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合作生產

看着大華實業滿載而歸,榮尚國眼熱之餘,也有點輕鬆。

這些競標合同簽訂的時間條件太苛刻了,以至於榮尚國雖然想要拿下幾個高價合同,也最終放棄。

想想那些動輒數千萬上億元的違約金,榮尚國出發前的豪情壯志悄然泯滅,轉而是陣陣感慨,坐在飛機上,不禁問了蘇城一個類似的問題:“9艘船,大華船業能做完嗎?”

“當然,大華船業從去年起就在不斷的擴張。而且,我們用平地造船法不受船塢的限制,同時開工即可。”

“萬一不能完成,船業公司怕是要遭受巨大的打擊了。”

“幾億元的話,只能認賠了。”蘇城笑笑,說道:“今天不簽訂合約,船市萬一轉弱,怕是訂單又成問題。”

“話說如此,我總覺得風險太大。”

蘇城笑笑,沒有迴應。對榮尚國這樣的國企人,蘇城近幾年見過不少了。往好裡說,他們是謹慎小心,往壞裡說,就是缺乏魄力。

30年的計劃經濟,不是在磨練管理人員,而是在選擇管理人員,就像是自然選擇一樣,敬小慎微的管理官員被留了下來,膽大包天的終究會被排斥出去,如同一個有機體對非己體的細胞的排斥。

榮尚國已是國內有數的開放官員了,懂英文會技術,又受過多年的黨性教育。但以蘇城的眼光來看,他仍然是偏於保守。面對驟然降低的競標價和競標時間,竟然沒有靈活的降低期望值……重工業的機會,向來是稍縱即逝的。一款船隻設計,能造10艘船就算不錯了,造20艘的是邀天之幸了,一套設備用上10年就顯陳舊,10年間若是不能滿負荷運轉,利潤會很微薄。

9個月的交貨時間,也許確實是短了點,但就是沒有平地造船法等先進的技術。發動全廠的工人,也不是不能完成。

只能說,數十年的閒適工作抹去了他們奮鬥的因子。

早晨出發,中午就返回了本埠。

下了飛機,榮尚國才稍稍有些不甘的道:“這次的競標實在瘋狂,唉……中船今年要過苦日子了。”

蘇城聳聳肩。中船的負擔本身就很重,臨近年末,沒有高利潤的訂單,怕是給供應商的回款都會出問題。

榮尚國看了他一眼。聊天似的道:“最近幾年物價漲的快啊,機關幹部和實業單位都在漲工資。我們的職工也有要求啊。前年的時候,財務算了一筆帳,說是隻餘了3個億,我們就給一線職工加了一點加班費,想着等來年情況好的時候,再給大家漲工資。結果,去年的時候一算,倒虧1個多億。今年整個廠都憋着勁,多造了兩艘大船。最後一算,就是現在這樣,只能算是平了。”

蘇城知道他想說什麼,但卻不想順着他的意,只是陪嘆了一句:“這幾年,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可不是嘛。”榮尚國吁了一口氣,道:“90年以前。我們一線工人的工資100塊,獎金算起來又有100塊,那時候,機關幹部一年纔拿1000塊。市裡的幹部提起中船。誰不是羨慕的要命?工人們幹勁也足。我記得,88年的時候,有個新調來的副廳長,看中我們每月107塊工資加120塊的獎金了,就想把對象放在我們廠裡上班,黨委會研究了幾天,沒給同意,氣的他啊……到現在,咱們的一線工人還是拿200塊的工資,機關幹部也拿200塊,人家的獎金是兩三百,我們的獎金是一二十。丟人啊!”

“國家有困難,沒辦法的事。”蘇城隨口說了一句。

榮尚國嘆道:“我們中船的工作效率確實是比不上私企,但這些年,我們也確實做了很多事。國家的底子薄,我們自力更生建大船,企業的資金少,我們墊付資金支援國家建設……我們的工人流過汗,也流過血,我們的產品涵蓋了中國海軍的所有主戰艦船和輔助艦船,我們的民用船隻從無到有,通過了世界各大船級社的檢驗,真的不容易。”

他看看蘇城,道:“我們的工人,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

蘇城摩挲着手指,一會兒低頭道:“榮總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年關難過啊。”榮尚國望着前方的出站口,停下了步子,再道:“咱們先前說過,各自競標,各擔責任,合作生產,9艘船是蘇董競標來的,理所當然是蘇董的標的,中船也願意與大華船業合作生產,只不過……船廠是真的難啊。”

“嗯,按照咱們先前說的,中船若是願意合作生產,最多可以得到利潤的30%,榮總要是有興趣,我們回去以後,看看能分多少出來。”

“我不是這個意思……”榮尚國摸摸下巴,道:“大華願意分出生產給中船做,這是情誼。不過,我有一個不情之請,按照規定,船東要支付30%左右的定金給船廠……”

“船廠要墊資50%以上,才能收到第二筆錢。”

榮尚國很不好意思的道:“我想問問,分給中船的活,能不能也算一筆定金給我們?”

蘇城這下明白過來,不禁暗歎一聲。

國有大型船廠,竟然揭不開鍋了。

這種事,雖然以前就曾聽說過,也預料到了,但真的遇到還是令人感慨萬千。

職工上萬,資產上億的工廠卻拿不出下個月的應付款?也只有20世紀90年代這個特殊的時期,纔會發生了。

他的沉思,讓榮尚國誤以爲是拒絕,失望的道:“不用按比例給定金,3000萬就夠了。或者2000萬也行。”

蘇城如夢初醒似的擺擺手,道:“就按30%的定金好了,30%的30%,大概是9%的樣子,可以嗎?”

“當然,當然可以。”榮尚國連忙點頭。

9艘船的9%的定金,肯定是要超過5000萬了。這麼大一筆錢,原本是不必先給生產工廠的,重工行業裡的墊資非常普遍,也算是一道無形的門檻。無論是生產什麼,船廠或者車牀都是一樣。榮尚國所以遲疑,就是因爲他的要求超過了一般工廠的要求,尤其是在生產資格並未最終確定的情況下。

蘇城往前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道:“既然說到定金了,我想順便說一下外包的情況。”

“當然。”

“我們想讓中船的船廠,幫忙製作船舶總段。”

“總段?”

“分段造船法是把一艘船分成100多個部分,分別製造拼接。總段的話。只是分成幾個部分,可以由不同的船廠製造。然後運輸到總廠進行拼接。”蘇城簡單的解釋了一句,接着道:“最好的情況,是船廠用分段造船法的工藝來生產總段,這樣的速度最快。不這樣做也可以,只要能把總段生產出來就行。”

做總段的工藝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假設一艘船分成6個部分,那一截總段就相當於六分之一個船體。中船的船廠能生產整船,自然能生產總段。限制總段造船法普及的最難地方,在於焊接的精密度。

一艘10層樓高的船舶,在兩個總段拼接的時候。上下誤差不能超過2釐米。這樣的要求,必須採取激光測距和計算機專門測算才行。

當然,分段造船法的精度要求也很高,所不同的是,一艘3萬噸的輪船,分成100個部分和分成5個部分,每個部分的重量和體積都要相差數十倍。拼接時的難度也會相應上升。

對船廠來說。生產分段的車間和生產總段的船廠,其生產難度其實比用舊方法生產全船還要低,難度全都集中在了最後做拼接的總廠。

自然而然的,主要技術也就集中在了總廠。

榮尚國在船舶工業上的水平。比蘇城高出十條街去,一下子就明白了裡面的道道。

他其實更願意做整船,即使是整船的一部分,也比做分段和總段賺的多。

但是,大華決定採用新方式造船,榮尚國也無法改變蘇城的心意。

人家是用250天或者260天的交貨期簽訂合同的,舊方法註定無法完成這樣的壯舉。

榮尚國只能默默的點頭。對現在的中船來說,拿到定金比什麼都重要。

蘇城也沒有和他說究竟做多少個總段。

以目前的進度,9艘船必須同時開工才行,若是以其他船廠的經驗,少說要3個以上的船廠同時製造。

大華使用巨型總段造船法,也不會真正的減少工作量,它只是把總段的生產,轉移到別的船廠去了。

9艘船少說要40個總段,理論上可以由40個船廠同時生產,那樣一來,說不定連250天都用不上。

不過,船廠放料是有成本的,給一個船廠四分之一艘船的份額,稍大一點的船廠都不太願意接受。不過,若是將總段的數量提升到4個,願意接受的船廠就多了。

這樣來看,也許要9個,最少也得5個船廠才能趕上進度。中船是否有5個船廠參與,尚存疑慮,他們若是不願意接手,蘇城就只能向國外船廠外包了。

總段造船法的優勢在於,大華船業可以將4個船頭,或者4個船尾,發給同一個船廠。

相比造一艘完整的船,造4節噸位相同的船頭顯然更容易。若是這些總段再採取分段造船法,讓分段工廠再生產相同的分段,那就更簡化了。

這也是在1993年,國內其他船廠還沒有開始採用分段造船法的時候。否則的話,蘇城敢用200天來競標。

回到現代重工的裴忠勇,也決計想象不到,新技術和新思路的應用,能夠產生何種革命性的結果。

……

第465章 計劃C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71章 領導路過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153章 大借款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61章 招工第206章 暖流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455章 密談第48章 專利要嗎第165章 約談第81章 哪裡都有他第333章 來考察第603章 內線交易第649章 品嚐成功第251章 考覈第200章 論石油價格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512章 金母雞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270章 國儲局第44章 蘇廠長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277章 崩盤第134章 方式不同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642章 血流成河第277章 崩盤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480章 勢力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557章 預備第600章 繼續下鑽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161章 聯絡第280章 平倉第48章 外匯吶第94章 技術手段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617章 保密工作第362章 拜訪第167章 祠堂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313章 要來了第161章 聯絡第540章 大選舞弊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308章 狼來了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16章 化緣第184章 出國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117章 高科技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30章 供應鏈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456章 軟肋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576章 中標第303章 冤大頭第11章 小玩意第85章 供貨方第612章 夜宴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27章 友誼第474章 真正的“美食”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220章 一筆爛賬第68章 高水平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120章 無損換股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166章 回家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166章 回家第576章 中標第511章 不行!第457章 阿拉木第614章 金融時報
第465章 計劃C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71章 領導路過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153章 大借款第572章 最後一刻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479章 波濤不靖第665章 洋蔥剝落第599章 殘羹剩炙第61章 招工第206章 暖流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455章 密談第48章 專利要嗎第165章 約談第81章 哪裡都有他第333章 來考察第603章 內線交易第649章 品嚐成功第251章 考覈第200章 論石油價格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512章 金母雞第215章 全面檢驗第295章 一個水平第271章 拿不上臺面第270章 國儲局第44章 蘇廠長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277章 崩盤第134章 方式不同第278章 榮辱不驚第463章 無功而返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642章 血流成河第277章 崩盤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480章 勢力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557章 預備第600章 繼續下鑽第212章 請客吃飯第161章 聯絡第280章 平倉第48章 外匯吶第94章 技術手段第26章 最平靜的年份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617章 保密工作第362章 拜訪第167章 祠堂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313章 要來了第161章 聯絡第540章 大選舞弊第119章 中石油原始股第308章 狼來了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16章 化緣第184章 出國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117章 高科技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230章 供應鏈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第456章 軟肋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576章 中標第303章 冤大頭第11章 小玩意第85章 供貨方第612章 夜宴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27章 友誼第474章 真正的“美食”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220章 一筆爛賬第68章 高水平第608章 又做了什麼第120章 無損換股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166章 回家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327章 外籍工人第166章 回家第576章 中標第511章 不行!第457章 阿拉木第614章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