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

韓岡的聲音漸漸在樑柱間消沒不見。

沒人能想到韓岡只是爲了從關西調兵,就要將更戍法提上臺面。

所謂更戍,就是禁軍逐年更換駐軍的地點,一般都是從京城至邊州輪戍。這是太祖皇帝趙匡胤定下來的規矩。

五代之時,節度使執掌地方軍政大權,大股小股的軍隊各自佔據一塊地盤,收取稅賦供養自己。財權自有,當然也就可以不聽朝堂的命令。有鑑於此,趙匡胤做出來的應對就是兩個方法,一個是將不私軍,另一個就是更戍。讓將領與軍隊脫離關係,同時讓軍隊與地方再無瓜葛。

自此之後,天下再不復五代時的混亂。只是隨着承平的時間越來越長,兩條祖宗之法的帶來的負面效果也越來越大。

將不私軍,讓領軍的將領放在如何爲自己找一個好職位,而不是努力訓練士卒。

更戍法則隨着禁軍數量的急劇膨脹,讓國家財力無法再支撐下去,逐漸的,以駐泊、就食爲名目的禁軍就越來越多。到了如今,早就不復實行多年——就算一直喊着復祖宗之法的舊黨,也不見幾人要恢復更戍法。

“若行更戍,錢糧哪裡來,更戍禁軍一年就有半年在路上。又有多少時間在邊州營寨中守禦?”吳充質問着。

“沒說要全部輪戍,在河北四路中,各選一將或兩將出來。京營之中,也選取萬五到兩萬上下的兵員,去陝西戍守兩年。這樣的調動,錢糧消耗並不大,又可以爲京營、河北訓練出可堪一戰的軍力。”

韓岡對趙頊道,“臣之前亦曾建言,將軍中因戰事而傷殘的將校士卒集結起來,用來整訓士卒。一部在關西以戰代練,一部則留在駐地,由老卒教之以戰,雙管齊下,數年之間便能在河北和京營中,爲陛下訓練出一批能克敵制勝的精兵強將來。”

趙頊輕輕點頭,就算更戍法短時間內不可能復行於世,韓岡給出的變通之法,卻是可以快速推行。

如果僅僅是西軍一家強勢,做皇帝的哪會不擔心?肯定要摻水摻沙子。現在韓岡把話撂下來了,趙頊當然想讓自己的幾十萬禁軍都變成如同西軍一般的虎狼之師——他還打算光復靈夏、收復燕雲呢!

韓岡的一番話,也將馮京方纔的攻擊化解於無形。他在西軍中人緣好、與年輕有爲的將領們關係好又怎麼樣,他現在表現出來的可是大公無私的態度,爲整個大宋考慮,並不僅僅看着西軍一家的利益。

“再說調軍南下之事。”韓岡前面的一番話,已經讓他控制住了殿中議論方向的主導權,“對於河北軍來說,調去南方和調去關西,雖然同樣是調動,但區別不小。南方有瘴癘,還要進攻嚴陣以待的交趾軍,而去關西只要守城就可以了,並不用擔心疾疫。如果去詢問河北軍上下,想必絕大多數會選擇去關西。此乃上駟、下駟之法。關西守城易,南方攻賊難。以西軍南下,再將河北軍西調,雖然中間繞了一道,但比起直接調動河北軍要更爲合適。”

韓岡一通話說完,露出誠摯的笑容問着吳充:“不知吳樞密覺得還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吳充臉上的表情沒有一絲動搖,只是脖子下變得血紅的瘤子偷偷泄露了他心中的憤怒。

但緊跟着開口質疑不是吳充,而是站在吳充下首的王韶:“河北情況難知,不過若是讓京營禁軍更戍關西,軍中或有怨言,甚至會讓京畿不穩。”

王韶的話讓衆人爲之愣然,怎麼他突然向韓岡唱起了反調?

“所以這種風氣要加以扭轉,既然吃着朝廷俸料,哪有不爲朝廷效命的道理?”

韓岡一句回答,殿中衆人這下都看出來了,王韶是在幫韓岡提前堵漏。“配合得可真是好。”吳充眼神冷然。

只見親自提拔韓岡的副樞密使又說道:“萬一有奸人心懷詭譎,暗中散佈謠言,恐致兵亂。此事不可不慮。”

“副樞此言韓岡不敢苟同。士卒抗命,自有軍法繩糾,奸人致亂,也有朝廷律法在。如果擔心京中不穩,加上一條也可以,不願去關西戍守的,可自請降入廂軍聽候使喚。”韓岡冷笑了一聲,“總不能拿着禁軍的俸錢,卻不做禁軍該做的事吧?不知副樞認爲韓岡說得對與不對?”

王韶微微一笑,不再說話了。他與韓岡一搭一唱,提前一步就堵上了有人心懷鬼胎暗中作祟的可能。

“若有不從號令或妖言惑衆者,自當嚴懲不貸!”呂惠卿這時問道,“不過從河北調兵至關西便需要一個月,再從關西調兵到嶺南,就算後半程一路舟楫,也需要近兩個月,那時候就已經是冬月末了。抵達邕州之後,還要再休整半個月。不知是否來得及趕上出兵的時間。”

“調兵南下,也不是將一路兵馬都調空,不過三四十個指揮的事,分攤在關西緣邊諸路的城寨之中。即便全數調離,短時間內也不會對關西防線有所影響。如果是分批調動,就更不會有問題。”

韓岡說着自己的方案,“可先從秦鳳、涇原兩路,點選五千精銳自寶雞南下,由嘉陵江可一路乘船直抵廣西,只要四十天足矣。等京營河北的援軍抵達關西,第二批、第三批則陸續南下。先期抵達的精銳,可以先掃蕩交趾邊境,待到全師抵達後,便可一舉攻向升龍府。”

韓岡只要能調動西軍南下,至於之後的事,他就不管了。反正重行更戍法說到底只是一句口號,爲自己的計劃做背書而已,成事最好,不成也罷。當初就是錢糧不足、將驕士惰才停下來的。就算只是部分精銳輪戍,沒個一兩年的準備也是不可能的。

宰執們都離開了,只有韓岡被留了下來。

更戍法是否重行於世,當然不會在武英殿的偏殿中就有個結果,但韓岡目標已經達成。趙頊已經嚴令樞密院在兩天內選定南下的第一批人馬,並且明說此事由王韶負責。有王韶在,想必秦鳳、涇原兩路的精銳指揮,都會被點選出來,韓岡也不需要擔心會有人給他濫竽充數。

趙頊繞着剛剛製作完成的南海周邊地形圖,悶不作聲地踱着步子。

韓岡垂着眼簾,雙手交握的收於袖中,等着趙頊的發話。

“韓卿,”過了不知多久,趙頊終於開口,“邕州之事,多虧了有卿家在,否則不知會讓南國羣蠻小覷中國多久。”

“當是陛下的聖德庇佑,又多虧了蘇子元爲人忠孝,否則如何能一舉說服黃金滿?若無黃金滿的五千兵馬,區區八百荊南精兵,對邕州只是杯水車薪而已。而若無黃金滿的倒戈,李常傑也不會分兵監視其餘三家廣源蠻軍。”韓岡很認真地說着,“邕州一戰,官軍都是與自縛手腳的李常傑作戰,故而勝得輕易。如果出戰的全都換成官軍,要想擊破入侵的多達八萬人的交趾和廣源聯軍,至少要一萬精銳方能足用。”

韓岡的這番話,在他之前的奏疏中也說明過了,現在在天子面前,還是保持同樣的態度。

趙頊很欣賞韓岡的這一點。從不誇大自己的功績,往往還會推功於他人,甚至視功賞於糞土。也許就是無欲則剛的緣故,這樣的韓岡偏偏就能屢立功勳。而有着這樣的性格,韓岡也就不需要欺君罔上,凡事都能實話實說。

走了兩步,趙頊又忽然嘆了起來,“王雱是可惜了。有才有能,年紀又少,朕還準備日後大用。”

聽到趙頊提起王雱,韓岡便是神色一黯。

趙頊回頭看看韓岡,笑道:“韓卿也是年輕,比朕還要小上兩歲。如今已判漕司,日後如韓太師例,剛過而立便身入兩府,當也是不難。”

“臣出身寒門,乃是陛下簡拔於草莽。若無陛下不次重用,臣豈有今日。”

趙頊淡然一笑。能特旨晉韓岡入官,一直都是趙頊心中的得意事。若是讓韓岡直接去考進士,說不定現在連舉人都難得一榜。而少了韓岡,許多事可就會是另外一副模樣了。

“韓卿可知朕一生所望?”趙頊按着放着沙盤的檯面,俯視着屬於他的山巒河流,自問自答,“是觀兵興靈,是收復燕雲!二虜竊據中國之地,年年索要錢糧,朕忝爲天下之主,卻要日日受其羞辱!”

韓岡在趙頊身後躬身行禮,語調激昂:“臣雖不才,願隨陛下掃平四夷,恢復漢唐舊疆,讓天下百姓安享太平盛世!”

從殿中出來時,已經是日上華燈。趙頊在武英殿的偏殿中,看着屬於他的天下的時候,不由自主地說了許多雄心壯志。

收復靈夏,收復燕雲,恢復漢唐舊疆,不用再給付歲幣,不用再認契丹那門窮親戚。作爲天子,他有這份夢想很正常,至於能不能做得到,那是另一個問題。

不過眼下國勢復振,軍力大興,離着趙頊的夢想的確是近了。

自幼追求的目標越來越近,趙頊自然不會讓人或事去阻擋。所有擋在他富國強兵的夢想之前的障礙,都會被他清除掉。如果吳充在這關頭上耽擱的話,他的樞密使也做到頭了。

不過趙頊的話中,也似有另外一番深意。

韓岡擡頭望着天上的一輪新月,自己的確是太年輕了。只不過……這又如何?!

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
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八十四章 塵囂(十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六)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上)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一十三章 廟堂(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