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手足

枚皋在半路上遇到了傳詔的使者,天子讓他立刻趕到甘泉宮,就任徵西將軍曹時的軍謀。》。》枚皋喜出望外,晝夜兼程,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趕到了甘泉宮,半路上只在長安停留了片刻,入宮找太史令司馬談。

司馬談正在天祿閣觀星,安放大型千里眼的屋子裡亂糟糟的,到處堆着書籍,案上散放筆墨算籌。司馬談臉色蒼白,兩眼通紅,一離開千里眼,眼神就有些發虛。看到枚皋進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將案上的算籌撥亂,又將攤開的帛書卷起來,壓在墨跡點點的袖子下面。

wωw .tt kan .¢ 〇

“原來是枚少孺啊,嚇了我一跳。”

枚皋打趣道:“太史公辛苦了。”

“哈哈,不辛苦,不辛苦。”司馬談摸摸鼻子,指頭上的墨跡將鼻端抹黑。“就是……興奮。”

枚皋眉毛一揚。“發現了重大秘密,卻不能與人分享?”

“是的,是的。”司馬談應聲答道,隨即又覺得失言,掩飾地乾笑了兩聲。正如枚皋所說,他現在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他通過千里眼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無緣知道的星空,發現了大量的星辰,完全可以徹底推翻現有的星象學。可是,他還沒有推導出定式,所以無法將這些發現公之於衆,就像懷揣至寶,卻只能穿着舊衣,像乞丐一樣的走過鬧市。

他希望的可不是這個,他希望是的一朝成名,自立門戶,成一代宗師。

“你……這是從哪兒來?”

“從廬山。”枚皋輕聲笑道:“淮南王府的門客發明了一種新的定式,我覺得可能對你能有所啓發,所以特地趕來相告。”

“定式?”司馬談一下子蹦了起來,瞪圓了眼睛。“什麼定式?”

枚皋也不說話,從懷裡拿出兩根小釘子,按在書案上,又拿出一根細繩,將兩端分別系在兩根釘子上,又拿起一把削刀,掛在繩子上,在桌上畫了半個橢圓,轉過來又劃了半個橢圓。然後放下削刀,拿起筆,在帛書上寫下一個定式,揚長而去。

司馬談盯着刻在案上的橢圓,眉頭緊鎖,眼珠一動不動,就像是一頭餓狼看到了一隻羊羔。

枚皋離開未央宮,又趕到陳掌家。

陳掌出門迎接,將枚皋迎到堂上。一入座,枚皋就說道:“陛下命我將霍去病帶去甘泉宮,你們立刻準備一下。”

陳掌雖然不明白枚皋來意,但既然是陛下的命令,他們當然求之不得。霍去病拜桓遠爲師,學習射藝,剛剛學了幾天,樑嘯就被免官,離開了長安。陳掌爲此後悔不已,早知如此,就不和樑嘯走得那麼近了,還白白被他踹壞了一扇大門。如今天子召霍去病入宮,可見恩寵未衰,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見陳掌一副劫後餘生的模樣,枚皋很是不屑。陳掌怎麼說也是貴戚之後,爲了富貴娶衛少兒爲妻了就罷了,如此一驚一乍,患得患失,實在有**份。

“陳君,陛下正有志於天下,唯纔是舉,霍去病天賦過人,將來成就不可限量,陳家的富貴也許就寄託在他的身上。你當多些耐心,莫亂了陣腳。當年獻侯(陳平)輔佐高皇帝,敗項羽,擒韓信,被匈奴四十萬騎困於白登而面不改色,是何等的豪氣。你可不能墜了獻侯的門風,爲後人所笑。”

陳掌尷尬不已,唯唯嚅嚅,鬱悶得要死。枚皋走後,他長吁短嘆,久久難平。堂堂的功臣之後,如今卻被一個年輕小子批評,實在是丟人。若是再早三十年,功臣雄風尚在的時候,哪能容枚皋如此放肆。

一時之間,陳掌追往憶昔,感慨良多。

枚皋帶着霍去病,離開了陳家,出了長安城,直奔甘泉宮。

霍去病沒帶什麼行李,除了幾件隨身換洗的衣物,就是樑嘯送他的弓馬。他一直沒有說話,直到出了長安城,在驛道上輕馳,他才問了一句:“枚君,我師傅和師兄怎麼樣?”

枚皋回頭看了他一眼。“你擔心他?”

“嗯,好好的,突然就走了,連茂陵的莊園都賣了,怎麼能不讓人擔心。你這次去廬山傳詔,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枚皋笑了。“好消息。陛下賞他出使之功,增邑一千二百戶。”

“既然如此,那爲什麼要把師兄趕到長安?”霍去病仰起頭。“是因爲師兄要爲山東百姓進言嗎?”

“你覺得應不應該進言?”

“我不知道。”霍去病低聲說道:“其實陛下對師兄是很看重的。如果師兄一心作戰,不關心那麼多事就好了。他總是教我說做事就像射箭,要專心,可是他自己爲什麼要關心那些事?那些事不是有其他的大臣管嗎?”

霍去病的聲音很低,淹沒在馬蹄聲中,枚皋聽得不太分明,可是從霍去病的神情上,他看出一些與他年齡不太相襯的味道。他多次聽樑嘯說起霍去病的天賦,但他本人並不太相信,一個十歲的孩子,就算聰明,又能聰明到哪兒去,居然能讓樑嘯如此看重。他一直以爲樑嘯是憐惜霍去病,現在卻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恐怕他的眼光不如樑嘯。

霍去病有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樑嘯的眼力的確非我能比。枚皋自嘲的笑了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

枚皋趕到甘泉宮,第一時間請見。天子驚訝於他的速度,隨即召見了他。看到大步流星走來的枚皋和霍去病,天子眼前一亮,轉身對曹時說道:“你看,我給你安排的這個軍謀不錯吧?”

“陛下,臣與枚少孺一起出徵閩越,對他的能力早有耳聞。”

“哈哈,那時候只是耳聞,這一次要讓你親眼看看。待你大捷之時,就讓他寫軍書,一定文質彬彬,相得益彰。”

曹時笑道:“臣也希望早點有這一天。”

說話間,枚皋和霍去病趕到天子面前,躬身行禮。天子看了一眼霍去病背的弓,皺了皺眉。“小子,我不是賜了你好弓麼,你怎麼不用,卻背這樣的竹弓?”

“陛下所賜弓太過強勁,臣射藝未成,勉強使用,只能用蠻力。竹弓雖軟,卻是立規矩。揠苗助長,非智者所爲。”

“嚯!好大的口氣。”天子吃驚地挑了挑眉,轉身看看曹時。曹時也覺得很詫異。衛少兒是平陽侯府的奴婢,霍去病是在平陽侯府出生長大的,曹時見過他。現在看他這副少年老成的模樣,不禁大感意外。

“誰告訴你的?”

“我師兄,冠軍侯樑伯鳴。”霍去病取下竹弓,愛惜地撫了撫。“這是他當年練習射藝用過的弓,聽說是我師傅所賜,現在他把射藝和弓一起傳給了我。”

天子本來還想調侃兩句,聽說這是樑嘯自己練習射藝時用過的弓,立刻把那些話嚥了回去。得知樑嘯代師收徒,教霍去病射藝,他原本還有些懷疑。射藝和學問一樣,都是家傳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學問還要保守,非親近不傳。樑嘯能把這樣的絕技傳給霍去病?

可是現在看來,恐怕樑嘯真的把射藝傳給了霍去病。以此推理,他離開長安的時候沒有帶上霍去病就顯得另有深意了。很顯然,他這是不想連累霍去病,也不想把霍去病這個天賦過人的少年收爲己用。要是換了其他人,這樣的人才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從小教大的,忠誠絕非普通門客可比。

“很好,你用心練習吧,等你的射藝和你師兄一樣精妙,再用我賜的弓不遲。”

“謝陛下。”

枚皋在一旁看着,心裡鬆了一口氣。他從天子的語氣中聽出了些許鬆動,還有那麼一絲歉意。這是好事,如果天子一直對樑嘯抱有成見,他們的計劃是很難成功的。出海畢竟是不得已的下策,如果可能,他們還是希望輔佐天子,君臣同心。

枚皋入殿,御案上鋪着他和馬戎繪製的河西地圖。天子和曹時正在討論關於西羌的用兵問題。

“枚少孺,你對河西的情況最瞭解。依你之見,平定河西,當採取什麼樣的策略?”

枚皋沉吟片刻,拱拱手。“陛下,欲定河西,必先安東南。”

“東南?”天子眼神微閃,手指在地圖上輕敲了兩下,神情有些不悅。

他很清楚枚皋在說什麼,淮南王劉安請求徙藩的奏疏早就送到了他的面前,他也和身邊的幾個近臣商量過了,只是還沒有結論。有人建議接受劉安的請求,將他徙往東冶,爲國守邊。也有人反對,認爲這樣做會使劉安脫離朝廷的控制。萬一他和南越勾結,爲禍將比閩越更嚴重。

他是想問問枚皋的意見,卻沒想到枚皋一見面就主動提起了這個問題,而且毫不掩飾他的想法。

“東南怎麼了?”天子語氣淡淡的問道。

枚皋轉頭看了一眼曹時,拱拱手。“君侯,你對南越太子的印象如何?”

曹時一愣,他沒想到枚皋會把矛頭轉向他。他尷尬的看着天子。天子眉頭皺得更緊,怒心隱發。枚皋在他面前賣關子,這讓他很不舒服。不過,他沒有發作,給曹時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直言無妨。

曹時想了想。“南越太子缺少禮數,舉止輕佻,對朝廷也不夠恭敬。”

天子愣住了。他見過趙嬰齊,覺得趙嬰齊很恭順,怎麼在曹時的眼裡,趙嬰齊卻是另一副模樣?他立刻意識到枚皋所說恐怕不是信口開河,南越真的不如他想象的那樣已經徹底臣服。如今山東大水未平,朝廷又要在河西用兵,糧賦缺口需要來自南越的稻米補充,如果南越出事,影響可不小。

一念及此,天子變得不淡定起來。“你們說說,南越究竟是怎麼回事。”

“陛下,這次能夠平定兩越,有取巧的成份。”枚皋也不客氣,開門見山。“閩越滅國,一方面是因爲他們沒料到我軍會從海路發起攻擊,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爲他們的主力被牽制在漳浦,救援不及。南越臣服,原因又有不同。我軍的強大兵威固然是重要原因,可南越對我朝知之甚少,被嚇住了,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如今南越太子入朝,他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的虛實,會不會另有想法,不可不防。”

天子眨眨眼睛。“他們是被嚇住的?”

“沒錯,一是我軍勢如破竹的平定了閩越,一是我軍以少勝多,大破餘善率領的閩越主力。特別是後者,是趙嬰齊親眼所見。”

天子撓了撓頭,有些反應過來了,不由得啼笑皆非。他一直以爲南越臣服是真的實力不行,現在想想,恐怕不是這麼回事,這裡面有不少巧合的成份。別的不說,漳浦之戰,漢軍兵力雖然有限,可是出戰的兩位將領卻是如今大漢能拿得出來的最佳組合。

一個是樑嘯,一個是衛青,都是以騎戰成名的年輕將領。如今樑嘯在廬山“養病”,衛青要隨曹時西征,萬一南越有變,他還能派得出這樣的組合嗎?

南越會有變嗎?天子越想越不安。南越太子雖然已經到了長安,出使南越的正使嚴安到現在還沒回來,可見南越的事並不怎麼順利,至少不像他以爲的那麼順利。

事實上,他們都清楚南越的實力絕非閩越可比,否則王恢不會看着南越這塊肥肉不取,這可是了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

“這麼說來,安定東南,的確是當務之急。”天子輕輕地吁了一口氣,還是遲疑不決。“可是,怎麼才能安定東南?徙藩,是不是最好的選擇,會不會是飲鴆止渴?”

曹時緊緊地閉着嘴巴,一聲不吭。

天子也沒指望他,把目光轉向了枚皋。枚皋慢慢地挺直了腰桿,伸出一隻手,張開五根手指。“陛下,宗室是手足,如果連自己的手足都不能信,那陛下還能信誰?”

“話雖如此,可當年高皇帝封劉濞於吳,可是遺禍不淺。閩越地勢險要,萬一……”

“閩越地勢險要,可是閩越丘壑縱橫,耕地有限,比起淮南,閩越何足掛齒?”枚皋拱手道:“陛下,要論威脅,恐怕南越的威脅都要比閩越大得多。退一步講,陛下也可以將幾個重要的關隘控制在手中,就算淮南王有異心,區區一介書生,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第520章 大勝第417章 君心難測第470章 風氣第651章 野望第341章 反擊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238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443章 小人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18章 弓意第262章 驅羊吞狼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474章 麻煩第99章 野炊第53章 肉搏第125章 磨礪第400章 分功第607章 心計第408章 信任第233章 戳破牛皮第527章 水戰第432章 推恩令第302章 大兵壓境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408章 信任第238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第23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傳承與進取第513章 練陣第103章 利令智昏第586章 集束鐵箭第416章 似曾相識第80章 打臉第72章 定式第481章 打臉第2章 又相逢第264章 天堂和地獄第283章 傷別離第56章 不清不楚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250章 指點江山第110章 嚴助第234章 劉陵獻寶第453章 書生第22章 搶戲第351章 信佛的太子第3章 囚徒第335章 陣前單挑第530章 心機第157章 突襲第266章 歡喜第106章 養客第352章 換人第79章 李廣第543章 手足第92章 邀鬥第354章 東方朔脫困第469章 糊塗第567章 大獄第224章 富商聶壹第420章 弄巧成拙第84章 大隱隱於朝第601章 溫柔殺陣(下)第41章 又來了第150章 小人之心第125章 磨礪第607章 心計第198章 見面禮第269章 鎩羽而歸第470章 風氣第374章 機會第361章 坦白從寬第587章 心計第624章 亂石陣第508章 敵友第287章 有錢與沒錢第582章 死敵第610章 借兵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72章 定式第79章 李廣第67章 喜憂參半第551章 退路第136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457章 同路人第502章 練兵第498章 滇馬第547章 被動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579章 出征第641章 長遠規劃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523章 玉環第142章 狩獵(下)第635章 脫鉤第14章 地形第4章 最好的時代第507章 重逢
第520章 大勝第417章 君心難測第470章 風氣第651章 野望第341章 反擊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238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第391章 上駟對下駟第443章 小人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18章 弓意第262章 驅羊吞狼第112章 馬善被人騎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474章 麻煩第99章 野炊第53章 肉搏第125章 磨礪第400章 分功第607章 心計第408章 信任第233章 戳破牛皮第527章 水戰第432章 推恩令第302章 大兵壓境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408章 信任第238章 說英雄,誰是英雄第23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傳承與進取第513章 練陣第103章 利令智昏第586章 集束鐵箭第416章 似曾相識第80章 打臉第72章 定式第481章 打臉第2章 又相逢第264章 天堂和地獄第283章 傷別離第56章 不清不楚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250章 指點江山第110章 嚴助第234章 劉陵獻寶第453章 書生第22章 搶戲第351章 信佛的太子第3章 囚徒第335章 陣前單挑第530章 心機第157章 突襲第266章 歡喜第106章 養客第352章 換人第79章 李廣第543章 手足第92章 邀鬥第354章 東方朔脫困第469章 糊塗第567章 大獄第224章 富商聶壹第420章 弄巧成拙第84章 大隱隱於朝第601章 溫柔殺陣(下)第41章 又來了第150章 小人之心第125章 磨礪第607章 心計第198章 見面禮第269章 鎩羽而歸第470章 風氣第374章 機會第361章 坦白從寬第587章 心計第624章 亂石陣第508章 敵友第287章 有錢與沒錢第582章 死敵第610章 借兵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72章 定式第79章 李廣第67章 喜憂參半第551章 退路第136章 人比人,氣死人第457章 同路人第502章 練兵第498章 滇馬第547章 被動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579章 出征第641章 長遠規劃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523章 玉環第142章 狩獵(下)第635章 脫鉤第14章 地形第4章 最好的時代第507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