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2章 ,忠言逆耳

bookmark

雖然大總統的稱謂已經跟了袁世凱好幾年,但這會兒聽起來已經覺得彆扭和刺耳了。不過他依然保持着心平氣和,應聲讓蔭昌進來。

“午樓,何事?”

“段總長在前廳求見。”

“哦?是嗎?這些日子也沒見芝泉有什麼動靜,今日反倒過來找我。也罷,該交代的始終是要有一個交代,去請他進來吧。”袁世凱先是嘀咕了一陣,隨後不疾不徐的吩咐道。

“大總統,段總長今天的情緒似乎不太好,您最好還是別見了。”蔭昌沒有急着離去,反而語重心長的提示道。

“哦,無妨,芝泉又不是別家的人,沒什麼好避諱。你去帶他過來吧。”袁世凱臉色稍微有了一些變化,不過仍然堅持前見的說道。不得不承認,如今最讓他感到頭疼的並不是南方那些革命黨,恰恰是自己手底下的這幾個親信心腹。他甚至不能確定這些人現在還能算是自己的親信心腹了。

“是。”蔭昌無奈,最好轉身又退出了書房。

過了幾分鐘後,蔭昌再次返身回來,帶着段祺瑞走進了袁世凱的書房。

後院書房因爲考慮私人居所,一般是不許外人隨意進出。即便是像段祺瑞這樣的親信,平日裡也儘量不會選在這邊見面。

段祺瑞纔剛剛進門,書房內便多了幾分冰冷的氣息。只見他陰沉着一張臉色,並沒有身穿禮服,而是一身泛舊的便裝,清瘦的身子骨站在那裡頗顯出幾分寒酸,但是一股子軍人堅毅不拔的風範卻依然揮之不去。

袁世凱蹣跚的站起身來,示意蔭昌先行退下,然後自己熱情的走上前親自去迎段祺瑞。

“芝泉,早上叫你同去瀛臺你偏偏不去,這會兒怎麼捨得來看我這個老頭子了。”

“今日項城已經接受勸進,擇日便會登基稱帝,我這個老友這會兒可是要下跪請安了。”段祺瑞臉色不改,充滿揶揄之味的說道。

“唉,瞧你這話說的。你我是何交情?滿說如今還沒有登基,即便今後登基我也必會廢除封建時期的那一套陳規陋矩。來來來,先來坐。”袁世凱聽到段祺瑞這麼說,心中已經猜出了對方的來意,雖然有所不愉快,但還是佯裝出一副熱情之態,拉着段祺瑞到書桌前落座。

“項城,你何苦非要有這樣的歪心思,如今你坐這個大總統已是受萬人敬仰,哪怕你把這大總統的任期改成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都無妨,但是當皇帝一事你卻是太糊塗了。”段祺瑞是很念舊的人,骨子裡也有一種舊式的忠誠,昔日他與袁世凱交情不淺,一直對其心懷知遇之恩,即便如今雖然略有不同政見,可也沒有改變自己對袁世凱的立場。他看到袁世凱還能對自己熱情,於是也漸漸收起了黑臉,改爲語重心長的勸導。

袁世凱低沉的籲出一口氣,臉色漸漸顯出不悅,卻沒有與段祺瑞辯駁的意思。

段祺瑞反對帝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而他本人在這件事的立場上業已堅持了兩三年,如今帝業大功告成,怎麼可能因爲段祺瑞的反對而放棄?

“或許如今國內有了一些呼聲,讓項城你覺得大事可定,但是你可知道眼下國家正值需要穩定發展,推行帝制只會讓眼下的局勢更加不堪,徒增發生變故的風險。外面那些鼓吹的話別人不清楚,我段祺瑞卻是心知肚明,什麼改變國體可以加快國家統一,可以促成中央集權,還能使我中華進步發展,這些都是胡說八道的話。西南諸省早就蠢蠢欲動,如今又與孫文黨人糾纏在一塊,國將生變,全是因爲項城你的一己私慾作祟!”

段祺瑞卯足了氣力,鄭重其事的說了一大堆見解。

袁世凱眉宇漸蹙,冷着聲音說道:“你顧慮的實在太多了。豈不說帝制是民心所向,再說西南諸省宵小之徒,根本不足畏懼,我正是要趁他們此次意圖興風作浪之際,揮兵南下,一舉消除這些隱患。”

段祺瑞緩緩的搖了搖頭,近乎悲憤的說道:“難道你竟是這般看待國內局勢?別說西南諸省的威脅不容小視,只說我們北洋內部業已有風吹草動之勢。黎元洪、樑士詒、楊度這些人,全部都是要置項城你於死地,你卻還茫然不知!”

袁世凱懊惱的說道:“芝泉,瞧瞧你都說的什麼話!什麼叫置我於死地?簡直是胡鬧。”

段祺瑞捏緊拳頭,咬牙切齒的說道:“好好的人不做,偏偏要做鬼,竟是什麼樣的鬼迷心竅,項城你非要當這個皇帝。自古忠言逆耳,我段祺瑞話說的不好聽,卻不像那些阿諛之徒只爲一時攀附而不顧項城你百世的英名。今日我便直言,中華革命黨和西南軍閥只不過是導火索,咱們北洋真正是要毀於蕭薔之內!”

這話已經說的十分嚴重,已然觸碰到袁世凱的底線。

袁世凱本來心情很後,偏偏是那句“好好的人不做,偏偏要做鬼”,一下子勾起了他最忌諱的“袁氏一族陽壽不過六十”的咒言,頓時心中冒起了三丈怒火。他沒有再給段祺瑞好臉色,直接不掩怒火的說道:“我就是做了這個鬼,也要穿着一身龍袍。如今帝業已定,芝泉你毋須再勸,今後你若還爲這件事來擾我,我依然是如此態度,索性不見爲好。”

段祺瑞情緒激動起來,霍然躍起身衝着矮墩墩的袁世凱吼道:“既然大總統執意如此,我段祺瑞不便再規勸下去,索性不見也好,我段祺瑞就此便辭了陸軍總長一職,省的與一些烏七八糟的人同流合污。”

他這番話中“烏七八糟的人”本意是指黎元洪、楊度等人,但是袁世凱卻以爲是在說自己,當時心中怒火更盛。

想起近幾年段祺瑞便屢屢蠻橫,袁世凱早就積怨已久,只不過一直礙於舊情和外界言論所以纔沒有公然與段祺瑞翻臉。現在既然是段祺瑞自行提出辭職的要求,他正好有了一個臺階可下,於是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冷哼哼的說道:“芝泉你也年事頗高,確實應該好好頤養天年。如此,我便準了你的辭呈,日後我會讓財政部每個月撥予五萬元給你用作養老。”

段祺瑞胸口劇烈的起伏,雙眼中盡是失望和不滿,他肚子裡原本還有許多發泄的言論,可是事到如今已然沒有再說下去的必要。最終,他用昔日的舊禮向袁世凱拱了拱手,丟下一句:“大總統,保重。”隨後邁着大步奪門而出,頭也不回的消失在走廊拐角處。

等到書房空無一人時,袁世凱情緒一下子又冷靜下來,望着段祺瑞離去的地方,心中竟有幾絲失落的情愫。他腦海中快速浮想起小站練兵時的許多場景,對比眼下人去樓空,的的確確是徒增了幾分淒涼。他自信對段祺瑞的性格十分了解,也因此又有了一些後悔之意。

成大事者,豈能如此多愁善感!暗暗叨唸了一句,袁世凱最終恢復了冷峻的臉色,沒有再爲段祺瑞的辭職多過傷腦筋。

第12章 ,栽贓嫁禍第53章 ,一戰陰影第8章 ,不做不休第15章 ,討論武器第35章 ,上海線索第31章 ,安山善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89章 ,前線準備第17章 ,獲其消息第95章 ,學堂籌備第95章 ,宴會酒色第24章 ,人滿爲患第31章 ,遠在昌黎第71章 ,藉機獵取第78章 ,突然而見第75章 ,三兩天內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9章 ,鄭州計劃第30章 ,隻身行賄第79章 ,再見其人第72章 ,刻意打壓第44章 ,信到京城第57章 ,遇袁克端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7章 ,國會危機第68章 ,局勢突變第82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北洋暗流第95章 ,疑點重重第95章 ,宴會酒色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6章 ,奇襲湖南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章 ,江湖義氣第30章 ,唐氏雲南第98章 ,培植政府第89章 ,前線準備第70章 ,堂上之爭第53章 ,一戰陰影第25章 ,後來居上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9章 ,到突破口第81章 ,大轉折點第86章 ,偏遠事故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6章 ,趁勢而爲第52章 ,納捐集資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5章 ,籌安謀策第2章 ,安山張府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7章 ,國會危機第72章 ,突發事件第88章 ,軍政發展第88章 ,控制戰爭第98章 ,培植政府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90章 ,改制共和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50章 ,開誠招降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3章 ,會蔣百里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7章 ,強化民兵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8章 ,鄂州對話第74章 ,先聲奪人第90章 ,拉攏進退第70章 ,正式會商第62章 ,張謇試探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0章 ,改變心思第40章 ,問題所在第95章 ,藉口生事第47章 ,陸軍部令第82章 ,營中出事第19章 ,時勢所趨第53章 ,一戰陰影第30章 ,隻身行賄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章 ,劫掠銀行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試重機槍第53章 ,陳宦真相第21章 ,中央命令第1章 ,另有心計第32章 ,堅持進攻第61章 ,汽車公司第50章 ,上海晚會第92章 ,提前預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章 ,江湖義氣第3章 ,酒後親王第3章 ,輿論手段第39章 ,結交豪紳第49章 ,南北劇勢
第12章 ,栽贓嫁禍第53章 ,一戰陰影第8章 ,不做不休第15章 ,討論武器第35章 ,上海線索第31章 ,安山善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89章 ,前線準備第17章 ,獲其消息第95章 ,學堂籌備第95章 ,宴會酒色第24章 ,人滿爲患第31章 ,遠在昌黎第71章 ,藉機獵取第78章 ,突然而見第75章 ,三兩天內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9章 ,鄭州計劃第30章 ,隻身行賄第79章 ,再見其人第72章 ,刻意打壓第44章 ,信到京城第57章 ,遇袁克端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7章 ,國會危機第68章 ,局勢突變第82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北洋暗流第95章 ,疑點重重第95章 ,宴會酒色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6章 ,奇襲湖南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章 ,江湖義氣第30章 ,唐氏雲南第98章 ,培植政府第89章 ,前線準備第70章 ,堂上之爭第53章 ,一戰陰影第25章 ,後來居上第84章 ,以理服人第99章 ,到突破口第81章 ,大轉折點第86章 ,偏遠事故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6章 ,趁勢而爲第52章 ,納捐集資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65章 ,籌安謀策第2章 ,安山張府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7章 ,國會危機第72章 ,突發事件第88章 ,軍政發展第88章 ,控制戰爭第98章 ,培植政府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90章 ,改制共和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50章 ,開誠招降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3章 ,會蔣百里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7章 ,強化民兵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8章 ,鄂州對話第74章 ,先聲奪人第90章 ,拉攏進退第70章 ,正式會商第62章 ,張謇試探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0章 ,改變心思第40章 ,問題所在第95章 ,藉口生事第47章 ,陸軍部令第82章 ,營中出事第19章 ,時勢所趨第53章 ,一戰陰影第30章 ,隻身行賄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章 ,劫掠銀行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試重機槍第53章 ,陳宦真相第21章 ,中央命令第1章 ,另有心計第32章 ,堅持進攻第61章 ,汽車公司第50章 ,上海晚會第92章 ,提前預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章 ,江湖義氣第3章 ,酒後親王第3章 ,輿論手段第39章 ,結交豪紳第49章 ,南北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