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

張孝起等人所堅持的要求是周士相所不能答應的,爲紹武翻案不僅僅是他這個名義女婿應該做的事,更涉及他在唐王政權中的政治地位和號召影響力,亦是將唐王政權和永曆朝廷切斷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將唐王政權和永曆朝廷切割,將來必有大患。文村夜話時,周士相是答應了唐王的幾個要求,但這不代表他會去執行,或者說他會有選擇的執行,而不是全盤接受。之所以答應,是爲大局;將來違背諾言也是爲大局。周士相是絕不會將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交還給那個懦弱無能,只知逃跑保命的永曆皇帝的,更不會交給一個是死是活都不知的“朱三太子”的。

曾幾何時,周士相以爲新成立的朝廷會在唐王監國以後隨着自己的心意前進,一切矛盾在滿清這個大敵之前都會被壓制被掩蓋,那些飽讀詩書,滿腹經文的官員們會以大局爲重,會以國家恢復民族自救爲己任,然而,這一切現在看來都是他的一廂情願而矣。

僅僅幾場勝仗,僅僅兩廣這麼一塊地盤,僅僅是暫時沒有兵臨城下的危機,大明的官員們就露出本性,開始黨同伐異,開始爭權奪利,而這些在他們口中都成了冠冕堂皇的公理正義!將腦袋系在褲腰帶上去與韃子拼死戰鬥的太平軍將士在他們眼中是粗鄙的武夫,甚至於監國殿下校閱三軍都成了疏遠士大夫,成了有違祖制的混帳事。

連城壁張孝起等人原本做的就是永曆的官,他們害怕唐王和永曆切割,會讓他們成爲貳臣,名節有失,玷污他們心中的大道,這,周士相能夠理解,所以他不與他們計較。然而,參與今日之事的除了那些一心唯永曆是忠的官員,竟還有不少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官員,甚至有很多還是降官,這就讓周士相難以理解了。都說識時務者爲俊傑,這些人在投降滿清,甘爲異族走狗,爲虎作倀時,便往往以此來解釋自己背棄家國背棄祖宗的舉動,可實質卻是他們怕死。在死亡面前,什麼聖人教誨什麼家國天下都是虛妄的,唯有活着最現實。

如今,刀把子在周士相手中,十數萬太平軍是兩廣政權堅定的基石,是這些官員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可他們這會卻偏偏不識時務者爲俊傑,不無條件的配合周士相,幫助周士相穩定政局,反而抱團和周士相鬥,這反差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周士相的困惑便是這個時代的最真實寫照,反抗異族的士子官員不是沒有,有,且很多,但更多的官員在爲明臣時,不論他們做多大的官,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其次纔會想到這個江山;而當他們爲清臣時,他們卻只考慮大清的江山,而不去考慮自身的利益。他們只知拼命維護大清的統治,拼命鎮壓漢人的反抗,以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除此之外,他們再不考慮其它。甚至於不少投降清朝的官員在明軍打來時,堅守不退,戰死吊死投河死一幕幕大清忠臣上演的悲壯場面彼彼皆是。

在清廷,明朝的降官們沒有人敢結黨,從前他們最愛乾的就是冒死直諫,以得廷杖爲榮,而當他們成了大清的官後,他們最愛乾的就是閉嘴,就是“聖上英明!”

這,很寫實,也很荒誕。

周士相想不到其它的原因,他只能歸咎於一點,那就是或許滿州人的刀鋒利些。

大清能讓蒼蠅們閉嘴,乖乖的做走狗,積極的配合滿州人坐穩江山,周士相覺得自己也能這樣幹,雖然這樣做的後果並不明智,更可能因此激怒唐王殿下,但周士相真的不能再妥協了,因爲他沒有時間了。

他在猶豫,是直接武力鎮壓,以鮮血肅清朝堂還是將人先抓起來,交由唐王殿下處置。

鬧事的人中有不少舊地主士紳,這些都是周士相推行“建村設鄉”,皇權下鄉運動的“受害者”,其中很多如果嚴格區分的話,便是漢奸,因爲他們在清軍佔領期間可是積極配合了清軍,出工出糧還是次要,不少人還曾替清軍通風報信過。出於迅速穩定地方考慮,除香山寥寥幾縣,太平軍進行了大規模鎮反,其餘地方採取的手段相對要溫和一些,畢竟廣東受兵災十多年,現下殘存人口不到三百萬,能稱之丁口的只有百十來萬。若是針對這些地主士紳和宗族勢力再來一次嚴酷的鎮壓,人口勢必仍會下降。

不想,當時的心軟卻讓這些舊地主士紳成了今日鬧劇的一員,而那些因爲不肯進新學的舉人老爺和秀才相公們也因爲太平軍對他們的“慢待”悲憤。這年頭,能讀書的都是家境要好的人家,而這些人家十有七八都是地主士紳家出來的。家中有讀書人,有秀才,有舉人,有進士老爺,才能稱爲士紳,否則就是一鄉下老財,衙門一個小吏都能欺壓你一番。故而所有人都想成爲士紳一員,因爲在明朝,士紳的權力極大,也是統治的基礎,朝中的官員是士紳的代言,而士紳則是官員們最堅定的後盾,兩者彼此勾結與皇權相對抗。

皇權下鄉,縣鄉村的新政權構架無疑就是刨這些士紳官員的祖墳,是斷他們的根基,所以求告無門的士紳和學子們纔會毫不遲疑的響應張孝起等人伸討公理的舉動,因爲這件事如果成功了,很可能就會橇動太平軍在廣東推行的新政權構架,只要有一塊磚脫落,這個體制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徹底推翻,哪怕名義上仍在,可那鄉村的統治權只怕仍就被這些舊地主士紳所掌握,到時,一切又如從前。

官員們爲了大義爲了權力,士紳們爲了奪回被削奪的財產,爲了奪回鄉間的統治,士子們爲了做官,爲了光宗耀祖,爲了回鄉成爲士紳,他們緊密結合在一起,上演了轟轟烈烈的唐王“大禮議”事件。

周士相的出現沒有讓事情變得靜止,而是越演越烈。廣州府陸續抓捕了一些人,都是趁機打砸搶的閒漢刁民。

行宮中靜悄悄,唐王似乎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沒有傳出片言隻語來。

首輔郭之奇閉目在家,對外界的事一概不理,一句話都沒有帶給周士相。也許,首輔大人知道粵國公最終會做什麼,而他根本阻止不了。

連城壁在事情鬧大之後也龜縮在家,但他沒有閒着,軍情司佈置在他家的眼線稟報說,次輔大人在書房裡可是接連派家人往行宮前送了幾張小紙條。

那些沒有參與鬧事的官員有的坐在衙門裡等着事情最終結果,有的則聚在一起悄悄商議着。

城外的第三鎮已經披甲,等着大帥一聲令下就進城把這些不聽話的龜兒子宰光。

城內的太平軍家眷們也開始自發組織起來,在從前營老營管的帶領下和那些鬧事的人羣對峙。

少年兵大營和武備學堂的學員們被勒令不得外出,少年兵和學員們趴在牆頭上,對外面發生的事滿臉困惑。

汪士榮又進言了,他道:“大帥切勿心軟,這世上兩條腿的蛤蟆難找,可兩條腿的官卻是好找。”稍頓,又道:“眼下爲亂世,亂世當用重典。”

周士相採納了汪士榮的建議,他下令清場,執行任務的是周保國指揮的錦衣親軍。

...

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四十五章 好字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七十章 老弱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五十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
第七百九十三章 晉王,事還有大可爲!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千九十七章孤膽英雄第四十五章 好字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辦事了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若能活下去,照顧我爹孃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八百九十五章 萬歲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鄭經書》第七十章 老弱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六十二章 許諾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還像個秀才嗎?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見血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六百七十章 有違祖制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 我範家遭了什麼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四百七十八章 廣東又來報捷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五十章 出征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一千三十八章 衣冠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後詩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