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

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任浙江省會警察廳長傅其永到廳接事,在該廳舉行歡宴時,突有彪形大漢多人涌入警察廳。一言不發就把傅其永抓出大門外,就在警察廳門前,不問青紅皁白把傅打得遍體鱗傷。

也就是這一天,杭州全城警察一律罷崗,電信機關都由武裝人員把守監視。杭州官方發表呂公望的辭職電,並說已將浙江督軍和省長兩職分別移交給張載陽和周鳳岐。可是張、周兩人又表示不願接任,浙江各界人士公推前浙江都督蔣尊簋繼任督軍,蔣也不肯出山。

呂公望當然沒有提出辭職,他看到杭州城內情勢的嚴重,知道自己無力左右局勢、便於除夕之日逃出杭州,潛往嘉興。

他抵達嘉興後,立即發出一則通電,電雲:“……夏超膽敢主使駐廳巡邏隊長林文忠率衆兇毆傅其永,傅身受重傷,生死莫測。全城警察同時罷崗,並煽動省城一部分軍隊,乘警察擾攘之時,監守銀行電局,捏造公望辭職電報,私舉師長張載陽爲督軍,軍署參謀長周鳳岐爲省長。……數日以來,公望正督率省中正當部隊竭力彈壓,浙局不難底定……。”

段祺瑞接到浙江內部發生變化消息後,電請江蘇督軍馮國璋就近查辦。

呂公望爲人曠達豪爽,有責任心和正義感。其主政浙江以來,所遴選的辦事人員都很優秀,政聲也不錯。只可惜浙省內部不穩、情況太過複雜。

除了呂公望是浙軍中有聲望的人而外,張載陽師長和周鳳岐參謀長都是浙軍中有實力的人物。

張載陽(1873—1945),字春曦,號暄初,新昌誠愛鄉張家店村人。出身農家,幼年隨父業農。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宣統二年(1910)畢業,歷任浙江常備軍步隊哨官、旗官、隊官,浙江新軍第三營管帶,八十四標標統等職。

辛亥革命光復杭州時,駐守鎮海,率軍響應,不久被提升爲四十二協協統。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旅長兼杭州警備司令,浙江禁菸局長,台州、嘉興、湖州鎮守使,浙江陸軍暫編第二師師長,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浙江省省長兼第二師師長等職。一九二四年辭職隱居。

張爲人敦厚,人緣也較好,前面說過,在浙江宣佈護國獨立時,他是積極支持的。

周鳳岐(1879—1938),字恭先,浙江長興人,清末秀才,一九零三年考入浙江武備學堂,被保送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早年經秋瑾介紹曾加入光復會。辛亥革命後,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加入國民黨。袁世凱復闢帝制,與童保暄、王桂林等合謀趕走追隨袁世凱的浙江都督朱瑞。

周是個很有機心和手段之人。

在處理浙江問題上,段祺瑞和馮國璋又重行合作了。

段除了請馮就近查辦而外,還想派淞滬護軍使、第四師師長楊善德帶兵佔領浙江。段的想法馮完全支持,因爲馮希望把中央直轄的淞滬軍區收回到江蘇省區內,所以他也極力保薦楊善德繼任浙江督軍。

於是北京政.府明明知道呂公望的辭職電報是假的,仍當做真的處理,民國六年元旦,段內閣明令準呂公望辭職,派楊善德爲浙江督軍,齊耀珊爲浙江省長。

段祺瑞改組浙江的人事命令,並沒有通過國務會議,因爲如果提付國務會議,就不會通過。最初只是先進行查辦,所以段假口新年閣議停開,而浙江問題又未便拖延不決,所以從權先發布這道人事命令。

夏超發覺問題嚴重,趕走了呂公望卻給北洋軍進入浙江提供了藉口和機會。

民國六年一月一日,杭州電報局又發出呂公望的通電說:“前因腦病驟發,電請辭職,未蒙中央允准,並承各界堅留,勢難推諉。自元旦起,力疾供職。”

這個電報當然也不是呂公望自己發的,此電報是故意裝作不知道北京的人事命令。

浙江省議會也通電反對更換督軍和省長,浙籍名流章炳麟公開發表談話說:“楊善德如何能比得上呂公望,這樣的人事更換,非浙江之福。”

浙軍師旅長也聯名電請維持呂公望的地位,以陳肇英團長爲首的浙軍全體中級軍官也通電錶示擁護呂公望。

浙江人士舉行公民大會,堅持“浙人治浙”,公推各界領袖章炳麟、沈定一、王錫榮、經亨頤入京請願,請求段內閣收回更換督軍、省長命令。

浙江的公民大會在火車站前第一舞臺召集多次會議,有人建議除了派請願團而外,還要組織“哭求團”到北京請願。如果北京政.府置之不理,各機關團體的浙江人士即全體辭職以示抗議。

段祺瑞聽到浙江方面一致拒絕北洋軍,乃發表談話說:楊善德之赴浙,是因爲浙江軍警派系不能調和所致,楊入浙決不帶一兵一卒。同時段又一再電催呂公望北上,另有借重。

楊善德也表示不帶兵入浙,可是浙省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啓程北上,而上海的北洋軍第四師已整軍待發。夏超這時也不知何故而轉變了立場,暗中和楊善德往來,願爲內應。

呂公望知道拒絕楊善德入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便於一月七日親到龍華和楊會晤。

表示自己願意交卸,但爲了不使浙江全省驚擾,要求楊實踐諾言,不帶兵入浙。

楊表面上和呂敷衍,暗中卻命令部下對呂威脅,勒迫呂與楊發出聯名通電,保證楊只酌帶少數軍隊入浙,希望浙人不要猜疑。

接着楊即配帶一旅軍隊,全副戰備開到杭州附近的臨平,然後走馬上任。

這時的楊因爲有夏超的投靠,已毫無畏懼,從容入杭。

就職時出有佈告,約束北軍對待浙江人民要“以謙和爲先,以禮讓相接”。同時勸告浙江人民必須與“紀律良好的北軍”合作,不得互相驚擾。

北軍入浙後,楊善德便撕毀了諾言,源源不絕地派軍入浙,從此浙江便納入北洋系手中了。

楊善德(1857年—1919年),字樹棠,安徽懷寧人,北洋軍閥中皖系成員。北洋武備學堂畢業。一九零二年任北洋常備軍右翼第十營管帶,一九零四年晉第二鎮部隊第五標統帶,一九零六年任北洋第四鎮第七協統領,後又赴浙江任統領。一九一二年被袁世凱任爲陸軍第四師師長。次年任江蘇省松江鎮守使。一九一五年署上海鎮守使,旋改淞滬護軍使兼江蘇軍務幫辦。

齊耀珊(1865—1946),字照巖,山東省昌邑市齊西村人,進士出身。歷任湖北撫署文案、武昌保甲總辦、宜昌知府、漢口清丈局總辦。光緒末年,擢湖北荊宜道,花翎二品銜。嗣又歷任江海關道兼洋務總辦、 湖北地方官督練所教練處總辦、湖北提學使。一九一三年一月任北京鹽務籌備處處長。一九一四年三月任約法會議員。一九一五年任參政院參政。

呂公望交卸了浙江督軍。並沒有接受段的邀請北上,後來反而到廣東投效了孫中山。

楊善德因爲人地不熟,剛入浙時事事倚賴夏超。夏也盡心盡力,他是想當省長,但省長已爲齊耀珊佔去,只好仍任警務處長。

馮國璋把楊善德送去浙江後,自以爲淞滬護軍使一職可以撤除。於是電請北京政.府廢除淞滬護軍使,改設上海鎮守使,歸江蘇軍區管轄,並保薦前淮揚鎮守使劉詢爲上海鎮守使。

馮始終認爲淞滬護軍使一職的設置,是割裂江蘇軍區,是袁世凱用以牽制江蘇的不正常措施。

馮督蘇後,江蘇一直不是完整的,在上海有淞滬護軍使,在徐州又有張勳,還有倪嗣沖死活不肯離開蚌埠。

馮想借更換浙督送走楊善德,然後把上海納入江蘇範圍。可是段卻早有安排,不待馮的電報,即於一月六日發表淞滬護軍副使、第十師師長盧永祥升任淞滬護軍使。馮退一步保薦劉詢爲淞滬護軍副使,段也不肯同意。

盧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盧振河,字子嘉,山東濟陽人。盧永祥幼時家境貧寒,只讀過三年私塾。

一八八七年先入山海關隨營武備學堂,一八九零年投軍。

一八九五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被袁世凱聘爲新軍軍官,在天津小站練兵時,與段琪瑞、王士珍等成爲密友。期間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

一八九九年,隨袁世凱赴山東,任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陸軍第二鎮標統、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駐防奉天、錦州、長春等地。

辛亥革命爆發後,盧永祥隨第三鎮統制曹錕入關,奉命去河北井陘、固關地區鎮壓革命,因“功”加記總兵、提督銜,賞“巴圖魯”名號。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

劉詢字潤田,河北河間人,生於一八八七年(清光緒十三年)。

一九零四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步兵科,曾任北洋練兵處幫辦,陸軍第八十一標統帶官。一九一零年任浙江第四十一協統領官。一九一一年,任禁衛軍第八十標統帶,第四十二協統領。一九一二年六月任直隸第一混成旅旅長。一九一三年授陸軍中將。一九一四年八月,任陸軍第五混成旅旅長,兼江蘇省淮陽鎮守使。

本來因爲浙江事情的合作,馮國璋以爲和段祺瑞已重歸舊好,沒想到段對自己仍是處處設防,這便爲後來的馮、段反目,增加了更多的隱患。

第410章 會考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94章 僵局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4章 幸運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8章 下重藥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5章 去買官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158章 歐戰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34章 較量第70章 呼聲第30章 朋友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94章 僵局第289章 內鬥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61章 張作霖
第410章 會考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60章 山雨欲來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94章 僵局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4章 幸運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28章 下重藥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97章 中山先生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84章 海軍起義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5章 去買官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158章 歐戰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134章 較量第70章 呼聲第30章 朋友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76章 不堪一擊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66章 胡適的《四十自述》第94章 僵局第289章 內鬥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61章 張作霖