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訂單問題

“各關聯船廠,如果無法得到足夠的訂單,可以和大華船業簽訂總段製造的單子。巨型總段造船法的核心就是大量製造,降低成本,穩定利潤。”蘇城說的意思很明確,就算各船廠自己拿不到單子,光是大華的總段需求,就能餵飽他們。

但是,蘇城的自信無法感染其他人。

榮尚國一副懷疑的神色,只是礙於面子,沒有再反駁蘇城。

孫道孚身體晃動,坐不住了。

他本來打定了主意不說話的,但蘇城的話太過了。

孫道孚不得不站出來,道:“蘇董,談合同可不能放衛星啊。半年做30萬噸,明年做100萬噸,按照你說的3家巨型總段造船法的工廠,那一年的產量就是300萬噸,這還不算大華自己的產能和其他5家總段工廠的產能。中船集團一年的訂單纔多少!國內船舶的需求量纔多少,別說能不能做到這個產能,真的做到這個產能了,其他船廠又怎麼生存?”

他是中船的總經理,自然希望旗下的企業都能健康的活下來。良性競爭是他歡迎的,惡性競爭就不行了。

在他看來,蘇城的做法就是惡意競爭。假如8家中船的船廠活了下來,中船下屬的其他船廠死掉了,那他這個總經理,又會變成什麼?

整個中船集團,目前積累的訂單數量也不過500萬噸,這是未來兩三年的產能。

而以大華實業目前的計劃,500萬噸怕是不夠他們一年消耗的。

如此一來,今年的銷售額是高了,明年難道喝西北風去?

發改委的官員,對於國內的各種數據也很熟悉,聽到孫道孚的話,由不得懷疑。

五郎最見不得蘇城被懷疑,顧不得對方的身份,高聲道:“誰說大華船業做的好了,就會讓其他船廠活不下去?我們如今接的訂單,全是2萬噸以上的輪船,多在國外,中船何曾聽說,大華有在國內大量競標?”

“全是2萬噸的輪船?還多在國外?”孫道孚不太相信。

蘇城笑了笑,道:“2萬噸以下的船舶,大華船業基本不會參與競標了。以前收到的訂單完成,或者轉出以後,大華船業將會停止分段造船法等工法的使用,專注於總裝總配。”

孫道孚仍然是將信將疑的道:“只做總裝總配,不會令總利潤太低嗎?”

從利潤率來說,總裝總配的利潤當然要比整船自己造高的多。但總利潤方面,還是自己製造來的多。畢竟,總裝總配要輸送利潤到總段製造工廠去。

以國內穿企目前的狀態,孫道孚其實更在乎總利潤。因爲他們拿到的訂單數量偏少,且以小船居多。

以己度人,孫道孚不覺得蘇城會完全放棄整船製造。

蘇城卻是完全相反的想法,笑笑道:“只要訂單做上去,總裝總配的總利潤反而會更高。”

“那還是回到了訂單的問題上。”

“我們降低了客戶的成本,自然能得到更多的訂單。”

“船舶是很貴的,客戶不會光盯着成本來說話。許多外國客戶的要求,算下來根本不賺錢……”東南造船廠的老總,說起這個問題來,就是一肚子的苦水。

孫道孚捏着指頭算了一會,也說:“大華放出去的總段工廠有10家了,按照這樣的要求,每年能提供上千萬噸的總段,算上國內3家總段企業消耗100萬噸的總段,大華今年的總裝總配,要超過700萬噸,這就是300艘船……太難了……”

要是15年或者20年以後的中國船企,就不用這樣摳吧了。那時候的中國船舶行業,每年獲得的船舶訂單,輕鬆超過1000萬,手持訂單三四千萬都很正常。

就是現在的韓國企業,從87年開始發力,五年下來,也能達到每年千萬噸的水平。這也是得益於世界船舶製造業的轉移。

然而,中船完全沒有抓住這次機會。他們的目光仍然放在國內,期望着借用行政壟斷的方式,得到更高的利潤,只要完成中央下達的任務就滿足了。

在國際競標的過程中,榮尚國的表現就是中船的表現。它們的保守和利潤計算方式,根本無法跟上船東的思路,偶爾能得到幾艘船的訂單,靠着國家外匯補貼,也不一定能賺到錢。

至於船舶設計、船舶設備等等,中船更是落後的厲害。

相對於新興的工廠,中船的負擔是極重的。但凡是船舶上能用的儀器儀表和設備,他們就希望使用自己集團下屬工廠生產的。以90年代中國製造的水平,船東自然是相當的不願意。

可以說,無論是價格、服務還是產品質量,中船都已經落後於世界主流了。

這個時候,哪怕大華實業只是一家山寨工廠,也比他們的尾大不掉要更加生機勃勃。

蘇城聽着孫道孚的話,憐憫的道:“沒有你算的那麼多,平均4萬噸一艘船,不到200艘就有700萬噸了,這還不包括超大型的特殊船舶,比如海上浮式儲油船。”自從中遠船務在中船的壓力下,放棄了與大華的良好關係,他們從大華實業得到的資源也在減少,海工裝備的勞務合作,也漸漸的沒有了。否則的話,以前如海上浮式儲油船都是交給中遠船務加工製造的。

“200艘船,大華有200艘船的訂單嗎?”孫道孚重複了兩遍這個數字。

蘇城只是微笑,道:“200艘船是明年的目標,今年下半年,按照各總段工廠的要求,只用準備60艘船的訂單就可以了。”

他降低了一些目標,孫道孚頓時覺得自己問到了點子上,忙道:“這麼說,大華目前有60艘船的訂單了?”

60艘船,孫道孚都不相信。剩下6個月的時間,60艘船意味着每月10艘船,也就是3天一艘船。

這是什麼概念,中船集團下屬的工廠,3個月也不一定能做一艘萬噸巨輪。

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船廠,有些只剩下修船的業務了,即使如此,3天也不可能修好一艘船?

一家成立才幾年時間的船廠,超過整個中船集團?除非失心瘋了,沒有哪個中船人願意相信這種事情。

蘇城從大華船業開始做海上鑽井平臺,就開始關注國內船舶業了。只是以前的時候,大華船業儘量減少製造業的份額,專注於海上鑽井平臺的技術開發。

如今,真的涉足這個圈子,蘇城才感覺到了沉重的暮氣。

60艘4萬噸級的船,纔是250萬噸左右的載重量,甚至不足以替代中國企業10%的需求。

就是這樣,孫道孚堂堂正部級的官員,還露出不能置信的表情。

突然之間,蘇城就沒有說話的意願了。

他微微擡了一下頭,對張超道:“你給孫總,還有大家,說一下大華船業目前的訂單情況吧。”

“好的。”張超清了清嗓子,面對正襟危坐的衆人,有些驕傲,又有些嘆息的道:“大華船業目前獲得的訂單總數是116艘船,手持訂單總噸位超過500萬噸,今年需要交工的船舶數量是28艘船,總噸位超過100萬噸……”

孫道孚朦朧中有種看自家數據的感覺。

手持訂單數,交工數量等等,都和中船很接近。

所不同的是,中船集團下屬有幾十個船廠,有幾十萬工人,而大華船業纔有1萬多人,建立僅數年。

孫道孚更加無法理解的是,大華船業剛剛交工9艘船,哪裡獲得如此多的訂單?

和他有相同疑問的不止一個人,平江造船廠的總經理,就率先問了出來:“最近幾個月,全球放出的船舶需求,也沒有50艘船吧,大華船業哪來的116艘船的訂單?”

“收購的。”

“什麼?”

“我們收購了3家船廠,將他們持有的訂單,全部納入囊中。”蘇城咬字清晰。

中船人一陣發愣。

想死他們,都沒有人想到這種手法。

國內的船舶企業,別說是收購了,20%的股權,在高壓狀態下,都不敢輕易放出來……至於全資收購,得到對方的訂單,這樣的事情,國內船企是想都沒想過。

改革開放15年,中船嘗試過走出去,嘗試過爲國家賺外匯,唯獨沒有想過,怎麼弄一筆外匯購買國外船廠。

對90年代的國企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收購一家船廠要多少錢?1000萬美元不夠吧,3000萬還是5000萬美元?那是多少億人民幣?

而且,收購來的國外工廠怎麼管理?廠子裡的車間主任,可沒有一個懂英語的。

甚至找遍廠子,也沒有幾個英語滑溜的人。總不能就因此派到國外做分廠長吧?

在座的中船領導,完全處於思維混亂了。

發改委的人才不管這些,一個年輕人眉飛色舞的站起來問:“蘇董,這就是資本運作吧?你們怎麼想到,要收購國外船舶企業的?”

(未完待續)

第164章 簽約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161章 聯絡第36章 地頭蛇第304章 深交所第489章 有關係第413章 橄欖枝第50章 專利費第313章 要來了第455章 密談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597章 見證者們第58章 廢油田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654章 回京第410章 天變了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308章 狼來了第76章 最好的肉第165章 約談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137章 車間內禁止大小便第493章 碳纖維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315章 有信心第511章 不行!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557章 預備第431章 股份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75章 大肥豬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3章 敲定去向第372章 鑽井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7章 華僑優惠第530章 干涉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395章 ……蓄力第437章 伊藤船業第40章 擋路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104章 船廠第203章 併購案第191章 接待第18章 升官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52章 百萬富翁第499章 宴會場第432章 靜待佳音第349章 中國列車第166章 回家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44章 蘇廠長第397章 ……應對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79章 吃丸子第205章 期待第75章 大肥豬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529章 回饋第126章 壓力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371章 前往井站第647章 大賺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629章 步步下跌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68章 高水平第193章 檢查團第422章 金錢魔力第126章 壓力第71章 領導路過第280章 平倉第481章 新徵程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619章 異夢第122章 找大油田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517章 停止支持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519章 卡脖子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586章 副產品
第164章 簽約第359章 競速勘探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221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161章 聯絡第36章 地頭蛇第304章 深交所第489章 有關係第413章 橄欖枝第50章 專利費第313章 要來了第455章 密談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597章 見證者們第58章 廢油田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654章 回京第410章 天變了第365章 ……增加到多少第308章 狼來了第76章 最好的肉第165章 約談第266章 非此即彼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137章 車間內禁止大小便第493章 碳纖維第236章 等價交換第315章 有信心第511章 不行!第256章 仿真測試第557章 預備第431章 股份第345章 保衛人員第75章 大肥豬第185章 輪椅上的小胖第3章 敲定去向第372章 鑽井第130章 善良的總公司第57章 華僑優惠第530章 干涉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527章 軍事政變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395章 ……蓄力第437章 伊藤船業第40章 擋路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104章 船廠第203章 併購案第191章 接待第18章 升官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661章 船業速度第52章 百萬富翁第499章 宴會場第432章 靜待佳音第349章 中國列車第166章 回家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242章 分道揚鑣第44章 蘇廠長第397章 ……應對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79章 吃丸子第205章 期待第75章 大肥豬第348章 讓他們來第400章 怎麼能這樣第529章 回饋第126章 壓力第158章 最終價格第658章 水到渠成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196章 三方控股第371章 前往井站第647章 大賺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629章 步步下跌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68章 高水平第193章 檢查團第422章 金錢魔力第126章 壓力第71章 領導路過第280章 平倉第481章 新徵程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619章 異夢第122章 找大油田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517章 停止支持第469章 發佈新聞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519章 卡脖子第505章 自由市場第586章 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