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

廣東傳來的消息無頭無腦的很,以至於周士相根本沒弄明白髮生了什麼事。讓徐應元、郭紹他們從安南返回廣東是周士相的主意,而這個借道的主意則是原滿清廣東總督李率泰幕僚、現爲軍帥府六官、吏部官桂永智提出來的。

桂永智提出讓往雲南報捷的兩撥隊伍從安南迴國,主要是因爲當時太平軍還沒有入廣西,所以報捷隊伍沒辦法從廣西直接回廣東。出於安全考慮,走安南迴廣東是最好的途徑。

當時桂永智提出走安南借道時,周士相還特意詢問了有關安南的事項。他知道這個安南便是後世的越南,而歷史上的安南曾經在很長時間屬於中國,且又在很長時間與中國敵對。明初成祖和宣宗時就曾對安南大舉用兵。在兩世爲人的周士相眼中,安南無疑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用白眼狼稱之最合適不過。和同樣全盤傳承了漢民族文化的倭國一樣,安南這個小國一樣充滿對中國的野心。

後世有名言,國有難回必亂,此話說的是國內。而國外,中國若有難,東方的倭國和南方的安南,也是必亂中華者之一。

桂永智提出走安南迴國,是因爲安南承認了弘光以來的明朝政權的正統和合法性,故而他認爲報捷隊伍從安南這個屬國借道回廣東並沒有任何問題,且相對距離而言也更近。

桂永智查找了清方有關檔案,並調取了存檔的一些南明檔案後,告訴周士相,隆武二年時,安南後黎朝遣正使阮仁政,副使範永錦等,同明朝都督林參航海往福建求封於隆武政權。時值清兵攻佔福建,部分安南使者被俘至北京。永曆政權建立後,安南使臣阮仁政往廣西,拜見新即位的永曆帝。永曆遣翰林潘琦齎敕書、誥命、塗金銀印與安南使臣同行,前往安南冊封后黎政權的太上皇爲安南國王。永曆元年五月潘琦至鎮南關,後黎朝派禮部尚書阮宜、戶部侍郎阮壽春等接至升龍,明使行頒封禮。永曆二年永曆駐蹕南寧,安南至南寧入貢。永曆五年,永曆使臣再至冊封后黎實權派鄭梉爲安南副國王。

這些都表明,安南對於永曆政權是願意親近,並且承認其對安南的宗主國身份的。然而桂永智的判斷卻是侷限在了表面,並不完全符合現在安南對明朝的態度,更是誤判了明清戰事對於安南這個中華屬國的影響。

從安南莫朝開始,明朝就一直對安南政權採取壓制的態度。黎朝中興,負有恢復名義,明朝並未因此而提升其待遇,令其南關請罪,獻代身金人,封黎王爲安南都統使。對此,後黎朝雖然十分不滿,可爲了獲得明朝的認可,只能委曲求全。此後安南求封國王也不得,從朝貢等方面不斷挑戰明朝的權威。

一直到清兵南下,永曆爲了獲得安南等屬國支持,方下詔正式提升安南國王封號,但安南方面此刻卻也十分明白明朝處境已是今時不同往日。丟掉了大半江山的永曆政權已經無法得到安南的敬重和畏懼,永曆的示好只能讓安南越發以爲明朝的弱小,從前不恭的心理便越發激烈起來。至永曆移蹕昆明以後,安南國內對明朝不恭的一派便徹底佔據了上風。

另外,隆武二年至福建尋求明朝冊封的安南使者被清軍俘虜送到北京後,安南和清朝實際上已有所接觸。起初,安南對明朝還有所畏懼,認爲明清戰事結果難判,故而多次遣使往永曆朝廷所在入貢。然而隨着明朝不斷的失敗,至永曆八年起,安南便再也沒有派員入貢反,並且也沒有奉永曆詔書派兵幫助明軍抵抗清軍。

因爲沒有幫助明朝抵抗清軍,安南和清朝就沒有衝突,也沒有矛盾,隨着清軍逐步南進,安南開始改變對南明的態度。清軍進入廣西、雲南後,安南已經着手要建立與清朝的宗藩關係。爲了獲得清朝的承認,安南的一些激進親清派甚至準備要協助清軍對國境上的明軍進行圍剿。

相對於安南,另一個大明屬國朝鮮卻是始終侍明如君父。太祖皇帝定朝鮮爲不徵之國,萬曆年間明朝曾派大軍助朝鮮抵抗日本的侵略,明末雙方多次合作抗擊後金的擴張,在共同的戰鬥中結成了深厚的友誼。雖然也有一定的矛盾,如丁應泰參劾朝鮮事件等,但這些矛盾遠遠比不上明朝抗擊日軍對朝鮮的“再造之恩”,所以朝鮮對明朝的友好態度是十分真誠的,對於明朝是有求必應,便是現在,朝鮮國內仍在試圖發起對清戰事,以挽救中華大明宗主國。

........

安南全盤倒向清朝,而明朝方面包括太平軍在內卻一無所知。這個時候還一頭矇在鼓裡,只以爲安南是大明藩屬,對大明親近,所以借道完全不成問題的太平軍一行,便如自投落網一樣鑽到了安南人的袋子裡。

昆明放了一場大火後,徐應元和郭紹、樑雙喜便去搶長樂公主,途中卻成了永曆朝官收容隊,前後收容兵部尚書孫順、禮部尚書程源、戶部侍郎萬年策、大理寺少卿劉泌、左僉都御史錢邦等永曆朝官126人,另雲南地方官員74人,連同家眷在內總有2000多人。

這麼龐大的朝官及其家眷隊伍,單靠徐應元和郭紹手下這兩三百太平軍自然是沒法護得周全,更不談將他們一路翻山越嶺帶到安南國境。好在廣平伯陳建及時收攏了一千多原蜀王舊部,這讓護衛隊伍的實力變得強大,南下一路所經的土司武裝不敢輕掠。

在滇東南時,隊伍撞見了永曆朝廷的另幾位重臣,卻是大學士扶綱、戶部尚書龔彝、禮部侍郎鄭逢元、兵科給事中胡顯等人。從扶綱口中,徐應元、陳建他們方知天子已經馬吉翔的唆使下奔騰越要出走緬甸棄國了。

在徐應元的一番勸說下,大學士扶綱毅然答應去廣東。因扶綱是內閣次輔,素有威望,所以他都決定去廣東了,戶部尚書龔彝等人也沒有意見,他們本就對國事絕望,更對自身前途絕望,眼下除了滇西南,雲南其他地方都在清軍手中,他們就是想回老家也難。再加上長樂大長公主也在隊伍中,他們更加沒有理由拒絕了。

一路上,這支由徐應元臨時拼湊的隊伍倒也團結一心,無論是永曆朝官還是那些蜀王舊部,都知他們現在的唯一出路就是到廣東,所以上下一心,倒是擰成了股繩。清軍離的遠,且目標是天子,倒也不擔心會追擊他們。唯一的麻煩是幾千人的吃喝,沿途扶綱以大學士身份往幾處土寨尋求糧食接濟,不過所得甚少,大部分土官對於這支更像是落難的隊伍並不友好。結果樑雙虎氣不過,帶兵破了一處寨子,將寨內土人殺個精光,搶來糧食足夠大夥吃上三天。自此後,每到一寨,徐應元都會先派永曆朝官去和土司協商,協商不成,廣平伯陳建手下那些蜀王兵就會攻寨。如此,一路打破無數寨子,終是抵達安南國境。

因安南是大明屬國,大學士扶綱便去與駐守的安南官員商量借道之事。安南方面答應的很是爽快,且當天就先送來了食物供明軍取用,此舉讓扶綱等人都放下心來,徐應元也是沒有多想。按着安南人的要求,明軍一行護送着長樂公主進入了安南國境,卻被分置於三處地點安置。安南官員的理由是地方太小,長樂公主和兵馬來的太突然,所以一時之間沒法騰出足夠多的房舍安置公主一行。

這個理由顯然是沒有問題的,安南人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本着客從主便,徐應元一行便按安南人的安排進入安南國境,當夜,卻有數千安南兵馬突然出現,將已進入夢鄉的明軍圍住。(未完待續。)

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七百三十四章 那人就是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肉吃,俺賣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六百九十二章 想做皇帝的女性?呸!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二十二章 定武皇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
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五百四十章 那秀才真是來勤王的麼?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七百三十四章 那人就是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三百六十八章 滿洲大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過贖了麼!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進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來了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301章 賊秀才要打廣州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四百四十九章 給肉吃,俺賣命!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六百九十二章 想做皇帝的女性?呸!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五十章 不若去投齊王第二百五十八章 捷報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六百六十章 操莽之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八百四十七章 嚇死你們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五百三十一章 兵向桂林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八百二十二章 定武皇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一十章 俘虜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