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

河南中牟三官鎮,吳三桂部大將王屏藩戰死之際,千里之外的江南卻是殺的人頭滾滾。

擁清士紳和教民的暴亂僅僅持續了不到二十天,便被迅速反應過來的太平軍一一平定。

和組織嚴密,又久經沙場的太平軍相比,匆匆組織且缺少武器和訓練的亂民甚至連土匪都不如。事實證明,如果不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以致沒能提前鎮壓,恐怕在一開始,參與起事的士紳和教民首領就會被全部擒殺。

鎮壓最殘酷,受損也最嚴重的就是松江。周士相在松江呆了七天,直到最後一個教民被亂刀砍死,爲首的教首腦袋都被砍下嗆上石灰,快馬送往各地傳首後,周士相才從被大火焚燬的教寺離開,前往蘇州。

抵達蘇州的當日,周士相即召江蘇巡撫蔣國柱,痛罵後者一番後,發起鎮反運動的命令從江蘇巡撫衙門發出。

鎮反運動嚴酷打擊參與叛亂的江南士紳,將好不容易從三大案中苟喘下來的士紳勢力幾乎連根拔起。以致江南百姓竟是不敢再送子弟進學,唯恐讀了書後會被太平軍綁去砍頭。而那些散居在江南各地的教民,也被官兵一一包圍,進行甄別。教寺紛紛被拆除,面對太平軍的屠刀,教民選擇順從。他們無力也無膽再敢反抗,因爲傳首而來的教匪首級不是假的。

甄別過程,同樣充滿血腥。一些被教匪禍害嚴重的地方甚至發生了沒有官府組織的報復性行動,仇殺過後,江南的教民人數直線下降,已不足原先的三成。甄別過後,則是新教寺法令的出臺,大量經師被剝奪了傳教資格,解往南都大教寺學習,此生永世不得還俗。

鎮反運動雖以張長庚爲主,但實際指揮的卻是在廣東有過鎮反經驗的汪士榮。

汪士榮守衛崑山有功,這回直接被周士相破格提用,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實際負責江南鎮反。

汪士榮再得重用,自是一展胸中抱負和本事,短短半月,經他之手籤殺的士紳讀書人高達千餘人。北逃不果的探花郎葉方藹及其父葉天成被定爲“叛國罪”,先於崑山老家遊街示衆,後於蘇州府城公審。公審之後,當衆處斬。一些迷信的百姓在得知探花郎被處斬後,竟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爲能夠得到一點探花郎的血回家給親人治病。

因爲這一次的暴亂嚴重影響了周士相的北上計劃,並且致使各府損失嚴重,周士相嚴令鎮反必須要重典,徹底除患。這使得許多原本只當判刑或徒放安南的士紳都被處死,並且汪士榮又大搞株連,如父謀逆子處死,子謀逆父處死。一家但有一人蔘與謀逆,則舉家盡誅。並鼓勵百姓揭發,一時之間,江南無數人頭落地,血腥恐怖。

然而,瀰漫在江南上空的血腥味和南京正在發生的“留都議國公揭”比起來,卻遠不足以讓南都的官紳爲之震憾和恐懼。

在南都城的官紳眼裡,江南被殺的人再多,也不及顧炎武這一張大字報來得更狠。

南京城,現在被顧炎武的一道公揭給攪得天翻地覆。

松江一會後,顧炎武被周士相保舉爲都察院右都御史,只是顧炎武赴南都後,卻是沒有奔都察院而去,而是在南京的大明門親自張貼了一張大字報——《留都議國公揭》。

在這張大字報上,顧炎武公然提出皇帝當爲聖天子,學軒轅黃帝垂拱而治,天下事不當再由皇帝決奪,而當託於賢臣勳貴公議。他大膽提出天下爲公,無一事不可以爲天下人道。並且在公揭中直言天下並不是朝廷,朝廷也不是天下。所謂“天下”乃民族,乃千萬漢人,而非一姓一君。

換言之,顧炎武這個當世大儒腦後長了反骨,他竟然認爲皇帝可以不要了。

同時,顧炎武認爲,現在的官紳都當反思大明爲何走到今日,爲何會有甲申之難,爲何會有險些亡國之大禍。除此之外,他提出當廢除廢除胥吏、建立學校,並且全面推進建村設鄉。同時大力培養專業人材取代原來的科舉官吏。而科舉應當進行徹底的改革,以算術、經史(語文)、律令(法律)、格物(科學)、武備(軍事)、政務(組織機構和流程常識)、工商等諸科取士,而不是再用從前的八股。

顧炎武提出的種種措施中,有一半是周士相正在推行的,只是這一次由他這位大儒全面性的總結並提出,並以“撥亂反正”定性。

《留都議國公揭》的核心理念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國家有今日之難,全是制度和官紳的錯,所以制度必須要改,官紳也必須要改。既然從前是沒有本事的人導致國家之難,那自此以後,這國家便誰有本事誰來幹。

議國公揭一出,南京全城被驚動,甚至於已經很久沒有上朝的定武帝也被震動。

........

最先知道顧炎武貼出《留都議國公揭》的是當初還是太傅的錢謙益親自向定武帝推薦的大儒黃宗羲,定武帝在宮中聽取了黃宗羲的一番國事意見後,委任其爲都察院左都御史。而顧炎武,卻是周士相保舉的右都御史。現在,這個右都御史連衙門都不來,連他這左都御史都不拜訪,就在大明門外貼了一張聳人聽聞的大字報,黃宗羲自是無比氣憤。並且公揭內容在他看來,是那麼的狂妄,那麼的放肆。

常言道“天無三日晴”,彤雲陰風不會自行消失,不會自行放棄廣闊的天空。

顧炎武大字報一貼,周黨的內閣大學士丁之相和袁廓宇立即便組織人手爲其造勢,並前後組織三場參與者過百的議國事大討論。

首輔郭之奇雖非周黨,但對周士相的施政也算支持,只是這一次顧炎武卻公然提出虛君,並且要徹底改革朝政,隱指當朝諸公都是無本事的人,顯然讓郭之奇也難以接受。並且,郭之奇對顧炎武公揭的有深深的疑惑,那就是誰是有本事的人?

顧炎武所宣稱的有本事的人,是不是就是指齊王周士相。他提出虛君的目的又是不是替周士相試探朝廷,試探人心。一旦皇帝被虛君了,那麼這個有本事的齊王是不是就能取而代之了?

如果虛君只是爲了換君,那麼顧炎武貼出這張公揭的背後,定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授意,這是不是表明,這位齊王殿下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野心,想要篡明自立了?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十章 官員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章 辮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八十章 萬歲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七百章 鎮反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十章 官員第八百九十四章 鰲拜等急了吧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五章 辮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六百零五章 平西王的賣命錢第五百二十四章 矯詔封王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無人 漢道昌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九百九十五章 上帝與你同在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東的天要變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八十章 萬歲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七百章 鎮反第一千三十章 滿世界都是肥羊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279章 上3旗下5旗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