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

bookmark

薄珏在歷史上的名聲不算太大,史書上記載的信息也有限,只是在崇禎年間幫助巡撫張國維製造銅炮,經過多次試驗,所制銅炮精密度高,構造先進,炮上裝有千里鏡,提高了命中率。又製造水車、火銃、地雷、地弩等器。其高超的機械製造技術,對後世蘇淞一帶製造業的發展影響較大。

這方以智就不簡單了,是安慶府桐城縣鳳儀裡(今安慶樅陽)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氏是桐城地區這一時期主要的世族。曾祖父方學漸,精通醫學、理學,並且能學習諸子百家,融會貫通,自成體系 ,除記錄赴東林講學的《東遊記》外,著有《易蠡》、《性善繹》、《桐夷》、《邇訓》、《桐川語》等。祖父方大鎮在萬曆年間,曾任大理寺左少卿,著有《易意》、《詩意》、《禮說》、《永思錄》、《幽忠錄》等數百卷。因方學漸曾受學於泰州學派的耿定理,《明儒學案》把他列入《泰州學案》。外祖父吳應賓,精通釋儒,著有《學易全集》、《學庸釋論》、《宗一聖論》、《三一齋稿》等。父親方孔照,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通醫學、地理、軍事,並且較早地接觸西學,主張研習經世致用的知識,著有《周易時論》、《全邊略記》、《尚書世論》等有《全邊略記》等著作,《明史》有傳。《周易時論》被《四庫提要》列入存目。這書對方以智影響很大,方一生中經常提到它。

方以智的這些介紹都是後世度娘上查到的,更著名的是他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交友廣泛,風流倜儻,在明末的江南頗有名聲,和傳奇劇本《桃花扇》裡的侯方域齊名,朱有孝也是在《桃花扇》的劇本里知道了方以智,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名字,當然了,這還是朱有孝上高中的時候,書生意氣,指點江山的年紀。

本來朱有孝還認爲這傢伙還不知道在哪裡風流瀟灑呢,沒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起來明末的不少名人現在都應該能夠找到,像四公子之類的也許都可以打造成有用的人才,回頭讓吏部好好給查一查,看看現在這些風流少年都在幹啥,都他媽給我滾過來替大明賣力來。

薄珏的證明方法就是他用做電解濃鹽水實驗,得到的氯氣和氫氣,用同樣體積的方式進行試驗,因爲只是用了極少量的氣體,所以使用的是用天然石英做噴嘴通過玻璃管把氫氣在氯氣裡面燃燒,最後試管裡面進的水一樣多,這樣就宣佈同樣體積的氣體裡所含的分子數是一樣多。

而方以智的證明就更簡單了,他甚至連試驗都沒有做,直接用理論來說明這個問題,例子就是朱有孝自己解釋的電解水,既然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構成了水,那麼電解出來氫氣自然就是氧氣體積的二倍,不過至於爲什麼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這是基於朱有孝的說法。於是薄珏和方以智平分了這一萬兩白銀,皆大歡喜,羨慕的其他學生紛紛要求二人請吃飯。

其實朱有孝的這個說法讓大家去驗證本身並不太正確,因爲這裡還設計化學價的問題,但是爲了讓大家能夠把這個摩爾抽象名詞記住,這纔出了這樣一道有些錯誤的題目。至於化學價的問題,朱有孝就是現在給這些學生們講出來也不會讓大家理解,這些只有在以後的發展中讓他們慢慢的摸索。

對別人可以這樣做,但是對於薄珏和方以智朱有孝不能這樣做,這樣會誤導他們的以後研究工作,所以朱有孝就專門把這兩個人留下來,給他們加了一個小竈,讓他們向正確的方向上前進。從他們二人的表現上來看,方以智更注重的是理論上的推理,薄珏注重的是具體的實際實驗,這在講課的時候朱有孝推測出來的,現在這一個“摩爾”名詞證明也證明了朱有孝的推算。

在朱有孝的書房裡,薄珏和方以智有些受寵若驚的坐在主桌兩邊,畢竟他們都是十七八歲的孩子,直接接受皇帝的教導確實有些吃驚,朱有孝也不管他們是什麼心態,就慢慢的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我現在給你們講述的也許是個假設,但是需要你們自己慢慢去摸索。我認爲原子是組成一切物質的基礎,但是原子也許並不是最基本的微粒,它是由更小的微粒組成的,就像人是社會的最小組成單位,但是每一個人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把原子比作一個人的話,原子可以分成具體的人和衣服的搭配,把具體的人成爲質子,而衣服就成爲電子,相對於人體的重量來說,衣服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計,而相對於質子來說電子的重量也可以忽略不計,和人體一樣,各人穿的衣服不一樣多,原子所擁有的電子也是不一樣多,再者就是原子的重量不會一樣大,就像有的家庭大有的家庭小一樣,還有個別的可能是親戚也會住到別人的家庭裡,就像每一件衣服都是爲了取暖穿在身上,電子也是包圍在質子的外面,不過它是在進行高速的旋轉,圍繞着質子做極爲高速的運動,在正常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穩定的,但是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它就可能發生變化,就像人需要結婚,爲了衣服會打架一樣,兩種不同的原子會發生不同的、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製造出的氫氣,它是所有原子中最基本的單位,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而氧氣則是由八個質子和八個中子組成,中子就是親戚,質子帶有正電,電子帶有負電,電子繞着質子和中子高速運動,一般情況下非常穩定,遇到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有可能發生變化。咱們再拿水來做例子,氫原子外面只有一個電子,氧原子外面有八個電子,但是氧原子的電子分兩層,內層是兩個,外層是六個,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是把這兩種氣體混合到一塊時,兩種氣體就會發生打架現象,就像是爭奪衣服,最後的結果是一個氧原子搶到了兩個氫原子的衣服,他們結合到了一起,這樣一共是十個質子和十個電子結合到了一起,兩個在裡層,八個在外層,這就像組成了一個新的穩定家庭,除非是又受到外力干擾,比方說通電電解水,就像破壞了他們的家庭。在自然界存在着無數這樣的爭搶,這些東西是永遠講不完的,只是這些現象我們先假設,然後再去證實。”

這些難以理解的理論,讓朱有孝用極爲通俗的語言講解給二人,自己講的口乾舌燥,也不知道他二人聽的怎麼樣。看看現在薄珏是張大了嘴巴,估計時有些吃驚,方以智則是在閉目深思,好像有所體會。這不是一會半會就能明白的東西,需要他們慢慢的進行消化,等他們理解了,自然就會去深入研究。爲了讓他倆容易研究,朱有孝還是按照自己學過的單位給他們定義,那就是克、千克、米、釐米這些計算單位,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少計算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後,朱有孝就按照後世的元素週期表設置出了表格,把一些現在已經知道的元素填了進去,然後就告訴他倆,這個表格就叫做元素週期表,根據這個表格就可以大約推算出許多東西的比重,還可以看出那些東西比較活波,那些比較惰性,或者是通過電解可以製造那些東西,那些是可以用什麼東西替代出來,總之這是朱有孝爲了儘快的推進大明的科技發展,大大的做了一會弊,反正這些東西以後也會研究出來,能讓自己省事,何必要讓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呢。

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三章 登基(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
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維也納城(二)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穆拉德四世的變革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途(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天工開物(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五十六章 非洲勢力範圍(七)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裡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雲南(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孫愚直的指點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三章 登基(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三百三十二章 鑽石戰爭(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三百四十九章 重組江浙銀行(三)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六十七章 天啓二年的盤點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一百一十一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重組江浙銀行(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九十二章 新的一年開始第四章 登基(三)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