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四)

bookmark

韓絳是爲了親眼看一看,在河東軍中伏慘敗後,種諤這裡的軍心士氣而來綏德的。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他也想了解清楚種諤的新計劃究竟是否現實——光靠書信和公文往來,做不到這一點——種諤的率部回返綏德的確得到他的同意,但並不代表韓絳能就此放心原定計劃作廢後,種諤所訂立的新方案。

已經是二月初。左廂神武軍司的動作越來越大,前幾天甚至有一隊多達百人的騎兵,繞路抄到羅兀城的後方,逼近了撫寧堡。很明顯他們是得到了西夏主力。

開戰在即,韓絳心急如焚。隨行而來的護衛軍甚至還沒安頓好,他就已經催促着在城衙的大堂中召集衆將官來此議事了。

韓絳端坐在大堂正中,紫袍犀帶,長焦襆頭紋絲不動,但臉色焦黃的,脣角也因爲心急上火而生了燎泡,世家子弟的閒雅舒緩的氣質消沒無蹤,微皺的雙眉給額頭上添了好幾道縱向的皺紋。

宣撫判官趙禼和種諤分據韓絳左右,其下陝西宣撫司的文武官員各自按官位高低站着。

韓絳等着衆官一起行過禮,便忙催促着種諤把他的計劃都說出來。

種諤在韓絳這裡指手畫腳地解說中自己的計劃,甚至還把七八尺見方的大型沙盤搬了過來,拿着佩劍的劍鞘,在上面指指點點。廳內的七八位聽衆盡是有資格上朝面聖的高官,種諤也不虞他的計劃會被泄露出去。

“……今次的守禦還是要以羅兀城爲主,西賊不善攻城,羅兀新城的城牆和壕河已經完工,以城中的兵力足以抵擋。不過環慶、涇原甚至秦鳳,還望相公能在西賊來襲時,督促他們出兵,掃蕩附賊村寨。讓西賊不能專心攻打羅兀……”

“……前幾日在羅兀,高永能在北去接應河東軍時,順道把沿途不肯降伏的蕃部都清理了一遍。沒了橫山蕃人支持,西賊也不可能久攻不退……”

種諤在大堂上朗朗作聲,韓絳聽着微微頷首。而以軍事方面的才能而著稱關西的趙禼則在旁直挺着高瘦的身子,略薄的雙脣向下彎出了一個飽含了怨怒之氣的弧度。

趙禼很後悔他沒能勸住韓絳的催發河東軍的調令,如果河東軍不是爲了趕時間而走的神堂道,不至於出援的近兩萬人損失了大半。就算歸於河東修造的四座寨堡,最後只修起了一兩座,或者乾脆就沒有修起來,但只要河東方面有兵,有一支隨時可以出動的軍隊,綏德城就是安全的。而不像現在,必須要從羅兀城調兵回來。

臨戰分兵回師,本就不好打的仗,現在可就更難了,真虧種諤還能說得頭頭是道。

趙禼正腹誹着種諤的誇誇其談,韓絳卻突然點了他的名:“公才,子正的這套計劃,你的意下如何?有何要補充的?”

“補充?我這宣撫判官是給人縫縫補補的嗎?!”

韓絳這話問的,分明就是已經同意了種諤的計劃。趙禼心頭火起,不過他一直都掛着臉,也沒人注意。

“子正領軍回鎮綏德,這是極穩妥的。有子正守着綏德,此城當不至有失。但留在羅兀城的高永能。他的威望不足以震懾衆軍,一旦西賊攻至城下,不知羅兀城中的軍心是否能穩得下來?!”趙禼說着他心中擔憂的事,藉機諷刺了一下種諤臨戰前離開羅兀。

種諤臉色略沉,正想出言反駁,但一直沉默地站在班列最後的王文諒,卻忽然開口:“末將聽下面的士卒們都在說,軍中現在有了韓管勾,就算上陣拼命都安心了。綏德這裡必須要有種總管坐鎮,但羅兀城那裡也須得安定軍心。不如變通一下,讓韓管勾去羅兀,也能幫着高監押一把。”

聽到韓岡的名字,韓絳眉梢就跳了一下。他可不喜歡聽到這個名字。但剛纔種諤才贊過韓岡,說韓岡他在羅兀安置傷病,加之一系列建議,爲羅兀城的順利修築立下了大功。

韓岡有此才能,韓絳也不會因人廢事。他剔起眼皮,問道:“韓岡現在在哪裡?”

“韓岡就在城中。”負責後勤的陝西轉運判官李南公出來回答,“前幾天他押了羅兀城的傷病,剛剛回綏德來。現在在城東南設了療養院,把傷病都安頓下來了。”

“讓他再去羅兀。”韓絳毫不猶豫的下令,“既然他能提振軍心,還是留在羅兀城好一點。”

韓絳的視線從廳中衆人身上一掃而過,並沒有人出來反對。這個時候,能添一分勝算,就是一分。種諤也不反對,但他對提議人的身份卻有些奇怪,王文諒好像跟韓岡沒有什麼瓜葛,但他說話分明是沒安好意。真不知韓岡是在哪裡得罪了這個小人。

不過種諤對王文諒的手段嗤之以鼻,也深感憤怒,難道現在去羅兀是送死嗎?

羅兀城絕不會破!

關於韓岡去羅兀,僅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議題,後面還有許多亟待討論和敲定的計劃。一場軍議從中午,一直開到了深夜。散會後,種諤回到了書房中,他在大堂中解說了半日,早已是喉嚨冒煙,口乾舌燥。正大口地喝着降火的藥湯,種建中不知從哪裡得到了消息,跟着種樸一起過來。

見了種諤,種建中開門見山的就說到:“五叔,我也一起去羅兀城。”

種諤的雙眼危險地眯縫了起來,隨手把茶盅放在一邊。他這個侄子一向精明,怎麼今天發了渾?知道他跟韓岡關係好,但有何必要同去羅兀城?難道羅兀是絕地,一起去送死表示負責,這感覺很悲壯嗎?

“韓岡去羅兀,能穩定軍心。你去做什麼?!”種諤隱含怒意地質問着。

“五叔,今次從羅兀城回鎮綏德,知情都明白五叔你是因爲河東軍大敗,迫不得已而爲之。但外面總有不知內情的,說五叔你是……你是……”種建中突然變得吞吞吐吐起來。

種諤的臉冷下來:“是什麼?”

種建中鼓足勇氣,擡起頭:“是臨陣脫逃!”

種諤一聽之下,便大怒喝道:“誰說的?!”

種建中卻毫不畏懼地與種諤對視着,過了片刻,種諤轉過頭去,臉上的怒色也褪了。種建中的說法,的確是有道理。不明內情的還好說,真正怕的是那些故意傳播謠言的。若是被他們宣揚出去,他種五承襲自種世衡,並在戰場上熬打了幾十年,纔在軍中積累下來的威望,可就要打水漂了。

轉過頭來,種諤又盯了種建中一陣,眼神銳利,心中卻有幾分欣慰。他的這個侄兒是想去羅兀,以自己的身份來證明他種諤戰前離開羅兀絕無怯戰之心。但種建中去是不成的。

“十七。”種諤叫着自己的兒子。

種樸立刻跨步上前,彎腰拱手,稱呼公私分明:“請大帥吩咐!”

“你與韓岡一起去羅兀城!”

要穩住羅兀軍心,已經頗有聲望的韓岡有資格,但作爲添頭的種建中並不夠格。不過他種諤的親生兒子種樸,卻還是能頂一點事的——兒子總比侄子要親。

當種樸恭聲應諾,接下軍令,拉着還想辯說的種建中離開書房後。種諤靠在交椅背上,望着屋頂的樑椽,略顯頹然地低聲道:“這樣總不會有人說我有私心了吧!”

……

當兩天後,韓岡和種樸重新返回羅兀城的時候,已經可以聽到傳自北方山間的號角之聲。

這一路上,韓岡雖然都有跟種樸談笑不拘,宛如常時,但心中一直都是頗爲沉鬱。回想起周南送他離開的時候,一直強忍着沒哭出來,但紅掉的眼圈卻更透出了心裡的悲傷。

本來已經在綏德城中安坐,笑看濤生雲滅。想不到,王文諒在軍議上竟然插了一句嘴,自己就必須再到這虎口險地走上一遭了。現在騎虎難下,只能求着種諤的計劃真的能夠實現。幸好種樸就在身邊,種諤爲了取信於軍中,把嫡親兒子都送到了最前線,也不會有人說他回鎮綏德是臨陣脫逃了。

種諤雖然有好幾個兒子,但種樸的才能卻是其他幾人所不能比,在種家的第四代裡,也是不輸種建中而出類拔萃。種家損失不起這個未來之星,或者此時的話說——將種。當羅兀城有險,必然會傾力來援,也不枉他前日在外聽到軍議後,匆忙間耍得那些心機。

二月初八。當日頭越過正南方的最高點,開始向西偏移的時候,一陣尖利的報警號角聲傳遍城中。當韓岡、種樸隨着高永能匆匆走上城頭向北望去,一隊三百多人的党項騎兵,已然出現在羅兀城外四五里地的位置上。

“是鐵鷂子!”

種樸看着他們的旗號,就對韓岡低聲解釋着。

這一隊鐵鷂子氣勢洶洶,因爲就在昨日,位於最前沿的賞逋嶺寨僅僅抵抗了片刻便告陷落。當時韓岡和種樸也像現在這樣站在城頭上,看着北方山巒中的一縷烽火,僅僅燃燒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便消失無蹤。當時韓岡的背上一陣發涼,都說党項人不善攻城,但一座新修起的堡壘如此輕易地就爲之陷落,這讓他對於這條傳言有了很大的疑問。

不過看到那隊鐵鷂子慢悠悠地開始向羅兀城逼近,韓岡的目光重又堅定起來。彷彿回到了一年多前,還是一個要服衙前役的窮酸措大的時候,爲了自己的性命,而在陳舉一手遮天的勢力中奮死拼搏的那一刻。

“都放馬過來好了!看看誰能站到最後!”

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
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七章 飛將廟中風波起(上)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一)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四)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一)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一百四十三章 梳理(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八)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上)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七)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上)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三)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