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一章 襲佔合肥
羅田大勝,並沒有讓六安的龐炳勳感覺到有一絲的輕鬆,因爲日軍12師團撤退的線路,正是第一集團軍的防區。
是守還是跑,龐炳勳徵求馬法五和李文田的意見。
“守吧!”李文田說:“跑了,可就連容身之地都沒有了。”
“還是跑吧,日本人不會佔據金寨六安,他們只是借道,返回合肥。我們避其鋒芒,等他們走後,我們再回來。”馬法五的看法相對比較消極,在他看來,守是守不住的,一支缺槍少彈的殘破部隊,不可能是日軍的對手。
“狗日的日本人,怎麼不從霍山原路撤回呢?走新路可不是日本人慣有的行軍方式。”龐炳勳苦苦的思索,突然靈機一動,說:“狗日的不是要回合肥,是要從金寨北上河南,跟114師團會師。”
“完全可能,沒有了輜重和坦克大炮,12師團已經成了一個傳統的步兵師團,翻山越嶺不成問題。”李文田說:“只要能夠找到一個當地的嚮導,走出大別山不難。”
“他不難,難的是我們。” 馬法五說:“我們怎麼辦?”
“我們?”龐炳勳說:“狗日的,他們來抄我們的老窩,我就不能去抄他的老窩。走,跟着老子去打合肥。”
龐炳勳的突發奇想,把李文田和馬法五嚇了一大跳,馬法五的第一想法是:老爺子是不是瘋了。
龐炳勳並沒有瘋,他老謀深算,知道牛島滿給他出了一道難題,他既不能走也不能守,走,將會被冠以怕死長腿將軍的頭銜,守,自己手裡這三萬多人加上一萬多傷兵,雖然一人一槍還有多餘,但是一槍有些能有一彈,有些一彈也沒有,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守是絕對不能守,只能走,但是即使走也要走得體面,走得風光,走得有理有節。他給劉和鼎發了一封電報,內容很簡單:第一集團軍要趁虛拿下合肥,請第三戰區支持。劉和鼎也是人精,下棋看五步,他雖然看不到五步,三步還是可以的,與地寶商量後,決定幫第一集團軍這一把。
雙方約定,第三戰區輜重大隊把所需要的補給用汽車送到舒城,然後把第一集團軍在淠水大戰時負傷的戰士接回江南,在池州一帶休整。第一集團軍全力出征,拿下合肥。目的有三,一是調動與河南匯合的日軍,二是鼓足國人的抗日鬥志,三是找理由找藉口把第一集團軍撤回江南。
地寶命令100軍楊步飛陳兵蕪湖,一旦合肥打響,立即作出一副北上支援的架式,同時電報通知淮海特別區第三集團軍駐揚州22軍譚道源,想辦法弄出點異動,讓南京的阿南帷幾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戰區的積極配合,讓龐炳勳差點老淚橫流,對馬法五和李振清說:如果天下還有誰能靠得住,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第三戰區的中恆司令。李振清說,行伍半生,如果這次能夠歸於中恆司令的旗下,纔算是百川入海。馬法五對黃中恆的印象也非常的好,他對龐炳勳說:過去只知道,中恆司令是中國最會打仗的將軍,現在才知道,中恆司令是中國最有胸襟的將軍。對第一集團軍這種無私的幫助和關懷,放眼中國,找不到幾個。
經過兩天兩夜的急行軍,第一集團軍四萬六千多人來到了舒城,把舒城人嚇得夠嗆,連忙籌糧草,做軍糧,忙得不亦樂乎。從廬江過來的一隻車隊,更把舒城人的好奇人提到了頂點,浩浩蕩蕩近百輛軍車,冒
着濃密的黑煙,柴油機震天的吼聲讓舒城發抖。
第五戰區後勤部長張壽中將專程趕到舒城,把各種軍備物資移交給第一集團軍。這一次,不再是商業行爲,完全是武裝自己的隊伍,沒有一點藏私。第一集團軍步兵所持的老式漢陽造全部上繳,代之以全新的宗仁式步槍。膠鞋鋼盔成爲士兵的標配,多功能制式揹包、多功能武裝帶、鋼珠式小甜瓜手雷,一個班一挺輕機槍,一個排一挺重機槍,一個連一個手炮班,一個營一個火力支援排,一個團一個反坦克連,一個旅一個山炮營,一個師一個特種攻擊大隊。黃維綱嘆道:難怪第三戰區戰力強,有這種配置,我們第一集團軍也不輸給中國任何一支部隊。
張壽中將笑他沒有見過大蛇拉屎,有機會去淮海看看巫劍雄大法師的62軍和張雲逸的第4軍,那纔是真正的鐵軍。第三戰區第五集團軍的100軍、63軍和57軍加起來,在62軍面前,也不敢有全勝的把握。第五集團軍六個步兵師總共只有72000人,62軍的三個超級陸戰師,就有75000人,再加上重炮師、裝甲師、警衛師、工兵師、輜重總隊,一個軍總共十五萬人。黃維綱聽說一個軍十五萬人,當即說不出話來,自己這個第一集團軍,在62軍面前,豈不是巨人身邊的孩子。
第一集團軍如同過年一般,所有的士兵都興奮異常,揹着揹包不願意放下,摟着新鞋不願意穿到腳上。最後還是龐炳勳一路罵過來,一個個才恢復正常。一萬多傷員,擠坐在兩百多輛汽車上,他們知道,這一次去到江南,就將永遠告別之前那種顛沛流離生活無着的日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舒城的隊伍一分爲三,劉世榮帶着傷員去往池州,龐炳勳帶着隊伍去打合肥,張壽則留在了舒城。龐炳勳問張壽呆在這裡還有什麼事,張壽告訴他,第二集團軍已經從羅田撤回霍山,他們得到了中央部分資金的獎勵,向永康兵工廠買了六十套火焰噴射器,還有大量的油罐,以及單兵火箭筒,明天接貨的人就會到舒城,自己要做完這單生意再回去。龐炳勳大笑,對張壽說:這一回我們在合肥鬧大一些,迫使第十軍回援,第二集團軍得了這麼多的火新式武器,正好讓孫連仲再打一次埋伏。張壽怔了一下,隨即也哈哈大笑,說這是個好主意,把火焰噴射器的油罐耗掉,讓他們繼續買,龐炳勳說張壽是個實足的奸商,孫連仲打死打活,掙錢的只有張壽一個。張壽說,沒辦法,家大業大,沒有錢可就過不下去。
合肥的確是座空城,日本人留守的只有一箇中隊和一些僞軍警察部隊,馬法五率部一個衝鋒,合肥立即易手。佔領合肥後,龐炳勳宣佈戒嚴。接下來就是三件事,一、明碼通電,光復合肥城。二、搜查日資,盡屠日本人。三、清算僞產,鎮壓僞人員。
明碼一出,全國皆驚,武漢軍政委如同打了雞血,全部煥發了激情。蔣介石立即發佈通令,對第一集團軍59軍、40軍通令嘉獎。龐炳勳升二級上將,授國光勳章。要求全軍再接再厲,光復安徽。
“龐炳勳果然是個滑頭,以進爲退,佔領合肥,是個極好的脫身之計,在合肥,可以得到足夠的補充,光是日資產業,就足夠他豐衣足食。”武漢參謀部的朱紹良說。
馮玉祥白了個一眼,說:“龐更陳拿下合肥,一民(朱紹良字)將軍有何不滿?”
朱紹良立即知道,自己失言了,面前這位是西北
軍的老大,他的手下做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事,他正在得意,這個時候,觸他的黴頭,是自己不識時務。嘿嘿的乾笑着,走開了。
“這個朱一民,看不得別人立功。”看着朱紹良的背影,馮玉祥沒好氣的說。
“呵呵!”何應欽打着圓場:“這次第一集團軍光復合肥,實爲盛事,龐司令爲馮將軍舊部,敬之竅以爲由馮將軍親往合肥勞軍爲佳。”
馮玉祥樂了:“這個事我願意去!更陳立下大功,正當祝賀。敬之總長此議,正合我意,既然如此,不如我倆一起去往委員長辦公室,提出此議。”
半拉半扯,把何應欽拖了出去。
看着馮玉祥的神態,張發奎對楊遇春說:“柳青,光復合肥你如何看。”
“好事!應該是好事吧!”楊遇春說。
“怎麼說應該是好事?”張髮套笑了。
“光復容易守成則難!唯一的好處就是把第十軍拉了回去,緩解了第一戰區的緊張局勢。”楊遇春說。
“爲什麼是第十軍?”張發奎不解的問:“南京方向有第十二軍,長江中游有第十一軍,日軍不會捨近求遠吧?”
楊遇春看着面前的火盆,拿起火鉗把一塊燒紅了一半的碳換了一個位置,擡起頭來看了一眼張發奎,想知道這位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目光之下,發現這位是真不懂,作爲一方大將,這點小問題也想不通,楊遇春笑了,當年的龍潭大戰,這位都在幹了些什麼。
“第十一師團與羅卓英對峙,只要一動,羅卓英一定會順勢壓出,退回合肥容易,想再打到武穴,只怕就沒有那麼容易。至於第十二師團,只有一個第九師團可以用,問題是這個師團一走,南京又成了不設防的城市,甘世林和黃永福,虎視眈眈。”楊遇春說。
“照柳青的看法,如今長江一帶,日軍並不佔優。”張發奎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
“在中國,日本人從來就沒有佔過優勢。七七事變之後,三個月內沒有滅掉中國,日本人就知道,他再也滅不了中國。兩年多了,日本人打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中國,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沒有預計到,東北有滿洲,立即有一個熱察專區在頂着,留一條遼西走廊作爲通道,想通過遼西走廊沒問題,但是哪怕走岔一步,就會招來宋時輪的子彈。現在又多了一個趙尚志,真正的如虎添翼,我這個同學別的我不敢說,搞根據地建設,只怕黃埔少有人能敵。華北日軍佔有河北河南,立即有了一個淮海特別區與之抗衡,羅明初是個農民,張雲逸可不是一般人,這個地方,武有巫劍雄,文有陳仲弘,靠山面海,風調雨順,加上羅明初關心民生,開渠治水,旱澇保收,如今華東一地,已經只知有羅而不知有國。日本人推着僞汪一夥控制了滬寧杭嘉湖一帶,也找不到穩定之處,一個第三戰區,就足夠他們麻煩。此外,桂粵閩水潑不進,甘隴寧炮打不穿。真正的戰區,就在兩湖和江左地區。我們能夠頂住日軍對這兩個區域的進攻,還能苟延殘喘,如果在這個地區不能頂住,就只能各自需尋各自門了。”楊遇春很長時間沒有在參謀部說這麼多的話了,今天也是突然激動,多講了一些,卻讓身邊的張發奎受益莫淺。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過完年,就是1940年,抗戰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也就是所謂的三春,《紅樓夢》的宿命,難道可以這麼理解嗎?張發奎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