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月訓練(三)

衆人大驚。一男子叫道:“報告”

顧朗:“說。”

男子道:“我們是當兵的,又不是秀才。沒必要學認字。這一條不合理。”

顧朗冷聲道:“太女殿下的親兵,必須要識字。不必做道學文章,只求能看懂大字告示,不求字跡工整,只需別人都能認識。你們這一個月的認字,無需動用筆墨書寫,能在石板上畫出來即可。一個月後若是留了下來,還需繼續學習。這是太女親兵必須達到的要求。覺得不能做到者,可以現在退出。”

不管是精銳騎兵還是未來的中層將士,普及文化這一點都是必要的。識字的意義,葉明淨和李若棠一樣清楚。知識,是打開廣闊天地的一扇門。只有識文斷字,纔可以真正的跨越到另一個高度。

當天晚上,文字授課正式開始。綠桔擔任教官,教授了五個繁體漢字。識字的人自然是興高采烈,不識字的就全體頭疼了。一天扣五分的話,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分,那一百分根本就不夠扣的。於是,識字的人頓時成了香餑餑,個個都是補習先生。孫承和忙的不可開交,不停的應衆人要求,將那五個字寫了一遍又一遍。

在士兵們眼裡,成爲太女的親兵即意味着有高工資、高待遇。這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很吸引人的。於是,那一個個繁複的漢字算了什麼。認全了以後就能月月拿高額糧餉。在他們看來,最容易被扣分的就是這個認字。打架鬥毆什麼的,自己注意一下就行。至於完不成日常訓練而被扣分,你在開玩笑嗎?

葉明淨也不停的在一張張紙上寫下斗大的漢字。給士兵們帶回去慢慢看、慢慢寫。她在李若棠的筆記中瞭解到。這個時代的士兵們,大多由募兵制徵召產生,皆來自社會底層。只要有一個人能混到隊長,全家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父母、姐妹、兄弟,一家人都能跟着沾光。所以,這個年代的士兵們,一份高收入對於他們來說,值得用命去博。所以,這個扣分制,只起到了兩點作用,一,讓他們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性。哪怕這紀律很古怪。二,教會他們識字。至於用扣分激勵起好勝心和鬥志,在這個時代根本就用不着。因爲這是一個會窮死人、餓死人的時代,現實的殘酷和戰場不相上下。

李若棠在筆記中提到。只要能讓戰士們有一種“我參軍打仗,家裡人就能過上好日子。我戰死犧牲,家裡人同樣能過上好日子。”的認知。這些士兵根本就是一支無敵的軍隊。他們情願和敵人同歸於盡,都不願戰敗。因爲,戰敗了,意味着除了糧餉,什麼也得不到。同歸於盡了,他的戰友和上司,會把他的那一份戰利品以及豐厚的撫卹金寄給他的家人。比起戰敗、人卻活着要合算的多。

李若棠看到了這種時代賦予的特質。她理所當然的利用了。制定了幾條軍規。第一,她的部隊打勝仗後收繳的財物,可以留下一部分作爲士兵們的補貼。第二,在戰勝一個城池後,允許士兵們去掠奪屬於私人的財富。第三,每一場戰鬥勝利後,都需根據傷亡人數取出相應份額的戰利財物充當撫卹金。事後由專人護送至戰士們的家鄉,交給他們的親人。同樣,每位戰士參軍登記時都留有撫卹金收益人的幾個姓名,按照親密關係遞減。這樣的後事保障制度下,她擁有當時最不怕死的軍隊。人人都知道,去李將軍的隊伍裡參軍,是“哪怕死了我一個,也會幸福全家人。”

葉明淨不知道李若棠的鐵血軍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周朝消失的。她讀過《周史錄稿》,周肅宗時代,軍隊已經腐化的不成樣子,吃空餉、喝兵血,比比皆是。曾有過這樣的笑話,某地出現匪亂,朝廷派大軍前去剿滅。按照兵部的花名冊,點播了五萬大軍出發,心道五萬大軍剿滅幾千人的匪亂還不是小意思。結果實際出發的時候一清點人數,只有一萬多一點點。少掉的三萬多,全是空名號。就這一萬多人去剿匪,結果還打輸了仗。最後朝廷只得再次徵兵,派兵。折騰了好一陣子,纔將匪亂平定。而周朝,也在這一次次的折騰中耗掉了本已不多的元氣。

最後,當時的皇夫攝政王葉承祜親自帶兵四處清剿匪亂。歷經十多年,纔將各地的騷亂平息。他登基後,又採取置換官員,修生養息的辦法,慢慢恢復中原大地上的元氣。終於坐穩江山,開創了夏朝。但同時,顧頭顧不得尾,他也徹底丟掉了對西域各地的控制。夏朝不再像周朝那樣,有大片遼闊的土地來飼養官馬。騎兵數量銳減。導致了西域地段胡人的侵略越發嚴重。要不是武成伯顧緝這位軍事天才異軍突起,夏朝估計都要淪落到和親的份上去了。

而如今,武成伯已老,他的威名還能再鎮壓多久呢?

夏朝的軍隊,雖然不像周肅宗時代那般糜爛。但到底是禪讓來的江山,沒有經過大清洗。很多陋習依然存在。不然,就不會這麼多年只靠一個武成伯顧緝了。勳貴們的後代,還有幾人能帶兵?這些人,少了侍女,只怕連衣服都穿不周全。稍稍一個小風寒,能當成絕症來調養。珍貴藥材流水一樣送下肚。這樣的身體,對於病菌,能有多少抵抗力?兵部的官員、將軍。哪怕是武舉錄取的,也都只是紙上談兵之輩。搞起官場傾軋來,比拿槍扎人熟練順手。人情世故賊精賊精。這樣的人,能上戰場克敵制勝?笑話

夏朝能冒出個顧緝,還碰巧被重用了。真是她家父皇的幸運。

冷兵器時代,得騎兵者得天下。這是李若棠的原話。她特別指出,宋朝就是因爲沒有馬,才淪落到“金欺負完了遼欺負,西夏折騰過了蒙古人來”的地步。繁華的汴京城敵不過戰馬鐵蹄的踐踏。蒙古人的騎兵,每人有四至五匹戰馬輪換。而宋朝的岳家軍,只能用大刀去砍金兀朮的馬腿。

葉明淨寫完給最後一名士兵的大字。微笑着和衆人道別。各自回營房休息。

她需要西域的土地,她需要以萬做計量基數的戰馬。

而承平已久的文臣們,是不會贊同這項計劃的。康熙曾說過,帝王者也不能爲所欲爲,有時也要受臣子和大勢的制約。不受臣子制約的帝王,是全盛時期的漢武帝,是玄武門兵變的唐太宗。

能看清二十年時代走向的人是聰明而又幸福的,能看清兩百年曆史走向的人是孤獨而痛苦的。

她需要佈局,布一盤大大的局。才能達到她的目的。

葉明淨從來不擅長下圍棋,並不代表她不懂戰略。

這些事,她連父皇都不能說。父皇時日不多了,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女兒能平安登基,一步步收攏朝政。文臣擁戴、軍方支持、勳貴受到制約。三方制衡。這是父皇大人的想法。

葉明淨倒在營房簡陋的木牀上,凝視着新粉刷的天花板沉思。也許,正因爲很多年輕的繼任者們,都想用自己的方法來改變一些糟糕的陋習。所以,才和他們的前任帝王,鬥爭的那樣熱火朝天。

她不能那樣做,她不能讓父皇察覺她的心思。她的父皇,應該有完美的人生,身爲皇子,成功的登上了帝位。身爲皇帝,治理着太平盛世。身爲父親,有一個順心合格的繼承人。她的父皇,應該完美的走完這樣的人生。

天色矇矇亮,起牀的牛角號嗚嗚吹響。衆士兵們飛快的整裝集合。昨天由幾個識字的人大家讀了一下各項守則。裡面就有一條,起牀號結束後,還沒有穿戴完畢來空地集合的,一律扣分。

孫承和趕在最後一刻衝到了集合地。他的髮髻梳的歪歪扭扭,衣服倒是穿戴好了,綁腿卻只打了一半。

顧朗毫不留情的扣了他兩分。同時,還有少數幾人也被扣了分。

集合完後便是跑步,十里路程的長跑,完了後還有俯臥撐、拳腳對練等等。這些全都折騰完了,休息片刻。纔是吃早飯時間。

葉明淨跟着隊伍跑完了長跑,做完俯臥撐。這麼多年的八禽戲配合呼吸鍛鍊下來,她的身體素質非常的好。遊刃有餘的完成了項目。引得第四組的男子們對她刮目相看,說話間,也不同於昨天對她的客氣和疏遠,多了幾分強者之間的平等。

到了拳腳對練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早上的訓練,顧朗和他們一起進行,鍾秀兒帶着兩個小藥童作爲醫療援助。第一組和第二組都是四十一人,兩組多餘出來的那一人剛好互相對搏。第三小組四十二人是雙數,內部解決。第四小組嘛,顧朗插了進來,,除去葉明淨也是雙數。男人們全部解決。

即使是認可她有強者的素質,這裡的男人也不會和女人動手。他們是軍人,這個時代可沒有女兵。況且,葉明淨頭上還頂着太女侍女的名號。在士兵們看來,屬於高官下基層。萬萬不能動手。

六一兒童節,在外面跑了一天。更晚了。二更會有的。

說些題外話

近來有論壇很多言論,在此解說一下。第一,顧朗。顧朗是軍人,不是政客。他從小生活在拳頭大說話聲就大的胡漢交接地帶。回了京城後,母親很快死了,他去了威武馬場。顧緝要麼在邊疆、要麼在京城府邸。故而不會有人教他權謀之術。顧朗的長處,在於打仗。他的強項是戰術和局部戰略。他不需要有統領全局的戰略觀。顧緝也不會讓他有。因爲一旦那樣,一個搞不好,顧朗第一個要動手對付的,就是武成伯府。而皇帝,也不會喜歡一個有着天下全局戰略觀點的人。當然,顧朗的局部戰略觀還需要進一步發展,這和他的閱歷也有關。他一直在顧緝的手下打仗。當然只需要有戰術觀即可。

再說說顧朗和袁氏夫婦。顧朗的個性決定了他解決事情只會用很直接、很粗暴的方式。比如他看不慣嫡母和三個嫡子兄弟,於是他常年不回府。成親後發現在府裡過的不如意,他就打算分府居住。他爲什麼沒有想過和嫡母鬥一鬥呢?或者是搶了武成伯的爵位?因爲他是強者,強者解決事情的方式一般都是簡單而粗暴。以力破巧。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立下赫赫戰功,達到分府居住的條件。他避開不擅長的政治鬥爭,用自己擅長的武力去對付麻煩,其實是一種揚長避短。

而袁氏,也是如此。袁氏是一個有武力值得人。從小進山騎馬打獵,她能自己養活自己。顧府的奢華生活,對她並沒有吸引力。故而,她對於顧夫人,兩個嫂嫂的花招很是膩歪。她對付的方法,也同樣是粗暴的。我行我素,你說你的,我幹我的。不行就散夥。反正我不靠你生活。而顧朗最終接受了她的條件,也正是因爲如此。這兩人的處事理念和方式是一樣的。當然,最狡猾的應該是顧緝。顧朗是他養成這樣的,袁氏是他親自挑選的。

第192章 初夜(上)第91章 百花坊夜宴(一)第217章 局(四)第152章 風起(二)第41章 秘密(二)第222章 女人第106章 調任第130章 練兵(一)第12章 上書房(一)第220章 邊關(二)第296章 上街二第320章 蛻變(一)第212章 生產第137章 一月訓練(三)第177章 離京第244章 特使(下)第103章 送別第243章 特使(上)第244章 特使(下)第13章 上書房(二)第226章 深秋(下)第190章 襪子第205章 分房第237章 突襲(三)第181章 身亡第7章 毛筆字番外春日燕陽第63章 馬球(一)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79章 太女第49章 錢從哪裡來(三)第135章 一月訓練(一)第134章 練兵(五)第262章 坦白第299章 父親是誰(二)第289章 顧維麟第272章 晚宴第249章 會獵第133章 練兵(四)第56章 小桃(一)第48章 錢從哪裡來(二)第61章 安排(二)第160章 殺戮(下)第278章 孩子們的遊戲(下)第89章 調查(二)第26章 對手(二)第35章 對話第41章 秘密(二)第131章 練兵(二)第117章 動向(一)第114章 西林書院(四)第264章 相信第30章 結緣(下)第109章 杜憫番外春日燕陽第99章 計劃(五)第116章 春近(中)第293章 瑣事第50章 會試風雲(一)第279章 請客第4章 一個爹兩個娘第205章 開戲(上)第兩百二十七 補湯第91章 百花坊夜宴(一)第256章 遇險(上)第188章 多情、無情第101章 計劃(七)第95章 計劃(一)第102章 計劃(八)第53章 會試風雲(四)第314章 病逝第161章 登基第188章 多情、無情第267章 生產第294章 三年第150章 漩渦(下)第14章 上書房(三)第90章 調查(三)第172章 吵架第205章 分房第126章 賞春宴(一)第239章 突襲(五)第29章 結緣(上)第161章 登基第35章 對話第325章 行動(二)第3章 宮廷往事第293章 瑣事第331章 半生緣(下)第289章 顧維麟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66章 馬球(四)第132章 練兵(三)第43章 後續(中)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174章 田地(下)第238章 突襲(四)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275章 孩子們的遊戲(上)第294章 三年
第192章 初夜(上)第91章 百花坊夜宴(一)第217章 局(四)第152章 風起(二)第41章 秘密(二)第222章 女人第106章 調任第130章 練兵(一)第12章 上書房(一)第220章 邊關(二)第296章 上街二第320章 蛻變(一)第212章 生產第137章 一月訓練(三)第177章 離京第244章 特使(下)第103章 送別第243章 特使(上)第244章 特使(下)第13章 上書房(二)第226章 深秋(下)第190章 襪子第205章 分房第237章 突襲(三)第181章 身亡第7章 毛筆字番外春日燕陽第63章 馬球(一)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79章 太女第49章 錢從哪裡來(三)第135章 一月訓練(一)第134章 練兵(五)第262章 坦白第299章 父親是誰(二)第289章 顧維麟第272章 晚宴第249章 會獵第133章 練兵(四)第56章 小桃(一)第48章 錢從哪裡來(二)第61章 安排(二)第160章 殺戮(下)第278章 孩子們的遊戲(下)第89章 調查(二)第26章 對手(二)第35章 對話第41章 秘密(二)第131章 練兵(二)第117章 動向(一)第114章 西林書院(四)第264章 相信第30章 結緣(下)第109章 杜憫番外春日燕陽第99章 計劃(五)第116章 春近(中)第293章 瑣事第50章 會試風雲(一)第279章 請客第4章 一個爹兩個娘第205章 開戲(上)第兩百二十七 補湯第91章 百花坊夜宴(一)第256章 遇險(上)第188章 多情、無情第101章 計劃(七)第95章 計劃(一)第102章 計劃(八)第53章 會試風雲(四)第314章 病逝第161章 登基第188章 多情、無情第267章 生產第294章 三年第150章 漩渦(下)第14章 上書房(三)第90章 調查(三)第172章 吵架第205章 分房第126章 賞春宴(一)第239章 突襲(五)第29章 結緣(上)第161章 登基第35章 對話第325章 行動(二)第3章 宮廷往事第293章 瑣事第331章 半生緣(下)第289章 顧維麟第47章 錢從哪裡來(一)第66章 馬球(四)第132章 練兵(三)第43章 後續(中)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174章 田地(下)第238章 突襲(四)第271章 孩子們的前程第275章 孩子們的遊戲(上)第294章 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