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計委報告會

坐在計委的小會議廳裡,蘇城默默環視着臺下的近百名年輕計委幹部。

以〖中〗國的政治結構來說,這些年輕人幾乎已經站到了最內環的跑道上,相當於古代的二甲進士到三甲進士之間,一旦機會得當,指不定就有可能宣麻拜相,成爲部委高官的機率更是相當之高。

對這樣一羣天之驕子來說,要他們集體佩服某個人是非常困難的。相反,驕傲的他們會用更挑剔的態度對待上位者,就像是古代的進士官一樣。

蘇城輕輕取下手錶,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用以提醒自己做報告的時間。

手錶的左上方有日期,映着小小的11月14日的字樣。

當秒針走到了0點的方向,蘇城輕輕咳嗽一聲,道:“我今天做的報告,是關於新形勢下的〖中〗國地位問題。首先,我想談一點蘇聯的事。爲什麼波羅的海沿岸的共和國首先獨立,我認爲,一種傾向造成了離心。加盟共和國,尤其是富裕的加盟共和國認爲,自己貢獻給蘇聯的,比蘇聯給他們的要多。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不會考慮斯大林幫助他們建立了許多工廠的往事……現在的蘇聯,陷入了這樣一種節奏,當加盟共和國不能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歸咎於整個蘇聯,但如果某一個共和國在某方面做的好了,那就只屬於這個共和國。相同的問題,其實在〖中〗國的國企內部,或者地方,或者部委也出現了……”

蘇城既已登上了終南捷徑,就會很認真的做下去。這次的報告,是他綜合了自己所知的走向,然後命令大華戰略部的十幾個人以既有的研究內容爲藍本,參照國內外的公開發表刊物而寫就的。

正確的論點,和完善的論據,組成的是一個自成一家的體系結構,會議室裡很快安靜了下來。

當蘇城說到“導致蘇聯解體的是政治鬥爭、民族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時候,許多人都在頻頻點頭。

計委自詡爲〖中〗國的設計師,它的年輕人也是各個自信滿滿,對於現實的世界問題,自然有着自己的思考。但聽了蘇城的報告許多人的想法都明晰了。

蘇城是標準的馬後炮策略。從後往前推,知道蘇聯要崩潰,找原因,知道蘇聯要私有化,找論據……

這種做法,自然流暢而清晰。

馬上有人舉手想要提問。

蘇城在上面看到了,用手止住道:“我今天主講的並不是蘇聯解題的原因理論。現在只是前序,暫時不接受提問。接下來,我要說的〖中〗國的地位問題,我們在蘇聯的解體中,能獲得什麼,怎麼做。”

他端起杯子喝了。水發現一羣人全都瞪大眼睛看着自己,和大華工廠裡的工人其實別無二致。

沒有了身份的光環,計委的年輕人,也不過年輕人罷了。

蘇城感慨的同時,緩緩開口:“蘇聯解體既然無法阻止,就要多利用好的一面,躲開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蘇聯解體將摧毀自己的工業生存從而將〖中〗國的工業能力釋放出來。有人能用幾百車皮的輕工品換回飛機來,也有的人通過做倒爺,發財發家了。這種以貨易貨的交易方法,確實能賺到很多錢但我想說的是,崩盤的蘇聯工業將形成一個巨大的需求市場,能夠大量的增加我國的出口。”

“盧布已經不值錢了,只是以貨易貨的話交易起來很麻煩的,就我知道不能履行的合同,就是一個大麻煩。”下面終於有人忍不住說話了,贊同聲同時響起。

蘇城微微點頭,道:“我們可以提供貸款給蘇聯,以政府的名義,專門提供貸款給蘇聯,讓他們購買我們的工業產品,就像是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一樣。

一方面,我們獲得國際道義,另一方面,也有實際的利潤。”

“利潤由何產生,我們國家自己的外匯都不夠。”

“我們不用國家動用外匯,實際上,我們只要啓動一個名義,甚至用不着出多少錢。”蘇城在衆人驚異的面容下,拿出了自己醞釀已久的計劃,道:“我們首先以一個銀行的名義,向蘇聯銀行、俄羅斯銀行或者其他加盟共和國的國家銀行申請貸款。然後,以較高的貸款利息,再把錢貸給蘇聯人,要求他們用這筆錢來購買〖中〗國產品,其實不用真的付款,只要〖中〗國這邊用人民幣付款購買〖中〗國商品,再以盧布進行結算就行了。”

這下子,不光是計委的年輕人,連坐在後面壓陣的領導都聽愣了。

比起平時,蘇城說的這種金融操作,其實要深奧一些。例如中方用人民幣購買的〖中〗國產品,難道不是成本嗎?實際上,對〖中〗國這種法幣國家來說,人民幣本身的成本很有限,用這種手段,放眼中長期,絕對是利潤豐厚,甚至是超過了短期的快線。但不好的地方是無法快速變現,需要等待10年乃至更久的時間,纔能有超額利潤涌現。卻是最適合國家不過。

大部分的計委工作人員,都有相應的金融理解能力,倒不用蘇城解釋太多,他面向領導們,繼續說道:“蘇聯的問題並不是缺錢,而是盧布失去了信譽,人們也失去了使用它的信心。所以,我們只要有〖真〗實的東西買給蘇聯,他們是不在乎貸款給我們的問題的。因爲他們出的是盧布,我們還的也是盧布。這只是一個空對空的數字遊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產品價格可以高一點,從蘇聯的貸款利息可以低一點,貸款給蘇聯商人的利息可以高一點。”

蘇城提出的觀點其實早就有人用了。現代俄羅斯的財團,基本都是在10年左右的金融動盪中崛起的,他們通過就是以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對於正在搶購蘇聯資產的人們來說,貸款利息是多少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貸到款買到工廠,那就再好不過了。但蘇聯的國有銀行又不敢輕易貸款,於是經過私人銀行的中介渠道,來完成整個金融體系的給付。

到1991年,蘇聯國有銀行的利率已經上升到100%了,但商業銀行的利率更誇張,到了200%,更過分的是,商業銀行的錢是從蘇聯國有銀行貸出來的。

也就是說不管盧布怎麼跌,商業銀行最少要賺100%的利潤。100萬盧布就賺100萬盧布,100億盧布就賺100億盧布。

最終,通貨膨脹只能決定賺多賺少的問題,無論它的價值有多大的變化,多出來的100%是跑不掉的。

可以說,商業銀行是用風險在換錢而國有銀行爲了維持國內金融系統,又不得不降低風險……

比起到蘇聯大采購,蘇城更樂意用金融手段攬錢。這種方式不顯山露水,但利潤絕對超過100個實業公司。

下面又有人問:“現在的蘇聯經濟不好,如果貸款無法歸還呢?”

“我們使用抵押貸款的方式,以現價做抵押。對方如果無法歸還貸款我們就沒收抵押物。”蘇城說的很自然。

謝薇薇聽的目瞪口呆,道:“這也太狠了,以現價做抵押,豈不是降低了抵押物幾十倍的價格?”

蘇聯的房屋、土地、工廠都大大的降低了價格,有些用一文不值來說都可以。抵押當然要用貸款時的價格做抵押,這個價格也許只有巔峰時期價格的百分之十。

大多數蘇聯人之所以申請貸款,就是爲了購買自己所在的工廠、地產等生產資料而他們的購買價格往往只有實際價值的百分之幾。儘管如此由於蘇聯並不允許外國人直接購買這些資產,通過抵押獲得,就成了蘇聯解體後的私有化進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作爲銀行如果大量的放出抵押貸款,肯定會有部分貸款因爲種種原因無法收回。因此,獲得抵押物是必然發生的事,光是這方面的利潤估計就能彌補國內的輕工業產品的價值了。

在場的都是常年給國家做計劃的人員,想事情往往也想的很深入。

謝薇薇就很驚訝發現蘇城的計劃竟是一環扣一環,嚴絲合縫。她不由升起一絲明悟,蘇城策劃這個點子,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想到此處,她站了起來,問道:“蘇聯銀行自顧不暇,如果真的解體,估計會分崩離析,這種情況下,我們恐怕是借不出錢的。”

蘇城看看自己的手錶,道:“根據我的分析,葉利欽很快就會宣佈接管原本屬於〖中〗央的金融權力,俄羅斯〖中〗央銀行接管蘇聯國家銀行之類的方案,估計已經擬定,隨時出籠。按照時間來看,這個月內就會發生了,也許就是最近幾天。”

這是大華的戰略事業部,根據蘇城擬定的條件,推斷出來的。如果12月末蘇聯解體,事實也是如此,那作爲主體的俄羅斯,至少要提前一個月接管財政金融權,否則的話,俄羅斯作爲一個國家主體,是無法運作下去的。就像是蘇聯作爲一個國家主題,如果被剝奪了財政金融權,也是無法運作下去的一樣。

聽到此處,魯司長按捺不住,道:“今天就到這裡吧,蘇董,你講到的問題發人深思,請給我們一個考慮的時間。”

現在誰都知道了,蘇城不是真的要給年輕人做報告,他是通過報告的形式,直達天聽。而且,提前經過計委的過濾,這份報告的含金量也大大的提高了。

同是87年的何濤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心想:蘇城的意見,如果被領導看重,這他以後在國際局勢中的發言權,可就大不一樣了。

第11章 小玩意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55章 共贏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580章 測量船第122章 找大油田第168章 修路第299章 爭取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273章 截止日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84章 直供產品第20章 話國企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610章 金融城第530章 干涉第160章 中標第592章 LNG訂單第607章 備份第111章 所長大人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591章 充分競爭第300章 零成交第362章 拜訪第4章 父親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346章 抵蘇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336章 技術溢出第34章 實測數據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413章 橄欖枝第198章 建廠第547章 門檻第184章 出國第228章 爆發第555章 真相第293章 大華思路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648章 富可敵國四點了還沒寫完得去睡覺了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230章 供應鏈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97章 監控系統第643章 收網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446章 主業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433章 多少機會第363章 秋明市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464章 焦慮的夜晚第94章 技術手段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485章 93年的電影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93章 碳纖維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76章 看大戲第286章 暴利第398章 ……縫焊機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82章 跑部進京第346章 抵蘇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6章 肥油星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145章 調研員第16章 化緣第549章 制定政策第629章 步步下跌第70章 大慶也要第52章 百萬富翁第302章 院士第73章 巨單第95章 顧問第560章 公關第421章 分紅第2章 另類招聘第532章 資助第625章 交易池第84章 直供產品第39章 最強抽油機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301章 銀行股第589章 大小展臺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265章 再增產
第11章 小玩意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55章 共贏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580章 測量船第122章 找大油田第168章 修路第299章 爭取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273章 截止日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84章 直供產品第20章 話國企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610章 金融城第530章 干涉第160章 中標第592章 LNG訂單第607章 備份第111章 所長大人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591章 充分競爭第300章 零成交第362章 拜訪第4章 父親第447章 裡海石油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346章 抵蘇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336章 技術溢出第34章 實測數據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287章 調查報告第413章 橄欖枝第198章 建廠第547章 門檻第184章 出國第228章 爆發第555章 真相第293章 大華思路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616章 戰略的戰役第648章 富可敵國四點了還沒寫完得去睡覺了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230章 供應鏈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97章 監控系統第643章 收網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446章 主業第490章 禮多人不怪第433章 多少機會第363章 秋明市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464章 焦慮的夜晚第94章 技術手段第291章 輸油管道第485章 93年的電影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366章 潘多拉魔盒第493章 碳纖維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276章 看大戲第286章 暴利第398章 ……縫焊機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82章 跑部進京第346章 抵蘇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6章 肥油星第232章 登報道歉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145章 調研員第16章 化緣第549章 制定政策第629章 步步下跌第70章 大慶也要第52章 百萬富翁第302章 院士第73章 巨單第95章 顧問第560章 公關第421章 分紅第2章 另類招聘第532章 資助第625章 交易池第84章 直供產品第39章 最強抽油機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301章 銀行股第589章 大小展臺第524章 邀約見面第265章 再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