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

bookmark

大殿上一片寂靜。

瘋狗一般咬着王安石和新黨中人的唐坰,也如被雷劈了一般,變得張口結舌起來。

“石得一……你再說一遍!”趙頊的手顫起來,有些恍惚,一時間竟不敢相信期盼多年的心願就這麼簡單的成功了。

文德殿中的幾百名文武官員,也都是如陷夢境,懷疑着自己的耳朵。不過有的是噩夢,有得則是美夢。

石得一在殿門口向裡面爬了幾步,扯着嗓子叫了起來,“啓稟官家,熙河路派來的信使就在宮外!露布飛捷,東京城……不,從長安到東京,天下人都知道了。熙河大捷,王韶在關西拓土兩千裡,生擒木徵,收復蕃部無數!”

若在平日,石得一如此行事,必然會被御史彈劾有失朝儀。“官家”二字,也是私下的場合纔會用到的稱呼。但現在哪個御史還有這份閒心?

趙頊都差一點就坐不住要站起來。他向前探着身子,更進一步地追問道:“露布飛捷?!就在門外?!”

“啓稟官家。”皇城司提舉擡着頭叫道,“就在宣德門外!”

“奏報呢?”

“應當送去了崇政殿!”

“重賞!”趙頊重回御榻上,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重賞!從熙州到東京,這幾千里路上,所有傳遞捷報的急腳皆授以重賞,錢十千,絹四匹!”

“臣遵旨!”石得一叩頭領旨,儘管這並不是他的職司。

百官大起居是朝廷的重要典禮,嚴禁外事幹擾。而文德殿也與大慶殿一樣,是禮儀性質的殿閣,並不處理政事。就算是緊急軍情,也應該送到崇政殿中。

不過送進通進銀臺司的奏報,都是要經過皇城一側的安上門,而皇城司的作用不僅僅是打探京中民間情報,同時也是管理者皇城內外的門戶安全。熙河路露布飛捷的信使剛剛抵達,石得一就收到了消息。

正常的軍情傳遞程序是急腳遞或是馬遞將四方奏報送到通進銀臺司,然後再從通進銀臺司送往中書,中書再轉往崇政殿。區區一個皇城司提舉根本不能插手其中,更是犯了大忌的一件事——如果石得一能將銀臺司轉發到奏報都控制起來,那就等於出現一個能把持皇城內外聯絡的權閹了。

但石得一仍是不顧一切將捷報直接送到了文德殿上。他敢如此行事,並不是被勝利的消息衝昏了頭腦。因爲他聽到了唐坰在殿上揪着王安石彈劾的消息,明白這是對王安石示好的良機,更是能博得天子好感的最佳機會。

一點爲了天子而犯的小過,就算惹來了御史們的彈劾,也只會讓天子心中多了一分虧欠,日後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給補回來。現在的這位宮廷的主人,與真宗、仁宗同樣都有這一個毛病。

石得一爬起來躬身退出門外,趙頊這時坐不住了,竟站起來在御座前來回走着。來回踱了幾圈,又坐下來,忍不住地呵呵笑着。

沒有人會在這時候打斷趙頊的興頭,更沒有人會跳出來說只是熙河路一面之詞、要先派人確認明白了再說。

這個等級的捷報,本就不會有人敢於僞報。如果公開表示自己的懷疑,日後被證實真實性後,那就是丟人現眼。

熙河路的大捷既然已經確定,唐坰之前對王韶、韓岡的一番攻擊,也就成了放屁。連帶着他對王安石的彈劾,也一起成了笑話,就算其中有值得下手的地方,又還有誰會在此時此地,跟一直以來都站在王韶背後的王安石過不去?

王安石黝黑的面孔在被唐坰當面彈劾後,就一直陰沉着,現在也終於放鬆了下來。這時候,誰還能再指責他?王安石從陛前返回大殿中央,只留着唐坰孤零零地站在原地。

唐坰失魂落魄,馮京和吳充也是板着臉,往回走的王安石都看在眼裡。只是竟然連王珪都是臉色難看,卻是出乎意料之外,這還真是讓人驚訝。

一直以來,王珪可都是以天子的意志爲依歸。正常情形下,他肯定是第一個跳出來恭喜天子的,而不是發呆地站着。

但這個疑惑只在腦中一閃而過,王安石現在也是興奮莫名。朝堂上的局面因爲一次捷報而逆轉,他依稀記得之前有過一次,那一次甚至是將文彥博差得氣得中風。

不過前次是意外,捷報到得湊巧。而今次的石得一,卻是故意選在這個時候來報喜信的。王安石明白石得一的用心,但還是對皇城司提舉有了一點感激,因爲石得一的確是在最合適的時機將捷報送來。

殿中數百人的視線都在跟着王安石的腳步,看着他走到自己的班列處,看着他回身,看着他衝着趙頊一揖到底。

然後朗聲說道:“木徵降伏,董氈已是獨木難支。一戰拓土兩千裡,真宗以來,邊功以此爲首。今日臣爲陛下賀,臣爲皇宋賀!”

宰相領頭,羣臣一個個都反應了過來。皆深揖下去,跟着王安石一齊恭喜趙頊,“臣爲陛下賀,臣爲皇宋賀!”

聲震大殿內外的恭賀聲中,趙頊放聲長笑。一個多月來鬱結在胸的悶氣,終於舒發開來。而幾年來的殷勤期待,也終於等到了開花結果的一天。

恭賀之聲結束了下來,笑聲也終於停歇。趙頊望着王安石,望着幾年來在風風雨雨之中,一直支撐朝局的宰相。剛剛上京時的意氣風發,但到了如今,已經是兩鬢添霜。

皇帝的心中感慨萬千,“四年了,整整四年了。這四年來,沒有相公的一力主張,沒有相公的鼎力支持,哪會有今日的勝果。熙河大捷,雖是數萬將士奮力報國的結果,但在朝中,卻盡是卿家之力。”

王安石有些羞愧,黝黑的麪皮微微泛紅。今次河州退軍,他也是投了贊成票的。若不是王韶及時回來,差點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他連聲自謙:“王韶是陛下信而用之,高遵裕亦是陛下親自點選,而韓岡更是陛下簡拔於草莽之間。熙河諸將官,皆是靠了陛下的識人之明。何預臣事?陛下之贊,臣愧不敢當。”

趙頊微微翹起了嘴角,王安石的話正說到了他的得意之處。王韶是他看了《平戎策》之後,一手提拔起來的。高遵裕也是他給王韶欽點的副手,而韓岡更是他親自授以差遣,不然,尚未弱冠的少年人又怎麼有資格去邊地立功。

不過之前王安石對熙河的一力支持,還有新法對於開邊之事的幫助,趙頊都看在眼裡,“沒有王卿,豈有今日之勝?!相公不必再推脫了。”

大宋天子一時興起,就從腰間解下了隨身所繫的白玉腰帶。極細的金線編織成的腰帶外側,鑲着一片片橢圓形的羊脂白玉。浮雕出五爪天龍的金質鉤環上,鑲着一粒粒寶石珍珠。單是做工,就價值千金。而其中代表的意義,更是重如千鈞。

趙頊拿着玉帶遞給了身邊的李舜舉,“就將此帶賜予相公。”

王安石連忙跪倒推辭。這份賞賜實在太重。天子親佩的御帶,豈是臣子能用的?

但趙頊正在興頭上,根本阻止不得。王安石三番五次地推脫,但趙頊是五次六次地強要王安石接下。

最後王安石推辭不掉,放在跪謝之後,勉強接受的此帶。

看着王安石腰環玉帶的模樣,趙頊滿意度點了點頭,“日後上朝時相公定要佩上此帶。相公有了玉帶……還有王韶,還有高遵裕……恩,還有韓岡!”

“王韶、高遵裕領軍追擊木徵後,沒有韓岡主持,莫說河州,就是熙州都能淪陷了。撤兵的詔令,換做膽小畏事的,也怕就當場接下了。那樣王韶連回來的路都沒了,哪還會有今日的大捷?”

自言自語了一陣,趙頊站起身,“今天到此爲止,都各自歸班吧!”

說完,他轉從殿後離開。他急着要回崇政殿,去看送到他御案前的捷報。

衆臣恭送了天子離去,從吳充開始,一名名大臣都過來向王安石表示自己的恭賀之意。王珪和馮京臉上都掛着笑容,也跟在吳充之後,上來恭喜過得到御賜玉帶的王安石。

一番紛擾之後,王安石當先離開,他也要去崇政殿與天子商議如何處理河湟的捷報,其他朝臣也陸續離開了今日朝會一波三折的文德殿。從皇帝到小臣,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殿上還有一個唐坰在站着。

章惇出殿之前回頭一望陛前孤零零的身影,前面逼得當朝宰相下不了臺的殿中侍御史,現在卻輪到他自己下不了臺了。看着倒是痛快,但要是唐坰這廝羞惱之下,一頭撞向庭柱,那可就有些敗人興。他在門口停了一下腳步,提醒一句站在門邊的御史中丞鄧綰。

跨步出殿,從陰暗的殿中,走到熾烈的陽光下。眼睛一時適應不了陽光,而章惇心中的感覺,也覺得好像今次在文德殿中呆了很久很久。他一生幾十年的經歷,說到峰迴路轉、出人意料,當以今日之事爲最。

前面王珪正慢慢向崇政殿走去,口中喃喃自語,竟隨着風飄進了章惇的耳朵裡:“時也,命也。”

章惇雙眼眯了起來:“這是何意?”

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三)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
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章 搖紅燭影憶平生(上)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三)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八)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三)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八)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