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

王師交州大捷。

這個消息,幾乎在一瞬間傳遍了東京城中。

一開始,還有人半信半疑,都覺得毫無先兆的一舉功成,未免太過突然——告捷信使所經過的道路畢竟有限,但等到從宮中傳出消息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宋人的確厭武,可那是對西北二虜幾十年屈居劣勢的結果。王師連連敗績,當然沒有人會喜歡戰爭。若是能夠百戰百勝,又有誰會對戰爭感到畏懼?

多少人在讚頌着諸位將帥的功績,更有人即席賦詩,呼喚着王師在平南之後,能征伐北方。

而當王旁帶着這個捷報回家來的時候,王旖正在藏書樓中。

王安石爲人邋遢,但他的藏書閣卻是乾乾淨淨的,連丁點灰塵都不見。上萬卷書依照着私家編訂的目錄,整齊地排放在書架上。

王旁快步地走進樓中,王旖聽到動靜,便舉着手上的一卷書冊,揚着給王旁看,“二哥,爹爹的這部《唐百家詩選》的手稿,怎麼不見了第七卷?”

二十卷的《唐百家詩選》是王安石還沒有入京時,集合了自己挑選出來的總計一千多首唐詩編纂而成。不過這部詩集並沒有收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的作品,也沒有孟浩然、王維、韓愈等人的詩句。

王安石放棄了詩集在世間多有流傳的名家,選取了名氣基本上都不大的若干詩人的代表作,免得他們因爲聲名不彰,而落得佳作失傳的結局,他在序中還說:“欲知唐詩者,觀此足矣。”這一套詩選的刻印版如今國子監賣得正好,而王安石親筆撰寫和修改的手稿,更是隻有藏書樓中唯一的一套。

不過王旁哪還有心思去在乎少了一卷的詩選,“這時候還找什麼第七卷!交趾那裡有消息了!”

啪嗒一聲,王旖手上的書卷落在了地上,她臉色煞白,顫抖的雙脣滿是緊張,“交趾那裡怎麼了?”

看到妹妹誤會了,王旁連忙解釋道,“贏了,官軍贏了,已經攻下了升龍府!”

王旖臉上的血色終於恢復了,忙着細問內情。

“因爲被雨水壞了道路的緣故,安南經略招討司連着七八日派出的信使最後是竟是一起到的。”王旁將自己所得知的,今天白天時崇政殿中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妹妹,更笑道:“要是提前知道章子厚和玉昆隨軍過了江,張方平也不會出來丟人現眼了。”

其實這段時間以來,朝堂的舊黨們,已經將韓岡當成了瘟神一般,連御史們都聰明地不再去找韓岡的麻煩。無論遇到多大的麻煩,在韓岡的面前,都是如同舉手可治的小事而已。也只有張方平這位對如今的朝堂來說,已經是個陌生人的所謂元老,纔會糊里糊塗地去攻擊有韓岡參與的事務。

張方平與歐陽修在政壇上是死對頭。不過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還未知名時,卻是張方平將他們舉薦給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他在文壇名聲不惡,但在朝堂上卻是被人羣起而攻。而現在他與西京的元老們一唱一和,卻是將自己的遭遇加諸新黨之上。

王旖可不在乎張方平怎麼樣了,她只關心着丈夫的身體,還有丈夫的歸程。

“旖姐姐,官軍在交趾打贏了。”周南欣喜中滿載着興奮的聲音遠遠地就響起,從樓外傳進來,“官人快要回來了!”

周南從出外買菜的僕婢那裡聽到了一點風聲,就忙着過來通知王旖。只是沒想到王旁也在。尷尬地停住腳,斂衽爲禮。王旁點了一下頭算是打過招呼,立刻就出去了,瓜田李下,這嫌疑他可不想背。只在藏書樓中留下了王旖和周南兩人。

韓千六、韓阿李在王旖生了韓岡第五個兒子滿了三個月之後,動身返回了鞏州。這段時間裡,老夫妻兩人好生地將東京城裡裡外外逛了個遍,因爲王安石和韓岡的緣故,他們倒也頗受禮遇。等到二老離開,韓岡的四位妻妾又搬去了相府中居住。

“想不到贏得這麼快。”周南欣喜地說着,“對了,還要去跟雲娘和素心說一說。”但她很快就憂心忡忡起來,“官人在交趾取勝的事到底是真是假?”

“方纔二哥已經說過了。”王旖道,“等爹爹回來,就能確認了。”

等到王安石從宮中回來,已經是入夜時分。

在廳中做下,孫子和外孫都上來請安,雖然王雱的兒子年紀最大,不過韓岡家的長子韓鍾,卻總是更大膽一分,磕過頭,就趴在王安石的膝蓋上,揚起小臉:“外公,爹爹是不是贏了?”

“嗯!你的爹爹是贏了。”王安石將外孫抱起來,一本正經地與孫子輩說着話。不論是孫子還是外孫,他都是疼愛有加。而且有了女婿一家住進來,宰相府裡面也算是多了人氣。

抱着孫子說了一陣話,王安石帶着王旁進了書房。

“玉昆是滅國之功,”王旁坐下來就興奮地說着,“等他回京後,正好可以幫着爹爹。”

“玉昆接下來幾年,多半是隻能在外任官了。”王安石沒有避諱什麼,這基本上已經確定了,“滅了交趾,章子厚回來後,一個樞密副使是少不了的。而玉昆居中功勞不讓章子厚,此番若是回朝,同樣少不了一個兩制官……爲父是宰相,中書門下同平章事,不可能讓玉昆去做中書舍人,他的功勞也不只是一個外製官。只可能去做內翰……二十五六的翰林學士。”

王安石說着,忽然抿起了嘴,脣邊的笑容有着讓人難以捉摸的味道。只是說出口而已,但王安石還是覺得韓岡的境遇實在是不可思議。

翰林學士是踏上宰執之位的最後一級臺階,王安石、王珪、馮京、呂惠卿無不是如此。可王安石做到翰林學士,是當今天子登基時候的事了,而曾布、呂惠卿和章惇雖然都比他早,可也是三十多快四十的樣子。二十五六的翰林學士,那他接下來晉身兩府又會是多少歲?

不循資升官,在一般官員眼裡就是新近。早間出了醜的張方平,他前日上表批評役法,裡面還是口口聲聲地罵着眼下的新黨成員都是新近之輩。韓岡若是身登內製,不知會惹來多少議論。

而且自家的女婿功勞雖說擺在那裡,但年紀的問題,就算是天子也會感到忌憚。三十上下入兩府,幾十年的宰執坐下來,日後誰還能製得住他?

王旁當然不會懷疑父親的話,不過想了想,就笑了起來,“不過說起來,玉昆也不擅文辭,這個翰林學士做起來也不安穩。”

“司馬君實也不說過他不擅四六嗎?”王安石搖頭,司馬光說自己不擅長做四六駢儷的賦文,當然也無法代筆寫詔書,但天子不照樣用他做了翰林學士。“更何況,不加知制誥的翰林學士也是有的。”

“原來如此。”王旁點着頭。不過他立刻又覺得納悶地問道:“那爹爹你今天心情不佳,就是爲了此事。”

王安石沉吟了一下,對兒子道,“你可知道最近天子在福寧殿上的屏風親筆題了楊大年【楊億】的一首詩。”

王旁搖了搖頭。自家怎麼可能會知道宮裡面的這等事,他管着在京糧料的庫務,問問三司的家底還有多少,他倒是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是哪一首?”他問道。

“《聞北師克捷喜而成詠》。前面的都是空話而已,但最後的幾句——前軍臨瀚海,後軍縛閼氏。薊北沙塵靜,河南露版馳。河北諸父老,重睹漢官儀。”

這幾句氣魄倒是不小,但王旁聽着就覺得挺奇怪,“楊大年不是一貫的綴風月、弄花草嗎?這詩可一點都不像他寫的。”

“楊大年一直都是主戰的。澶淵之戰,他是與寇萊公【寇準】一同促戰。”王安石嘆了一口氣,天子將這首算不上多出色的詩句,抄寫在寢殿的白屏風上,用意不言而喻,“收復燕雲諸州,這是爲父平生之願,不過此事卻半點也急不得。”

先是韓岡以千五破十萬,如今安南行營又以萬人滅交趾。若是說交趾人太弱,那麼也有豐州和鄜延路,官軍對上黨項和契丹的勝績。

短短的時間裡,天南地北的一連串捷報,給人的感覺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大宋就擁有了能壓制、擊敗甚至併吞西北二虜的強大軍力。

而天子本人也是明顯在這麼想着,對遼國的態度也是日趨強硬,從眼下的態勢來看,同天節的時候,遼國的使臣多半就不會受到與過往一般的待遇了。

王安石對此十分憂心。要按部就班地來纔是,但皇帝偏不。趙頊舊日對契丹畏之如虎狼,只是被契丹的使者訛詐恐嚇了一下,便割讓了代北的土地,這一樁事,也不過纔過去了兩年而已。

瘡疤還沒好透,眼下就開始轉着攻打遼國的念頭了。才兩年的時間官軍不會進步這麼快,而遼國也不會極速衰弱,兩國的實力對比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化。

王安石不禁暗歎了起來,如此變幻無定的心思,絕不是能做成大事的性格。

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五章 流水(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
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變故(三十)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二)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五章 流水(中)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後顧(中)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七)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