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孫傳庭和毛文龍互相配合奪取託木斯科以後,建立了這裡的最大城市朱堡,隨後孫傳庭和毛文龍他們就圍繞着朱堡附近開始不斷的建立一系列的小型城堡,向西慢慢的蠶食着、驅趕着俄羅斯的探險者向後撤退,因爲按照朱有孝的策略,這些小型城堡都是以戰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因此極大的提高了士兵的積極性,不但作戰勇敢,而且作戰的技巧和戰術不斷提高,從而帶動了整個部隊戰力的大幅提高。
後來在朱有孝的旨意下,孫傳庭將毛文龍從毛堡調到秉忠堡,讓毛文龍在這裡駐紮下來,並且不斷的向西進兵,向着額爾齊斯河的方向進軍,額爾齊斯河是鄂畢河的另一條支流,一路之上遇到壞境好的地方就建立一座小型城堡作爲補給地點,不斷的、緩緩地向西蠶食。到了秉忠堡以後,毛文龍自己帶領他的主力部隊還有三大打手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三人不斷的展開蠶食行動。
當地的許多居民都屬於和中國的古老的北方部族有些血緣關係,其中一部分南下,成爲了蒙古族、鮮卑族等的一部分,而留下來的則成了這裡的土著居民。從進化論的理論上來講,能夠有能力四處出擊的人,都是屬於種族裡的優秀人羣,先天就有不安分的基因埋在骨子裡,而留在本地發展的人,則是相對較弱,思想保守,進去思想不足。
毛文龍深得朱有孝的思想精髓,每到一處必定要和當地的土著居民搞好關係,這樣就非常方便的進行各項活動。至於搞好關係的手段,無非是付出一些本地沒有,而且還十分需要的東西,這一點毛文龍做的非常漂亮,就算是孫傳庭也不如他機靈。
這是一片冬季嚴寒的地區,冬季取暖就是一個最大的麻煩,再就是獵人出去打獵的取火問題,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一旦獵人失去了火源,直接就面臨着死亡,所以如何保護好火種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丟掉火源就丟掉了性命,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在和獵物搏鬥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
秉忠堡附近就有大型煤礦,燃煤是沒有任何問題,更多的是取之不盡的木材,但是取暖問題並不是有了燃料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這裡還有如何利用的問題,架起一堆火很容易,但是想讓它一直保持好屋裡的溫度就不太容易,毛文龍就替他們想到了好辦法,那就是製造暖氣爐子,然後再接上幾節管子通道大炕裡面,這就解決了土著居民的取暖問題。至於火源問題,那就更好解決了,毛文龍帶來了大量的普通打火機,隨便身上帶兩個,無論到了那裡,用手一動就有了火源,問題解決的非常簡單。
西西伯利亞地區是亞洲最大的平原,但是因爲地處亞寒帶地區,雖然降水量不大,但是蒸發量更小,因此到處是泥濘的沼澤,這對於行軍打仗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軍事物資的運輸更是難題,按照孫傳庭原來的計劃是準備沿鄂畢河乘船順流而下,抵達和額爾齊斯河的交匯處,再逆流而上進攻俄羅斯在這個地區的行政中心託博爾斯克堡,但是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沿河兩岸沼澤密佈,根本無法上岸,人數不太多的情況下,探險隊伍是非常好的地方,但是要想大規模的進軍很困難。經過一年多的偵測,最終結果是隻能沿着南部的森林地帶向西進軍,這是目前最佳的線路,就算是最有經驗的土著居民,也沒法找到更好的路線。
這裡的生存環境相對惡劣,孫傳庭不明白朱有孝爲什麼非要佔領這一片荒涼的地方,但是不明白歸不明白,朱有孝既然已經下達了任務,最爲將領就一定要去執行,爲了保證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孫傳庭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朱堡附近近千里的周圍建設了大量的小型村堡,無論是土著的居民,還是自己的士兵,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這裡居住。
在原來的歷史上,俄羅斯東擴的過程使用的軍隊很少,但是也許是朱有孝的西進計劃引起了俄羅斯的高度警覺,使得現在這裡的兵力增加到原來的幾十倍還多,他們採取的措施倒是和原來一樣,以點帶面,每到一處先是建立城堡,形成一系列補給點,接着再向周圍擴張,和朱有孝採取的策略一模一樣,士兵中包括立陶宛人、俄羅斯人和歐洲戰場上的俘虜兵。
在俄羅斯國家統一過程中,莫斯科大公國主要依靠的階級力量是服役貴族。伊凡四世時期,政府從農民、手工業者、商人中招募、挑選士兵成立射擊軍,這些人被稱爲“招募軍役人員”。而此前的貴族軍隊,因平時經營地產,臨打仗時行動遲緩、紀律鬆馳,已漸漸失去它的軍事意義。因此,到了17世紀,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爲主的射擊軍成爲軍隊的主要力量。射擊軍戰時出征,平時從事手工業、商業活動。他們領取薪餉,配備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火繩槍),受過較好的訓練,具備較強的戰鬥力。
西西伯利亞駐軍主要由射擊兵、步兵哥薩克、騎兵哥薩克、炮兵、城防火器兵以及17世紀下半葉出現的龍騎兵組成,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步兵哥薩克和射擊兵。
17世紀,在軍隊的花名冊上,通常把射擊兵和哥薩克寫進同一名單,沒有進行任何劃分。兩者的差役、薪餉、裝備甚至制服的式樣沒有嚴格的區別,因而在稱謂上常常混用。例如,哥薩克百人長的部隊通常被稱作“哥薩克團”,射擊兵百人長的部隊被稱作“哥薩克騎兵連”。
由於軍役人員總體數量相對不足,每個城市依其地位和防禦的需要配備不同的兵種。例如,在託博爾斯克、塔拉和秋明,步兵哥薩克和射擊兵的人數通常佔軍役人員的1/3到1/2;在別列佐夫,17世紀30年代之前一直沒有射擊兵,大部分駐防軍由哥薩克騎兵組成;在圖林斯克和佩雷姆則沒有哥薩克騎兵,爲數不多的射擊兵構成了這兩座城市的主要軍事力量。
現在的歷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俄羅斯的射擊兵和哥薩克騎兵連佔到了部隊的大多數,各個城市的射擊兵更是城市守護的重要兵力組成部分。機動性非常強的哥薩克騎兵連的危害非常大,他們更能夠適應這裡寒冷的氣候。另外就是哥薩克步兵,他們的行軍速度也許不是很快,但是他們的另一個特點是擁有大量的狗爬犁,這樣可以和哥薩克騎兵連互相配合,形成了頗具特點的龍騎兵,戰鬥力還是非常高。
孫傳庭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發現無法沿着鄂畢河進軍,除了經營建立的大量小型村堡以外,就把其餘的兵力撤回來,進駐到秉忠堡裡,留下曹文詔帶領一些士兵經營朱堡,在哪裡形成一個城市村鎮羣,鞏固好那裡的統治基礎,暫且放下進兵的想法。
孫傳庭回到秉忠堡以後,毛文龍和他的部下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就徹底解放了,再加上張秉忠、賀人龍、碩壘這些年輕人,沒有一個是安分的傢伙。毛文龍知道孫傳庭在朱有孝眼裡的地位,更何況大明一直是文官地位高於武官,受到孫傳庭的管轄,這是天經地義的,至於張秉忠、賀人龍、碩壘這些武將,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他們到了一起後,除了打仗訓練就是吃酒、打架。
毛文龍受到朱有孝兵書的教誨,深受後世將領帶兵的真諦,孫傳庭就放心的將這些武將全部交給毛文龍管理,自己就變成了一個全職長官,被朱有孝任命爲朱堡總督,負責所有的軍政大局,全力爲前線的將領們組織後勤物資運輸和分配,前線的事由全權交給毛文龍指揮,各自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