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中)

“首鼠兩端……”

“章惇本與韓岡沆瀣一氣,豈能依靠……”

“父子皆無士行……”

“不是其暗通韓岡,楚公當年如何會被迫出外……”

章惇邊說邊笑,龔原卻是冷汗涔涔。

現任樞密使那掛在嘴角的淡淡笑容,在他的眼裡,比暴怒時還要恐怖。

揹着章惇,他可以和臺諫中的同僚一起大放厥詞,可當着章惇的面,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龔原甚至希望章惇大發雷霆,而不是現在的笑語盈盈。

他一向自覺膽大,並不畏於權勢,只是章惇現在的表情實在太瘮人,讓龔原不寒而慄。

章惇也終於收斂了只掛在臉皮上的瘮人笑意,眼神卻變得更爲狠厲,“惇本俗吏,居西府多年而無所建樹,不得人心也不足爲奇。可家父無辜,年已八旬,卻還要受不肖子連累。”

龔原汗如雨下,無言以對。

御史臺中幾個人在一起罵章惇膽怯,以至於貽誤良機,掉過頭來,章惇卻把那些話一個字不差地說出來。

不用想,這幾個人中間,肯定有人向章惇通風報信了。

可急切之中,龔原想不出到底是哪一個……也許不止一個。

龔原只覺得自己背後又黏又溼,越來越難受了。

不但前面有敵人,背後也有敵人。早知道在御史臺中做得如此憋屈,還不如留在國子監裡。可惜自己在當年的太學案中吃了大苦頭,儘管三舍法有自己的一份汗馬功勞,但再想回去,也不方便了。

章惇看見龔原臉色發青,倒也不再逼他了。

這一羣人,是靠了自己才能在御史臺中站穩腳跟,可他們不思圖報,反而在背後議論。這樣下去,說不定過些日子,就會上表彈劾自己,以示身爲御史的忠直。

這樣的人,還能留嗎?

當然,章惇並不打算將自己在臺諫中的佈置一掃而空,有的人是不能留,有的人還是可以再看看。

“你們啊……是利令智昏!真當韓玉昆不敢趕你們出去?”

龔原與王安石關係很好,當年變法,三舍法多得其力,在國子監生中很有地位。章惇覺得他還可以挽救一下。

章惇鬆了口,龔原卻不服氣地低聲說了一句:“縱使宰相也不能隨心所欲驅逐臺諫!”

“如果要太后決定誰去誰留,太后會留你們嗎?”

龔原吶吶難言,太后的態度誰都明白。

章惇冷淡地看了龔原一眼。這樣的人,只知道添亂,且不是給對手,而是自己人。

“知道韓玉昆爲什麼當初不阻止你們進入御史臺?……是因爲你們壞不了事!”

“韓相公權勢煊赫,我等無力拮抗,可樞密身居西府多年,又何必懼他?”

“我爲什麼要從爾等所願,與韓岡爲敵?!把韓岡趕走之後,靠你們幫忙,能把國事處理得比他更好?”

章惇當然想進政事堂,但他不希望自己進去之後,天天與人打嘴仗。

“我等雖不如韓相公多才多藝,可樞密若能進東府,豈會輸給他?”

“工役、財計、軍器,這些事我遠不如韓岡。人貴自知,正是有自知之明,我才能在京城留到今日。”章惇微微冷笑,“深甫,你向來實誠,這挑撥的事情,你做不來的。”

龔原的臉一下漲紅了,他方纔說話的時候,的確帶了挑撥離間的想法,挑動章惇的心思,“可韓岡當政以來,便大興工役,勞師動衆,年年不絕,地方上早已是民怨沸騰!”

“年年興修工役,卻不見百姓揭竿而起。”“你們蒐集的那些東西,燒掉都嫌要掃灰,什麼用都沒有!你好好想想吧,爲什麼韓玉昆將鐵路定爲御道?!”

“鐵路的收益並不是全數歸於國庫,而是有一半進的是太后的錢袋子。這天大的好處,放在變法時,不知要敲鑼打鼓說上多少遍,可韓三提過幾次?”

鐵路軌道是朝廷建的,所以運輸收費也歸入國庫,不過其所收取的商稅稅入則直接送進內庫之中。不管之後政事堂會不會拿着國債債券,從內庫將錢給挖出來,太后那邊是實打實地看見錢入賬的。

可是韓岡在呈與太后的一系列有關鐵路軌道的奏章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提到了財稅收入。提及保證綱糧穩定運輸,佔了三分之二,而軍事用途,幾乎每一份相關奏章中都有提及。

在韓岡的議論中,鐵路軌道賺錢只是次要,僅僅是貼補一部分修築鐵路的支出。真正作用,是要在七八天內,將上萬大軍連人帶裝備送到千里之外。旬月之內,百萬石綱糧從江南運入京城。

這是鐵路的真正用途。既然大宋此前能年復一年地疏浚被黃河泥沙淤積擡高的汴水,能花費國庫收入的六成來供給軍用,那麼修造鐵路,保證京城的安穩,讓國境上的守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援軍,動員千萬民夫,花費百萬錢糧,都只是一樁小事而已。

而且在韓岡直接控制之下,幾條鐵路同時鋪設,動用的民夫成千上萬,卻也並沒有造成士民沸騰的局面,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中。這不是三五人蒐集幾份材料,就能扳回來的局面。

幹線鐵路的順利,使得從東京城通往各縣的支線道路早早地就進入了籌劃階段。由於京城的地皮極貴,經過的土地,田主也是成百上千,所以路線還在扯皮。但經過朝堂上的幾次會商,決定允許田主購買股票,成爲股東,以股權交換地權。

經此一變,京師的世家大族更是羣起雲涌,也許要經常會被軍事佔用的鐵路軌道幹線是個賠錢貨,可聯通京師的支線,想也知道,肯定是大賺特賺。不說他事,只是朝廷允許鐵路沿途站點上可以自行設立墟市,就知道其中有多少油水了。

控制瞭如今最大的一塊肥肉,韓岡正是如日中天,想動搖韓岡的地位,絕不是在現在。而章惇也不會糊塗到與現在的韓岡爲敵,所以當他發現下面的人有所異動,才分外不能容忍。

還好,相比起其他幾個人,龔原壞不了事,留他一個,也能搪塞一下。

章惇瞥了一下眼前的中年男子。

龔原此刻半是羞怒,半是迷茫,對章惇的話也沒有迴應。如果是辯解經義,他能滔滔不絕,半日不歇,可說到朝事政事,可就只能算是一個庸才了。

還是留着他吧。章惇進一步堅定了想法。

無傷大雅,無害於國,更確切一點,就是韓岡曾經說過的人畜無害了。不留他,難道留與自己同名的安處厚嗎?

點湯送客,章惇在空無他人的廳中,只想嘆氣。

這些人,看着廷推在即,便一個勁地想要興風作浪,也不看看局面。

政事堂只有兩名宰相,已經必須增加人手。之前兩次廷推無果,這一回,不會再拖下去了。

按照與韓岡、蘇頌的商議,這一回是四選二,但最終的結果還是看太后。廷推的前四名可以送到太后的面前。太后可以在其中選兩個,但也可以只選一個,或是一個都不選。

這兩個名額之中,韓岡是肯定想要一個自己人來佔據。

蘇頌六十多了,不過身體好,又會保養,看他的樣子,應當不會比富弼活得短。富弼八旬纔去世,而文彥博也八十多了,還活得開開心心,這兩人都是朝中讓人羨慕的老壽星。

不過即便蘇頌能活到八十多,他在朝堂中的時間也不多了。

朝中公認的致仕年齡是七十,也有律條規定,但也不是那麼死板,一般來說能活到七十的不多,七十歲還沒病沒災的更少,退與不退只看有沒有人說。

當年曾公亮年過七旬仍留居東府,就是被一句“老鳳池畔蹲不去,餓烏臺前噤無聲”給罵走的。蘇頌如果過了七十歲還不戀棧不去,自然會有人寫新詩送他。

高處不勝寒啊。

現在的情況,蘇頌一去,韓岡便是要獨木擎天。本已是困難重重,日後將更加困難。他根基不厚,這是沒辦法的事,先天不足。像他這樣父祖皆是庶民,靠着自身的努力躍過龍門的官員,想要獨樹一幟,自成一派,本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

不是韓絳、韓琦這樣的世家子,想要在朝堂上長久立足,有所作爲,就必須厚植根基。王安石是官宦世家,可他的父親也不過是個中層,普通進士,所以根基不深,只能靠學術來聚集人才。

韓岡也是一樣,不過他的兒子多,等他開始與人聯姻之後,韓家的地位就能在朝堂上穩固起來了。

但這是緩不濟急,韓岡目前重用的都是願意跟着他做事的人。

黃裳依然在西南,李承之留在河北,改知大名府,署理河北防務。遊師雄留京數載,也該出外了。他們都不可能被韓岡選上。而在鐵路軌道營造上涉足甚多的沈括,必然是韓岡力推的人選。

如果有人這時候想從鐵路上下手,韓岡絕不會容忍,那時候,好不容易纔穩定下來的朝堂肯定有得亂了。

作爲新黨如今在朝中的領導者,章惇絕不願意看到那一幕。

……

“相公可還看過了司馬光的遺表?”

內東門小殿中,向太后向韓岡問道。

“回陛下,臣已經看過了。”

“相公覺得如何?”

“其中多有激憤之言。”太后語氣憤憤然,可韓岡心平氣和,他要操心的事太多,沒精力跟死人慪氣,“人若挾怨,觀人觀物便難以公正。至於其說變法誤國誤民,臣等朋比爲奸,陛下只看二十年前和如今的區別,就知道是否是事實。”

“但司馬光臨死都不忘上表污衊,給侍中銜,是不是太高了?”

“如今司馬光既已無害於國,就不宜太過苛責了。”

相對於司馬光在洛陽一待十幾年的悲劇,他死後的封贈可謂是備極哀榮。韓岡和蘇頌商議過後,在太常禮院擬定的規格上,又加了一級。

朝廷給予司馬光的追贈,遠遠超過了他應有的地位。作爲司馬光的嫡子,司馬康也特旨加官一級。

都已經死了,給他多少好處都沒關係,壞不了事了。至於會不會讓人誤會有什麼政治意味,韓岡也並不在意。

“就依相公。”

向太后看起來還有些不快。不過給韓岡勸了一下,也沒有多堅持。

就像韓岡說的,已經沒法兒再敗壞國事了,只衝《資治通鑑》,給個侍中也不算過當。

勸說了幾句,韓岡見太后無他事吩咐,便告辭退下。

出來之後,韓岡心中猶有幾分疑惑。

這幾年,向太后處置朝政早已得心應手,今天找韓岡來說司馬光的追贈,韓岡並不覺得她是被司馬光的遺表給氣的。只是把事情想複雜了,又不像是太后的性格,一時間,不容易想明白。

韓岡想得很開,想不明白就不去多想,太后遲早要說明的。

五年之期已經沒有多少日子了,他當初制定的目標,現在正在逐一實現中。

戶數和丁口穩定的增長,稅賦也在穩定的增長,軌道的運輸費用還沒有到收入的時候,但衝抵日常開支,也不至於虧本。而修造軌道的支出,並沒有超過朝廷的承受能力,在鑄幣局的運作下,朝廷的鑄幣數量大增,物價卻保持穩定。只要工業品和糧食都保持相應增長,國家就能保證穩定的發展。

來自嶺南的綱糧現在佔了每年收入京師的綱糧的五分之一,而供給民間的糧食則更多。其地位重要已經不下於江南任何一路。

所以韓岡一直最看重的交通線,並不是鐵路軌道,而是來自嶺南的海運路線。同時對遼的前期戰略,海戰也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軍事準備中,海軍也是重中之重。

海軍建設與軌道一樣,這都是要砸錢的生意,韓岡是用自己的威望來推行此事。

而想要維持現有的政策不加變動,必須要有一個有見識的政府,兩府中的新人人選,也必須加以考量。

想到這裡,韓岡心中又是一動。

太后方纔專爲司馬光找自己過來,是不是有所暗指?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
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一)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四)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五十八章 南北(十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九)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六)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一)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八)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九)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