章 我就是要改變第467章 乾脆第86章 必須改變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235章 直言不諱第362章 撤兵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328章 抓重點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221章 平衡第916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2)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339章 丙子之亂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555章 覈查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7章 生意經第304章 結盟第616章 入轂不自知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39章 小私心第66章 發榜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493章 統戰對象第50章 壯士(1)第96章 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