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

參拜過至聖先師,文廟大殿前的廣場上排得整整齊齊的五千貢生,頓時土崩瓦解一般的四散而去。在胥吏的引導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場。

一張半新不舊的几案,一張掉光了漆的圓凳,這就是韓岡的位置。不知平日裡,國子監的學生用了多少年,現在被擺了出來。整間偏殿中,六十多名鎖廳貢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兒的破舊。

在几案一角貼了一張紙,上面有着韓岡的姓名,同時還書有籍貫、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貫不同、歲數不同,就不會坐錯了位置。几案邊還有個小桶,裡面的清水是爲了磨墨而準備的。

這等周密的準備,是百多年來的一步步積累下來的經驗。不僅僅是座位的安排,從進門之前,韓岡就已經感受到了在掄才大典上,宋人所表現出來的組織水準。

不過他現在並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讚歎與後世已經相差不大的考試籌備工作。今科禮部試的考題,已經在文廟之前張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帶到了殿中,高高掛起在衆考生的眼前。

韓岡掃了一眼貼經墨義的題目,果然比起鎖廳試來,難度要遠遠地超了出去。他事先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要從五千一百人中挑選出三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試題的難度必然大大加強,以便拉開名次距離,也讓考官易於評判高下。

從小桶中舀起一點清水磨好了墨,韓岡張開剛剛發下來的草擬文字所用的紙張,開始向草稿紙上抄寫今次的考題。

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是可以由考生自己帶進來的,但文集、等書籍就不允許帶進考場。不過韓岡在進考場時,並沒有被嚴格的檢查。並不是因爲他是官員而被放鬆,韓岡看了其他貢生,也一樣檢查得很鬆。

進士科的考試長達一整天,大部分考生很少會快速交卷,基本上都是從凌晨一直考到點燈,這麼長的時間,中途當然可以吃飯。幾乎每一個考生都是帶着籃子,裝了筆墨紙硯和乾糧進來。但搜檢考生的士兵,也並沒有掰着炊餅,看看裡面藏沒藏着小紙條。

大概是因爲過去以詩賦取士,靠夾帶做不了弊。今科是第一次改變,經義註疏這個考試範圍,遠比詩賦要小上許多。韓岡估計到了以後的考試時,防止夾帶的搜檢工作就會加倍的嚴厲起來。

韓岡運筆如飛,筆跡工整的將題目全部抄寫了下來。雖然三十條經義出得雖然冷門,但對於精研甚深,又經常利用書信,聆聽兩名當世大儒教誨的韓岡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唯一的一道策論看過之後,也讓他放心了不少。

策論其實是兩種文體,策是策問,對某件政事給出一個可行的策略。而論,就是議論,對某事某人或某件史實加以評述。今次的考題並不是策,而是論。題目雖然讀着拗口,本質內容則很簡單——關於秦和商君。

商君就是商鞅。說起商鞅變法,以及秦興秦亡、六國生滅。從漢時起,就沒少被人提起。《過秦論》就不提了。《六國論》,老蘇做過,大蘇做過,小蘇也做過。商鞅變法的成敗得失,謝安石說過,王安石也說過。

韓岡還記得王安石曾經寫過的一首論商鞅的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爲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推崇商君衛鞅,如今的變法也彷彿商鞅當年。在場的考生只要不是糊塗蛋,恐怕都會拿來做論題。

只是這個看似簡單的題目,因爲寫的人太多,便很難寫得出彩。看起來曾布呂惠卿就是用這等題目,一下刷掉大半考生。

而韓岡,則將這份題目輕輕放到一邊,開始俯首寫着貼經墨義的答案。與他人不同,對於關鍵的策論,他已是胸有成竹。

……

巡視考場內外的兵將來回走動,考官們則各自坐在正殿兩側的廂房,等着考生們完成他們的考試。

曾布、呂惠卿等幾個主考官,現在能在殿後休息。而葉祖洽,上官均等小官,則是必須在殿門便的小角房中候着。

總共十幾個官員,都是身穿最低一等的青色官袍。葉祖洽他們的差事是點檢試卷,其實就是考校舉人試卷,批定分數,擬定等第。也就是說,他們是批改考卷的第一道關口。

葉祖洽,是上一科的狀元,上官均、陸佃是上一科的榜眼。這些監考考官,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都是上一科或是再前兩科,排在前十名的進士。

二月初的天氣,有些背離正常的年景。清晨時還好,但到了近午時分,就熱得彷彿是三月末的暮春時節。陸佃坐在窗戶邊上,正能曬到太陽,官袍內的皮襖根本穿不住身,脫了之後,方纔能按坐下來。

十來個前科進士,百無聊賴地坐在一起,除了閒談也沒有他事可做。

“不知今科狀元會花落誰家?”葉祖洽很悠閒地問着,也只有他這個的狀元公,才能用這等前輩的口氣說話。

“殿試還早得很,還是猜猜誰是禮部試第一吧。”舒亶是治平二年禮部試第一,也就是省元。針鋒相對的說話,其實也是在半開着玩笑。

“應該餘中吧……他在國子監中名氣不小。”龔原是國子監直講,對於國子監內的情況很是瞭解。

“湖州朱服名氣也不小。”另一人說着。

葉祖洽立刻將之否定:“他的文風只合作第二,做不得狀元。”

朱服是蘇軾的弟子,葉祖洽能看得慣就奇怪了。

“葉濤的文章不差。”

“他的確有些可能。”

“還有邵剛。”

“文采識見都有過於常人之處。”

天下聚於京城的五千多貢生中,能在東京城中傳揚開姓名的,多半都不是簡單人物,大部分都有衝擊狀元的實力。餘中、朱服、葉濤、邵剛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韓岡呢?”忽然有人冷不丁地提到了這個名字。

論起名氣,韓岡在今科貢生之中,是當之無愧的聲名最盛。

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葉祖洽在殿試的策問試卷上寫了一堆關於新法的好話,差點就被蘇軾給黜落。上一科取中的排名前列的進士,無一例外都是偏向於新黨一邊。但他們沒有一個看好韓岡。

陸佃搖頭:“韓岡恐怕不成。就是他真有才學,閱卷時能排在前列,拆卷後也會被強拉下來。瓜田李下的嫌疑,曾、呂二位,有哪個願意沾的?”

“何況他從無文名,亦不見有何詩作流傳。”葉祖洽也說道。

“說到詩作……”上官均了起來,“還記得西太一宮中的那首枯藤老樹嗎?”

“不可能,韓岡的年紀經歷寫不出來!”龔原一口否定,“世間不是流傳說是一個久試不中的老舉人嗎?”

“傳言沒有錯,這一篇當然不是韓岡的手筆,至少不全是。”上官均神神秘秘地說着,“韓岡只是加了四個字而已!”

“……夕陽西下!”陸佃腦筋轉得快,一下驚道,“可是這四個字?!”

“正是!”上官均點頭,“各位去西太一宮看那一首枯藤老樹的時候,沒覺得那四個字是後添上去的嗎?”

“……的確。”龔原回想起來,的確是有這個感覺。可轉念一想,又覺得有哪裡不對,“但這首詩,他爲何沒有題名?!”

“因爲只是添了一句,所以韓岡沒有居功……但因爲是韓岡妙筆增輝,所以那位老貢生也沒有宣揚是自己所作。”

“真的假的?”葉祖洽還是有些懷疑,“莫不是在誑我們吧?”

上官均微怒:“當初小弟和蔡元長都在場,親眼看着他們離開。墨跡都是新的,哪還會有別人來寫?!”

但陸佃心頭依然有着疑惑,“前次小弟去觀題壁,怎麼覺得‘夕陽西下’四個字與全篇的字體都是一樣!”

“還是略有區別。大概是韓岡爲了能配合得上前面的字體,而刻意貼近了來寫。”

陸佃點點頭,“如果這是真的,韓玉昆的才學當是毋庸置疑,畫龍點睛不外如是。”

沒有那四個字,整首詩作爲王安石兩首題壁詩的和應之作,連中平的評價都不夠資格,只是怨氣深重而已。寫出這樣的作品,考不上進士也是當然。可“夕陽西下”四字一出,便是畫龍點睛,甚至力壓王安石一頭。

“那位老貢生最後怎麼了?”龔原追問起了原詩作者的情況。

“一首枯藤老樹都寫出來了,還會有什麼想法?”上官均回想起西太一宮中的那首詩,就算少了韓岡添加的四個字,也能感覺到充滿在字裡行間的悲涼和滄桑,這一篇詩作的作者怎麼可能還有心留意仕途,“此人姓路諱明。當年屢考不中,在西太一宮中留詩時,被韓岡四個字如當頭棒喝般點醒,最後棄儒從商了,現在已是廣有身家。”

“這……實是有辱斯文。拿着這首詩獻於天子,怎麼都能得個官職回來!”

“窮官可比不上富商。”上官均冷笑一聲。又道:“要不是臘月時,蔡元長任滿回京候闕,正好在章子厚家中遇上,也沒人能知道其中的關節。”

“蔡元長上次還見過他,怎麼沒聽他提起?”葉祖洽很奇怪地問着。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九章 君臣(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二章 鞏州(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
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六)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九章 君臣(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議(十九)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二十二章 早趁東風掠馬蹄(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上)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二)第二章 鞏州(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二)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