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

咳咳,本來想寫個汝之妻子吾養之,汝安心去的故事,結果卻被讀者們罵了,推薦票也不投了,正版也不支持了,骨頭慚愧,是啊,上一節的描寫和反清有什麼關係呢?漢軍八大家石家的女兒、靖南王爺的福晉跟反清有什麼關係呢?

骨頭沉默了。

.......

廣州、肇慶收復的消息傳出後,廣東西南數府縣的明軍不約而同的對境內清軍起了反攻。

海北道周騰鳳率部收復海康縣,清廷委任的徐聞知縣開城反正,副將羅廣謙嚮明軍投降;駐在高州廉江縣的湯平伯周金湯也率部收復羅定州城,高州的四府巡撫張孝起派兵收復吳川和石城兩縣;肇慶府陽江縣南面海陵島李常榮聞知肇慶府城收復後,亦派兵攻打清兵據守的陽江縣城,圍城三日後因無援軍,城內清軍綠營開門投降。恩平虎賁將軍王興部率兵收復台山縣城,並派兵進駐白沙、赤水等地,打通了與肇慶明軍、欽州明軍的聯絡通道。

因廣州和肇慶失守,滿漢兵馬俱喪,駐防各地的清軍綠營兵無鬥志,幾無反抗。至十月,除廣東北部的韶州、南雄、東北部的潮州,廣東其餘府縣全部歸明。計有副將以下官員36人反正歸明,聲勢之大,遠當年晉王東征。

形勢一片大好之下,居住在臺山汶村堅持抗清的唐王朱聿鍔接見了太平軍使者徐應元的第二次來訪。

上一次徐應元來訪之後,太平軍便從香山用水師海船運了一船糧食接濟唐王和虎賁將軍王興,緩解了台山糧荒。

徐應遠這一次也不是空手來,雖然來得匆忙,沒有帶來糧食,卻帶來了白銀兩萬兩,軍械千餘支,戰馬四匹,另外還給唐王帶來了幾件從平南王府拿來的玉石古玩。這幾件寶貝是周士相親自挑選的,其中一件便是當年紹武帝最心愛的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所作的《秋聲賦》,這件字畫上還有紹武帝的題跋。

徐應元呈上《秋聲賦》後,看到兄長的題跋,唐王愣了下,卻沒有去接這張當年皇兄最喜歡的書畫,而是暗歎一聲,要徐應元帶他去看看帶來汶村的軍械。

唐王的這一舉動讓徐應元有些驚愕,王爺不愛書畫,不愛古玩,不愛珍寶,卻對軍械感興趣,讓他多少有些意外。他無奈放下《秋聲賦》,領着唐王去看他帶來的軍械。

這批軍械是從平南王府藩庫選出來的,除4oo支火銃外,另有5oo把鍛造精良的刀劍,還有百張勁弩,二十幾具鐵甲。

因這批武器是大帥送給唐王的禮物,故而徐應元在藩庫的時候都是撿好的選,沒一件劣質的。

“好,好,廣州鎮真是有心了!”

唐王朱聿鍔反覆察看這批軍械,不時還抽刀拔劍驗看,比之先前看到的那幾件寶貝還要高興。

趁唐王高興時,徐應元說出了他的來意,周士相想請唐王到廣州居住,主持廣東抗清大局。

“廣州鎮想讓本王去他那裡?”

唐王愣在那裡,將手中的一把長刀合上了鞘,望着徐應元沉默不語。

百里外的欽州總督衙門,同樣有兩個人在沉默着。一個是兩廣總督連城壁,另一個則是剛從昆明朝廷回來的大學士郭之奇。讓二人沉默的是郭之奇從昆明帶來的冊封周士相爲興平伯的聖旨。

澳門總督布加洛也沉默了,在和親信羅東尼商議了半天,他派人將通事蕭白朗找來,要他向太平軍表達葡萄牙澳門當局對於明朝的友善。

........

千里之外的雲南曲靖交水,晉王李定國和蜀王劉文秀也在沉默,讓他們沉默的不僅是交水對岸軍威赫赫的孫可望36座大軍營,也是部下士卒對孫可望大軍的畏懼。

“晉王,昆明城中有王尚禮等人爲孫可望作內應,再遲二十天,王自奇在永昌得知消息,肯定會引兵而來。到時候,我們腹背受敵,不戰自潰。”

反覆權衡後,劉文秀終是咬牙將他的想了幾天的念頭告訴了李定國,他勸道:“現在我們還有時間逃往交趾,若馬上動身,猶可自全。”

李定國知劉文秀這番話是肺腑之言,也是最現實的選擇,因爲他真的沒有把握擊敗孫可望的十萬駕前軍。

三萬對十餘萬,士卒皆有懼意,能征善戰的李定國也動搖了,但他不同意去交趾,而是說道:“交趾兵也有不少,我們兵力總共纔不到三萬,拖家帶口,怎能佔領交趾?不如我們往沅江、景東方向進,攻取土司地方安身。”

“交趾兵雖多,可不堪戰,我兵雖少,可皆是精銳,三萬足以滅交趾其國!”

劉文秀堅持領兵去交趾,李定國卻堅持不肯去交趾,商討二日,終不能決。

第三天,一個意外情況卻生了——孫可望麾下的大將,被其任命爲徵逆招討大將軍的白文選深夜渡過交水,前來見李定國。

聞聽白文選深夜前來,劉文秀趕緊到李定國帳中。

“晉王、蜀王,你們不能再在這和孫可望耗下去了,你們明天馬上出兵和孫可望決戰,你們不用擔心,孫可望兵雖多,可馬進忠、馬寶、馬惟興等人和我暗中已經約定,只要晉王和蜀王出兵,他們必陣前倒戈!”

李定國和劉文秀被白文選這話驚呆,二人心下猶疑,以爲白文選使反間計,不敢聽信他的話。

“稍有疑遲,事機必露,大事去矣!”

白文選看出二人心思,大聲道:“如再遲不,我輩死無葬身之地!如果我有一字誑騙皇上、有負國家,當死於萬箭之下!我現在先赴陣前,你們天亮馬上整兵進!”

言畢,也不管李定國和劉文秀是否信他,白文選掉頭就走。

待白文選走後,李定國吸了口冷氣,問劉文秀:“蜀王以爲此事可信否?”

劉文秀遲疑不決,白文選來得突然,所告之事又太過驚人,雖馬進忠、馬寶、馬惟興等人皆是原南明軍隊,可誰也不敢保證他們真的願奉舊主,陣前反戈。

二人都拿不定主意時,劉勇急急過來,將一封密信遞給了李定國。李定國拆開看後,頓時變色,驚道:“馬寶密信說孫可望派他和張勝領精兵7ooo偷襲昆明去了,昆明若破,則事不可爲!”

一聽孫可望手下猛將張勝帶兵去偷襲昆明,劉文秀也慌了,昆明城若破,他和李定國就真是無路可走了。

“若昆明叫張勝偷襲得手,我等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二位王爺,決戰吧!”

劉勇已知白文選來意,他和馬寶是拜把子兄弟,要不然馬寶也不會派人送密信給他。

李定國看了眼劉文秀後,終是拿定主意,吩咐劉勇:“傳令,天亮三軍渡水與孫可望決一死戰!”

“得令!”

劉勇大聲應命,劉文秀也傳下將令,很快,二人麾下兵馬便齊集起來,只待天亮便和孫可望決戰。

天亮之後,蜀王劉文秀部率先出戰,對陣之初,劉文秀手下大將崇信伯李本高從馬上摔下,被孫軍殺掉砍頭,劉文秀軍小卻。見狀,李定國大是心驚,急忙親自披甲率部衝殺。孫可望在高崗山望見此景,急揮令旗,命令諸營進擊李定國部。

原大西軍十餘萬精銳就在這交水兩岸廝殺,黃昏以後,戰場的中心西邊移去,已經沒有了廝殺和吶喊之聲,殘垣斷壁是到處可見的,都是血肉模糊的屍體:有胸前插刀的;背後中槍的,有雙方挾着咽喉的:有彼此把長矛刺進對方胸膛的……遍地的野草浸透了人血,馬血,有時還傳來未死戰馬的嘶鳴,整個戰場慘不忍睹。

孫可望用力地抽打着跨下那匹烏油閃亮的駿馬,馬像一陣風似的向前猛衝。在主帥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孫可望的大隊人馬,騎兵放開馬蹄,步兵拉開兩腿,拼命向前衝擊。劉文秀與孫可望共事多年,深知其謀多智廣,衆寡不敵,又見白文選等人遲遲不動,心中生懼,商議陣前退兵。

李定國卻是怒斥:“張勝已提兵往襲昆明,如果現在退兵,孫可望以精騎躡追我軍之後,士兵肯定驚潰散亡,我們不可能活着回到昆明。前進死於戰陣,難道不比後退死於追兵馬蹄之下強嗎?”

李定國說完這話,便拍馬再次迎上孫可望兵,至於白文選、馬寶等人是否真會反戈,他已經不去問了,現在唯有力戰一拼,再無他圖了。

劉文秀遲疑不決時,孫可望軍中白文選的兵馬卻突然掉頭衝向孫可望後陣。

白文選率部從馬惟興軍前過,卻見馬維興軍陣不動,知道對方有心,便直奔過去。果然,馬惟興軍不放一箭,忽然開陣,騰出空檔,放白文選馬隊馳入。片刻之間,二將合營,直抄孫可望後陣。

白文選部和馬惟興部合軍一起,上萬人同時反戈,忠於孫可望的駕前軍措手不及,被他們連破數營。

孫可望在高崗見此情狀大驚:“白文選、馬惟興安敢叛我!”

話音剛落,馬進忠部也反戈相向,李定國和劉文秀大喜之下也率兵猛撲孫可望中軍。

突遭大變,孫可望部見此驚駭,皆無鬥志。白文選、馬惟興二部合力擊殺,李定國、劉文秀也抓住時機率部突前奮擊。

孫可望軍大亂,亂軍中有人大呼“保天子,迎晉王!保天子,迎晉王!”

形勢陡變,十幾萬大軍傾刻崩潰,孫可望軍敗如山崩,再也不敢多停留一刻,撥馬返身狂逃。

見戰場勝負已決,李定國要劉文秀與白文選等人繼續追擊孫可望,他本人率兵疾馳,回救昆明。

孫可望手下大將張勝走小路,五天內即趕至昆明城下,準備攻城。城中王尚禮披掛騎馬,正欲接應,卻被沐天波騙入朝中,軟禁起來。

張勝等了半日,不見城內有人接應,只得硬着頭皮下令攻城。欲揮令旗時,忽然看見城內碧雞坊的門樓上高懸“飛報大捷旗”,頓時大驚失色。

早就與白文選、馬進忠商議反戈的馬寶趁機說:“我們大營兵敗,李定國必派兵截我們後路,現在只能撤退爲上!”

於是,張勝、馬寶等人再不敢攻城,縱兵城外大掠一番,趁亂逃走。城中被軟禁的王尚禮聽說張勝撤走,知道事情敗露,驚慌中以腰帶上吊自殺。張勝回撤途中,在渾水塘正遇李定國,雙方列陣死戰。由於只有這一條退路,張勝揮兵拼死殺前,一時間殺得李定國兵幾乎不穩陣腳。

剛經交水大戰,未及修整,又連夜趕路,李定國兵戰鬥力消耗極大,打了近一個時辰,疲態頓現,李定國屬下士兵扛不住,呈現全線潰敗之勢。列於張勝陣後的馬寶現情況不妙,馬上向張勝兵陣連大炮,吶喊殺來。

張勝雖是勇將,見此也不得不驚,大叫:“馬寶也反了!”拍馬就逃。跑了一宿,張勝半路見自己部將李承爵來迎,心中大喜,慶幸自己終於逃得一命。二人正寒喧間,忽然衝出數名兵士,把張勝擊於馬下,五花大綁。

張勝大罵:“汝爲部將,何敢叛我?”

張承爵回道:“汝敢叛天子,又安能責我!”

張勝啞口無言,被押送昆明後,永曆帝下令將其送入鬧市斬。

孫可望逃至貴州境內,令留守大將馮雙禮把守威清等地要路,吩咐他道:“如果劉文秀追兵至,可放三炮通知我。”

結果馮雙禮也叛了孫可望,沒過多久就點放三炮,嚇得孫可望連水也沒有喝一口,攜妻兒親信以及大批金銀輜重逃出貴陽城。

衆叛親離之際,孫可望這個“國主”狼狽至極,行至新添,他的妻妾、輜重,盡爲馮雙禮手下所劫掠。到達偏橋時,孫可望隨從只剩二十個人。路過鎮遠、平溪、沅州等地,南明守將以及他昔日手下將領皆閉門不納。孫可望已經絕望,到了靖州,卻有中書舍人吳逢聖率所部兵馬前來迎接他。

望着吳逢聖這唯一一個還忠於自己這個國主的部下,孫可望悽慘至極,恨恨的看着西邊怒吼起來:“孤不惜此數莖頭毛,當投清營借兵,以報與李定國之不世之仇!”(未完待續。)

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十六章 洗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二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四章 投奔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
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第一千零七章 誰是螳螂 誰是黃雀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後南第一千四十九章 擲杯爲號第十六章 洗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一千八十一章 鄭夫人第一千零六章 輔政大臣第六百零九章 有士來投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二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今天請假,明天開始努力更新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將軍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七百九十九章 蘇州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過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一千八十八章 當斷不斷 反受其害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營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攻守 十六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不跟我走,就跟福臨走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如何去復仇!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齊王之事可當真?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六十三章 人髒俱全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四章 投奔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