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把英國變成印度吧!(下)

英格蘭王國,倫敦郊外

作爲泰晤士河下游的沖積平原,早在羅馬帝國時代之前,這裡就已經是相當發達的農耕區,並且盛產多汁牧草,適合飼養馬匹,所以畜牧業也很興旺。到了英格蘭王國形成之後,全島最富饒最發達的倫敦平原,就一直是歷代君王的統治核心,到處遍佈着金雀花王室名下的牧場和農莊。

然而,在這個黑暗的夏天,隨着恐怖的黑死病和其它一系列不知什麼瘟疫的急速擴散,讓這片土地上的牧羊人和農夫都在瘟疫之中成批死去。倫敦平原上一時間橫屍遍野,廢棄的村莊中看不見炊煙,走進那些小小的泥屋或茅屋,能找到的多半隻是幾具腐爛或被動物啃噬過的屍體。道路邊隨處可見森森的白骨,屍體多得無法掩埋。水果和麥子都只能腐爛在地裡,而家禽和家畜則跑得滿地都是……到處都是死人或半死的人,偶爾有幾個活着的人,也是彷彿行屍走肉一樣在到處遊蕩,嘴裡唸叨着一些無意義的詞彙。

——如此荒涼死寂的情景,簡直恍如人類的歷史已經結束,世界的末日已經降臨。

不過,到了秋天的時候,靠近倫敦的某些廢棄農莊,居然又一次開始變得熱鬧起來,那些長滿了雜草的田地裡,也再次出現了忙忙碌碌的身影……當然,這些村子原來住着的農奴基本都已經上了天堂,無法再讓他們的靈魂爲領主賣力勞碌,此時在倫敦平原上耕耘的農夫,已經換了一批截然不同的人。

這些新來的農夫,普遍個子瘦小,皮膚也比絕大多數英格蘭人都要黝黑得多,但又比南方的黑人差了點兒。他們赤着上身,只在胯下纏了一條裹腰布,被繁重的農活累得腰彎背弓,脊椎好像是一節一節的麻繩,就是打井水用的那種。鎖骨高高地突在外面,活像狗戴的項圈,渾身上下疤痕累累,從胸部往下,到腰部,再到臀部,觸及之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傷口和疤痕,就像歲月的鞭子在他們身上刻畫出的記號……

——這些棕黑色皮膚的農夫,來自萬里之外的印度,大多數屬於古印度社會最低階層的賤民。

在監工們的皮鞭與呵斥之下,印度賤民們拿着鋤頭、鐮刀、鏟子等各種工具,清理着荒廢已久的田地,播灑上速生作物的種子。不知爲什麼,這些印度人的農活於得有些生疏,但絕對已經非常賣力。

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這些印度人還要等到五百年之後的維多利亞時代,纔會以殖民地屬民的身份,大規模地出現在不列顛的土地上。但在這裡,依靠哆啦a夢的【隨意門】,英格蘭王國提前五百年擁有了一大批印度臣民,可以靠他們來填補大瘟疫造成的勞動力短缺,讓瓊女王陛下的莊園免於拋荒。

——很可悲的是,就在短短一年之前,歐洲各國的君主還在爲人口爆炸的巨大壓力而頭疼,但到了此時此刻,如果這些君王還沒有死的話,卻要爲如何搞到新的臣民,來填補他們空空蕩蕩的國土而發愁了。

“……哎,這些印度人看上去於活倒是挺勤快的,可是……爲什麼全都瘦得皮包骨頭?簡直比英格蘭最貧窮的幾個郡的農奴還要瘦弱,而且窮得穿不上衣服……他們難道不知道羞恥也不怕冷嗎?”

看着那些在田野間忙碌的黝黑身影,瓊女王眨了眨眼睛,對身邊的“天使”王秋問道,“……傳說之中,印度不是一個四季溫暖,盛產香料,流淌着蜜與奶的幸福之地麼?而我之前通過那道神奇的門,親眼看到的印度風景,也是那麼的富饒和美麗……可是這些印度人過得也太慘了吧”

——對於常年生活在黑暗與寒冷之中的中世紀英格蘭人來說,傳聞中出產着香料、染色棉布和寶石等許多好東西,並且四季如春,永無霜雪之苦的印度,絕對是一個值得迷戀的美好之地,宛如想象之中的天堂國度:絕大多數中世紀的歐洲人,對傳說中的東方,都有着上述美好幻想。瓊女王顯然也是這麼認爲的。

而威尼斯商人和穿越者在通過【隨意門】去印度“蒐集”這些移民之時,跟着過去的瓊女王陛下親眼看到的印度風景,似乎也證實了上述印象:熱帶的陽光是如此明媚,風中彷彿飄散着香料的氣息,恆河兩岸的土地之肥沃,堪稱魚米之鄉,到處是綠油油的稻田,還有金黃的麥浪,外加無數清清的池塘。池塘里長滿了圓圓的睡蓮,懶洋洋的水牛踩着池塘邊的泥濘,嚼食着蓮葉……但是,生活在這樣一片田園牧歌之中的絕大多數普通印度人,卻並沒有過上什麼天堂般美好的日子。

事實上,粗看起來,他們大多數過得似乎也跟中世紀歐洲的農奴差不多,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餓得雙眼發綠、半死不活。少部分甚至似乎還過得更糟糕一些,連最簡陋的茅草屋都沒得住,全家人只能睡在路邊或樹下,就跟乞丐或流民似的,不過臉上倒是少見愁苦之色,讓人很難明白他們爲啥還能笑得如此開心。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窮得連衣服都沒得穿的怪人,不琢磨着如何勞動賺錢買衣服和養家餬口,卻整天蹲在牆邊擺出個奇怪的練功姿勢,自己餓自己,一直到最後餓死在牆根下,印度人對他們肅然起敬,說這是什麼偉大的苦行者,有跟神靈溝通的大能,可外人卻看得很是納悶——莫非印度神靈都喜歡信徒自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印度確實是一塊富庶的地方,雖然只是在外面遠遠地看了一眼,您也應該清楚印度人的神廟和宮殿有多麼金碧輝煌、宏偉華麗了吧。但問題是,無論在哪個地方,富人和窮人,貴族和平民,總是過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啊。不管某片土地的物產有多麼豐饒,也唯有上等人才能享受到這一切的好處,下等人則不管在哪裡都一樣窮,在英格蘭是這樣,在印度也是這樣,在中國還是這樣……”

對於這個過於天真的問題,王秋撇了撇嘴,“……如果印度人無論高貴和低賤,個個都彷彿生活在天堂,幸福得好像泡在裡一樣,我們又怎麼能把他們弄到英格蘭,爲您的莊園播種和耕耘呢?”

——雖然在此時的印度,人口買賣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由於穿越者們之前撕下臉皮的大肆搜刮,無論是英格蘭王國還是威尼斯人,又或是羅馬教皇國,都已經拿不出多少金銀貴金屬之類的硬通貨了。

所以,如今出現在倫敦郊外的這批印度人,其實大半都是被忽悠來的——就具體做法而言,就是先讓哆啦e夢出場,找個看上去最窮最髒最破爛的印度村莊,多半是聚居着賤民的,當衆表演一通“天降火雨”或者“白天變黑夜”之類的神蹟,震懾住這些印度農夫或賤民,嚇得他們五體投地、頂禮膜拜。然後再鼓搗一道“神諭”,宣佈要帶他們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去居住,順便用閃電劈了那些膽敢跳出來阻撓和唱反調的村落長老……這樣的話,固然有一部分人會驚慌逃散,但剩下的人多半就會嚇得六神無主、乖乖認命了。

——印度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祭司是婆羅門,擁有大片土地的軍事貴族是剎帝利,商人和小地主被歸入吠舍,而耕種的農夫和工匠等一般勞動者則成爲首陀羅。他們的職業和姓氏一一對應,代代世襲,種地的世代種地,熬糖的世代熬糖,掏糞的世代掏糞,千百年來各司其職,只要一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印度人是於啥的。不同種姓的人羣彼此隔離,不但一般禁止通婚,甚至連互相之間的交流都很稀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消滅了底層印度人集體抱團反抗的能力,讓他們安心於低賤的地位,只求有個好的來世。

此外,還有佔到印度七分之一人口的賤民,處於這一種姓等級制度之外,被蔑視爲“不可接觸的人”。他們很難擁有土地,註定只能從事一些被認爲是不潔的行業,譬如獵人、捕魚人、屠夫、劊子手、掘墓人、承辦喪葬者、皮匠和清道夫等等。就算想要給地主當佃戶種莊稼都很困難——在印度鄉下有的是首陀羅跟他們搶活兒於。而且賤民們不能呆在城市,只能居住在與世隔絕的偏遠小村莊裡,平時必須非常小心地避免沾污各種姓中的成員,也就是說,不可與後者發生任何肉體上的接觸,在極端情況下,甚至不可進入後者的視線。因此,每當他們走出自己的住處或村莊時,就必須敲打一對拍板,警告他人有賤民正在走近。

這樣一來,即使穿越者們搬空了整座賤民村落,其他印度人恐怕在短時間內也一無所知。當然,這些賤民由於不怎麼種地,做農活可能不是很熟練,但在監工的皮鞭和刀子之下,相信他們一定會學得很快的。

不過,即使只是拉走一些地位低賤、無人關注的首陀羅和賤民,如果動靜太大了的話,也會引起統治這些土地的印度王公們的關注,或許還有一絲敵意。這時候就輪到神通廣大的威尼斯商人出場,一邊藉着哆啦e夢大神的虎皮,隨口對這些王公們進行威脅和嚇唬,一邊送上若於中國瓷器,絲綢圍巾,玻璃鏡子,鋁合金和塑料小首飾之類,在這年頭的印度很有價值,但在現代世界不值幾個錢的小玩意兒……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自認爲利益沒收到多少損害的印度王公們,紛紛默認了這些“大能”們的拉人行動。

甚至還有些人煙稠密之地的印度王公,爲了緩解領地內人口過剩的壓力,於脆主動把成羣結隊的賤民押送過來作爲交易品,跟威尼斯商人交換更多他們想要的東西……印度這地方雖然自古溫暖溼潤、物產豐饒,但由於長期的過度繁衍,人口壓力也一直很厲害,而且由於種姓制度下的任何工作都是代代世襲,不同職業的人羣彼此隔離,以至於想要讓過剩人口改行都很困難——譬如在古代印度,姓“掘墓人”的家族就只能代代做掘墓人,哪怕掘墓人太多了,超過了市場需求,也很難讓他們改行去捕魚或當木匠,因爲世襲當漁夫和木匠的人不願意有人來搶飯碗——所以索性把過剩人口都趕出去,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於是,就這樣連矇騙帶拐賣,還有一定程度的交易和賄賂,實在不行的話,就讓那些沒節操的歐洲騎士們穿上鎧甲揮舞起利劍,客串一回捕奴隊——他們原本在戰爭之中也經常這樣做:如果自家的農奴被殺光了,沒人給自己種地,那麼就到敵人的地盤上去搶一些農奴回來。不過深入異邦捕奴實在是一件十分費力的事情,騎士老爺們親自上陣往往費效比極低,而且還挺危險,如果有可能的話,即使是最吝嗇的威尼斯商人,也更樂意花點小錢從當地的實權人物手中搜集貨源無論用了什麼手段,他們總算是在短時間之內搞到了數以萬計的印度“移民”,統統送到倫敦來種地,算是第一次大規模輸入勞動力的“試點”。

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嘈雜的喧譁聲,還有喇叭和銅鈴的清響。王秋擡頭一看,發現是一位神父和幾個手持長槍的士兵,正在把一羣新來的印度人驅趕進一條小河裡,強迫他們集體受洗,皈依基督教……如果拒絕的話,馬上就是一頓胖揍暴力鎮壓,再不敢的話,就該吊死或上火刑架了。

——這年頭的英國人,可不像他們被“多元文化理論”忽悠瘸了的後代們,根本沒有什麼宗教自由的先進觀念,只知道凡是異端和異教徒就該架到火堆上玩活人燒烤,不會燒烤異端和異教徒的基督徒就不是好的基督徒……相反,倒是有無數的傳教士熱衷於推廣基督的信仰,擴張“主的羊羣”,如果能夠“教化蠻夷”,讓他們皈依基督教,就是極大的功德。至於具體是用刀還是用嘴皮子來傳教,反倒是無所謂了。

反正,在吊死和燒死了極少數幾個不肯就範的刺頭兒之後,剩下的印度人自然也就乖乖地皈依了。

——不就是下到河裡洗個冷水澡(洗禮)罷了,至於爲了這點小事兒而賠上寶貴的自家小命嗎?

即使是這樣輕微的牴觸情緒,也只是首陀羅種姓的人才會有,如果是賤民們,於脆就根本無所謂了。反正在原本的歷史上,由於不被印度教當人看待的緣故,他們就先是拜佛陀,然後又拜真主,之後又跪在傳教士腳下信了基督,甚至還有入猶太教和拜火教的——由於被排斥在印度教體系之外,印度賤民的信仰觀念和中國人比較類似,總是不停地變來變去,覺得哪尊神更靈驗就拜哪尊神,但無論他們怎樣挖空心思、變幻信仰,都甩不掉賤民這個遭人鄙視的可悲身份,偏偏又沒有通過暴力來破局的勇氣和決心……

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印度人都是性格溫順、容易聽話、於活也還算勤快的傢伙,他們的反抗精神早已在種姓制度下幾乎被磨滅,在人權概念尚未出現的野蠻年代,似乎天生就適合當奴隸——否則的話,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殖民者也不會只用三千公務員和一萬七千白人士兵,就輕易統治整個南亞次大陸了。

所以,王秋並不認爲給瓊女王增加一羣印度臣民,會導致什麼真正的麻煩——說起來,金雀花王朝的祖上來源於北歐,嚴格來說應該算是維京人(諾曼人),既非法蘭西土著,也非英格蘭原住民。

既然他們能夠成功地統治英國的撒克遜人和凱爾特人,還有海峽對岸的法國人,贏得這些異邦人的忠心擁戴(一直到現代,英國王室其實還是金雀花王朝的後裔),自然也沒理由管不好更加溫順的印度人。

——在印度,通過宗教、種姓、傳統觀念的反覆洗腦,爲數不多的統治階層已經徹底馴化了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下等人,讓這些下等人永遠與奴性爲伴。這種奴性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你把解放的鑰匙丟在他面前,他反而會往鑰匙上吐唾沫即使換了一個主人,這種奴性也不會很快磨滅。

但問題是,這個時代的英國人還對遠方的印度人的品行一無所知,多少有着那麼些“未知的恐懼”。

“……尊敬的天使大人,雖然這些印度人看着還算老實,但畢竟是異教徒,即使如今他們已經受洗皈依,恐怕也跟我們這些天生的基督徒不太一樣,會不會很難管束,不肯忠心地侍奉領主?”

一位英國貴族皺着眉頭看着這些印度人在監工的皮鞭下於活,有些不太自信地說,“……聽西班牙來的貴族說,他們那邊就有很多信奉異教的摩爾人(當時的西班牙還處於兩大信仰的拉鋸戰之中),即使已經向基督教的君王投降臣服,也還是非常的桀驁不馴丨從來不會真正地打心裡認爲自己是某人的臣民。哪怕強迫他們受洗皈依了我主基督,也還是忘不掉他們的異教信仰,總是深深地敵視着我們基督徒,一有機會就要逃亡或造反,看管他們簡直就像看管犯人一樣麻煩……這些印度人以後該不會也是這樣吧”

“……我想應該不會,這些印度人差不多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溫順的苦力了。雖然都是異教徒,但他們原本信的是另一種僞神,跟信奉所謂真主的摩爾人可是截然不同,沒有那麼強烈的攻擊性。按照印度人因果報應的學說,一個人在現世中的地位是由其前世的行爲決定的。因此,印度的賤民們自認爲是由於他們過去的罪孽而導致了現在的苦境。轉世的時候投個好胎,改善在來世中的地位是賤民們唯一的希望,而這隻有通過恭敬地履行現世中的責任和義務來實現,所以他們絕對不會比歐洲的農奴更難管束……”

王秋答道,“……更何況,作爲受歧視的賤民,他們原本就被印度社會拋棄,已經習慣了被奴役。嗯,什麼是賤民?這就是說,他們的社會地位原本比農奴更低,有點像歐洲的吉普賽人,您把他們當成是農奴對待,給他們土地耕種,就已經是在擡舉他們的地位了。這些賤民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鬧亂子呢?

即使出現了最糟糕的情況,真有騷亂爆發,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別看這些印度人長得好像差不多,其實屬於好幾十個民族,彼此語言不通,互相之間都沒法交流,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抱團作亂。如果僅僅是一小撮人跳出來鬧事的話,想必肯定能很容易地彈壓下去:你們彈壓農奴鬧事的次數難道還少嗎?”

“……可是這樣一來的話,豈不是連我們也沒法跟他們交流了?到時候怎麼給他們發號施令?”

瓊女王有些頭疼地嘀咕說,“我從出生開始,就得同時學會法語和英語。等到敲定了遠嫁西班牙的這樁婚事之後,爲了防止我聽不懂未來臣民的話,甚至和丈夫在牀上都需要一個翻譯,父王又督促着我學了一年的西班牙語,真是苦不堪言……現在難道又要學印度人的語言,還是幾十種?哦,上帝啊——”

說起來,這年頭的歐洲王室如果想要當得稱職一點兒的話,都挺不容易的,光是外語就能讓人學得發瘋。比如說,剛剛登基的瓊女王如果想要跟她的全部臣民進行直接交流,那麼她就得同時掌握英語、法語、愛爾蘭的蓋爾語、尼德蘭的低地德語(就是未來的荷蘭語),還有作爲中世紀國際語言的拉丁語(羅馬帝國的標準語言,但在中世紀已經變成了教會和知識分子專用的‘死文字,,基本在底層社會絕跡。意大利語和拉丁語的區別,大致就跟中國白話文和文言文的區別差不多——所以就算是意大利人,也並非個個都能懂拉丁語)。如果換成是那不勒斯女王喬萬娜陛下,那麼她就得掌握法語、意大利語、普羅旺斯語(後世被淘汰的小語種)和拉丁語,虧得掛在她名下的耶路撒冷已經丟了,否則她說不定還得去學阿拉伯語呢

更別提歐洲各國的王室之間還流行通婚,如果不想跟未來的丈夫在牀上打手語,那些可憐的公主就還得提前準備,努力學好更多門外語課程。當然,那些體恤未來妻子的王子們也是一樣。

但非常顯而易見的是,無論這些中世紀的歐洲王族們有多麼的博學多才,都不可能會說印度人的語言。

——幸好,對於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機器貓來說,這些小麻煩真的算不了什麼。如果連最基礎的語言關都過不了,哆啦a夢和野比大雄又該如何闖蕩多元宇宙,進行一場又一場超越想象力的大冒險呢?

“……這個問題請儘管放心,女王陛下,還有諸位閣下,你們完全無需憂慮。我們的主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絕對不會連這點小小的麻煩都解決不了,至少到目前爲止,一切情況都還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天使”王秋一臉淡定地說道,同時取出一袋從哆啦a夢那裡索要來的譯魔芋凍】,交到瓊女王的手上,“……只要預先吃了這種神奇的糕點,您就可以跟任何異族人進行交流了,有效時間大概是半天到一天左右……當然,這只是應急的臨時措施。真正能夠一勞永逸的對策,我們也已經爲您準備好了……”

除了忽悠來大批的印度賤民和首陀羅之外,爲了儘量讓十四世紀的英國向二十一世紀的英國看齊,穿越者們還通過【隨意門】,設法從這個位面的西非搞來了一批身強力壯的黑人奴隸。

由於西部非洲的熱帶森林,實在是毒蟲遍地、瘟疫肆虐,哪怕最兇殘的捕奴隊員,也爲之望而卻步。所以這些黑奴並非通過戰爭和劫掠而來,而是用玻璃珠、鈴鐺、布匹之類的玩意兒,跟一些黑人部落購買的(黑人部落在戰爭中一直有捕捉敵對部落俘虜當奴隸的習慣)。

跟普遍個頭瘦小的印度人相比相貌高大威猛的印度阿三不是沒有,但通常都有點身份,一般不會在賤民和首陀羅之中出現,更不可能被輕易弄過來當苦力),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多半看上去高大有力、肌肉結實,更爲健壯和吃苦耐勞,生命力也強得多,更受渴求勞動力的英格蘭統治階層的青睞。

但同樣不可避免的是,隨着這些西非黑人的抵達,各種原產於熱帶非洲的寄生蟲和傳染病也尾隨而至——因爲販奴的見識和經驗不夠,不曉得非洲熱帶病的可怕程度,從中經手的威尼斯商人根本沒想到要把黑奴剃光頭髮,進行洗燥滅蚤等一系列檢疫淨化程序……好在此時的歐洲大地已經變成了一個流行性疾病博物館,早就是蝨多不癢、債多不愁,再添幾種新的傳染病似乎無所謂了。 》≠》≠,

這樣一來,印巴裔移民和黑人,在如今的英格蘭都已經有了,至於黃種人亞裔的話……哆啦a夢和王秋都不太好意思向自己祖國的古代同胞下手,於是就把【隨意門】開到美洲,用塑料首飾、金屬刀具和綠色玻璃珠買了一小批瑪雅人奴隸過來,正好讓他們教白人和黑人如何種玉米、南瓜、辣椒和薯類作物。

總之,在通過這一系列上不得檯面的手段,給英格蘭輸入了將近十萬人口之後,由於大瘟疫而造成的勞動力極度短缺,總算是稍稍得到了緩解,至少王室在倫敦平原的大部分農莊暫時是有人手去料理了,瓊女王和她的朝臣可以不必親手去耕種自己的土地,也不必在明年爲金雀花王朝宮廷的吃飯問題而發愁。

而王秋也十分愉♂悅地看到,英格蘭王國的首都倫敦變成了一個好像印度那樣的世界人種博物館,白色、黑色、黃色人種皆有,可以提前五百年實踐歐盟的多元文化主義理論。而盎格魯撒克遜人也能開闊眼界,嘗試一番如何跟不同膚色的鄰居們朝夕共處,或許能順利演化成彷彿未來的美國一樣的民族大熔爐——也算是讓未來將要殖民全世界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他們的島國故鄉本土先進行一番提前的預演……

但即便如此,對於幾乎要變成死人國度的英格蘭王國而言,某些麻煩還是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首先,無論是印度人、瑪雅人還是黑人,恐怕都不太耐凍……幸好,這在漠視人權的中世紀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等到那些最怕冷的傢伙在第一個冬天被凍死之後,剩下的人應該就能比較好地適應英格蘭的氣候了。

其次,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此時的歐洲依舊處在瘟疫的陰霾之中,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窮鄉僻壤,都在黑袍死神的鐮刀下瑟瑟發抖,如果不能找到一個遏止疫情的有效手段,那麼不管從全世界各地輸入了多少人口,都會被可怕的瘟疫很快召喚上天堂,讓人間再一次變成死寂的亡靈國度……

幸好,在還清欠債之後,節操指數已經開始大幅度回升的哆啦a夢,早已跟穿越者們一起幫助這些可憐的中世紀歐洲人準備好了應對之策——把包治百病的“治療術”傳授給他們,讓歐洲真正進入魔幻時代

“……女王陛下,諸位閣下,我們利用牛津大學舊校址改建而成的‘霍格沃茨學校,,如今已經基本竣工。從歐洲各地召集的第一批學生,目前也已抵達牛津。不知你們是否有興趣出席下週一的開學典禮?”

第12章 藤美學園鎮壓作戰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171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中)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53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七)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75章 末世旅行的尾聲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120章 王秋的選擇(上)第63章 兔兔撿屍隊第107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61章 郵輪上的日本(上)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08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四)第44章 煩心事(中)小結石器時代的摩登原始人第60章 大統領の憤怒(上)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20章 高城沙耶的猜疑第12章 幸運與厄運一沒羞沒臊的全裸風尚第17章 祖國需要你們的子宮第96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下)第57章 高城沙耶的鬱悶(上)第11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上)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23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上)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129章 “義士”入城(下)第62章 全球核戰六民國地主不好當南方篇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二十二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二第116章 三戰時期的血色情人節(上)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番外一離開王秋的日子上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69章 閒話東林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15章 貓玩人(中)第62章 王秋的隊伍終於開張第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七)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100章 不列顛之殤第99章 穿越版崇禎帝的決斷(中)第117章 穿越見鬼去——當穿越者無事可做之時(上)第702章 大統領の憤怒(下)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111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15章 初訪野比家小結寒冷黑暗的歐羅巴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下)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139章 烈火烹油(上)第37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159章 最後的槍聲(下)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6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下)第105章 王美玲市長的嘆息(上)第2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中)第94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上)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第114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下)第122章 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3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下)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62章 南海鐵道紀行(二)第24章 王秋同學的憂鬱第75章 新單位是麻風病院?!(上)第123章 風雪中的短暫休戰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176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二)第96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上)第23章 星星之火(上)番外三離開王秋的日子下第63章 出日本記(上)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第5章 讓時間停止吧!第95章 燃燒的巴黎第109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續)第28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43章 虛僞的樂園(上)第49章 百萬裝逼王(續)第61章 宅心仁厚機器貓
第12章 藤美學園鎮壓作戰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171章 關於世界大戰的總結報告(中)二無法無天的黑暗年代第53章 八方風雨會瓊崖(七)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75章 末世旅行的尾聲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120章 王秋的選擇(上)第63章 兔兔撿屍隊第107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第6章 出師不利的王秋團隊第61章 郵輪上的日本(上)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108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四)第44章 煩心事(中)小結石器時代的摩登原始人第60章 大統領の憤怒(上)第12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第20章 高城沙耶的猜疑第12章 幸運與厄運一沒羞沒臊的全裸風尚第17章 祖國需要你們的子宮第96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下)第57章 高城沙耶的鬱悶(上)第11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上)第112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上)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4章 從今天起開始當孤兒第23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上)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129章 “義士”入城(下)第62章 全球核戰六民國地主不好當南方篇場景3穿越日本平安時代二十二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二第116章 三戰時期的血色情人節(上)第28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下)番外一離開王秋的日子上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69章 閒話東林第86章 蘑菇雲下的地球(上)第15章 貓玩人(中)第62章 王秋的隊伍終於開張第7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七)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190章 澳洲的中華城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100章 不列顛之殤第99章 穿越版崇禎帝的決斷(中)第117章 穿越見鬼去——當穿越者無事可做之時(上)第702章 大統領の憤怒(下)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111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第29章 阿爾努斯山丘的奇蹟之城(上)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108章 阿爾努斯市的慶典(上)第106章 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第15章 初訪野比家小結寒冷黑暗的歐羅巴第39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下)第29章 死亡的阿維尼翁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139章 烈火烹油(上)第37章 與右翼大佬的談判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159章 最後的槍聲(下)第6章 貞子也來了!第6章 鋼鐵雄心:旭日帝國(下)第105章 王美玲市長的嘆息(上)第2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中)第94章 大明帝國的喪鐘(上)二是誰在懷念民國時代第114章 王美玲女士的遺憾(下)第122章 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第139章 黑暗時代的衆生相(上)第3章 尼羅河畔的天體營(下)第19章 奇襲江田島(下)第62章 南海鐵道紀行(二)第24章 王秋同學的憂鬱第75章 新單位是麻風病院?!(上)第123章 風雪中的短暫休戰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176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二)第96章 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上)第23章 星星之火(上)番外三離開王秋的日子下第63章 出日本記(上)第2章 華夏文明的悲歌第5章 讓時間停止吧!第95章 燃燒的巴黎第109章 崇禎五年的尾聲(續)第28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3章 “紅制服”的到來第43章 虛僞的樂園(上)第49章 百萬裝逼王(續)第61章 宅心仁厚機器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