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走投尋路
作爲中國軍政府的第三戰區,地寶沒有淮海特別行政區這麼多的自主權,但是,這個區域強大而雄厚的經濟基礎,令其工農商各行業的發展居於淮海地區之上。馮玉祥回到武漢後,就第三戰區給予第一集團軍的物資是賒數而不是支援大發了一通意見,認爲第三戰區應該有全國抗戰一盤棋的心態,不要分得這麼清楚。
爲了維護馮玉祥的面子,何應欽來電要求第三戰區對第一集團軍進行幫助,而不是斤斤計較。收到電報十分鐘後,李應鐘回電:已經致電第一集團軍,同意第一集團軍暫借池州駐紮,並支持一個月的給養,一個月後,請中央調撥物資。
張發奎說,第三戰區已經做得很好,不僅給第一集團軍一個棲身之地,還無償提供一個月的糧草,放在當今,誰能做到。第三戰區和第五戰區之前是兄弟關係,他們的上面還有一級中央政府,因此中央應該承擔起自己應該的責任,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第三戰區。
話雖如此,但是武漢軍政府已經沒有能力顧及到一支殘兵,在他們眼中,第一集團軍已經很難再恢復戰力,因爲麻城的第二集團軍就是榜樣。蔣介石親自去到麻城,安撫在六安大戰中慘遭夾擊的第二集團軍。去到麻城,蔣介石才知道什麼叫慘,孫連仲,馮玉祥碩果尚存的十三太保之一,一臉的愁容,敢與梅雨天的陰雲相襯。
第二集團軍兩個軍回到麻城的總數不超過一萬人,其它的不是死了就是散了。最慘的是30軍31師,能夠活着回到麻城的,連同重傷的師長池峰城一起不超過五百人,還人人帶傷。
蔣介石安慰了一個到一個,看着面前的慘狀,他的心裡越來越冷,這支部隊,已經廢了。給了一些物資,讓第二集團軍開到鄂西修整,縱觀國民政府的管理範圍,也只有鄂西等區區的幾個地域聽不到炮聲了。
在麻城,最尷尬的是劉書香和孫桐萱兩人,這是第二集團軍的地盤,而兩人一個是第一集團軍的參謀長,一個是第一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在第二集團軍中屬於客卿身份,第二集團軍順風順水時還好,一打了敗仗,就再也顧不了他們兩個。12軍的曹福林,每天爲了一點糧草一點醫藥愁得一個頭兩個大,劉書香和孫桐萱兩人也不好再去麻煩他,跟孫連仲說了一聲,離開了第二集團軍,回武漢軍政部報到。
軍政部各位看到這兩位失到了部隊的上將,都深深的理解一點:落架的鳳凰不如雞。
大家都不是很願意答理他們,只有楊遇春接待了他們兩位,畢竟在第五戰區,擔任過戰區參謀長,說起來,兩位都曾經是他的下屬,面子上總要過得去。因爲楊遇春的協調,軍政部免去了二位在第一集團軍的職務,孫桐萱去了軍法部,劉書香在楊遇春的推薦下,接任軍令部第一廳廳長。
劉書香很意外自己的新職務,軍令部第一廳廳長,不是一個閒職,極具重要性,自己能登上此位,只能歸功於一個人,那就是楊遇春。上任第一天,先去楊遇春的辦公室道謝,謝過楊遇春的推薦之恩。
楊遇春笑着說:“你先別謝我,只要不罵我就行。”
劉書香楞了一下,楊遇春接着說:“從前天開始,一廳又忙起來了。”
“河南的日軍動了?”劉書香下意識的問。
“對,動了,而且是大動。”楊遇春說:“一廳自從我離開之後,前前後後換了四個廳長,都做不長,這次河南日軍進攻,居然沒有一個預案,委員長很生氣,要我再兼一廳廳長職務,我任職太多,實在兼顧不來,只好向軍政部推薦了你。這個位置,不是享福的位置,稍有不慎,就是大禍。只怕你今天一上任,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劉書香笑笑,說:“參座,我會盡力的,只是憑我一個人的力量,對此危局只怕也無濟於事。”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楊遇春笑笑,起身送劉書香出去。
這是第一個向他說起“危局”兩字的人,黨國危局,早已出現,武漢一地,只怕人人皆知,但是卻從來沒有人跟他說起,原因很簡單,不是自己人,不會說這種話。自己在武漢,還真的找不到一個自己人,即使是岳丈老子,大舅哥子,也不敢跟他們說這種話,楊遇春感覺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孤獨。
目前的大局,已是十分微妙,中央弱而地方強,加上外敵入侵,黨國已經有點像當年的東周戰國,六國紛爭不斷,西秦又已襲來。縱觀天下大勢,七雄已出,羅明初雄霸淮海,黃中恆執掌江浙,閩粵桂早成一體,雲貴川漸顯聯合。西北之心,路人皆知,天山南北,囊中之物。陝北綏遠已經與蒙古聯爲一體,10月底,蘇軍遠東紅旗軍團在朱可夫的率領下西遷芬蘭戰線,林彪115師挺進諾門罕,朱德率部進入庫倫,正式接手蒙古防務。熱察宋時輪的崛起,讓日本的東北軍如芒刺在背,滿洲國近年來,底氣日盛,皆因有鄭進階和宋時輪的存在。熱察義勇第一軍的出現,爲滿洲國多如牛蚤般的抗日義勇軍找到了一個退路,楊靖宇汪亞臣所部開始往大興安嶺以西的大草原撤退,向多倫彙集,據可靠消息,宋時輪已經宣佈成立熱察義勇第二軍,軍長是楊靖宇,副軍長汪亞臣。七國,這就是現實版的戰國七雄啊!只是當年的周王朝所有的土地全部分封,如今的蔣家王朝還留有幾個省份,有限的幾個省份。憑這幾個省份,想與日本的大軍抗衡,談何容易。
是時候給自己找一條退路了,放眼中國,又有何地是自己的下一站,紅區是回不去了,想當年從那裡出來,就沒有想過還要再回去。廣西是可以去的,張治中執掌廣西黨務,幾次來函邀請自己去南寧考察。楊遇春知道,白崇禧對自己頗爲看重,認爲將來只有自己能夠接過小諸葛的班,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自己不敢去廣西訪問,擔心軍委會的人有這樣那樣的看法。
想到這裡,楊遇春心裡有點發燥,站起身來,走出辦公室外,一陣北風吹來,讓他清醒了許多,院子裡的樹葉早已掉光,只剩下瘦骨嶙峋的枝岔,張牙舞爪伸向天空,彷彿是一對向上天乞討的手,又彷彿是大地對末日的預示。
“我出去走走。”對值班參謀說了一聲,楊遇春走出了院子,不知不覺,又走回了自己家,每天兩點一線的過日子,他已經習慣了這一條線路,在家門口,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從辦公室到家的路,楊遇春不覺笑了。家門口,幾個年青的女子在說着話,自己家的孔老二明顯是主人,另外幾個應該是纔到的
客人。看到楊遇春,孔老二放開客人的手,向他走了過來:“你怎麼回來了?不用上班嗎?”
“無聊,出來走走,不知道怎麼就走回了家。”楊遇春笑道。
“小妹,看來妹夫還真是個居家好男人,就算是亂走也會走回家。”一邊的女人笑了。
楊遇春一看,原來是孔大小姐,中南國鄭進階參謀長的夫人。連忙打招呼:“大姐回來了!孝乾呢?”
“外婆不讓他出來,說怕撞了風。”孔大小姐說:“柳青的臉色不好,是有什麼心事嗎?”
“沒什麼。”楊遇春忙說:“就是時局緊張,多操點心而已。”
“過來過來。”孔二叫道:“見過燕燕姐,這可是滿洲國未來的皇太后,愛新覺羅重光他娘。”
楊遇春笑了,久聞大名,這可是第一次見。
“這位應該見過了吧?”指着最後一位女子,孔二問楊遇春,
楊遇春看了看,這位美得不可方物,很面熟,但是的確沒有見過,搖搖頭說:“沒有見過。”
“仔細想想。”孔二調皮的說。
楊遇春又看了一眼,還是搖搖頭。
“真是沒有眼水,這是周璇妹妹,看了那麼多次《天涯歌女》,還是記不住周璇姐姐的美貌。”孔二誇張的說。
“我就能記下你,別的我都不太記得。”楊遇春笑道。
孔老二一聽這話,立即乖了下來,得意的傍在楊遇春身邊,對另外三位說:“三位姐妹,請。”
來到客廳裡,孔二親手泡上好茶,對楊遇春說:“媽說了,等會一起回那邊吃飯,我們就不準備了,你中午有空嗎?有空就一起過去吃,爸早就說想跟你聊聊。”
“行,我今天不去上班。”楊遇春說。
三個女人告訴楊遇春,她們這次來武漢,純粹是旅遊,同時也想來武漢,把宋慶齡宋藹齡兩位接到南都去避寒,武漢已經是寒風撲面,南都還是秋風習習,武漢的樹枝早已禿頂,南都滿城仍然盛開着鮮花,陳燕燕在暹羅灣裡弄了一個小島,搞了一個歐洲式的城堡,要請她們去那裡過冬。
欣賞完孔二的小三合院,一行人回到孔祥熙的大宅。孔祥熙老兩口正在逗弄着小孝乾和小孝坤,對楊遇春們的到來完全忽視。反而是孔大公子孔令侃在家,無聊的看着老子娘表演他們的隔代親。
“讓小妹跟我們一起去中南國度假,好嗎?”孔大小姐對楊遇春說。
“好啊!”楊遇春滿口答應。
“我不去。”孔二小姐的答案完全相反。
“去吧!”楊遇春說。
孔老二搖搖頭,說:“你在哪裡我就在哪裡,要去,你陪我一起去。”
楊遇春心裡一陣發暖,不覺伸出手,把孔老二抱在懷裡,他知道,無論自己在官場上有多麼的孤單,身邊永遠會有一個人陪着他在一起,那就是孔老二。楊遇春看看懷裡的人,知道自己再不孤單。
你們兩個,別大庭廣衆,旁若無人好不好!孔令侃最討厭的就是楊遇春和孔老二的親熱,接下來就是孔老二跟他大哥無休無止的吵鬧聲。至於什麼日本人在河南還是中國軍隊在合肥,跟他們似乎很遙遠,完全沒有關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