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

第一百四十一章黃河,黃河

時間向前撥前一兩日。

黃河洪水已經不是第一波了。

黃河汛期分爲三四月之間的桃花汛,七八月之間伏汛,九月十月之間秋汛。

從時間上來算,桃花汛已經過去,伏汛已經到來了。而黃河洪峰最大的就是伏汛與秋汛。

在河南巡撫這任上,趙新幾乎透支了半條命。

宣德末年以來,大明水旱無常。黃河大堤年久失修,即便趙新多次上書朝廷,向楊溥,曹鼐兩任首輔詳細闡述黃河大堤需要大修的理由。

只是朝廷僅僅加了修河款。並沒有徹底修整黃河的意思。

但是黃河大堤的問題,不是在舊大堤上修修補補就能建立好了。修修補補,不足以讓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面對在今年特大洪水。今年特別難過。

從三月桃花汛開始,趙新就一直在大堤之上,晝夜不停的守護大堤,才讓黃河大堤數次轉危爲安。

但是伏汛來臨之後,洪水的規模比之前桃花汛的時候,更大了不少。

一層層的黃河水,幾乎將整個黃河大堤都泡在黃色的泥水之中。

趙新在修補黃河大堤上下了大功夫,但是面對地上懸河,這種功夫根本不夠用。

整個六月之間。

黃河雖然沒有決口,但是大大小小管涌,內澇,等等事情層出不窮。趙新根本睡不了一個囫圇覺。

而這一日,更是洪水浩浩蕩蕩的漫天而來。

在大堤上,十幾裡寬的黃河河道,幾乎滿溢,一眼看去,黃河之水,幾乎是天上而來,波濤沖天,就好像是有一條龍,要帶着這億萬黃河之水,騰空而起。

面對一層層衝上來的黃河水,黃河大堤就好像是泡了水的餅乾,一層層墜落開來,從小到大,從一點點碎渣,到大片大片的夯土。

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因爲別的,是因爲三月以來,幾乎沒有中斷的汛期,即便是趙新做了多少準備,黃河大堤也被洪水給浸泡透了。

這是大堤崩潰的前兆。

面對這樣的情況,趙新視而不見。只是督促下面的人一邊一邊的加高堤壩,維護大堤,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一來,他從小讀的聖賢書,讓他不能逃避。

固然,儒家有很多極端的地方,也讓教出來很多滿口仁義道德,做起來男盜女娼的人,但是不管是那一個時代,都有一些真心實意,願意捨身取義的時候。

這個時代大明朝廷風氣,還是相當不錯的。

趙新當初在大堤之上,已經做出了決斷,而今自然不用多想,不過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其次,就是皇帝對大堤的看重,錦衣衛的人此刻就在大堤之上,看似什麼也不做,只是將每天的情況,記錄下來,一日向京師一報。

但是這個舉動,本身就給趙新帶來相當大的政治壓力。

更堅定了,趙新死守黃河大堤的意願,他敢保證,此刻任何一個官員,在面對危險看放棄黃河任何一段大堤,都逃不過,皇帝后至之誅。

趙新堅定不移,下面的民夫將士也都不敢動搖,紛紛堅守。

忽然,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道:“退了,退了,退了,黃河水退了。”

一時間不知道多少人都扭頭看向,一片水域,卻見一根溼漉漉的石柱露出了水面。一時間聲音先是一靜,隨即無數高呼之聲,呼聲震天。

這石柱就是用來測量水位的。

只是洪水大漲,此刻已經將它完全淹沒在下面了。

此刻重新露了出來。

正是洪水退去的徵兆。

洪水太大了,大到了即便是洪水退了一點,很多人也都是看出這一點點的差別的。看見這根石柱,才讓所有人確認這一點。

趙新長出一口氣。

覺得今日總算是過去了,他再看一眼石柱,忽然覺得不對。

因爲洪水退的太快了。

洪峰漲跌是有規律的,洪峰或許來的很快,但是退卻的時候,卻是很慢的。很多時候,一兩日漲水,想要洪水退下去,就要十幾日,或者更長時間了。

而趙新卻看見了什麼?

幾乎是幾個呼吸之間,洪水居然退下去一寸有餘。

要知道十幾裡寬的黃河河道,一下退下一寸有餘,那是多大的水量。即便是洪峰過去了,也不可能這麼退的這麼快。

趙新的臉色刷都白了,整個人堅持不住,搖晃了幾下,幾乎要昏倒過去,立即有幾個侍從攙扶住。

趙新臉色特別難看,說話都變得艱難起來,口中說道:“北岸,北岸。”

趙新很清楚,因爲開封府在黃河南岸,趙新所駐守的就是南岸,南岸各段分到了每一個縣令身上。

消息傳遞是比較快的,所以一旦決口,趙新這邊就很快能得到消息。

而今他什麼消息都沒有得到,那麼決口的只是北岸。一想到北岸決口,趙新就有些承受不住了。

不是他神經衰弱,而是他太知道這件事情的後果了。

黃河南岸決口,大體還是河南省的事情,但是黃河北岸的決口了,已經不是河南一省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大明天下的問題了。

趙新很想自己的猜錯。

但是事實證明,他猜的很對。

大明衛輝府八柳村。

現在的八柳村已經成爲了個地理名詞,原本的村落已經不在了。就在現代鄭州市北邊,也就是黃河出了邙山不遠的地方,黃河從北岸決口了。

駐守黃河的原武縣令,也堅守了兩個月了。趙新面對的問題,他也在面對,甚至他的問題,比趙新面對的問題,還要嚴重。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趙新乃是巡撫,他不過是一個知縣而已。

趙新雖然一直將加固北岸河堤重於加固南岸河堤,他雖然不會放棄南岸,但是在原則上,還是保留着寧決南岸,不決北岸的原則。

但是執行是就很成問題了。

在趙新眼皮底下,很多人是不敢弄什麼花樣的,趙新也是久歷地方,對下面的小手段,更是明白的緊,誰敢跟他玩花樣,趙新就敢直接將人扔進黃河之中,對外報一個失足而已。

但是北岸就比南岸隔了一層。

在各種物資上,就比南岸難以補充,一來是因爲大部分物資都集中在開封,黃河大水,即便是開封距離原武不過百餘里,但是中間有一道黃河,想要轉運就難辦多了。

更不要說,河南大部分都在黃河南岸,徵召起民夫來,有大把民夫,而黃河北方,只有衛輝,彰德,懷慶三府。

河南省召集民夫,總不能將山東河北的人都召過來。這也沒有辦法操作。

這種種原因,即便趙新在很多事情上向北岸傾斜,但是執行起來北岸情況還是比南岸更艱難一些。

在黃河沖決的開始,其實還是有挽回餘地的,但是原武縣令,面對這浩浩蕩蕩的黃河水,當時就嚇傻了。

根本什麼也沒有做,轉身就跑了。

他一跑不要緊,徵召來的民夫百姓,都做鳥獸散。

黃河水流咆哮,也僅僅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的挽回的可能,錯過了黃金的時間,黃河兩岸大堤,就好像是積木一般,被黃河用大手,一點一點的推倒沖垮。

不過半日時間之內,這一個小小的缺口,變成了寬約十幾裡的河道,黃河在此分爲兩股,一條衝這裡向北流去,而老黃河河道之中水位,迅速下降,大半乾涸了,只剩下涓涓細流。就好像季節從夏季一下撥到了冬季。黃河的洪水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

但是山東百姓的苦難,纔剛剛開始。

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
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章 貝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