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

譚運臉色蒼白地退走了。

韓岡盯着他踉蹌的背影,臉色猶然陰沉。

自從蘇軾回到京師後,士林中以詩文著稱的一班人,都逐漸聚集到他周圍。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了一大批同類,很快就有了新一代文壇座主的架勢。

賀鑄雖然名氣不算大,官位更是不值一提,但兔死狐悲的情況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最愛嘲風弄月的一幫人,很有可能對鑄幣局和三班院的決定憤憤不平。雖然他們之中有很多人都很喜歡銅錢,但銅臭味似乎要蓋過文酸氣的時候,就免不了要憤怒起來。

這件事,韓岡不是不關心,也早有預料。但正像韓岡所說的,這不是譚運該關心的,做好自己的事,其他都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鑄幣局的生產管理是一塊,技術研發,生產計劃是一塊,原材料的精煉又是一塊,地方錢監的管理和監察同樣需要人手。這裡面能安排進去的官員隊伍是遠遠超過其他機構的龐大。相應的,這些官員所管理的分支機構,自然也是數量繁多。

如果用後世的話來說,鑄幣局是一個巨型的工業集團,是除了鋼鐵業之外,朝廷手中最大的企業之一。其中能夠派上用場的人才不在少數。妥善的管理,加上嚴格的選拔,以及有效的刺激,鑄幣局在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新式錢幣和錢息的同時,還能源源不斷地提供合格的工匠。

譚運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而將精力放在巴結上司上太多,韓岡他不介意給鑄幣局換一個更能將心思放在正經事上的主事者。

上個月的一次聚會時,章惇就跟韓岡提過此事,將鑄幣局實際上的主事者換一個人。似乎是譚運在一次巧遇章惇的時候,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章惇是這個脾氣,但凡能得他認同看重,就不遺餘力。若是平庸一點,他就是用鼻孔看人了。尤其對阿諛奉承之輩,從骨子裡看不起。

當時韓岡拒絕了,但現在,這個念頭終於浮上心頭,或許真的要換人。

來自鑄幣局和火器局的日常彙報算是結束了。

見廳中只剩韓岡一人,小吏給他換上了一杯新的熱茶。

滾水剛沖泡的散茶,揭開蓋子時,熱氣蒸騰,一片茶香撲鼻,只是燙得入不了口。

韓岡將茶放在一邊,照常處理起今日的公務。

冬至日前後,宣徽院的工作比平日多了一些。雖不是大禮之年,但遞到韓岡案頭上的公函也比平常多了十倍。

拿着筆,他一份份地批閱,除了本司的公務之外,其他還有請款,解物,以及一些有關人事上的公務。清閒的衙門也好,繁劇的衙門也好,要處理的事都差不多。

待處理完了今天的公事,韓岡端起茶盞,又立刻放了下來,還是燙手得很。纔過去不過一刻鐘而已。

處理公務用了多少時間,韓岡只是在估測。現在並沒有準確有效的時計,韓岡當初提出了擺動原理,用來代替了水漏、日晷之類的計時儀器。韓岡也不知蘇頌舉薦的韓公廉,他什麼時候將鍾給設計好,並製作出來。

處理完了公務,小吏將公函都搬走,韓岡面前的,就是朝廷一些內部消息的通報。

這算是邸報的範圍了,韓岡每天都能從上面得到一些不可能在外面宣揚的秘聞。

江西洪州大雪,壓垮了城中房屋一百四十餘間,上千人受災。除此之外,大雪在江西普降,也造成了交通堵塞,並讓人們出行生活帶來了不便。

這算是今天的邸報上,最爲重要的幾件事之一。

雖然這是洪州以慶幸的口吻上書,說是幸得太上皇、太上皇后和聖天子的庇佑,廬舍毀損雖多,卻沒有百姓傷亡。

不過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得出今年的氣候的確冷過往年,太湖都結冰。

氣候一變,對種植業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現在這樣的情形,就不僅僅是一路的事了。而是從北面冷到了南面。來自極北凍原的寒流,從北至南,貫穿了大陸。

既然大宋內部各路幾乎都受到了寒流的侵襲,那麼北面本來就更爲寒冷的地區,又怎麼可能不受任何影響?

有些事根本不用多想,直接用常識就能考慮明白。

遼人這個冬天會很難過。就算通過劫掠高麗,得到了一筆豐厚的收入。但一個如遼國這般巨大的國家,是不可能靠吞吃小國來維持國中財計。在寒冬中所短缺的部分,遼人只能通過劫掠來設法補足。

早在秋天的時候,河北河東和陝西,便照常例開始防秋。章惇爲首的西府,在東府的配合下,對邊地的城寨做了一次調查,其中需要整修和重建的部分佔了實際總數的一半。而這些需要整修的寨堡,河北佔了其中的一半。

不過整修邊境寨防一事,朝廷還沒打算公開,因爲這等於承認邊境上的寨牆有問題,讓遼人看到機會。兩府共同的決定,要到明年開春,河北的塘泊防線徹底解凍,他纔會提出此事。

今年就要靠邊境上的駐屯大軍,來嚴防死守。大規模的入侵不會有,小數量的越境,恐怕會多如牛毛。

到時候有的邊境上的守臣忙了。

另外還有西域。

西域的緯度並不低,後世韓岡早就領會到這一點。時間距今不過千年而已,韓岡不能不擔心王舜臣在西域的處境。

以王舜臣以無數人頭換來的赫赫兇名,在西域,沒人敢給他氣受。

能威脅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天候的問題。而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主體在蔥嶺之西的黑汗國。

以前韓岡對黑汗人的威脅並沒有放在心上,但在王舜臣最近一期的奏報抵京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一個月的時間,從極西的末蠻跑到了京城。這個速度快得讓人難以置信,幾乎不可能,不過他們還是做到了。

王舜臣在奏章中,也只說明瞭兩件事。第一,他即將遭遇黑汗軍,數目不明,可能較他手中兵力爲多。第二,由於天候不便的原因,他選擇就地迎戰。

也就是說,韓岡所擔心的問題,現在王舜臣都遇上了。到底要怎麼應對,韓岡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十分棘手。

王舜臣不願撤離末蠻,並聲明要在那裡迎擊黑汗人。但從他的奏報中,對當地地理、人情的瞭解實在是太少了。光是堅壁清野的老套手段,不一定管用,可能最終還是要做好戰略轉進的準備。

之前他還跟章惇就此事討論過。

韓岡對章惇說不用擔心王舜臣。

而章惇對韓岡說,朝廷想要了解的僅僅是王舜臣會不會敗。

在韓岡看來,王舜臣敗了也不會影響大局。

“黑汗軍千里出擊,卻早早地被打探到了消息。只要趁他們新來乍到,給予迎頭痛擊,必定能夠輕鬆擊敗黑汗人。”

韓岡的話,在章惇那邊的沒有得到什麼認同。

戰場上沒那麼多必定。一錘子買賣,若是他章惇領兵,絕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以王舜臣從韓岡那邊學到的一切,應當也不會做。多半是穩守城池,靜觀待變。

之後緊隨在第一次奏報之後,第二次的奏報就主要是王舜臣對黑汗軍的應對。而王舜臣的佈置一如之前的猜測。

沒人爲此嚇了一跳。孤軍在外,能做出的選擇很有限。如果不是迎面的硬碰硬,或是半道截擊。剩下的也就是守城一個辦法了。

天氣、地理,以及當地的人心。王舜臣若是能夠把握到這三樣,很快就能將敵軍給擊敗。

躍進千里北上,在隆冬時節,幾乎是個自殺的行爲,換做是南下倒是好了。黑汗軍或許自持兵力雄厚,所以不在乎時節和地理的問題,而王舜臣卻不會不在意。

“勝利會比想象中來得容易。”

韓岡在看到王舜臣的第二封奏疏後,心中騰起的想法。黑汗人誤算了王舜臣的決心,最後的結果現在也就註定了。黑汗雖是大國,在軍器上的實力也同樣無法與大宋相抗衡,大量鑄造的各色兵器甲冑,能夠好好地給黑汗人一個教訓。將他們竊據的疏勒、于闐等地收歸中國。

前兩封奏疏,已經是幾天前送抵京城的事情了,按照時間來計算,除非黑汗人能夠耐下性子圍城,而王舜臣沒有出擊邀戰,否則這個時候,戰爭應該已經結束了。

究竟是勝是敗,此時已見分曉。只是過於遙遠的距離,讓韓岡無從知曉,只能盼着從西域一路傳回來的馬遞早日能帶來勝利的消息。

“宣徽!宣徽!”一名樞密院的吏員匆匆走進了韓岡的公廳,將一封公函遞給了韓岡,“出大事了。”

“是西域王舜臣的消息?”韓岡急切地問道。他只是宣徽使,西府中除了他所關心的事務外,其他大小事宜都不會通報他的。

“不是,是東面高麗傳回來的消息。”

“什麼消息?”韓岡問道。

難道是耶律乙辛又在鬧什麼了?都已經將高麗百姓都給瓜分掉了。土地也分割給了不少人,幾乎是骨頭裡都攥出了油,還能怎麼鬧?要說水軍,韓岡一百個不信,掌握在遼人手中的那點船隻,有能力來騷擾大宋近海。

“遼軍登陸日本了。”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長風(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下)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三)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四)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中)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一)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