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見證者們

中海油是三桶油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公司,由於業務被限制在了海洋石油方面,現實迫使他們必須增強自己的技術實力。但是,1994年的中海油也不過才成立了12年時間,除了一些政治性的產品,他們根本沒有積累多少的技術。

就是引進的技術,想要搞明白都是非常困難的,以國外的經驗,一名剛開始接觸海洋石油裝備的技術員,至少需要四五年時間,完成相當於碩士和博士生的全部課業,方能具有做研究助手的基礎,而在1982年的中國,想找一名本科水平的技術員都不容易。

雖然這個年代的企業人都很刻苦,但是,七八十年的中國教育堪稱悲劇,除此以外,知識來源的匱乏也阻礙了大家的自學。像是施萬可這樣的非核心技術人員,除了中海油自己掌握的技術,對於世界領先的技術,根本是想接觸一下都難。

這就是1994年。

在這個年代裡,無數的央企想弄張外國的落後設計圖都要求到外交部裡去,某些級別很高的軍工大廠轉型做冰箱造彩電的時候,只能照着外國畫報上的模樣設計,或者乾脆就做成蠢笨的長方形,偶爾找到一臺外國的好產品,還不敢貿貿然的拆開,生怕拆掉了裝不回去,當場臨摹一張把手的圖形就心滿意足。

重型裝備的追蹤研究就更難了,西方國家和公司的防範是一方面,中國公司能夠籌集的資金是另一方面。這個年代裡,許多研究所一年的經費只有百萬元人民幣,開支了人工和基礎維持費用以後,剩下的錢都不夠做理論研究的,稍微昂貴一點的實驗就要申請排隊再等待……

籌集外匯當然更難了,雖然到了94年,外匯已經沒有像是80年代那麼稀罕了,但仍然很緊張,中央還是不會將如此重要資源大量批給研究機構,因此,即使是中央直屬的研究院,也不一定買的起外國期刊。

是的,許多地廳級的研究院連專業範圍內的外國期刊都買不起,訂一本期刊幾美元,一年就要幾十美元,將有名的定一圈,幾百上千美元就出去了,更別說要讀懂期刊,就不得不做實驗驗證。

由於90年代的中國科技水平全面落後於世界,越是尖端的技術實驗,就越需要用外匯從國外採購材料和設備,而即使花費巨資採購了材料和設備,得到的研究結論,也不過是驗證了國外同行的論文,或者重複了國外同行的產品罷了,基本不可能獲得直接的回報。

而若是隻買期刊不驗證,也是沒有意義的。一來二去,少數幾個有條件的大型研究院也會減少這方面的投入,有這些錢,他們更願意投入到有創新的理論項目上去。

中海油有出口原油的收入,手頭上自然寬裕一些,也曾做出了不少東西,如海上鑽井平臺,他們80年代的時候很輕易的就做出了2代。然而,石油系統是超貴也超速發展的項目,中海油沒有繼續三代的海上鑽井平臺,他們要做四代的成本就要比同期的大華和外國公司高,時間和人力要求同樣如此。

施萬可曾經參加過海上鑽井平臺的研發,但也僅止於2代的產品,更新的鑽井平臺他上去過,可外國公司根本不讓他仔細看,連到甲板以下都不一定允許。

站在大華的鑽井平臺上,施萬可不希望得到否定的答案,可他又真的看一看。施萬可心裡明白,這或許是最好的機會了。

下一次,哪怕是中海油派人來學習,他也不一定能排進隊伍裡。不過,若是自己能領先一步,說不定就能成爲相關領域的“權威”。

這種90年代的學術權威非常多,任何一名學者若是懂得外語,再能弄到幾本外國期刊,小做幾個跟蹤實驗,差不多就能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引用還不會少。

要說價值,也不能說人家學術權威就不權威了,至少,人家是讀過外文原版論文的人。

楊明猶豫了一下,又看了看錶,最後點頭了。大華實業的鑽井平臺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現在使用的深水鑽井平臺,僅僅是能用的水平而已,並不擔心被偷師。

若無意外,大華實業和中海油應當會將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延續下去。

施萬可樂的握緊楊明的手,捏出了幾個印子,纔給其他四人打了聲招呼,就往甲板下面去,王德煌一看,笑道:“得,咱們也別休息了,都下去參觀吧。楊主任,我們都下去可以吧?”

“不能拍照,儘量不要干擾大家的工作,其他隨便。”

“蘇董到了通知我們。”王德煌還記得自己的工作,叮囑了一聲,纔跟在施萬可身後。

楊明喊來了平臺的監督員,讓跟在幾個人的後面,既是做嚮導,也是免得他們做些不恰當的事。

鑽井平臺下方很擁擠,狹窄的樓梯和狹窄的通道貫穿始終,除了滲透而來的陽光,就像是在潛艇裡一樣。

其實,設計思路也是差不多的,純鋼結構的鑽井平臺造價不菲,海面上的建築越重,對海面下的支架的要求就越高,爲了儘可能的多放採油和鑽探裝備,生活區和通道都只能見縫插針,即使如此,鑽井平臺的造價也是相當的高,國產化70以上的情況下,大華實業仍然要爲每個鑽井平臺準備上千萬美元。

憋仄的空間裡,似乎永遠都充斥着噪音。人與人說話無時無刻的都在吼,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五個人下到裡面,渾身都不自在。

施萬可甘之若飴,他是真的做海洋石油研究的,如今雖然做了不少的行政工作,但在中國,行政和學術並不一定要分家,好的學術水平助推行政級別上升是經常性的事,進到鑽井平臺內,他自然一門心思的記憶和思考。

其他四人就沒有這種覺悟了,中石油的三個人不用說,都自以爲要一輩子在陸上轉悠了,中海油來的另一個傢伙則是純粹的行政官員,對海上鑽井平臺缺乏基本的概念,所以,在施萬可仔細看佈置看設備的時候,別人更多的是在觀察鑽井平臺裡的工人。

由於石油沖壞了井架的緣故,平臺目前有工人80多,50多人是原屬於中方的工人,20多人是從巴庫附近僱來的前蘇聯或歐洲工人,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的渾身漆黑,只有少數幾個輪休的工人,能坐在搖搖晃晃的中間連接處,略顯悠哉的喝杯咖啡或茶。

從鋼鐵骨架上看出去,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卻也稱得上是無敵大海景。

王德煌探究的打量着他們。

坐在咖啡桌上的,有俄羅斯人,有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人,也有南美人和西歐人。

石油工人就是東奔西走的職業,哪裡有石油就往哪裡去,英國北海開採石油的時候,中東許多石油小鎮人去樓空,後挪威時期,英國的工人又紛紛往那邊跑。中國石油人也經歷了從玉*門到大*慶,從大慶到東營,繼而再到四*川和新*疆的過程。鐵人王進喜就是土生土長的玉門人,但到了2010年以後,採空了油田的玉門已成鬼城,大批的大院雜草叢生。

巴庫原本就是一個石油城,隨着大量的外國公司進駐,也不免吸引了東西歐的石油工人。

這些外國工人在大華實業都屬於臨時工的性質,水平卻是不錯,承擔着修復和維護海上鑽井平臺的任務。

這個日產7萬桶的單井,已經超出了大華的鑽井平臺的承受能力,每天要維修的地方不計其數。

喝了一會咖啡,圍在桌旁的幾名南美人就說着家鄉話,回工作崗位去了,一會兒,又換幾個英國人過來喝紅茶,吃鬆餅。

王德煌等人在鑽井平臺下方呆了兩個小時,直到蘇城回來,他才驚覺的問道:“我怎麼好像沒看到中國工人?有專門休息的地方?”

靠着鋼架子休息的監督員笑了:“這麼小的鑽井平臺,怎麼可能設專人休息的地方。”

“那是分時間休息?”

“休息的確是分時間休息,不過,現在比較忙,人手又不夠,咱們的工人就發揚作風,減少了工間休息。”監督員說着擔心他們誤會,又說:“減少工間休息是工人自發的,也會給加班費的。”

王德煌臉色嚴肅起來,道:“開闢新油田是很艱苦的工作,沒有吃苦的準備是堅持不下來的。多好的設備,最後還是少不了人。”

“是啊,雖然是我們自己的鑽井平臺,但每天的租金還是要算到成本里的,大家都想早一點將油田找到。現在好多了,見到了原油,大家都放心了。”監督員說到此處,臉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對石油人來說,最好的褒獎就是原油了。

王德煌等人也是從石油大會戰的年代過來的,曾經的激情歷歷在目,不禁心有所感,脫口問道:“聽說,你們勘探出了一個超級油田,有這回事嗎?”

這就是他此行的目標了,判斷大華實業的油田規模。

監督員是基層幹部,心裡也沒有太多的想法,笑笑道:“有多大我說不準,比瑟坦大是肯定的。我在瑟坦工作過,所有指標都比我們現在差的多。”

王德煌一邊順着只有人寬的樓梯向上慢慢爬,一邊有意識的笑道:“你們的單井產量都有1萬噸,一年最少300萬噸的產量,比瑟坦油田大也不難想象,關鍵是能有多大。對了,這邊鑽井平臺上多了人,其他的鑽井平臺呢?”

此時,大華掌握的油區,投入運行的海上鑽井平臺共有5個,正在建設的尚有3個。

監督員跟着爬樓梯,仰着頭,道:“又從瑟坦調了一批人,再就是你們見到的外國臨時工了。人比以前還多。”

“比以前還多?”

“這不是好多人過年都沒回家嗎?現在回國輪休的時間到了,瑟坦和新招的人到了,好多人又不想立刻就走,說要留下來到出油,人數就多了。”監督員說到此處有點小驕傲,30多歲的人了,說的還唾沫橫飛,濺梯子下面的人一臉。

儘管進度不同,但無論是負責建設的工人,還是負責採油的工人,最遲也是獲得競標時來到阿塞拜疆的,在此期間,即使是春節,大家也少有回國的。

不是不能回國,而是爲了追趕進度,大家都抽不出時間回國。

海上鑽井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都是相當複雜的,而且,越是早期的鑽井平臺就越複雜,用起來故障率就越高,大華在有瑟坦油田的情況下,也用了五六年的時間,才培養出幾百名的合格人員,現在,在維持瑟坦油田的情況下,人力也不能說是充足。

畢竟,阿齊久油田所處的海面比瑟坦油田要深,建設難度和使用難度都要相應上升。有資格到這裡來工作的工人,大多處於“特殊貢獻清單”靠前的位置,他們爲大華實業創造的利潤和獲得的紅利,都是超過本土員工的。

與之相應的是,好容易排在特殊貢獻清單靠前位置的大華員工,也會盡可能的維持自己的位置。

充分的經濟刺激,再加上一點點中國特有政治工作,是保證中方的海上鑽井平臺持續工作的良方。

僱傭來的英國、丹麥等歐洲工人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更短的工作時間和更高的工資且不去說,光是兩個月一次的探親假就讓人焦頭爛額。附近已經開鑽的幾家歐洲石油公司都是焦頭爛額,他們的歐洲員工數量太多,頻繁回家,幾乎要兩套班子才能維持基本的運營,而兩套班子半數以上的精力和運輸資源,都耗費在了保證休息時間和福利等方面去了,整個是中國國企的超級加強版。

有了這些歐洲石油工人做對照,每半年休息45天的美國工人都變的可愛許多。

所謂的歐債危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歐洲人都想着盡情享受生活的時候,生活必然會愚弄他們。

現實的世界,從來就沒有“盡情”施展的空間。

王德煌擡頭看看,發現快要到甲板了,又連忙追問道:“進尺呢,幾個鑽井平臺的進尺增加了嗎?”

人多不是根本,進尺增加才說明工作量增大了。

監督員很自然的點頭道:“當然增加了。”

王德煌挑起了眉毛,心想:難道大華實業的地質報告非常好?否則怎麼這麼着急鑽井。

如果其他四個鑽井平臺減少工作量,王德煌也不會太奇怪,但是增加人手,那就只能說大華在積極的擴大規模。

就此推測,至少說明大華實業對油田是真的看好。

當然,那也要這個監督員說的是真話,王德煌很快決定去其他幾個鑽井平臺也看看。

與此同時,施萬可卻是一臉恍惚,直到見着甲板上的蘇城也沒有醒悟過來。

同在平臺甲板上的,還有受到邀請的幾家外國石油公司的代表,一羣人說說笑笑,近乎肆無忌憚的談論着石油期貨和現貨交易的問題。

蘇城笑容滿面,面向王德煌等人,卻是因爲暗箱操作的初步成功。

一口氣糾集了6家石油公司,這即是內線交易的迷人作用,不免也有大華實業地位上升的因素。

“你們是來參觀油田的吧,來的正好,說不定還能見證這塊超級油田的誕生。”蘇城的口氣很大,聽在王德煌耳中,他卻不由自主的覺得很正常。

隱約間,這似乎也是一種氣場了。

……

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265章 再增產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592章 LNG訂單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92章 掀桌子第87章 誘*惑第620章 封閉第257章 市場判斷第346章 抵蘇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216章 不能做第392章 ……媒體戰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159章 開標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149章 楔子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69章 大慶來了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74章 誇街第473章 從容第226章 掙扎第3章 敲定去向第142章 東京第250章 敢要就敢走第145章 調研員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636章 15美元第620章 封閉第32章 技術驗證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465章 計劃C第514章 挖空第180章 合併第208章 質問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128章 針鋒相對第405章 窗戶紙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164章 簽約第378章 泉涌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303章 冤大頭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633章 延產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48章 外匯吶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562章 信息組織第468章 設局第396章 ……高薪挖人第553章 作弊日第481章 新徵程第573章 疑探第356章 亞洲人第531章 金錢雨第445章 拒絕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562章 信息組織第513章 活棋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529章 回饋第159章 開標第643章 收網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3章 全額撥付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188章 壓價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537章 選戰第379章 那些250們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
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621章 第一口保密油井第265章 再增產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592章 LNG訂單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92章 掀桌子第87章 誘*惑第620章 封閉第257章 市場判斷第346章 抵蘇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02章 兩隻大象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216章 不能做第392章 ……媒體戰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477章 勾肩搭背第159章 開標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149章 楔子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69章 大慶來了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162章 央視採訪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74章 誇街第473章 從容第226章 掙扎第3章 敲定去向第142章 東京第250章 敢要就敢走第145章 調研員第272章 做好自己的事第636章 15美元第620章 封閉第32章 技術驗證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559章 競標說明會第465章 計劃C第514章 挖空第180章 合併第208章 質問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128章 針鋒相對第405章 窗戶紙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164章 簽約第378章 泉涌第606章 一代差距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303章 冤大頭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633章 延產六百四十五章 艱難的決定第48章 外匯吶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562章 信息組織第468章 設局第396章 ……高薪挖人第553章 作弊日第481章 新徵程第573章 疑探第356章 亞洲人第531章 金錢雨第445章 拒絕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562章 信息組織第513章 活棋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529章 回饋第159章 開標第643章 收網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3章 全額撥付第425章 城裡的土地第188章 壓價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595章 油田規模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537章 選戰第379章 那些250們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609章 弱勢總理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218章 他們會佔領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