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

第十六章李瑈的應對

韓會明做不了首陽大君的主。只能將這個條件帶給了首陽大君。

此刻年輕的李瑈緊鎖眉頭。

說實話,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會演變成而今的一幕。

對於明朝的干涉,他已經有所準備了,他親自去北京一趟,就是爲了窺視明朝的虛實。

他親眼看明朝最真實的一面。

一方面天災人禍,各種賑災,他承認大明賑災做的很好,但是動則數百萬石的糧食支出,是朝鮮不可想象的事情。

即便是對大明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另一方面瓦刺內部整合,似乎再次威脅邊疆的趨勢,而大明上下在打瓦刺一事是有共識的,即便是北京百姓每日談論的,也都是如何打瓦刺。

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如何能有精力干涉朝鮮。

李瑈正是有這兩個前提纔敢做這樣的事情。他賭大明朝廷的決斷,就是心照不宣。卻萬萬沒有想到,明使來得這麼快,冒着寒冬的風雪而來。

這個時節,本身就有一種政治意味。

面對明使提出的條件,李瑈反問韓會明,說道:“韓君,你覺得朕該怎麼做?”

韓會明說道:“殿下當忍一時之辱,當時間長了,天朝也不會時時刻刻關心朝鮮的,到時候再說不遲。”

李瑈苦笑說道:“如果你一天前說,我或許還會同意,但是而今卻遲了。”

韓會明陡然一驚,立即問道:“殿下,可是有什麼事情發生了嗎?”

李瑈說道:“對。明使一來,所有人都跳出來了,成三問,柳誠願,金時習,樸彭年-------”

李瑈一口氣唸了十幾個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是朝堂之上的重量級人物,乃是朝鮮世宗留下的大臣。

朝鮮世宗乃是朝鮮歷史成就上最高的君王。

朝鮮王雖然小,但是有天然的正統性,自然有很多大臣擁護。

而李瑈發動政變,做的也太倉促了一點。是趁機殺了兩位議政,囚禁朝鮮王,但是在真正力量上,他未必能壓過朝鮮王身後的正統力量,不過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已。

如果沒有明朝的插手,李瑈會發動一次一次的打擊,將這些人或殺死,或清理出朝堂之中,他最終在三年之後,廢除朝鮮王,又在數年之後殺了朝鮮王。

而爲了朝鮮王復辟,還有很大臣義無反顧。就可以看得出來,李瑈在這個時候政治力量並沒有站上風,他不過是當初領兵打仗,有一批可以放心的軍隊而已。

明使的到來,提前激化了這個矛盾,擁護朝鮮王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他們想借助天朝的名義,來打敗李瑈。

雖然李瑈手中有兵,但是這些大臣也不是吃素的。

朝鮮貴族權力很大,幾乎可以看成魏晉世代的世家,每一個支撐朝鮮王大臣身後都有一個家族,他們聯合起來真沒有武力嗎?

而且發動政變需要多少人?

即便是北京城中,關鍵時候幾千人就可以決定政變的勝負了,而在朝鮮更少了,李瑈殺金家滿門也不過用了三十多名死士而已,這纔出現沒有發現金宗瑞沒有死的烏龍。

所以如果按照明使的辦法,他必須時時刻刻防着這些勢力的反撲,防着別人給他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

這就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原因。

在政治之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想要東風與西風維持平衡,更多是一種可笑而不可能達成的狀態。

李瑈面前有兩個問題,第一天朝的干涉,第二個問題就是這些有敵意的政敵,而這兩者之間,也是相互牴觸的。

李瑈不解決了後者,前者就不能解決了,但是如果不解決後者,說不定他會被人所解決了。

韓會明思忖片刻,請罪道:“是我做事不密,才使得明廷得到了消息,讓殿下如此被動。”

李瑈說道:“不管你的事情,遲早的事情。”

韓會明說道:“事已如此,沒有別的辦法了,臣願意爲陛下解決這些人,包括那一位,到時候殿下只需將這一件事情推給我便是,持我頭顱去見明使,然後再厚幣卑言,只要世宗一脈只有陛下一人,想來天朝也不會讓朝鮮王絕嗣的。”

李瑈哈哈大笑說道:“韓君,你以爲我是什麼樣的人?是這種讓別人代我受過的人嗎?此事如何能瞞得過才朝廷,不過一不做二不休而已,我要看看,大明真會因爲這一件事情,犯我邊境嗎?”

“我朝鮮不比安南差,乃是海東大國。明朝而今連瓦刺都滅不了,又怎麼會再豎強敵?”

於是乎,李實的使館之中,就聽見了漢城之中的動靜,朝鮮士卒已經在使館包圍起來了,說是爲了保護使臣的安全。

但是外面卻是喊殺聲沖天,甚至漢城之中有好幾個地方起火了,遠遠看去,就好像一道通天的柱子。

李實臉色鐵青,來回踱步,說道:“他怎麼敢?他怎麼敢?”

此刻他如果還不知道,朝鮮發生了什麼事情,李實就不配列爲朝堂,他更清楚,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說明李瑈會無視朝廷的警告了。

讓李實驚怒無比,一來他覺得大明天威就這樣被人鄙視了,二來,他擔心大明與朝鮮這一場戰事,已經不可避免了。

即便如此,他還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答案。

第二日,韓會明來了。

兩人再次坐定,

韓會明說道:“外臣這一次來,是想天朝報喪的,鄙國主,天不假年,已經駕鶴西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首陽大君乃是王室之中血脈最近的,已經準備登基了,我來這裡,就是請天朝一封冊封詔書。”

李實冷笑一聲,說道:“韓君,你是當天下人是傻子嗎?”

韓會明說道:“自然不是,我家國主深知大明天子之願,只要天朝答應了,今後每年朝鮮供奉不絕,甚至海西鎮的所有糧草,朝鮮一律支應,其中也少不了先生的好處。”

李實冷笑一聲,說道:“你以爲我李某是何等人,用這些阿堵物來輕我?我爲兩國和平而來,既然不成,自當告辭,你請轉告首陽大君,下一次來的人,可不是我了。”

說完起身,轉身就走。

李實或許不是清廉如水,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面不敢含糊,畢竟京官清苦,如果李瑈答應下來了,李實或許在臨別的時候,會帶走幾件朝鮮的禮物。

畢竟這種都是慣例了。

但是而今是什麼局面?

不是之前,朝鮮王沒有死,在倫理上還有緩和的餘地,而今是鐵板釘釘的以臣弒君,根本沒有辦法含糊了。

而今李實敢答應朝鮮請託,他回去之後根本不能在朝廷上立足。

從今日起,朝鮮與大明的關係降低到了冰點,會發生什麼事情,李實一時間也不清楚,不敢揣測了。

韓會明立即說道:“先生,何至於此?何至於此?”他連忙追了過去。

李實停下腳步,說道:“怎麼了?朝鮮還要強留我不成?”

韓會明立即退開一步,說道:“不敢,只是我家大君非常有誠意的,只要天朝提條件,我一概答應。”

想來韓會明已經在李瑈哪裡得到許諾了,簡直盡朝鮮之物力,得大明之歡心。

李實嘆息一聲,說道:“而今這一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區區錢糧的事情了。你如果以爲一點點的錢糧,就能買通北京上下,不知道你是太高看朝鮮的財力,還是低看我大明的大臣了。”

“今日一別,或爲永訣,各自保重吧。”

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
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